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草原上放牧鸡鸭好处多多,不仅鸡鸭长得好,也解决了蝗难题。
;全国畜牧兽医总站草业饲料处在全国草原系统大力推广牧鸡牧鸭治理蝗虫的方法和技术,据统计,2003年全国草原牧鸡治蝗面积372.78万亩,牧鸭治蝗面积101.45万亩,取得了可观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社会效益是指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满足社会上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牧鸡喜食蝗虫,捕食量较大,并通过采食碎石来增加调节消化能力,在非打草草场,通过投放牧鸡的手段完全可以达到灭蝗的目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草原牧鸡治蝗工作大面积展开,曾经有上百万只鸡投放到草原参与治蝗。;
;1999年,在牧鸡治蝗的基础上又开辟牧鸭治蝗的新途径。试验结果证明,牧鸭治蝗有三大优点:,牧鸭易于组织管理,牧放过程是团队作战,拉网式的捕食蝗虫,防治效果好;第二,牧鸭食量大,食量是鸡的3--4倍,平均一只鸭子在一个季节里可防治15亩草场,是牧鸡防治面积的2倍;第三,鸭子抵御自然环境变化的能力强。通过三年的研究,已制定了草原牧鸭治蝗技术规范[技术规范是对标准化的对象提出技术要求,也就是用于规定标准化对象的能力。]。;
;利用牧鸡牧鸭治蝗作为一种生物治蝗的手段已被广大农牧民[农牧民是指以在农牧区或林牧区以农业、林业和牧业为主要经济来源和生活方式的农民。]所接受,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及可观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当完成治蝗任务后,鸡鸭可以作为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出售,成为农牧民增收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