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羊的养殖过程中,经常会有疾病的发生,因此,**[**是适应外界环境最强的家畜之一,食性广、耐粗饲、抗逆性强。]疾病预防非常的重要,良好的疾病预防措施可有效的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那么**舍[羊舍是专门给羊居住的地方,羊舍一般建在通风好,地势较高的地方。]饲如何进行疾病预防呢?以下本文就做个简单的介绍,以供大家参考。

  **疾病预防

  一、加强科学饲养管理,增强整体羊群[羊群是由刘伟强导演,卡迪·斯特瑞兰德主演的电影,于2007年5月31日在荷兰上映。]的健康水平,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如果是集约化饲养,必须做到大、小、公、母分群饲养,按品种、年龄、饲养目的、体质强弱等分开饲养,专人管理。除了要特别注意羊舍的通风换气工作外,还要加强圈舍的卫生和合理饲喂,既重视饲料、饮水卫生,又要注意不喂发霉变质及被农药污染的草料,不饮死水、污水,使用的饲料种类力求多样化,并合理搭配与合理调制精、粗饲料,使其营养丰富全面,同时,保持羊舍清洁、干燥。从外地引进种羊时,应做到不从疫区购买,买入后也要隔离检疫1个月后,确认健康无病,方可与原来羊场中羊只合群饲养。隔离检疫期间,要特别警惕从农户、集贸市场购入时,要对羊只常发生的几种主要传染病[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进行预防接种:

**疾病预防

  1、羔羊痢疾氢**铝菌苗。该**是预防羔羊痢疾,在怀孕母羊分娩前20~30天和10~20天时各注射1次,注射部位分别在两后腿内侧皮下注射,**用量分别为每只2毫升[毫升是一个容积单位,跟立方厘米对应,容积单位的主单位是升(L)。]和3毫升,注射后10天产生免疫力。羔羊可通过吃奶获得被动免疫,免疫期5个月。

  2、**四联苗或五联苗。**四联苗即是快疫、猝狙、肠毒血症[毒血症是全身感染的一种类型,是指病原菌在侵入的局部组织中生长繁殖后,只有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循环,病原菌不入血。]、羔羊痢疾苗;五联苗即是快疫、猝狙、肠毒血症、羔羊痢疾、黑**。每年春季和秋季分2次接种。接种时不论羊只大小,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肌肉注射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注射治疗方法,指将药液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达到治病的目的。]5毫升,注射**后14天产生免疫力。

  3、羊痘鸡胚化弱毒**。预防羊痘,每年春季接种,免疫期1年。接种时不论羊只大小,每只羊尾根内侧皮内注射**0.5毫升。

  4、破伤风类毒素预防破伤风。在怀孕母羊产前1个月、羔羊育肥**前1个月或羊只受伤时,每只羊颈部皮下注射0.5毫升,1个月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

  5、**流产衣原体油佐剂卵黄灭活苗。预防**感染衣原体而流产,在羊怀孕前或怀孕后1个月内皮下注射,每只3毫升,免疫期1年。

  6、口蹄疫**。是预防羊口蹄疫疾病的,不论羊只大小,每年春季和秋季每只肌肉注射各2毫升。

  7、**传染性胸膜肺炎氢**铝菌苗。皮下或肌肉注射,6月龄以下每只3毫升,6月龄以上每只5毫升,免疫期1年。

  8、**链球菌氢**铝菌苗。预防羊链球菌病。每年春季和秋季在羊背部皮下各接种1次,免疫期半年;6月龄以下的**接种量为每只3毫升,6月龄以上的每只5毫升。

  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羊传染病的主要措施,免疫接种可分为预防接种和紧急接种两类。生产实践中,应根据本地区(场、群)的传染病发生的情况和规律、抗体水平、动物年龄结构、**性质,灵活掌握和制定一个适合本羊群情况的具体的免疫程序,不要千篇一律,搞好**防疫注射和药物预防,保持羊群的整体健康水平,使羊群发挥良好的生产性能。

  二、不准在生产区或羊舍内屠宰或解剖死亡的病羊,更不准在生产区内随意乱丢死亡的羊只,减少羊群疾病的发生。

  三、定期对羊舍、用具和运动场等进行预防消毒。这是消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防治疫病发生的必要而又重要的措施。注意将羊舍内外的粪便及时清扫、堆积、发酵,以便及时杀灭粪中的病原菌和寄生虫或虫卵。另外羊舍环境常使用的消毒剂可选用3%来苏儿、20%石灰*、1%~2%的火碱,对羊舍环境应经常进行消毒,保持环境清洁卫生。一般每年春、秋两季对羊舍、用具及运动场各彻底消毒1次,平常也应一个月消毒一次。当某种疫病发生时,可用火碱进行扑灭性的彻底消毒。

  要想使养羊业呈现良好发展,就应尽量按照以上措施去做,在保障羊群健康的情况下,使羊群发挥出理想的生产水平,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常见疾病的介绍

  1.瘤胃积食:瘤胃积食是指因瘤胃充满异常多量的食物而引起的瘤胃体积增大、胃壁扩张食物停留在胃内引起的消化**疾病。引起发病的病因主要是过量饮食,吃了大量不易消化的饲料、饮水不足和运动缺乏而引起的。这种病发病较快、不吃食、不倒磨,有腹痛感,回头看腹,行动不便。

治疗可用石蜡油100毫升、人工盐50克或硫酸镁50克,加水500毫升进行灌服,帮助下泻,同时用5%碳酸氢钠100毫升加入5%葡萄糖200毫升中,静脉注射,防止胃内发酵引起酸中毒。

  2.瘤胃臌气:该病主要是羊吃了大量容易发酵的饲料,如幼嫩的青草、苜蓿、青菜等。此外,长期舍饲后突然放牧于草地茂盛的地方,羊吃了有雨水或露水的青草、抢食补料等也易发病。治疗可用5%的碳酸氢钠溶液1500毫升洗胃,排出气体及内部食物。

  3.胃肠炎:这也是**常得的一种疾病,主要是吃了发霉、**、冰冻的饲料,饲料种类变化快等也能引起发病,其主要症状是腹泻,拉的粪象猪粪,混有精料颗粒,严重者,粪便中混有血液、假膜、脓液,外观精神不振、食欲消失、倒磨停止,腹痛不安,喜欢卧地。治疗原则是抗菌消炎、缓泻止泻。内服0.1—0.2%高锰酸钾液500—1000毫升,每天1—2次或内服磺胺脒、黄连素。如果病情较重可服氯霉素,每千克体重30—60mg,每天2—3次;或肌肉注射氯霉素针剂,每千克体重20—30mg,每天2次,同时要强心补液,每只羊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200—500毫升,5%碳酸氢钠注射液100—200毫升、20%安那加注射液5毫升混合后1次静脉注射。

  4.感冒:感冒是由于气候骤变,羊体受寒冷的袭击而引发的鼻流清涕、流泪、呼吸加快、体表温度不均为特征的急性发热情疾病,以幼羊多发,并但多发生在早春、秋末气候聚变和温差大的季节。发病原因多是对羊只管理不当受寒冷的突然刺击所致。如羊舍条件差,受贼风的袭击,外出放牧雨淋风吹。防治方法是加强对羊群管理,防止受寒,避免风吹雨淋羊群,备有防寒措施。一旦发生,可用复方氨基比林5—10毫升或30%安乃近肌肉注射,为防止继发感染,用青链霉素各50—100万单位加蒸镏水10毫升肌肉注射,每天两次,连用3—5天。

  5、中暑症:这是由于羊只受热或阳光直射后而引起的超过散热限度的一种疾病。夏季野外放牧或舍内通风**引起中暑症。预防措施:加强夏季防暑工作,中午应避开阳光直接照射羊群,羊舍内保持通风、凉爽,好的办法是羊舍周围植树造荫,舍内防潮湿、防闷热、防拥挤,注意供给充足的饮水。中暑羊只放在*凉通风处,用凉水浇头、冷敷或冷水灌肠,然后给予1—2%的凉盐水,为了促进体温散发,可用2.5%**氯丙嗪深液2—5毫升肌肉注射;也可以静脉放血100—200毫升,然后用糖盐水200—400毫升静脉注射补液。

  6.羊快疫:羊快疫是由**梭菌经消化道[消化道是一条起自口腔延续为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终于*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部。]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此病绵羊易感染,它与羊猝死病、肠毒血病构成威胁**生产的三大疾病。本病以突发性强、病程短促、真胃出血性损伤为特征。发病羊多为6—18月龄,营养较好的绵羊、山羊较少发生。主要经消化道感染,这种菌通常以芽胞形式散布于自然界,特别是潮湿、低洼或沼泽地带、羊只采食污染的饲草与饮水、引起发病。病羊病程短,往往来不及治疗,就突然倒地,口吐白沫,少者几分钟,多者几小时内就死亡。该病目前只有通过定期接种“羊快疫、肠毒血症、猝死三联苗”或“羊快疫、肠毒血症、猝死、羔羊痢疾、黑疫五联苗”来预防,羊不论大小,一律皮下或肌肉注射5毫升,注射后2周产生免疫力,保护期达半年。

  7.肠毒血症:又称“软肾病”或“类快疫”是由D型魏氏梭菌在羊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主要发生于绵羊体内的一种急性毒血症。本病以急性死亡,死后肾组织易于软化为特征。感染途径也是由消化道进入,该细菌产生大量毒素进入血液,引起全身中毒,休克死亡。本病的发生常表现一定的季节性,牧区以春夏之交和秋季牧草结籽后的一段时间发病较多。农区则多见于收割抢荐季节或采食大量富含蛋白质饲料时发生,一般呈散发性流行。临床发病突然,病羊腹痛,肚胀症状,卧立不安,有神经病症状,临死时肠响或腹泻,排出黄褐色水样稀粪。其防治方法同羊快疫的防治方法相同。

  8.羊猝死症: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毒血症,临床上以急性死亡,腹膜炎和溃疡性肠炎为特征。本病发生于成年绵羊,以1—2岁的绵羊发病较多,常流行于低洼、潮湿地区和冬春季节,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呈地方性流行。病程短,有时未见症状即已死亡,有时发现羊不安衰弱、卧地、掉群、于数小时内死亡。此病也尚无药物治疗,可用三连**进行预防。防治方法可参照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的方法进行。

  9.羊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生殖系统,羊感染后,以母羊发生流生和公羊发生**炎为特征。本病分布很广,不仅感染各种家畜,而且易传给人。母羊较公羊易感,性成熟后对本病极为易感染。消化道是主要感染途径,也可经配种感染。羊群一但感染此病,主要表现是孕羊流产,开始仅为少数,以后逐渐增多,严重时可达半数以上,多数病流产一次。症状是怀孕羊在3—4个月时发生流产,伴有关节炎,有时,公羊发生**炎,少数病羊发生角膜炎和支气管炎。本病一般无治疗价值,发现病羊应及时隔离、淘汰,严禁与健康羊接触,对羊舍及其用具进行彻底消毒。

  10.肝片吸虫病:该病分布较广,经常呈地方性流行,多发生在低洼和沼泽地带放牧的羊群,在多雨温暖的季节常发生本病感染。有急性、慢性两种,急性多发生在夏末和秋季。病初羊只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绝食腹胀,偶尔伴有腹泻,很快出现贫血。严重者多在几天内死亡。慢性是由寄生在胆管中的成虫引起。病羊逐渐消瘦、贫血、被毛粗乱,眼睑、胸腹下部出现水肿现象,食欲减退,一般经1—2月后死亡,防治措施:要定期驱虫,常用驱虫药物有硫双二氯酚,每千克体重用100毫克。血防846每千克体重用125毫克。四氯化碳,成年羊1.5—2毫升。

  11.肺丝虫病:该病是由丝状网尾线虫或各种小型丝虫引起,寄生在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或肺实质内。羔羊比成年羊易得病,病羊表现精神不振,频繁咳嗽而强烈,呼吸困难羊只消瘦,四肢浮肿,病羊因体弱而死亡。预防措施:应加强饲养管理,增强体质。在流行区要每年春、秋各进行一次预防性驱虫。采用酚噻嗪,羔羊0.5克,成羊1克,混入饲料内服,隔日喂1次,共喂3次。粪便堆积发酵以**幼虫和虫卵。有条件的可转移到清洁和干净的牧区。治疗方法可用左旋咪唑,每千克体重8毫克,一次口服;磷酸海群生,每千克体重0.2毫克一次口服;敌百虫,每千克体重0.015克,配成10%的液体皮下注射。

  12.羊疥癣病:该病是由疥螨和痒螨寄生在体表而引起的慢性寄生性皮肤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往往在短期内引起羊群严重感染,危害十分严重。该病主要发生在冬季和秋末、春初。发病时,疥癣病一般始发于皮肤柔软且毛短的部位。如嘴唇、口角、鼻面、眼圈及耳根部,逐渐向周围扩散,因主要病变发生头部象似皮肤上洒上一层石灰,老百性称之“石灰头”。发病后,患部被毛脱落,病羊不停啃咬和摩擦患部,烦燥不安,影响正常采食和休息,羊只日渐消瘦。

  预防措施:每年定期对羊进行药浴,加强检查工作,对发病羊应隔离检查,确实治好后再放入群体内。还要保持圈内卫生,经常用药品进行消毒。治疗上有这样几种方法,一是注射和口服伊维菌素,此药不仅对疥癣病而且对其了的线虫病均有效果,应用时,剂量按每千克体重50—100微克。二是涂药疗法,适于病羊数量少,患部面积少的情况,可在任何季节,但每次涂药面积不得超过体表的1/3。选用药物克辽林、敌百虫等。三是药浴适用于病羊较多但气候温暖的季节,可选用0.5—1%敌百虫溶液,0.05%**磷*剂水溶液或0.05%辛硫磷*油水溶液。

  13.腐蹄病:在炎热的雨季,当圈内潮湿时或在沼泽低洼地放牧羊只易患腐蹄病。饲料中钙磷不平衡时会使蹄质松软,行走时尖石、铁钉、玻璃刺伤蹄部可诱发本病,症状是病羊瘸,喜卧怕站,行走困难。蹄间有溃疡面,严重时蹄壳腐烂变形,卧地不起,治疗方法,病羊应经常及时修整蹄部,尤其是*雨潮湿的高温季节,如果蹄叉腐烂,可用5%碘酊涂洗,若是蹄底软组织腐烂,应彻底清洗,然后在蹄底用5%硫酸铜粉填塞包扎。

  **疾病预防以及**常见疾病的介绍就是以上的全部内容,近年来,养羊业迅速发展,养羊业生产过程中,羊的传染病、寄生虫病是养好羊的大威胁。它们可影响羊的生产性能的发挥,严重时可造成羊只死亡。以上的介绍可有效的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