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黑疫是羊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毒血症[毒血症是全身感染的一种类型,是指病原菌在侵入的局部组织中生长繁殖后,只有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循环,病原菌不入血。],因病死羊皮下血管充血,以致皮肤发黑,俗称黑疫。下面火爆兽药饲料招商网小编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羊黑疫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羊黑疫流行特点
病原是b型诺维[诺维,1961年07月08日出生于基尔马诺克,苏格兰人,**运动员。]氏梭菌,或称水肿芽孢梭菌。本病多发生于夏季肝片吸虫流行的低洼潮湿地区,以营养良好的2--4月龄绵羊发病较多,山羊也可感染。梭菌能在土壤中存活较长时间。羊多因吃了被污染的草料或饮水而感染。
羊黑疫症状
羊黑疫的临床症状与羊肠毒血症、羊快疫及其相似,病羊主要呈急性反应,通常来不及表现临床症状即突然死亡。少数病例呈慢性经过,可拖延1-2天,病羊主要表现为掉群,不食,反刍停止,精神不振,呼吸急促,体温升高达41.5℃,后昏睡而死。
羊黑疫诊断要点
1.临床诊断
本病表现与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等极为类似,病程短促,多数发病羊未见症状突然死亡,少数病例可拖1--2天,病羊食欲废绝、精神沉郁、反刍停止、呼吸急促、体温41.5度,常昏睡俯卧而死。病羊羊皮呈暗黑色外观,故称黑疫。
2.剖检
剖检可见肝的表面或内面有一个或数个似圆形的坏死区,界限清楚,呈黄白色,直径为2--3厘米,周围显著充血;心包肿大,含有大量的清淡液体
3.羊快疫在诊断上要注意和肠毒血症、黑疫、猝狙、炭疽加以区别。
羊黑疫、羊快疫、羊猝击、羊肠毒血症等梭菌性疾病由于病程短促,病状相似,在临床上不易互相区别,同时,这一类疾病在临床上与羊炭疽也有相似之处,因此,应注意类症区别。
羊黑疫防治
,流行本病的地区应搞好控制肝片吸虫感染的工作。
第二,常发病地区定期接种“羊快疫、肠毒血症、猝击、羔羊痢疾、黑疫五联苗”,每只羊皮下或肌内注射5毫升,注苗后2周产生免疫力,保护期达半年。
第三,本病发生、流行时,将羊群移牧于高燥地区。可用抗诺维氏梭菌血清进行早期预防,每只羊皮下或肌内注射10~15毫升,必要时重复1次。
第四,病程稍缓的羊只,肌内注射青霉素[青霉素(Penicillin,或音译盘尼西林)又被称为青霉素G、peillin G、 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80万~160万单位,每日2次;连用3日;或者发病早期静脉或肌内注射抗诺维氏梭菌血清50~80毫升,必要时重复用药1次。
治疗该病由于病程短促,往往来不及治疗。病程较长者,可肌肉注射[肌肉注射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注射治疗方法,指将药液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达到治病的目的。]青霉素80万~160万单位,每天2次;或静脉、肌肉注射抗诺维氏梭菌血清,每次50~80毫升,注射1~2次。
上文为大家详细介绍了羊黑疫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养殖户们在养殖过程中,可以参考上述内容进行预防治疗。但是养殖户们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况使用药品,防止药物的不当使用给养殖场造成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