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呼肠孤**[**是颗粒很小、以纳米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寄生性严格,以复制进行繁殖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是由呼肠孤**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发病率[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病死率[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的定义:表示一定时期内,因患某种疾病死亡的人或动物数量占患病人或动物总数的比例。]均较高。该**可引起番鸭,半番鸭肝脏、脾脏等脏器表面有大量白色坏死[坏死(necrosis)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点,故又称为鸭“白点病”,樱桃谷鸭引起的脾脏坏死称为“鸭脾坏死症”。以下了解鸭呼肠孤**病的症状,鸭呼肠孤**病怎么治?
鸭呼肠孤**病的症状
病原介绍
鸭呼肠孤**属于呼肠孤**科正呼肠孤**属,**粒子呈球形,直径60-80纳来,正二十面体对称、无囊膜,电镜下可见双层衣壳结构。**核酸为双股RNA,**对**、氢仿、胰蛋白酶不敏感,在50℃下处理l小时或用3%甲醛处理30分钟均不敏感。
流行病学
该病可发生于雏番鸭、雏半番鸭、樱桃谷北京鸭及其他品种雏鸭。多发于7-35日龄,发病率为60%-90%,病死率50%-80%.该病既可经水平传播,也可经垂直传播。其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有散发。在天气骤变、卫生条件差,饲养密度高等情况下易促发本病。
临床症状
病鸭精神沉郁、不喜活动;全身乏力软脚,多蹲伏,食欲和饮欲减退;腹泻,排白色或绿色稀便。死亡后鸭喙呈紫黑色。
鸭呼肠孤**病怎么治
确诊方法
该病的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目前已有**的分离鉴定、中和试验、琼扩试验、*胶凝集试验和聚合酶[聚合酶(polymerase)又称DNA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等。
鉴别诊断
该病易与鸭副伤寒[副伤寒是由副伤寒甲、乙、丙三种沙门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相混淆,鸭副伤寒时肝脏、肠壁有大量白色坏死点及肠道黏膜麸糠样坏死,而鸭呼肠孤**病无肠道黏膜糠麸样病变。
综合防治
1.预防 除加强饲养管理和常规的消毒外,进行**免疫接种是至关重要的。于1-2日龄注射呼肠孤**灭活**或于8-10日龄注射呼肠孤**高免卵黄抗体可以较好地预防本病。如果发病日龄偏早,应提前注射。
2.治疗 发生本病后,可在饮水中加入0.01%环丙沙星,或氧氟沙星[氧氟沙星,主要用于上述革兰*性菌所致的呼吸道、咽喉、扁桃体、泌尿道(包括前列腺)、皮肤及软组织、胆囊及胆管、中耳、鼻窦、泪囊、肠道等部位的急、慢**染。],连用4-5天,以防继发感染。同时用黄芪多糖饮水,连用5-7天,以提高抵抗力。
鸭呼肠孤**病的症状,鸭呼肠孤**病怎么治就是以上的内容,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在此提醒养殖户一定要做好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