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鸡的喂养成功就是养殖场的成功,现在很多的养殖都采取笼养法。其实这种方法也有利有弊,现在将一些原则和技巧总结如下,希望养殖户能取长避短。
;种鸡笼养也是很成功的。使用专门的种鸡笼进行饲养,其优点是种蛋清洁、肠道疾病能得到好的控制(球虫病、法氏囊[法氏囊是鸟类特有的结构,位于泄殖腔后上方,囊壁充满淋巴组织。]病、体内寄生虫、沙门氏菌)、更多合格种蛋、饲料效率提高、种鸡舍空间的利用率高和降低生产成本。缺点是受精率[标准受精率=受精蛋数/入孵蛋数*100%,指受精蛋数占入孵蛋数的比例, 一般95%以上。]低和设施的高资金投入。;;
;生长期[一年中植物显著可见的生长期间,称为生长期,也称为生季。];;
;准备:刚开始育雏时在笼子的底网上铺设厚纸张,在纸张上撒上饲料使鸡能很快地进食,并在固定的饲槽前的纸张上投放饲料以训练鸡到食槽去采食。在14日龄时移去纸张,以避免堆积的粪便导致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或感染球虫。饮水管线应该在小鸡到来之前清洗干净,以消除消毒剂残渣。把饮用水[饮用水是指可以不经处理、直接供给人体饮用的水。]加热,饮用水的温度在周应控制在25-30℃。调整水*头饮水系统的压力,使其出现有利于小鸡找水的悬滴状。饮水杯(译者注:国内用真空饮水器)在头3天都应填满水,用来训练鸡饮水。W-36品种的公鸡[公鸡,家禽,品种很多,翅膀短,不能高飞;啼能报晓。]通常要比母鸡小,生长也相对缓慢,常通过提高育雏温度、降低饲养密度、饮水中添加维生素[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及电解质、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促进公鸡生长。为防止鸡出现腿部疾病,笼具钢丝的直径至少为2毫米(0.08),格网的大尺寸18毫米×18毫米。笼子的底面防滑平坦,笼子的高度至少要有40cm高,如果过低,会造成公鸡的腿出现问题,龙骨压弯曲。;;
;光照:在周,要给鸡每天提供20-22小时光照,光照强度[光照强度是一种物理术语,指单位面积上所接受可见光的光通量。]为20-30勒克司(2-3瓦/平方米),以帮助鸡找水和饲料,或者用间歇性的光照程序(亮4小时熄灯2小时)。;;
;社会性:公母鸡混养培养感情,防止成年鸡出现交配障碍问题,好是在4周龄时混养。;;
;注意事项:种鸡生长期笼养繁殖,然后移到地面散养是不可取的。这会造成成年鸡出现啄癖。;;
;产蛋期;;
;转群:可在15-16周龄时转群到产蛋舍,或在后一次活**接种后移群。W-36和海兰褐的公鸡可以比母鸡提前几天移至产蛋鸡舍,让其有更多的时间来适应新环境,但这不适用于W-98和银褐公鸡。饲料、饮水和光照对笼养种鸡的生长和生产是至关重要的。;;
;公鸡的选择:公鸡转群时必须对个体进行选择,转入产蛋鸡舍的鸡要有良好的身体条件,羽毛好,腿脚好,身体上也没有**,剩余的公鸡放在备用笼子留以后用,性别鉴定有误的鸡在转群时淘汰。在转群的前三天和后三天要加水溶性维生素、益生菌和维生素C,鸡转群的初几天产蛋鸡舍的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要和生长鸡舍一样。;;
;鸡笼:使用群体规模超过100只鸡的种鸡笼养比小规模的鸡群鸡笼生繁殖力[繁殖力表示动物生殖机能的强弱和生育后代的能力,亦称生殖力。]高,只有一只或两只小公鸡的饲养笼随着鸡群年龄的增长繁殖力加速降低。种鸡的产蛋笼必须保证每只鸡有700平方厘米的面积,产蛋笼的高度至少要有60cm,以防止公鸡的头撞击到笼子的顶部。如果公鸡的头撞到笼子顶部,公鸡就会出现不愿交配的问题。笼养公鸡需割去鸡冠以防止其卡入笼缝中。;;
;公母比例:公母鸡的比例取决于种鸡的鸡笼类型及大小,应尽可能遵循平养方式的配比比例规则,光照方案按照平养种鸡执行。;;
;受精率:通过对新鲜蛋受精率的检测能鉴别出哪群种鸡受精率低,从而将品质较差的公鸡剔除,用后备公鸡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