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鸡界有句俗语,曰:“要想养好鸡,半个土兽医”,意思是说,要想把鸡养好,养鸡户给鸡的治病防病水平至少得达到半个兽医的级别。这是因为,养鸡的过程中,一旦发病,死亡率又高又快,不掌握养鸡诊病防病技术的话,根本就不可能把鸡养好!那么如何预防鸡生病呢?请看小编的介绍。

如何预防鸡生病

  1、采用合理的养殖密度,一般每一1000只鸡需要60——70平方米的圈舍[圈舍,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 juànshè,释义为养牲畜、兽类的棚、舍。],用人为措施遮挡室外光线,室内晚上照明的电灯瓦数不宜过大(灯不能太亮)。

  2、饲料和水供应要充足,但也不能浪费,常在鸡的饮水里补充维生素和氨基酸。全价料要比单喂粗粮效果要好,到中期后,可以在饲料里同时混加粗粮。

如何预防鸡生病,鸡生病的症状

  3、采取室外或林下放养的方式,按1000——2000只鸡关一个圈舍,四周有3——5亩的放养空地(林地佳)。鸡在采食昆虫、树叶、泥土的时候,可以从中补充到饲料里无法添加的多种微量元素,这对治疗鸡的啄癖有很大的效果。有了的活动空间,鸡也忘记了相互啄毛。如果不得已需要圈养的,可以不定期的往圈内放几堆泥土,让鸡选食。

  4、在30日龄左右对小鸡进行切嘴,可以减轻鸡群里相互啄毛。

  5、在开始发现鸡群里有啄毛情况后,及时给鸡(尤其是公鸡)戴鸡眼镜,减少啄毛和打斗。

  6、在圈舍内**多根与地面平行的横杆,利用土鸡上架的习惯引鸡上架过夜,既可以避免鸡群打斗啄毛,又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饲养量。

  7、发现鸡群里有被啄伤的鸡,可以用碘酒、紫药水[紫药水是一种消毒防腐药,有较好的杀菌作用,对组织无**性。]、氯霉素之类气味浓烈的消炎药涂擦,个别严重的鸡要采取单独分圈隔离。

  8、在鸡脱温炼苗后一个星期要及时分群,如果分群过晚,在育雏室里养成的恶习就会带到大圈里去发扬光大。小鸡分到大圈后三至五天,抓住晴天的机会及时开门放鸡,我做过记录,分群开放较晚的鸡群,啄癖就尤为严重。

鸡生病的症状

  1、新城疫:最急性型呈败血型急性死亡,亚急性型出现头向一侧扭转、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急性型鸡冠[鸡冠(guān)亦称肉冠。]及肉髯呈暗红色或暗紫色,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主观感觉和客观征象的综合表现,患者主观上感觉吸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的改变。],摇头,发出尖锐“咯咯”声。

  2、禽痘:鸡冠、肉髯、耳垂及眼睑和口角等处有白色小结节,后变为绿豆大痘疣,痘疣互相融合形成黑红色痘痂,剥去痘痂露出出血的凹陷,痘在眼睑时可造成失明。

  3、禽流感:鸡冠和肉髯呈黑红色,头水肿,呼吸困难。摇头。共济失调,圈行。

  4、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冠发绀、咳嗽,喘息,吸气时身体下倾低头,呼气时前身竖直、伸颈、张口、扬头有喘鸣声。

  5、淋巴细胞[淋巴细胞(lymphocyte)是白细胞的一种,是体积最小的白细胞,由淋巴**产生,是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的重要细胞成分。]性造白细胞组织增生(俗称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鸡冠和肉髯变苍白色,皱缩,进行性消瘦[消瘦(emaciation)是指人体因疾病或某些因素而致体重下降,低于标准体重的10%以上时,即称为消瘦。],打瞌睡,严重者不能站立,腹泻。

  6、成髓细胞增多症(MB):鸡冠苍白,消瘦腹泻。羽毛囊出血。

  7、成红细胞增多症(EB):鸡冠苍白、嗜睡贫血型鸡冠呈淡**甚至白色,鸡消瘦,腹泻。

  如何预防鸡生病,鸡生病的症状就是以上的介绍,希望以上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提醒大家冬季气温较低,不利于养鸡,因此,要采取措施防寒保温,使室内温度不低于3℃,适当增加饲养密度、煤炉管道送温、修缮鸡舍门窗和屋顶、墙壁要粉刷和堵缝、防止漏雨和贼风入舍、大风和降温天气关好门窗。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