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布氏杆菌病足由布氏杆菌病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生殖**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妊娠者称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那么,羊得了布氏杆菌病该怎么办呢?羊布氏杆菌病的治疗方法,内容如下:
羊布氏杆菌病的治疗
1.羊布氏杆菌病病原
羊布氏杆菌病(羊布病)的病因就是因为布氏杆菌,在土壤、水中和皮毛上能存活几个月,一般消毒药能很快将其**。本菌为非抗酸性,无芽抱,无荚膜,无鞭毛,呈球杆状。本菌有牛、羊、猪、绵羊、犬和**鼠布氏杆菌6种,前5种感染家畜。其中羊型对人致病作用强。
布氏杆菌对热抵抗力[抵抗力(Resistibility),是指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人体的各个系统分工合作,密切配合,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不强,60℃,30min即可**,但对干燥抵抗力较强,在干燥土壤中,可生存2个月以上。在毛、皮中可生存3一4个月。对日光照射以及一般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在数分钟内可**本菌。
2.羊布氏杆菌病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传染源是病羊。一般母羊较公羊易感性高,从年龄上,幼年的一般有抵抗力,成年的、性成熟的表现出症状,特别是性成熟后的易感。在流产胎儿、胎衣[[中医]胎盘和胎膜的统称。]、羊水、流产母羊*道分泌物、*汁以及公羊的**内都含有大量病原体。
该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交配、皮肤或翻膜的接触而传染。发病无季节性,但春、夏季较高。本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先少数流产,以后流产增多,严重时半数以上孕羊发生流产或产出死胎、弱胎。多数羊流产一次便可获得终身免疫。
3.羊布氏杆菌病临床症状
常不表现症状,而首先注意到的症状是流产。流产前,食欲减退,口渴,精神委顿,*道流出***液等。流产发生在妊娠后第3或第4个月。有的山羊流产2一3次,有的则不发生流产,严重时,山羊群中流产的可达40%-90%,绵羊可达40%。
其他症状还有*房炎、关节炎及滑液囊炎(跤行)。*山羊的*房炎、公羊辜丸炎常较早出现,*汁有凝块,*量可能减少,*腺组织有结节性变硬,绵羊布氏杆菌可引起绵羊附肇炎。
4.羊布氏杆菌病病理变化
胎衣呈**胶冻样浸润,有些部位覆有纤维蛋白絮片和脓液,有的增厚而杂有出血点[出血点是指自发性出血不止,危及生命(包括颅内出血),出血的特点是皮肤、粘膜广泛出血,多为散在性针头大小的皮内形成瘀点或瘀斑,叫皮下出血点。]。绒毛叶部分或全部贫血呈苍**,或覆有灰色或黄绿色纤维蛋白或脓液絮片,或覆有脂肪状渗出物。胎儿胃特别是皱胃中有淡**或白色豁液絮状物,肠胃和膀胧的浆膜下可见有点状或线状出血。
浆膜腔有微红色液体,腔壁上可能覆有纤维蛋白凝块,皮下呈出血性浆液性浸润。淋巴结、脾脏和肝脏有程度不等的肿胀,有的散有炎性坏死灶。脐带常呈浆液性浸润、肥厚。胎儿和新生羔可能见有肺炎病灶。公羊生殖***囊内可能有出血点和坏死灶,皋丸和附辜可能有炎性坏死灶和化脓灶。
5.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治
预防措施:
(1)提高抵抗力
保护健康羊群,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羊只的抵抗力。
(2)发生疫情及时处理
要用试管凝集反应[凝集反应是一种血清学反应。]或平板凝集反应对羊群进行检疫,发现阳性和可疑反应者应及时隔离,以淘汰屠宰为宜,严禁与健康羊接触。对被污染的用具和场地用10%~20%石灰*、2%氢**钠溶液、5%克辽林等进行消毒。流产胎儿、胎衣、羊水和产道分泌物要深埋。凝集反应呈*性的羊要用布氏杆菌猪型2号弱青苗或羊型5号弱青苗进行免疫接种。
治疗方法:
本病无治疗价值,一般不予治疗,应着重体现“预防为主”的原则。菌苗接种是控制本病的有效措施。羊配种前1一2个月可用猪型2号弱毒苗或羊型5号弱毒苗进行免疫接种,孕羊严禁注射。
发病后的防治措施是病羊及可疑羊应及时隔离,以淘汰屠宰为宜。严禁与假定健康羊接触。必须对污染的用具和场所进行彻底消毒,流产胎儿、胎衣、羊水和产道分泌物应深埋。健康羊应立即接种**。
此外,养殖户在接产或护理病羊时,必须加强人身防护,注意消毒,防止感染,必要时也可进行预防注射。羊布氏杆菌病的治疗本文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