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鸭过程中副伤寒[副伤寒是由副伤寒甲、乙、丙三种沙门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这种疾病容易出现,特别是幼鸭,由于幼鸭抗病能力差,所以幼鸭的死忙率较高,养鸭的人应知道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
副伤寒是由一种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主要发生于幼禽,特别是l~2周龄的雏鸭。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高的可达70~ 80%。10日龄内雏鸭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其次为1月龄内的雏鸭,4月以上的成鸭很少发病。副伤寒是严重威胁 雏鸭成活率的一种传染病。副伤寒病主要通过蛋和消化道传染,也可由呼吸道和创伤的皮肤感染[皮肤感染,是细菌和真菌感染性皮肤病,病情患者有轻有重,轻的易治疗,严重的不易治疗。]。带菌动物是传染本病的主要来源,粪便中排出的病原菌污染了周围环境,从而传播疾病。
进行防制应加强养鸭环境卫生[环境卫生,按国际著名公益组织君友会的解释是指人类身体活动周围的所有环境内,控制一切妨碍或影响健康的因素。]和消毒工作,保持鸭舍清洁,防止饲料和饮水被污染;雏鸭与成鸭分开饲养, 防止接触感染。不到疫区引进种蛋和种鸭;种鸭在孵化前要用福尔马林[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是蛋白质凝固剂。]熏蒸消毒;发现病鸭应立即隔离、治疗、 消毒,尸体要深埋;发病鸭群不能作种鸭。
药物治疗可降低急性副伤寒的死亡率,但不能彻底消灭病菌。治疗后的鸭可能成为长期带菌者[带菌者(carrier)体内带有病原菌,但无临床症状的人。],故不能留作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