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养鸡也能下蛋,但是都没有高峰期[高峰期可描述为“投资需求夹杂着消费需求增加的时期”。],按道理来说,鸡都有高峰期的,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鸡群无法到达高峰呢?
;在蛋鸡生产中,经常碰到一群蛋鸡不能进入产蛋高峰,表现为产蛋期短,经济报酬很低,常见原因综合分析如下:;;
;饲养管理方面;;
;1.饲养密度太大;;
;由于受资金、场地、设备等因素的限制,或者饲养者片面追求饲养规模,养殖户育雏、育成的密度普遍偏高,周的育雏密度一般是每平方米30只,而实际高一倍者比较普遍,甚至高2-3倍。有的户从进鸡到转群上笼饲养密度不变,早期不能按时分群,6周龄的体尺、体重难以达标,直接影响育雏、育成鸡的质量。;;
;在多年的蛋鸡生产实践中,深刻体会到饲养密度为限制蛋鸡生产性能的首要因素。;;
;2.通风**;;
;育雏早期为了保暖,门窗均封得很严,随着密度的增大,分泌物、排泄物的增多,粉状料的使用,羽毛、皮屑的脱落,舍内的空气极为污浊,雏鸡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极易发生流泪、打喷嚏、关节炎等,严重影响生长发育鸡的质量。;;
;3.鸡群均匀度[从中心到边缘的亮度分布是否均匀。]差;;
;由于育雏的有效空间严重不足,早期料桶、饮水器[特性品种:饮水器 颜色:白色+蓝色 规格:170mm×50mm(长×宽) 货号:D012详细描述1. 设计简单、大方,包装精美。]的数量不可能很多。随着鸡龄的不断增加,鸡只体格的发育,在料桶与饮水器不增加的情况下,鸡只能分若干次轮换采食、饮水,每只鸡采食的数量、质量有所差异,造成鸡群均匀度差。;;
;不同的疫病防治措施、不同的光照制度等因素,也是造成整栋鸡舍均匀度差,终导致产蛋不见高峰的原因之一。;;
;4.不同批次的鸡混养;;
;个别养殖场(户),在同一鸡舍装入不同日龄的鸡群,由于不同的饲养管理,不同的疫病的防治措施,不同的光照制度等因素,造成整栋鸡舍鸡产蛋率偏低。;;
;5.开产前体成熟与性成熟不同步;;
;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均匀度低于80%,变异系数[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当需要比较两组数据离散程度大小的时候,如果两组数据的测量尺度相差太大,或者数据量纲的不同,直接使用标准差来进行比较不合适,此时就应当消除测量尺度和量纲的影响,而变异系数可以做到这一点,它是原始数据标准差与原始数据平均数的比。]在10%以上,平均体重低于标准下限,见蛋日龄相对偏早,产蛋率攀升的时间很长,表现为产蛋高峰上不去,高峰持续时间短,蛋重轻,死亡淘汰率高。;;
;另一种是均匀度低于80%,变异系数在10%以上,平均体重高于标准上限,见蛋日龄偏迟,全期耗料量增加,料蛋比高,经济效益低下。;;
;6.产蛋阶段光照不稳定或强度不够;;
;实践证明,蛋鸡每天有14-15小时的光照就能满足产蛋高峰期的需求,由于考虑到其它影响因素,现在普遍采用16小时的光照制度。补光时一定要按时开关灯,否则就会扰乱蛋鸡对光**形成的反应。电灯应安装在离地面1.8-2米的高度,灯与灯之间的距离相等,40瓦灯泡,补充光照只宜逐渐延长,在进入高峰期时,光照要保持相对稳定,强度要适合。;;
;7.产蛋高峰期安排不合理;;
;蛋鸡的产蛋高峰期大约在25-35周龄,产蛋率一般可达90%以上,这一时期蛋鸡产蛋生理机能旺盛,必须有效利用这一宝贵的时期,若在早春育雏,鸡群产蛋高峰期就在夏季,由于天气炎热,鸡采食减少,多数鸡场防暑降温措施不得力,或者虽有一定的措施,但也很难达到鸡产蛋时期适宜的温度;再者是由于天气炎热,舍内需要使用人工降温或用湿帘降温,使舍内湿度增加,大肠杆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在1885年发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被当作正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认为是非致病菌。]适宜生长繁殖,鸡群易患大肠杆菌病,从而也容易导致蛋鸡产蛋难以达到高峰。;;
;饲料质量问题;;
;1.劣质饲料;;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饲料由于生产地区、单位和批次的不同,其质量也参差不齐[参差不齐是一个成语,读音是cēn cī bù qí,本意是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存在搀杂使假或有效成分含量不足的问题。如果未对饲料中的原料加以检验分析,即按常规的营养成分含量及使用说明配制,喂鸡后就有可能出现产蛋不见高峰的问题;再者说,拿同一种料,养不同品种、不同羽色、不同体型的鸡,难以满足鸡群对代谢能、粗蛋白、氨基酸、钙、磷的需求。;;
;2.饲料标签与内在质量的严重不吻合;如果粗蛋白水平相对不低,但杂粕的比例偏高,饲料的利用率则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养殖户大多不注意这一点,不从总耗料、体增重、死淘率、产蛋量、料蛋比、淘汰鸡的体重诸方面算总账,而是片面的盲从于某种饲料的价格。;;
;疾病侵扰;;
;母源疾病、免疫抑制性疾病、非SPF**的应用,使鸡只处于疾病的亚临床状态;免疫程序混乱,生搬硬套书本上的或某公司、某研究机构的防疫程序,不能结合当地疫情制定免疫程序;对于能够在实验室监测抗体的疾病,没有进行科学的免疫监测,鸡群抗体上存在参差不齐现象。传染病早期发病造成生殖系统性损害(如传染性支气管炎),使鸡群产蛋难以达到高峰。;;
;免疫程序制定的基本原则是防重于治,对重点病、常见病、烈**重点设防,疾病在变化,防疫程序也于动态中寻找平衡。蛋鸡见蛋至产蛋高峰上升期相当关键,大肠杆菌病、慢性呼吸道病、**型性新城疫、禽流感等易发生,所以,免疫接种、预防投药相当必要,但这时往往又是养殖户经济困难的时期(投资的高峰),常常因为免疫措施不力而导致鸡群发病,不能发挥鸡群的生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