鸭浆膜[浆膜(serosa )包括胸膜、腹膜、**鞘膜和心包膜,是衬在体腔壁和转折包于内脏**表面的薄膜,它分为两层,分别是浆膜壁层和浆膜脏层,贴于体腔壁表面的部分为浆膜壁层,壁层从腔壁移行折转覆盖于内脏**表面,称为浆膜脏层。]炎是目前鸭类的主要疾病之一,该病主要发生于5周龄以内的小鸭的身上。主要经呼吸道[呼吸道,respiratorytract,是肺呼吸时气流所经过的通道。]和消化道传播,也可经创伤之创面感染,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可达50-90%。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鸭浆膜炎的症状、流行病学[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研究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和鸭浆膜炎的治疗:
鸭浆膜炎的症状
典型特征就是病鸭的眼、鼻分泌物增多,排黄绿色稀便,运动失调,头颈战栗和昏睡,不愿走动,捆挤成堆。2-6周龄的中鸭大多数表现两腿软弱,不能站立,全身发抖,频频点头或头颈左右摆动,身体后翻或侧向一侧,挣扎时不停地拍打两翅,后蹬两腿。慢**例,头颈歪斜,呈转圈运动,吃食困难,逐渐消瘦死亡。解剖会发现全身浆膜表面均匀覆盖有纤维素[纤维素(cellulose)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渗出,尤以心包腔内和肝脏表面为明显。
颈部瘫软、摇晃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新鸭病或鸭败血病[毒性微生物从感染病灶侵入血液,引起寒战、发热、衰竭,并往往引起各**继发性脓肿形成的病症——亦称“败血症”。],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引起雏鸭纤维素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关节炎。该病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引起死亡、体重减轻和淘汰给养鸭业造成的经济损失。
鸭浆膜炎的流行病学
该病主要感染鸭,火鸡、鸡、鹅及某些野禽也可感染。在自然情况下,2~8周龄雏鸭易感,其中以2~3周龄鸭易感。1周龄内和8周龄以上不易感染发病。在污染鸭群中,感染率很高,可达90%以上,死亡率在5%~80%之间。育雏舍鸭群密度过大,空气不流通,地面潮湿,卫生条件不好,饲料中蛋白质水平过低,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以及其它应激因素等均可促使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该病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伤口感染,被细菌污染的空气是重要的传播途径,经蛋传递可能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原因。该病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冬季节较为多发。
鸭浆膜炎的治疗
预防:
1、药物预防:可注射美国瑞普斯的鸭浆联抗(鸭浆膜炎-大肠杆菌二联),每只雏鸭皮下注射血清0.5毫升。
2、用消毒药消毒栏舍和水塘,常用生石灰粉[石灰粉是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白色粉末状物质。](30-40kg/亩。米)或漂**(3PPM)泼洒水体杀菌消毒,经常用百毒杀或其他消毒水[紫药水 即2%的甲紫溶液,甲紫又称龙胆紫。]清洗料槽或泼洒运动场消毒,对于严重污染的水体要换水。
3、搞好清洁卫生,保持空气新鲜。
4、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鸭群抗病能力。
治疗方法:
鸭浆联抗0.5ml/kg一针即可,后期配合头孢使用效果更佳,连续用药三天。
注:由于鸭子天性喜欢游水,平时饮用水塘水,因此饮水投药有一定的困难,可在晚上将群鸭关起来,使用饮水器给水,将药物严格按照比例加入水中。药物拌饲可24不间断供给,注意场地消毒和病鸭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