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鹅的注意事项及工作职责

1、饲养员必须加强巡栏,注意观察鹅只状态,发现早期病鹅及时隔离和治疗。检查和发现病鹅的最适时间是每天早晨天刚亮、中午、深夜及两次喂料之间,此时鹅群正处于休息、睡眠中,病鹅容易表现出各种异常状态,易于发现刚病或有轻微病症的鹅。 在饮水中加入抗菌药物,如氟哌酸、恩诺沙星等,从1日龄开始,连用1~3天。

2、周龄后可以在晴天中午把雏鹅赶到河里去。另外,雏鹅2周龄以前舍内温度须保持在20℃以上,垫草要勤换勤晒,保持地面清洁干燥。鹅群放牧 第一次放牧选择在无风的晴天,给鹅喂完食后,把它们赶到附近草地上,让其自由活动,1小时后,让鹅回舍休息,以后慢慢延长放牧时间和距离。

3、第八条 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导畜牧业生产经营者改善畜禽繁育、饲养、运输的条件和环境。

养鹅怎么预防疫病(养鹅怎么预防鹅瘟)

4、强化领导,明确职责 为认真落实动物防疫工作,镇**非常重视,分管领导亲自抓落实,畜牧兽医站具体抓面上防疫工作,村防疫员逐村逐户进行**注射、加挂耳标,填发免疫证明等服务工作。

5、法律分析:国家对于养鹅补贴没有明确的说法。各地**扶持力度也不同。可以咨询当地的农业局、***。根据当地**对养殖业扶持的方向来看,是有补贴的。

6、养殖场建设在西龙头乡甘沟口村,周围水资源丰富,气候条件良好,可以开发养殖木兰围场滦河稀有鱼种,可以在四周建鸭舍、鹅舍,水面上还可放养鸭鹅等,在农村发展循环经济。

鹅病防治的五大要点

保持鹅场的清洁卫生是预防传染病的根本措施。干净的鹅场有利于疫病控制,同时也能提高鹅的生长性能。- 水源卫生:避免使用河塘表层水作为饮用水。- 工作人员卫生:饲养员应穿戴专用工作服、鞋、帽等。- 用具卫生:包括水槽、料槽等需定期清洁。- 环境卫生:营造干净的环境,减少病源,切断传播途径。

科学选址 一个好的鹅场址,对于防治传染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鹅场的场址宜选择在地势较高,干燥通风,水源充足、卫生,电源通畅、交通方便的地方。在鹅场的建设上,要做好鹅场的合理布局,以方便使用与消毒防病。清洁卫生 保证鹅场的清洁卫生,是防治传染病的一项根本措施。

进鹅苗前两天,在鹅棚里铺好细刨花、碎鲜秸秆等铺垫材料。准备250瓦红外灯、煤炉等取暖设备,检查屋内是否有贼进风口,在墙上安装排气扇通风。为了有效利用鹅棚设施,雏鹅的饲养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20~25只。最好用35厘米高的围栏把小鹅分群。棚内湿度应控制在60%~65%。

我养鹅的小鹅怎样预防疾病的

1、培育健康的鹅群:选择健康的种鹅作为繁殖基础,并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来增强鹅只的体质和免疫力。营养均衡的饮食有助于防止生长发育受阻和营养性疾病的发生,从而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维护良好的环境卫生:鹅舍及其周边环境的清洁和干燥对于防止病原体滋生至关重要。

2、根据当地疫情和本场情况,制定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 定期对鹅群进行全面驱虫,选择广谱、高效、经济的驱虫药物。 加强环境控制和卫生清洁,定期更换垫草,进行消毒。 严格控制鹅舍内外环境的消毒,防止病原菌传播。 应有配套的粪污处理系统,实现无害化处理,防止环境污染。

3、.搞好清洁卫生工作场地潮湿,最适宜病原菌的生存与发育,是产生疾病的策源地。因此,养鹅场地要保持排水良好,场地干燥。发霉的饲料和垫料,容易使鹅群发生曲霉菌病,因此,不能利用发霉的垫料和喂给发霉的饲料。

4、工作人员和车辆在进出鹅舍时要严格的消毒,以免将病原菌带入,引发疫病,有条件的鹅场要有配套的粪污处理系统,坚持做到无害化处理,防止污物污染周围环境,引发疫病。养鹅常见的传染病 小鹅瘟 鹅瘟是雏鹅最易感染的**,常是突然发病,死亡率较高,最多达90%,40日令发病率最高。

5、对雏鹅注射抗小鹅瘟血清进行免疫是防治此病的一项关键措施。出壳1-2天的雏鹅,每只皮下注射0.5毫升,保护率达95%左右;已发病的雏鹅每只注射0.5-1毫升,治愈率为85%;对病雏作紧急预防时,每只注射0.5毫升,保护率达90%。

养鹅如何预防疾病

1、曲霉菌病:由烟曲霉和黄曲霉引起,多发于雏鹅。预防措施包括不使用发霉的垫料和饲料,保持鹅舍消毒和通风。 鹅卵黄性腹膜炎:由大肠杆菌引起,病鹅出现精神沉郁、减食和*门外粘污物等症状。防治措施包括搞好鹅舍卫生,及时隔离病鹅,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2、维护良好的环境卫生:鹅舍及其周边环境的清洁和干燥对于防止病原体滋生至关重要。应及时清理发霉的饲料和垫料,避免使用可能含有有害微生物的物料。妥善处理粪便,通过堆肥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不仅能**病原体,还能作为肥料资源。

3、场地选择:养鹅时应选择高而平坦、排水良好的场地,确保鹅舍干燥,减少积水情况。饲料供给:为鹅提供全面均衡的饲料,包括米糠、麦麸、蔬菜叶、水果和牧草等,满足其营养需求。定期清洁与消毒:每周对鹅舍进行一次彻底清洁,并使用生石灰进行消毒,以维护卫生,防止疾病传播。

4、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潮湿的饲养环境为病原体的生存和繁殖提供了理想的条件,这不仅会增加疾病产生的可能性,还可能成为疾病传播的源头。因此,鹅的饲养场地必须确保良好的排水系统,以维持环境的干燥和整洁。

5、防治: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防寒保暖。病鹅按每公斤体重用青霉素4万单位或氯霉素12-15毫克,肌注,每天2次,连用2天。磺胺嘧啶片每只每次0.25毫克,1次内服;敌菌灵按鹅每公斤体重30毫克,1次内服,每天2次。3.曲霉菌病。由烟曲霉和黄曲霉引起,多发于雏鹅。

养鹅时的四种常见疾病

1、曲霉菌病 - 发病原因:由于饲料或野外食物中霉变导致消化**。- 病情特征:病鹅出现呼吸困难,肺部附近有水肿,严重时羽毛蓬松。- 防治方法:治疗时喂服制霉菌素,间隔一天一次,连续两天,并喂食稀释后的食物。

2、鹅的抵抗能力强,但不代表不会生病,有些疾病对鹅还是致命的。养鹅时的四种常见疾病,包括鹅霍乱、小鹅瘟、绦虫病、曲霉菌病,来看下些鹅类常见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鹅霍乱 发病原因:病菌感染。病情特征:鹅霍乱易批量爆发。一般表现为不进食、腹泻,出现昏迷的情况,严重的直接致死。

3、鹅流感:这种疾病主要影响雏鹅,通常由气温骤变引起。病鹅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鼻涕流出、摇头晃脑等症状。病程通常为3-5天,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死亡。治疗时可肌注青霉素或口服磺胺嘧啶,同时需确保鹅舍温暖。 副伤寒:7-10日龄的雏鹅最易感染副伤寒。

4、随着农村养鹅规模的逐渐扩大,鹅病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常见鹅病主要有以下几种。(1)小鹅瘟 由小鹅瘟**引起。1~60日龄的小鹅均易发病,但20日龄以内是发病的高峰期,致死率高达90%以上。

养鹅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对幼鹅来说,最适宜的温度是多少呢?

在养殖鹅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因素需要特别注意。首先,确保为鹅只提供适当的**接种,以预防疾病,特别是对于幼鹅来说,**接种至关重要,因为没有接种的幼鹅死亡率极高。其次,了解鹅的正常体温范围,成年鹅的体温通常在38至40摄氏度之间。在饲养管理方面,鹅舍的建设应根据不同用途进行设计。

雏鹅饲养阶段,特别要注意防寒、保温、防湿。最好以竹篓垫干草或破布保温。将雏鹅关在篓内,利用自身的热量来保温取暖,即“自温育雏”。气候寒冷时应供给热源。室内应注意通风和透光,喂饲时注意饮水不要外溢,保特地面和垫草干燥,以防下痢。群牧和喜水是鹅的自然生活习性。

鹅对温度和湿度有特定的需求,幼鹅尤其需要适宜的环境来适应,温度应保持在25-28°C,湿度则宜维持在60%-80%。养鹅最怕什么 养殖环境不干净:在养鹅前,必须对鹅舍进行彻底消毒,以防止细菌感染。同样,养殖设施也需要消毒,并且要在阳光下曝晒以达到最佳消毒效果。

怕养殖环境不干净:养鹅前要注意先对鹅舍进行消毒,以免鹅群受细菌感染,注意还要对养殖设施进行消毒,之后还需放在太阳底下暴晒几个小时以彻底消毒。

饲养环境,在准备养殖鹅苗的时候需要将饲养的环境进行打理,要将准备用来做鹅舍的房间进行一次全面的消毒,刚粉刷好或者是很久没有用过或刚养过别的家畜的房间,尽量多进行两次消毒,以免细菌感染,因为鹅苗的身体素质不是很好,很容易受感染。

夏季养鹅优点较多,该季节气候较适宜。养夏鹅一般5月底育雏,育雏成活率可达98%以上,夏鹅养到60天左右,每只鹅平均体重达5~5千克。另外这个期间育雏,雏鹅可以吃到鲜嫩的青草,又可在一季早稻田吃落谷和野生草籽等。但是夏季存在兽害频繁,温度、湿度过高等一些问题。

关于养鹅怎么预防疫病和养鹅怎么预防鹅瘟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