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大肠杆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在1885年发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被当作正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认为是非致病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能够影响产蛋率,甚至死亡。因此,养殖户们需要做好鹅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治疗工作。下面火爆兽药饲料招商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鹅大肠杆菌病的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
鹅大肠杆菌病症状
急性型表现败血症,发病急,死亡快,食欲废绝,但渴欲增加,体温升高,比正常温度高出1~2℃。慢性型病程3~5天,有时可长达10余天。母鹅在开产后不久,即有部分产蛋母鹅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不愿走动,喜独处,气喘,站立不稳,头向下弯,嘴触地,腹部膨大。排黄绿色稀粪。病鹅眼球下陷,消瘦,呈脱水症状,后衰竭而死。
雏鹅特征性的症状是小鹅肿头症,一般先结膜发炎,眼肿流泪,有的上下眼睑粘连,严重者头部、眼睑、下颌部水肿,尤以下颌部水肿明显,触之有波动感。多数很快死亡,有的经5~6日死亡。
成年母鹅的特征**变为卵黄性腹膜炎[腹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化学**或损伤所引起的外科常见的一种严重疾病。],腹腔内有少量淡**腥臭混浊的液体,常混有损坏的卵黄,各内脏表面覆盖有淡**凝固的纤维性渗出物,肠系膜[肠系膜是悬吊、固定肠管的腹膜的一部分。]上有小出血点[出血点是指自发性出血不止,危及生命(包括颅内出血),出血的特点是皮肤、粘膜广泛出血,多为散在性针头大小的皮内形成瘀点或瘀斑,叫皮下出血点。]。卵巢变形萎缩,呈灰色、褐色或酱色等。输卵管黏膜发炎,内有小出血点和淡**纤维性渗出物沉着。鹅体消瘦,气管内有黄白色泡沫样渗出物。肝质脆、淤血,表面有针尖大出血点。公鹅的病变于外***[外***(genitalia),动物生殖系统的体外部分,是用以交配、授精、产卵**的统称。]部分,严重者布满绿豆大小坏死灶。
雏鹅除水肿症状外,肠黏膜出血,个别病雏可见气囊混浊,心包膜增厚,心包液增多。
鹅大肠杆菌病诊断
(1)根据临床症状:母鹅群在开始产蛋后不久即发现有部分母鹅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不愿走动,离群,下水后在水面上飘浮,仔细检查时,可见病鹅的*门周围沾着污秽发臭的排泄物,排泄物中混有蛋清,凝固的蛋白或卵黄小块,后病鹅完全不吃、失水、眼球凹陷,衰弱而死亡,病程3-7天,少数病鹅能自愈康复,但不能恢复产蛋。患病公鹅症状较轻,仅在*茎上出现红肿、溃疡或结节,病重的在*茎表面分布有芝麻至黄豆大小的坏死灶,*茎脱垂外露不能缩回泄殖腔。
(2)根据病理剖检:母鹅主要变化为卵黄性腹膜炎,剖开腹腔,可见腹腔中充满淡**腥臭的液体和破坏的卵黄,腹腔**表面有淡**凝固的纤维素性渗出物。肠系膜发生炎症,并有出血点,肠管相互粘连。卵巢变形萎缩,呈灰褐色或酱色等,有的卵子皱缩。积留在腹腔中的卵黄如果时间过长即凝固成硬块。输卵管粘膜发炎,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沉着。
鹅大肠杆菌病防治措施:
⑴消除**因素 保持鹅舍及运动场的清洁卫生、通风良好,保持干燥,饲养密度适宜,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等。公鹅在本病的传播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在配种前,应对公鹅逐只检查,凡种公鹅外***上有病变的,一律淘汰。
⑵免疫接种 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很多,各型间又无交叉免疫力,可用本场分离的菌株制成灭活菌苗,在母鹅产蛋前15天,每只肌肉注射1毫升,并用其产的蛋留种。
⑶药物治疗 可用环丙沙星、阿米卡星、诺氟沙星等治疗,但大肠杆菌易产生耐药性,为提高治疗效果,应请有关部门从本场分离大肠杆菌,并对其作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择敏感药物治疗。也可用中药治疗,减少耐药性。
鹅大肠杆菌病防治措施就为大家这么多,养殖户们如果还有其他的问题,可以浏览网站上的相关内容进一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