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盘吸虫[吸虫(trematoda)亦作fluke。]病是由歧腔科、阔盘属的阔盘吸虫寄生于牛等反刍动物的胰脏胰管[胰管指的是链接胰腺与消化道的导管,简称胰管,其能将胰腺分泌的胰液运送到十二指肠参与消化,属于消化系统、外分泌系统。]内所引起的疾病。现在在我国发现有多种阔盘吸虫,对养殖业的危害也很大。牛胰阔盘吸虫病怎么防治才好呢?
牛胰阔盘吸虫病怎么防治
病原体:
那些胰阔盘吸虫新鲜时为棕红色,固定后为灰白色。虫体扁平,较厚,长卵圆形。大小为8~16毫米x5~5.8毫米。还有口吸盘比腹吸盘大。**两个,圆形或稍分叶,在左右排列于腹吸盘之后。卵巢分叶,位于**后方。子宫弯曲,在虫体后半部,其内充满虫卵[由卵巢内大型特化的生殖细胞发育而成。]。卵黄腺呈颗粒状,在虫体中间两侧分布。
虫卵呈黄棕色或深褐色,椭圆形,有卵盖。大小为42~50皮米x26~33皮米,内含毛蚴。
胰阔盘吸虫在发育过程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宿主》是斯蒂芬妮·梅尔继《暮光之城》之后创作的另一套小说“宿主系列”第一部,第二部《灵魂》及第三部《猎人》也已完成故事大纲。]:中间宿主为陆地螺,第二中间宿主为草螽。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被中间宿主吞食后,在其体内孵出毛蝴,并逐渐发育为母胞蚴、子胞蚴和尾蚴。第二中间宿主吞食了含有大量尾蚴的子胞蚴黏团后,经23~30天的发育,尾蚴钻出于胞蚴,发育为囊蚴。终末宿主因吞食含有囊蚴的第二中间宿主草螽而感染。从含毛蚴的虫卵被蜗牛吞食到成熟的子胞蚴排出,约需5~6个月。尾蚴蝴进入终末宿主胰管中至发育为成虫,约需3个月。
症状和病理变化:
由于虫体的机械性**和毒性物质作用,使胰管发生慢性增生性炎,管上皮细胞增生,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严重感染时,管腔完全闭塞。黏膜表面粗糙不平。严重者胰腺出血,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为消化障碍,腹泻,消瘦,毛干,易脱落,颌下、胸前水肿。严重时可致死亡。
病畜剖检时,可见胰表面散在界限不明显的褐色或暗褐**域,质地较实在,切面上胰管增厚,管腔里充满胰阔盘吸虫和黏稠物质。镜检时,胰管内为阔吸盘虫、黏液和坏死的细胞等。黏膜上皮高度增生形成许多腺管、腺泡结构。管泡间散在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胰管周结缔组织增生。胰腺程度不等地变性,胰管周围的腺泡萎缩。
治疗:
粪便检查,发现虫卵,或剖检时,在胰管中找到虫体即可做出诊断。常用药物如下:
(1)吡喹酮:牛35~45毫克/千克体重,油剂腹腔注射。
(2)六氯对二甲苯[无色透明液体,具有芳香气味。]:牛30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
本病的主要诊断方式用过粪检完成的,用吡喹酮、六氯对二甲苯效果都还不错。牛胰阔盘吸虫病怎么防治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