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雏[晚成雏完全靠母鸟衔食饲养的现象叫育雏。]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雏鸡[雏鸡:刚孵出的鸡。]的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还关系着整个肉鸡生长过程。要提高育雏的成活率,必须保证育雏的环境条件,供给营养全面而平衡的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严格执行防疫和疾病防治措施,就可减少雏鸡死亡数,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生产中,必须采取以下6项综合措施:
6项综合措施提高雏鸡成活率
1、严格免疫程序,及时接种免疫
大群密闭饲养的雏鸡,稍不注意就容易得病,尤其是马立克氏病、新城疫、法氏囊、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这些传染病一旦传染开来,就很难控制,将会导致整个鸡群乃至鸡场毁灭性损失。因此,应本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免疫程序进行主动免疫。免疫程序的制定,要根据本场或本区病原微生物种类不同而异。若引进鸡苗时,须向供种单位索要有效的免疫程序,如当地没有某种传染病流行,应暂不接种此种**,以免因接种**而污染了这个地区,只有有过这种疾病发生和流行,才能使用此种**进行预防接种。
2、加强消毒管理,及时药物[药物是用以预防、治疗及诊断疾病的物质。]预防
孵化室、育雏室、种蛋及各种用具消毒不严,使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通过闭合不好的脐孔侵入卵黄囊感染发炎引起脐炎,因此,应用福尔马林熏蒸的办法对孵化室、育雏室、种蛋及各种用具进行消毒。另外,对大肚脐鸡要单独隔开,用高于正常鸡体温2-3℃的室温精心护理,且在饲料中添加[添加,指增加。]治疗量的抗菌药物,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来降低此病的死亡率。
鸡白痢是造成雏鸡死亡的首要因素,球虫病[球虫病是一种对家禽肠道有损害的寄生虫病。]也是育雏期间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此两病症的流行病学,在3周龄以前的饲料中应添加抗菌药物。可在饲料中添加0.2%的土霉素和0.04%的痢特灵,以预防白痢病的发生。15日龄后就应该预防球虫病,尤其在饲养密度大、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必须用药物预防,可在饲料中添加30-60ppm的氯苯胍等药物。所用药物一定要称量准确、搅拌均匀,以免药物中毒,而且一种治球虫药物在使用1-2年后要更换一次新药,防止产生耐药性。
3、温度[温度(temperature)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湿度平稳,加强通风换气[京剧演唱方法之一。]
若育雏时保温不好,温度偏低,则雏鸡较长时间内难以维持体温平衡,严重者可冻死;若室内温度过高,偶尔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也容易发生感冒;室内空气污浊,通风换气不够,温度忽高忽低,急剧变化;使用潮湿、污染的垫料和霉变的饲料等是导致幼雏肺炎的原因。有的强调保温,空气不流通,导致雏鸡闷死;有的用高功率灯泡供温,因湿度过高而热死雏鸡;温度过高、湿度不够可导致雏鸡脱水,脚爪干瘪。这都是由于没有调节好育雏室内的温度、湿度和空气的缘故,造成育雏环境恶劣,给雏鸡带来生长迟滞、死亡的后果。以上几个因素中,温度为重要,育雏期所采用的温度,随季节、气候、育雏器种类、雏鸡体质、日龄等情况灵活掌握,在保持育雏舍温度的同时,千万不要忽略通风换气,但切忌贼风和穿堂风,避免冷风直接吹到雏鸡身上。湿度对雏鸡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头10天,室内相对湿度保持60%-65%,中后期注意防潮。
4、适时"开饮"开食,供给全价饲料
大批饲养的雏鸡,由于运输时间过久,或是接种**等准备工作,使雏鸡"开饮"时间推迟太久;或是喂水时雏鸡不会饮水,或饮水器[特性品种:饮水器 颜色:白色+蓝色 规格:170mm×50mm(长×宽) 货号:D012详细描述1. 设计简单、大方,包装精美。]孔堵塞,或饮水器太少,致使饮水不及时,鸡体失水过度等引起雏鸡脱水。主要表现为体重减轻、脚爪干瘪、抽搐、眼睛下降,后衰竭、瘫痪而倒地死亡。刚出壳的雏鸡件事应是在 24小时内饮水,使它在并不感到口渴时开始饮水,促进其新陈代谢,就不会发生狂饮泻死和脱水瘫毙的现象。外运雏鸡应在入舍3小时内饮5%的葡萄糖和 0.1%的维生素c溶液,以增强体质,缓解应激,促进体内有害物质的排出。
饲料品种单一,某些营养成分缺乏或不足,容易引起各种营养缺乏症。如玉米中含钙少,磷也不足,长期使用这种饲料幼雏会发生骨骼畸形、体质减弱;维生素 d缺乏,则容易引起发育**,喙和骨软弱且易弯曲,脚腿软弱无力或变形;硒和维生素e缺乏时,患白肌病,我国许多地方土壤缺硒,这些地区生产的饲料中也缺硒,因此,必须注意在饲料中添加硒的化合物。营养缺乏疾病如果不采取治疗措施,会引起大批死亡。所以,凡有条件的地区和饲养场,应按饲养标准供给优质全价平衡日粮,如条件限制,则应采用多种饲料混合饲喂,使营养得到互补。
5、控制恶癖发生,防止聚堆挤压
严重的恶癖多发生在3周龄以后,常见的有啄*癖、啄趾癖、啄羽癖。预防的主要措施是在5-9日龄时断喙。平时应加强管理,饲养密度不能过大;配合饲料中各种营养含量要合理,不能缺少无机盐和必需的氨基酸;光照强度不能过强,时间不能太长。
聚堆挤压而死,在雏鸡阶段时有发生,主要是由于密度过大,而室温突然降低;搬运时倾斜堆压,称重或接种**时聚堆而没有及时疏散;断水、断料时间太长,特别是断水后再喂时发生的拥挤;突然停电或窜入鼠害等因素引起惊吓、*动而聚堆。所以,要按鸡舍的面积确定饲养量,而且要备足食槽和饮水器。在雏鸡阶段要进行23小时的光照、1小时黑暗的训练,使其能适应黑暗环境。
6、防止中毒死亡,减少兽害损失
用药物治疗和预防疾病时,计算用药量一定要准确无误,剂量过大会造成中毒。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时必须搅拌均匀,应先用少量粉料拌匀,再按规定比例逐步扩大到要求的含量。不溶于水的药物不能从饮水中给药,以免药物沉淀在饮水器的底部,造成一些雏鸡摄入量过大。切忌把饲料和农药放在一起而造成农药中毒;不能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喂雏鸡;搞好室内通风换气,谨防煤气中毒。以上这些环节如有疏忽,都能造成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