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传染性是指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的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贫血[贫血是指单位容积循环血液内的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的病理状态。]是由鸡贫血**引起的一种**性传染病,是继传染性法氏囊[法氏囊是鸟类特有的结构,位于泄殖腔后上方,囊壁充满淋巴组织。]病后又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免疫抑制(英语:immunosuppression),是指对于免疫应答的抑制作用。]性疾病,该病广泛分布在世界各主要养鸡国家和地区,对2周龄以内雏鸡感染[《感染》 是一部由落合正幸执导的恐怖电影。]可引起死亡,成年鸡可引起免疫抑制,危害性极强,常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经济损失。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鸡传染性贫血传播方式[传播方式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为了提高传播效果(加强正效果或加强负效果),选择适当的传播媒介,采用一定的传播手段,所采用的方法和形式就是传播方式。],鸡传染性贫血怎么判断。
鸡传染性贫血传播方式
发病原因
已经证实,鸡传染性贫血**(CIAV)感染是2-4周龄鸡群发生传染性贫血综合征的病因。引起鸡鸡传染性贫血病的途径一般为垂直感染与水平传播感染,资料表明垂直感染的雏鸡一般表现为急性临床症状,水平传播感染的雏鸡表现为亚临床症状。感染该病的主要原因是三酸(泛酸、叶酸、烟酸)缺乏,始发于育成后期,常见于蛋禽、种禽、饲料日龄超过90天的肉禽,是反转录**引起的白血病。
传播方式
本病主要通过蛋垂直传播,水平传播一般不引起发病,但有抗体产生。病愈鸡可产生中和抗体。带有母源抗体的雏鸡一般不感染发病,但抗体水平低或母源抗体水平正常而混合其它病原体感染或继发感染均可能发病。与马立克氏**混合感染,会造成鸡的早期死亡,与法氏囊**混合感染会大大提高鸡的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该病也可能是造成鸡新城疫免疫失败的原因之一 。
流行特点
肉鸡传染性贫血是由鸡传染性贫血**引起的一种以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萎缩以及皮下和肌肉出血为主要特征的免疫抑制病。该病的病原是传染性贫血**,在自然条件下仅鸡对该病易感,并且所有年龄的鸡都会感染此病,自然感染常见于2~7周龄的雏鸡,1-7日龄的雏鸡是易感群体。随着肉鸡年龄的增加,鸡对该病的易感性减少,并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降低。肉鸡要比蛋鸡易感,公鸡比母鸡易感。
该病可以通过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其中垂直传播是母鸡在感染后使种蛋带毒,带毒的雏鸡在孵出后就会发病死亡,水平传播则是通过口腔、呼吸道和消化进行传播,一般不会发病。该病的潜伏期为8~12天,一般在感染后的10天发病,1-7日龄的雏鸡感染此病后会出现贫血,同时可眼观到明显的病理变化。
2周龄以上的鸡和带有母源抗体的雏鸡虽然可被感染,但是不会发病,仅成为带毒者。因该病会造成机体的免疫抵抗,因此易继发或并发多种细菌以及**感染而加剧病情,提高病鸡的死亡率。
临床症状
感染鸡传染性贫血病后,一般在10d后发病,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松乱,呆立嗜睡,采食量下降,随病情发展,肉髯、鸡冠、可视膜苍白,瘦弱,**、腹部、翅膀及爪子等皮肤出血或坏死,个别严重病例皮肤溃烂呈紫黑色,有些甚至发生坏疽性皮炎,腹泻,拉白色稀粪,个别耐过此病的鸡一般可慢慢恢复,蛋鸡感染后临床上没有明显变化,但产蛋量会下降。
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病鸡的腹部及大腿皮肤瘀血,胸腺明显萎缩,呈深红褐色,法氏囊也明显萎缩,皮下有出血点[出血点是指自发性出血不止,危及生命(包括颅内出血),出血的特点是皮肤、粘膜广泛出血,多为散在性针头大小的皮内形成瘀点或瘀斑,叫皮下出血点。],肌肉和内脏**苍白、贫血,血液稀薄,凝固时间延长,肝脏、脾脏、肾脏肿大,肝脏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点,脾胃黏膜有出血点,打开大腿骨的骨髓呈黄白色脂肪状,若该病继发感染其他细菌疾病,可见坏疽性皮炎等。
鸡传染性贫血怎么判断
1、临床诊断
根据鸡发生贫血、胸腺和法氏囊萎缩,冠、肉髯苍白,骨髓呈炎**脂肪样,主要发生在4月龄以内雏鸡,传染主要以垂直传播为主要等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
2、鉴别诊断
①B族维生素[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缺乏两者均可引起雏鸡发育迟缓,脚趾、眼周围皮肤发炎,贫血等,但是维生素B缺乏所导致的鸡产蛋量下降,蛋形变小,受精率降低,鸡胚死亡率增高等,但这些在鸡传染性贫血中却没有。
②叶酸缺乏症两者均可引起鸡生长**,贫血,肾脏颜色变淡**,但是叶酸缺乏后,鸡的骨骼变粗且软,胃壁有出血点,肠黏膜有出血性炎症。
③球虫病鸡传染性贫血是由传染性贫血**引起,没有血便,肠道几乎没有出血点,而球虫病也可引起贫血,但主要是血便,肠道出血明显,使用球虫药效果较明显。
④禽弓形虫[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也叫三尸虫,是细胞内寄生虫。]病两者均具有传染性,临床上贫血,瘦弱,鸡冠苍白,腹泻,但鸡患弓形虫病排的粪便呈白色稀粪,共济失调,角弓反张,歪头,剖检可见,心包膜有圆形结节,小肠也有结节,涂片镜检可见弓形虫。
⑤与黄胺药物中毒的区别黄胺药物中毒也可引起贫血症状,但是有使用磺胺药的历史,只要停止用药,并在饮水中添加1%的碳酸氢钠或5%葡萄糖就会有明显地治疗效果。
3、实验室检测
①镜检无菌取病鸡的肝、心、脾等**做成匀浆,按常规方法处理完后,接种于鲜血琼脂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置入37℃培养24h,仍未见细菌生长。
②血液学检测无菌采集患鸡的血液,加入抗凝剂,取抗凝血1mL加入红细胞压积管中,3000转/min,离心30min,结果发现红细胞压积值20%以下,根据红细胞30%以上正常,压积值低于27%且骨髓黄染判定为鸡传染性贫血阳性。
根据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实验室检测即可作出确诊。
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清扫栏舍内外粪便及其他异物,控制好饲养密度,保持鸡舍通风良好,定期采用福尔马林、氯制剂、5%双链季胺盐等消毒药剂交替消毒,加强检疫,防止引进带毒鸡将本病传给健康鸡群。
2、加强抗体监测,防止垂直感染
由于该病主要是经种蛋垂直传播,因此,要对基础种鸡群进行抗体监测,若发现阳性鸡,立即淘汰并做无害做处理,以逐步净化鸡群,切断垂直传播。
3、加强免疫工作
用鸡CIA弱毒冻干苗对13-15周龄鸡进行饮水免疫,蛋鸡免疫42d后所产蛋可作种用,另外,也要及时接种法氏囊、马立克等**,这也可降低鸡传染性贫血**的易感性。
4、免疫接种
一般对13~16周龄的种鸡群进行CIA弱毒**进行免疫接种工作,免疫接种后40d内产的蛋种不能用于孵化,以防**株感染,40d以后基本产生免疫力,并将持续至60~65周龄,但要注意,CIA**不宜对40日龄以内的雏鸡和产蛋前20~28d的种鸡群进行接种,以免雏鸡感染或通过种蛋传播****。
5、药物防治
由于该病重在预防,因此,饲料中要有充足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这对于减缓病情,对耐过康复鸡有较好作用,同时,在饲料中添加1%的中药组方(黄芪、板蓝根、鱼腥草、*参、金银花、麦芽),连用3~5d,饮水中添加环丙沙星、黄芪多糖、维生素C等药物进行预防,以防继发细菌感染。
鸡传染性贫血传播方式,鸡传染性贫血怎么判断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本病必须以防为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严格进行生物安全防疫体系建设,实施隔离消毒、检疫监测、正确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