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奶牛是*用品种的牛,经过高度选育繁殖的优良品种,产奶量很高。]副结核[结核(英文:Tuberculosis,简称TB)是常见并可致命的一种传染病,由分枝杆菌(主要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又称“结核杆菌”[tubercle -jiehe]病是一种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等措施防止扩散的疫病。为了更好应对该疾病,减少死亡率,降低经济效益,小编为大家介绍奶牛副结核病症状,奶牛副结核病怎样预防。
奶牛副结核病症状
病因
主要有结核分枝杆菌[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是一类细长略弯曲的,有时有分枝或出现丝状体。],牛分枝杆菌和禽分枝杆菌三种,均可感染人畜。
传播途径
病畜由痰液、粪尿、*汁和生殖道分泌物排菌和污染周围环境。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有时可通过胎盘或生殖道传染。
症状
本病早期症状为间断性腹泻,体温正常,与其它腹泻疾病在临床症状上不易区分,经对症治疗后或者妊娠时可以短期控制症状,但当遇到产犊、气候剧变、饲草饲料改变等应激反应情况时又会马上出现临床症状。
经几次反复发作后,变为顽固性的腹泻,2-3周的间歇性下痢很快恶化成持续性下痢,在下痢粪中含有明显的血液、气泡、粘液并伴有恶臭味,严重者呈喷射状下痢,对药物治疗不再敏感。症状也逐渐加重,被毛脱色、颌下和腹部出现水肿。
常见下颌及胸垂处水肿,被毛脱落,增重慢,并出现明显消瘦,泌*量和*汁质量下降或泌*停止,空怀期延长。眼球下陷,有一定的饮欲,食欲减退,甚至废绝,不爱**料,重度消瘦至“皮包骨”,出现间歇热,肌肉萎缩、流泪、和血液红血钾、血钙、白细胞减少、贫血等症状。
后不食,不能站立。染疫群体死亡率每年可达成10%。
奶牛副结核病的预防
本病重点在于预防,在引进奶牛时,进行副结核病检疫,确认健康后方可引入,对本地感染的病牛进行及时检出、及时淘汰,对新生犊牛[犊牛是一种杂交牛种。]进行**免疫注射等。
1.全部奶牛进行检疫,及时淘汰感染病牛
早期症状不十分明显,易与其它腹泻疾病相混淆,因此要结合临床症状进行实验室诊断,及时诊断。以便于发现病畜,尽早对其淘汰处理,不使其排出的细菌感染其它健康牛。因此每年至少要对全体奶牛进行两次副结核免疫。现阶段主要有两种检测方法,细菌学诊断和**反应[**反应也叫超敏反应。]诊断,我们较常用的诊断方法为**反应诊断方法。
(1)材料:剪毛剪、游标卡尺、5毫升注射器及针头、75%酒精棉球、记录本等。
(2)药品:副结核菌素[结核菌素试剂有两种,一种为旧结核菌素(old tuberculin OT),为含结核分枝杆菌的**肉汤培养物加热过滤液,主要成分是结合蛋白,也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生长过程中的其他代谢产物和培养基成分。],由兽药所制造。
(3)操作方法:将被检动物编号,在颈侧1/3处中部的皮肤剪毛,直径约10cm,用卡尺测量原皮厚,并作好记录,局部用酒精棉球消毒[消毒 是指**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细菌芽孢的方法。]。
将副结核菌素以灭菌注射用水稀释至0.5mg/ml,皮内注射0.1ml,如注至皮下或溢出,应于离原注射点8cm以外远处补注一针。
(4)结果判定:注射后72h观察反应,检查注射部位有无热、肿、痛等炎症,并以卡尺测量注射部位的皮肤厚度。
*性反应[性反应是指男女在***中的反应,一般分为兴奋期、高涨期、**期和减退期四个阶段。]:注射部位迟发型过敏反应时间或炎性反应不明显,皮厚差≤2.0mm。
阳性反应:局部有炎性反应,皮厚差≥2mm判为阳性;局部炎性反应不明显,皮厚差2.1-3.9mm,可视情况在3个月后复检,于注射部位对侧的相应部位进行相同的操作,72h后皮厚差仍≥2mm,则判为阳性,应立即淘汰处理。
如考虑有感染结核病的可能,可以在做副结核**反应的颈部另一侧做结核菌素的**反应试验,72小时后判定结果,皮差较大的**反应侧为病牛所患疫病,即副结核**反应颈侧皮差较大则此病畜感染的是副结核病。
一旦检疫出副结核奶牛,应及时淘汰,对现场及该牛粪便、牛舍、饲槽、用具、及运动场等进行彻底的卫生消毒。
2.犊牛注射免疫**
奶牛副结核防治的核心主要是防止新生犊牛感染。因此对牛场新生犊牛要进行免疫接种。免疫方法:在犊牛出生后一周内,于胸垂部剪毛消毒后,皮下注射一头份**,可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
3.其他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抵抗力,尤其是对幼年牛更要给予足够的营养
4.氯消毒
在牧场里,细菌能通过粘附于饮水槽表面而得以生存。在那里,它们可以避开冲刷、捕食者和多数消毒剂。使用氯制剂消毒饮水槽(特别是钢制饮水槽)能显著降低副结核致病菌[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a ) 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也被称为病原微生物,其包括细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真菌及放线菌等。]的存活率。重要的是要注意:细菌永远不会完全消失。但是,我们能将副结核致病菌的数量减少到全部细菌数的10%以下。当水的pH值为6.5-7.5时,氯制剂的消毒效果好。
为了使氯的消毒效果达到佳,饮水槽应该至少每50-70天清洗一次。对奶牛饮水源进行氯消毒可能是减缓副结核致病菌在牧场传播的关键控制点。
5、粪便检菌
加强平时的消毒工作,对发病牛的排泄物要严格消毒处理(1头牛的排泄物可以污染50头牛),用5%火碱水进行清理,避免污染环境及饲草饲料。
6、培养*性后备牛群
四月龄以下犊牛严格与成母牛隔离饲养,产后初*不能喂犊牛,常*也要经过消毒或发酵才能喂犊牛。
7、改变牧场土壤的酸性环境
副结核分支杆菌易在酸性土壤环境下存活和繁殖,因此改变牧场土壤的酸性环境,尽量将其维持在偏碱性水平。
8、牧场灭鼠
牧场要进行灭鼠工作,因为老鼠可以通过污染饲草饲料传播本病。
奶牛副结核病症状,奶牛副结核病怎样预防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认真做好奶牛副结核病的防治工作,确保奶牛生产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