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期用药[用药出自《吕氏春秋·荡兵》,解释:指下药,使用药物。]:从雏鸡开食之日起,在整个育雏期乃至整个育成期的鸡日粮中始终添加一定量的抗菌药物[药物是用以预防、治疗及诊断疾病的物质。]。一是防治雏鸡白痢等消化道疾病;二是作为生长促进剂使用。使用广泛的药物主要有痢特灵、土霉素[土霉素为淡**片或糖衣片,属于四环素类,可用于治疗立克次体病,包括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落基山热、***和Q热,支原体属感染和衣原体属感染等疾病。]、喹乙醇等。甚至有些养鸡户在使用其他抗生素[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时,这些药物也照加不误,把其视为必不可少的添加剂。
二、断续用药:并非是按药物疗程全理用药,而是以治疗为目的,见病情好转马上停药的用药方法。由于治疗不彻底,致使鸡病多次复发。这种情况主要见于资金不足或无饲养经验的新养鸡户。
三、频繁更换药物品种:这种情况多见于新养鸡户,当鸡群发病时,心切,希望药到病除,常常一种药物使用一两天,不见明显好转又更换其他品种,结果拖延了病程。
四、超剂量[剂量是一个多义词,可以表示为:1.药物剂量;2辐射剂量。]用药:有些老养鸡户防治鸡病习惯加倍剂量用药,他们认为这样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避免拖延病程,只要发现有中毒现象及时停药,一般不会造成大的损失。而新养鸡户效法用药,常发生严重的中毒死亡事故。
五、累加用药:有的养鸡户治疗鸡病,当使用一两种抗菌药物疗效不佳时,再增加药物品种,甚者增加到5-6种。他们错误地认为,用药品种多了可产生累加效应。还且种累加用药是剂量的累加,初次用药剂量较低,如要不再一次次地加大剂量。
六、盲目对症用药:对症疗法是临床常见的用药方法。但对于一个数百只、上千只的鸡群,有时可能出现多种临床症状,如果不分主次,采取“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治疗措施,很可能造成治疗失误。有些养鸡户,发现鸡群中有喘鸣症状的,也有腹泻症状的,就在饮水加入青霉素[青霉素(Penicillin,或音译盘尼西林)又被称为青霉素G、peillin G、 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红霉素[红霉素,临床主要应用于链球菌引起的扁桃体炎、猩红热、白喉及带菌者、淋病、李斯特菌病、肺炎链球菌下呼吸道感染(以上适用于不耐青霉素的患者对于军团菌肺炎和支原体肺炎,本品可作为首选药应用。]等治疗呼吸道感染的药物,同时在饲料中拌入痢特灵、氯霉素等治疗腹泻的药物。再者,把****当细菌**大量投药治疗也是常见的事。
七、盲目联合用药:联合用药也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措施,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合理配伍,可扩大药物抗菌范围,提高治疗效果。而有些养鸡户不了解药物的抗菌谱和理化性质,常随意将两种或多种药物配合使用。如青霉素与土霉素配合,青霉素与磺胺类配合;红霉素与口服补液盐合用等,都是禁忌的。
滥用抗菌药的危害:
一、鸡体抗病能力降低:饲料或饮水中长期添加抗菌药物会使鸡的自身免疫功能下降,一旦药物剂量不足或停药,则更易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发生疾病。
二、鸡体中毒:超剂量用药、累加用药、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以及长期用药等,均可造成鸡体中毒和肠道正常菌群失调,而致消化**、腹泻生长缓慢,严重者造成大批死亡。
三、抗药菌株产生:使用抗生素时间长,或疗程短、频繁更换品种以及用量不足等,可使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而产生耐药菌株。耐药菌株可使多种抗菌药物疗效降低或失效。
四、药物残留与环境污染[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长期大剂量、不加限制地使用抗菌药物,致使畜产品(尤其是肉食品)药物残留严重超标,危害人的健康。一些不被肠道吸收的药物,随粪便排出而造成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