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脂肪肝[脂肪肝(fatty liver)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病理改变,而非一种**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蛋鸡营养代谢性疾病,该病一般发病突然、死亡率高(有时高达30%),容易给养鸡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蛋鸡脂肪肝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治疗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养殖户们做好该病的防御工作。
蛋鸡脂肪肝产生原因
营养过剩[生命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物极必反。]是主要的因素。造成营养过剩的原因有:一是饲养配方不合理。营养浓度过高,尤其是能量过高。多余的能量物质就逐渐转化成脂肪并沉积下来。二是营养物质的比例不适宜。例如,饲料中蛋白能量比不合适。能量过高,不能利用。尽管总营养量可能并不高,但仍有一部分能量转化成脂肪。
鸡采食饲料中的营养数量超出正常的生活、生产消耗量和储存量,超出部分则转化为脂肪在体内沉积下来,形成过量的脂肪组织,使鸡体过度肥胖。过多的脂肪主要沉积在皮下组织、腹壁内侧、肾脏周围、胃的四周和肝脏。脂肪在肝细胞[肝脏是由肝细胞组成,肝细胞极小,肉眼看不到,必须通过显微镜才能看到。]内的过量沉积,严重影响肝脏生理功能,引起肝脏肥大。
营养过程容易导致脂肪肝,但营养缺乏也可以导致脂肪肝。这里说的营养缺乏是指某种营养素[营养素(nutrient)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构成机体和组织修复以及具有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的缺乏,比如饲料中氯化胆碱、维生素[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E、维生素B12、蛋氨酸等。参与脂蛋白[脂蛋白(lipoprotein)是一类由富含固醇脂、**三酯的疏水性内核和由蛋白质、磷脂、胆固醇等组成的外壳构成的球状微粒。]的合成,并辅助脂蛋白将脂肪运出肝脏,当这些营养素缺乏时,在肝脏加工或转化成的脂肪运不出去,就沉积在肝细胞内,形成脂肪肝。
运动不足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现在蛋鸡养殖,几乎都是全程笼养,饲养密度大,空间小,大大限制了鸡的运动。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尤其是在肝脏内形成脂肪储存起来。
肝脏功能能力差或者受到损伤,使肝脏合成脂蛋白的能力下降,不能及时将脂肪运送出去而在肝脏沉积。各种**性疾病、体温高热稽留、肝胆疾病,以及重金属、黄曲霉毒素、棉粕和菜籽粕中所含毒素等引起的中毒,都会对肝脏功能产生损伤作用。
后,就是雌激素[雌激素(Estrogen)是促进雌性动物第二性征发育及性**成熟的物质,由雌性动物卵巢和胎盘分泌产生。]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女人容易发胖,同理,母鸡也容易发胖,这与雌激素有关系。产蛋是一种生殖行为,产蛋量多少与雌激素的数量和活性高低密切相关,而雌激素能促进肝脏脂肪的合成和沉积。
蛋鸡脂肪肝的治疗方法
预防措施
1. 根据鸡的饲养标准,科学制定饲料配方。做到营养成分能满足健康和生产需要,但不过剩;各种营养成分之间比例合理,特别是蛋白能量比,因为能量过剩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原因。
2. 注意保护肝脏功能,使脂肪在肝脏的合成转运过程顺利进行。
3. 认真监测育雏育成期体重变化。当平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5%时,要立即进行限饲。限饲方法有两种:(1)从限饲之日起,不再随日龄增加而加料,直至体重回落到标准范围内,再开始逐渐加料。(2)从限饲之日起,按超重百分数减料饲喂,直至体重回落到标准范围内。后一种方法效果明显,好掌握,但应注意料槽要充足,摆放均匀。也可采取全天喂料量上午连续投完,以防抢食,造成体重差异加大。如果鸡群不均匀,可分为大体重群和小体重群,大体重群进行限饲。总之,在20周左右的时间里,培养一个健康整齐、体重达标的鸡群,是高产的基础,也是预防本病的基础。
4. 产蛋高峰期过后,要随产蛋量的降低而相应减少喂料量,或降低饲料的营养浓度。因为在这个阶段,有些鸡已积累了超大体重,或已患本病,如再过量饲喂,会加重发病和死亡。
5. 加强鸡舍通风,减少有害气体(氨气、二**碳、硫化氢等),保持空气新鲜,对预防本病也有重要意义。
治疗措施
1. 适当降低饲料能量水平。可用麸皮代替5%~10%的玉米,或用富含亚油酸的植物油代替饲料中常用的动物油和混合油。
2. 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E、氯化胆碱、肌醇等,可使用2倍量,连喂10~15天。
3. 病情严重的鸡群,可减少饲料量15%~20%,连续7~10天,以遏制病情发展,保护鸡群。
4. 使用止血药如维生素K3、安络血等,坚持投药20~30天。
5. 为防止并发感染和继发感染,可给予抗菌药物,每次3~4天,隔15~20天重复一次,并结合进行饮水消毒。
以上内容对蛋鸡脂肪肝的治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掌握各种养殖技术。只有能够从容解决各种常见问题,养殖户们才能够真正通过养殖蛋鸡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