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小反刍也就是常说的羊瘟,是由小反刍[反刍(chú)俗称倒嚼(dǎojiào),是指进食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半消化的食物返回嘴里再次咀嚼。]兽疫**[**是颗粒很小、以纳米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寄生性严格,以复制进行繁殖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引起的一种急**毒性传染病,一旦感染,传染非常迅速,易全群爆发,我国列为一类疾病,也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羊小反刍症状表现,羊小反刍治疗方法!
羊小反刍症状表现:
羊小反病原分析:
小反刍兽疫**属副黏**科麻疹**[麻疹**,属副黏**,呈球形,直径只有100~250纳米(1纳米=0.000001毫米)。]属。与牛瘟**有相似的物理化学及免疫学特性。**呈多形性,通常为粗糙的球形。**颗粒较牛瘟**大,核衣壳为螺旋中空杆状并有特征性的亚单位,有囊膜。**可在胎绵羊肾、胎羊及新生羊的**细胞、Vero细胞上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CPE),形成合胞体。
羊小反流行特征:
主要感染山羊[中国山羊饲养历史悠久,早在夏商时代就有养羊文字记载。]、绵羊、羚羊等小反刍动物,山羊发病比较严重。牛、猪等可以感染。本病主要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染或呼吸道飞沫传染[飞沫传染,是指疾病的一种传染方式。]。本病的传染源主要为患病动物和隐**染动物,处于亚临床型的病羊尤为危险。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尸体均含有**。
羊小反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4-5天,长可达21天。自然发病仅见于山羊和绵羊。山羊发病严重,绵羊也偶有严重病例发生。一些康复山羊的唇部形成口疮样病变。感染动物临诊症状与牛瘟病牛相似。急性型体温上升至41℃,并持续3-5天。
患畜表现为烦躁不安、背毛无光、口鼻干燥、食欲减退或废绝,流脓性鼻液,呼出气体有恶臭味。口腔黏膜充血、坏死,随病情发展可波及齿垫、腭、颊部、舌头等处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溃疡、结痂,导致病畜流涎。水样腹泻、血便、脱水、消瘦。咳嗽、呼吸异常。后期体温下降,衰竭死亡。
羊小反刍防控措施:
一旦发生本病,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采取紧急、强制性的控制和扑灭措施,扑杀患病和同群动物。疫区及受威胁区的动物进行紧急预防接种。本病尚无直接治疗药物,山东、河南等地多名临床人士反馈的防治方案效果尚可。
预防:
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恢复亚健康。金芪免疫维补+多糖免疫抗毒素粉拌料。实验表明,山羊预防率为98%,绵羊预防率为97.5%
治疗:
1、以抗**和控制肺炎为治疗重点。
2、及时补充体液,防止脱水死亡。
3、做好全群消毒、病羊隔离观察、羊舍保温通风等工作。
4、及时做好**的免疫工作。
5、及时采用的药物进行干预与治疗。
羊小反刍症状表现,羊小反刍治疗方法!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国家疫病防控中心建议:针对疫区没发病的羊群紧急接种**,发病的采用血清抗体,能够直接中和羊小反刍兽疫**。新采购的羊进群后使用普克彼大群做紧急预防,净化体内小反刍兽疫**,防治外地的羊带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