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安、张赢夫妇养鸡成走上致富道路

;名人故事有很多,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白手起家,走上致富道路的故事。
;王永安、张赢夫妇从1991年借款200元买了100只小鸡,到2002年成为百万富翁,创办漯河阳光禽业公司用了11年的时间。从2002年倾其所有重建养鸡,到今年的销售额[销售额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提供应税劳务或服务,从购买; 或接受应税劳务方或服务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切价外费用,但是不包括向购买方收取的销项税额以及代为收取的**性基金或者行政事业性收费。]将突破2300万元,靠着销售青年鸡和雏鸡,阳光禽业公司发展为全市大的蛋鸡养殖户。占领漯河三分之一的蛋鸡市场,他们用了5年时间。王永安、张赢夫妇200元起家成为千万富翁的故事,通过**电视台七套《致富经》节目于今年8月17日面向全国播出。
;9月下旬,记者慕名来到郾城区郾襄公路南侧的漯河阳光禽业公司进行采访。
;1991年,从河南农大畜牧毕业后,24岁的王永安被分配到市某公司工作。眼见单位效益不好,王永安对在同单位工作的恋人张赢说:“咱们业余养**,能挣点外快。”没想到求亲告友[求亲告友是汉语词语,拼音是 qiú qīn gào yǒu,意思是请求亲友救济。]一大圈,钱没借来却招来不少讥讽。多亏舅舅借给了200元,两人又凑了25元,王永安用这笔钱从母校买回了100只优质雏鸡。
;在他们的精心饲养下,很快100只鸡变成了千余只,千余只变成了万余只。他们的养鸡事业在创业之初便不同凡响:王永安不卖鸡蛋和雏鸡,专销他培育的青年鸡,因为雏鸡饲养60天后出售,农户买回去很快可产蛋,雏鸡期的高死亡率可避免。一开始农户们对青年鸡根本不接受,王永安不得不每天骑车下乡叫卖,一年下来骑坏了好几辆自行车。1994年,夫妇俩辞去公职,办起了漯河阳光禽业公司。2002年,因城市建设需要,王永安的养鸡场被拆迁,获得了150万元赔偿金。11年的养鸡生涯,夫妻俩吃尽苦头,现在有了钱,张赢觉得应该在市里买套大房子,出门驾着私家车,相夫教子[“相夫教子”,汉字成语、词语,就是辅助丈夫、教育孩子的意思。]享受生活。但王永安不同意,他要把这150万元全部投进去,另建新场重开张。当年年底他投入所有积蓄又加上借贷,选新址建了一座养鸡场。2003年年初,青年鸡越销越旺,王永安又增加了种鸡、种蛋和雏鸡销售。
;2004年2月,国内爆发禽流感[禽流感,全名鸟禽类流行**冒,是由**引起的动物传染病,通常只感染鸟类,少见情况会感染猪。],王永安的事业危机四伏:每只青年鸡从9元降到6元也少人问津,滞销导致流动资金短缺严重,而每天需要2万多元的饲料费,两个多月亏损100多万元。许多养鸡场纷纷垮台或转产,但王永安看到了无限商机:大家都不养鸡了,明年市场必然会大量缺货,挺过禽流感就能赚个盆盈钵满!
;王永安的宝押对了:当年秋,疫情停止,全国市场雏鸡紧缺,数月前每只1。6元的种鸡苗一下子涨到2。8元还有价无货。王永安靠出售种鸡产的种蛋孵化出的雏鸡,不仅填补了禽流感期间亏损的100多万元,又赚了200多万元。趁热打铁。王永安又把种鸡数量扩大到10万只,建起了3个种鸡场,一天可孵化种蛋1万枚。
;2006年,王永安卖出700万只雏鸡、80万只青年鸡,销售额2000多万元,净资产达1000万元。
;如今的阳光禽业,占地百亩,分场5座,还安排了150多人就业,产品远销十多个省市区,成为河南省无公害产品基地和市级龙头企业,王永安也获得“河南省科技带头人”等殊荣。
;“感谢**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宽松的环境。”王永安说。到2012年,他要把阳光禽业办成河南省大的种蛋、雏鸡和青年鸡基地,免费培训所有前来学习养鸡技术者。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