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法氏囊[法氏囊是鸟类特有的结构,位于泄殖腔后上方,囊壁充满淋巴组织。]炎是一种急性传染疾病,该病在我国山东、河北、河南等多个省份产生了严重的危害。虽然该病已经出现50多年,但依旧没有根治该病的方法措施。养殖户们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做好该病的预防治疗工作,防止重大危害的发生。
鸡法氏囊炎的特点
一 一般特点
传染性[传染性是指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的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法氏囊炎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血清I型是引起鸡生病的主要类型。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饮水、饲料、垫料、运输工具、人员、接触鸡的设备或器材等传播,亦可由垫料灰尘引起气源传播,可经口腔、呼吸道、眼睛途径感染[《感染》 是一部由落合正幸执导的恐怖电影。],自然感染后经过5~7天潜伏期即可引起临床发病。
口腔感染情况下可在感染后13小时左右在法氏囊检测到感染**,24小时后排毒,免疫鸡群能够感染和排毒,抗原变异毒株[毒株是指对**进行实验需要培养**。]在亚洲、欧洲、美洲和南美洲都有发现,澳大利亚鸡群流行的典型毒株和抗原变异毒株I型**引起免疫抑制[免疫抑制(英语:immunosuppression),是指对于免疫应答的抑制作用。]、法氏囊点状出血和肿大,但一般不引起死亡。幼龄鸡群易感性强,易感日龄与雏鸡体内母源抗体[抗体(Antibody),又称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简称 Ig),是一种由B细胞分泌,被免疫系统用来鉴别与中和外来物质如细菌、**等的大型Y形蛋白质,仅被发现存在于脊椎动物的血液等-kangti]水平有关。
二 病理特点
鸡感染**后,毒力[毒力表示病原体致病能力的强弱。]不同引起的损伤程度不同,经典毒力感染早期,主要表现在法氏囊肿大,体积约为正常的2倍左右,大腿肌肉或胸肌出现条形或块状出血,食欲降低,水泻和羽毛蓬松,法氏囊粘膜出血明显,有的内部有淡**皎冻样渗出物,感染后5~8天,法氏囊颜色变暗萎缩,重量约为正常重量的1/3左右。
法氏囊炎**感染[能在人体寄生繁殖,并能致病的**引起的传染病。]法氏囊内分化的活性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lymphocyte)是白细胞的一种,是体积最小的白细胞,由淋巴**产生,是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的重要细胞成分。],特别是Igm阳性B淋巴细胞,诱导鸡B细胞凋亡和坏死,感染细胞急性溶解释放阶段与血液循环IgM阳性B细胞降低有关,尽管这个阶段并不引起血液循环免疫球蛋白下降。引起IgM阳性B淋巴细胞的溶解或凋亡,降低本身抗体应答,也抑制其他抗原抗体应答和生成。但对法氏囊免疫抑制而言,首免抗体应答受到影响程度大,二免一般能诱导良好的免疫应答。
鸡法氏囊炎的诊断和防控
随着人们对传染性法氏囊炎**感染病理进一步认识,人们也探索并寻找到一些相对较好方法来防控,主要包括**,有毒力弱化活毒和灭活苗。依据**毒株特点可分成弱毒、中等毒力、中等偏强毒力。弱毒不会引起法氏囊损伤,而中等毒力或中等偏强毒力**能引起可恢复性一过性淋巴细胞减少,若用于14日龄以上鸡群,不会引起免疫抑制,一般可以在免疫后2周,法氏囊体积和重量恢复正常。肉鸡一般很少用弱毒毒株,弱毒毒株**常与灭活苗用于种鸡,中等毒力和中等偏强毒力**能突破一定水平的母源抗体,更适合用于商品肉鸡或商品蛋鸡群的早期防疫。若母源抗体缺乏,弱毒**可以用于1日龄,也有用于18日龄胚龄的活**。市场也有一些法氏囊炎重组载体**,这类**能诱导良好的抗传染性法氏囊炎**抗体,但对毒力更强的传染性法氏囊炎野毒感染的保护效果较差。
1 诊断
传染性法氏囊炎诊断需要一个综合评估过程,因为不同毒力引起临床表现不同,疾病诊断过程中首先确认症状,区别毒株或抗原变异毒株或经典毒株的临床表现,其次就是鉴别群体是否为易感群体,可依据临床母源抗体或血清抗体水平或免疫状态和日龄,才能正确识别疫情。若鸡群遭受毒株感染时,家**医通常能通过综合流行病学、病症、解剖特点等综合诊断出来,然而若有流行毒株抗体或母源抗体干扰或继发感染,将使确诊变得更难。外源抗原变异性法氏囊炎
毒株不会引起显着临床病症,但引起免疫抑制,增加鸡群对其他**和细菌的易感性,因此,若幼龄鸡群出现非特异性临床病症,比如水泻,食欲下降的话,就有必要通过正确手段来检测是否有抗原变异型野毒感染了。
2 防控
母源抗体对易感鸡群抗感染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显着影响免疫活苗的效力。但对毒株而言,其能突破较高水平母源抗体,必须有高于ELISA 2000的抗体水平才能保护,对于种鸡,要确保雏鸡母源抗体水平能保护不受感染,则种鸡群血清必须有高滴度、均一的抗体水平,通常要求高达ELISA 8000以上。雏鸡母源抗体高低依赖父母代种鸡是否在产前和产蛋中期给予灭活法氏囊炎**。自然感染或以**免疫后可以获得保护性抗体,免疫后1~2周即可使鸡群获得良好保护。如果经典毒株抗体水平足够高,则可对毒株有交叉保护,经典毒株对变异性抗原毒株保护力差;若抗体水平不足,免疫鸡群可以感染毒株,不引起临床发病,但毒株会在体内增殖并排毒。中等偏强毒株,如V877、D22株、w2512等,能保护欧洲和亚洲毒株。
为了更好保护鸡群免受传染性法氏囊**感染,有如下建议值得重视:改善种鸡免疫程序提高雏鸡抗体水平;使用中等毒力偏强毒株**来克服母源抗体干扰并建立商品肉鸡和蛋鸡的早期保护;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和清洁卫生工作,减少**与鸡群接触机会。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防治
在发病早期,使用高免血清、高免卵黄抗体及中草药方剂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以减轻病症,控制疫情。
(1)抗血清的治疗利用病愈鸡的血清(中和抗体价在1:1024~1:4096之间)或人工高免鸡的血清(中和抗体价在1:16000~32000),给刚发生法氏囊病的鸡注射0.1~0.2毫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高免卵黄抗体为了减少法氏囊病造成的大量鸡只死亡或保护雏鸡渡过生理性免疫**期,可用高免疫蛋黄匀浆制剂给鸡注射,病鸡每只0.5~1.0毫升,效果比较可靠,多用于该病高发日龄前后或发病早期。
(3)中草药方剂
①*参、黄芪、金银花、板蓝根[板蓝根(常用别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是一种中药材,可以败火解毒,预防疾病。]、大青叶各30克,蒲公英40克,甘草(去皮)10克,蟾蜍1只(100克以上)。先将蟾蜍置于沙罐中,加水1.5千克,煎沸后,入其它7味药,文火煎沸,放冷取汁,供100只中雏1日3次用,药液可饮用或拌料,若制成粉末拌料,用量可酌减至1/2或1/3。治疗法氏囊病病鸡效果满意。
②板蓝根、紫草、茜草、甘草各50克,绿豆500克,水煎,取煎汁拌料喂服;或一煎拌饲料,二煎作饮服用;对重症鸡灌服,连用3天。
③金银花100克,连翘、茵陈、*参各50克,地丁、黄柏、黄芩、甘草各30克,艾叶40克,雄黄、黄连、黄药子、白药子、茯苓各20克,共为细末,混匀,按6%~8%拌入鸡饲料中,任其自由采食,少数病重不能采食者,可水煎取汁灌服,每次5~10毫升;每日2次。一般用药后2~3天病鸡采食饮水恢复,停止死亡,渐而痊愈。
④穿心莲、甘草、吴茱萸、苦参、白芷、板蓝根、大黄共粉成细末,混匀。按0.75%混料,连喂3~5天,或将药物制成片剂,每千克体重2片(0.6克),维生素B110毫克,每次2次,连用3~5天。
⑤黄芪、*参、金银花、冰片等,各药适量配制成散剂。治疗按每千克体重每天2克,拌料。病鸡不能采食者,用开水冲调成10%的浓度,再加5%葡萄糖,每次喂服4~6毫升。每日2~3次,治疗3~4天。预防在3~6周龄易感期每隔7~10天,或在转群、断喙等诱因存在时,按1~2%的比例拌料,服用2~3天。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效果显着。
鸡法氏囊的药物治疗能够有效防止该病的传播蔓延,但是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还是需要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只有加强管理和药物使用相结合,才能大程度降低该病造成的危害,从而提高养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