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在1885年发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被当作正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认为是非致病菌。]病又称大肠杆菌性腹泻[腹泻(diarrhea)是一种常见症状,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或犊牛[犊牛是一种杂交牛种。]白痢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新生幼畜的急性传染病[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本病特征为败血症[败血症(septicemia)是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染。]和严重腹泻、脱水,引起幼畜大量死亡或发育**。随着我国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饲养模式的发展,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幼畜致死率达到8%~25%。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怎样鉴别犊牛大肠杆菌病,犊牛大肠杆菌病防治。

怎样鉴别犊牛大肠杆菌病

  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很短,仅几个小时,根据病犊的症状和病理发生情况,临床上该病有3种类型。

怎样鉴别犊牛大肠杆菌病,犊牛大肠杆菌病防治

  1、败血型

  多发生于2~3日龄的初生犊牛,呈急性败血病症状。病犊表现发热,精神不振,间有腹泻,常于症状出现后数小时至一天内急性死亡。有时病犊未见腹泻就突然死亡,从血液和内脏易于分离到致病性血清型[血清型又称血清蛋白型。]的大肠杆菌。

  2、肠毒血型

  本型较少见,主要发生于生后7日龄吃过初*的犊牛,由于特异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在肠道内大量增殖并产生肠毒素吸收入血所致。病犊常无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如病程稍长,则可见到典型的中毒性神经症状,先是不安、兴奋,后来沉郁、昏迷,后衰竭致死。死前多有腹泻症状。

  3、肠型(白痢型)

  1~2周龄的犊牛多发。病初犊牛体温升高达40℃,数小时后开始下痢,粪便初期如粥状、**,以后呈水样、灰白色,并混有未消化的凝*块、凝血及泡沫,有酸败气味。病的末期,病犊*门**,高度衰竭,卧地不起,体温降至常温以下,后因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于1~3d内虚脱而死亡。如及时治疗,一般可以。不死的病犊,恢复缓慢,发育迟滞,并常发生脐炎、关节炎或肺炎。

  病理变化[病理变化是指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原理和疾病过程中发生的细胞、组织和**的结构、功能和代谢方面的改变及其规律。]

  败血症或肠毒血症死亡的犊牛常无明显的病理变化。白痢型死亡的犊牛,机体消瘦,黏膜[尽管在消化系统的每个**都有它特别的功能,它们的内壁都有几乎相同的结构。]苍白,眼眶下陷,*门、尾部及后肢被稀粪污染。真胃内有大量的凝*块,黏膜充血、红肿,并覆有胶状黏液,皱褶部有点状出血。肠内容物常混有血液和气泡,恶臭。小肠黏膜充血,在皱褶部有出血,部分黏膜上皮脱落。直肠也可见有同样变化。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肝脏和肾脏苍白,有时有出血点,胆囊内充满粘稠、暗绿色胆汁。心内膜有出血点。病程长的病犊,还可见到肺炎及关节炎变化。

  发病诱因

  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可随母牛*汁和其他污物进入犊牛胃肠道。当新生犊牛抵抗力不强(特别是未获得初*抗体的犊牛)或发生消化障碍时,便可引起发病。母牛营养**、运动不足,致使*汁质量不佳,牛舍卫生条件差、小气候变化剧烈等应激、不利因素均可促使本病的发生和传播。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舍饲期间,且多呈地方性流行,而放牧季节很少发病。

  诊断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细菌学检查。菌查的取材部位,败血型为血液、内脏组织,肠毒血型为小肠前部黏膜,肠型为发炎的肠黏膜。采取病料划线于麦康凯平板上培养,挑取红色菌落,作溶血试验或生化试验,以确定是否是大肠杆菌。再用大肠杆菌因子血清,鉴定其抗原构造,如为常见病原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即可做出诊断结论。若不是常见的致病菌血清型,可做肠毒素检查及复归试验。此外,在诊断时应注意与其他有腹泻症状的疾病相区别。

  1、牛沙门氏菌病

  该病主要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又称犊牛副伤寒。主要侵害1~2月龄犊牛。临床上以发热、下痢为主要特征,粪便带血、恶臭;胃肠黏膜和浆膜上有出血斑。

  2、犊牛梭菌型肠炎

  该病是由魏氏梭菌外毒素引起幼犊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以畸形死亡和排血便为特征,主要病变是小肠黏膜坏死。

  3、新生犊牛**性腹泻

  该病是由多种**引起的急性腹泻综合征。由轮状**感染引起的腹泻,多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牛犊;冠状**感染的病例,多见于2~3周龄犊牛。临床上均以精神萎靡、厌食、呕吐、腹泻(粪便呈黄白色、液体)和体重减轻为主要特征。

  4、牛球虫病

  该病是由多种球虫引起的一种肠道原虫病。临床上以恶臭的血痢和直肠、大肠或盲肠黏膜有出血性炎症和溃疡、坏死为主要特征。取直肠黏膜刮取物和粪便涂片镜检,可发现大量球虫卵囊。

  5、牛冬痢

  又称牛黑痢,是由空肠弯杆菌引起牛群在秋冬季节舍饲期间暴发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有时冠状**参与致病。大小牛都可感染,但成年牛病情严重。临床上以排水样棕色稀便和出血性下痢为特征,但全身症状轻微,很少死亡。

犊牛大肠杆菌病防治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抗菌、补液、调节胃肠机能和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生态平衡(ecological equilibrium)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1、抗菌:可用氯霉素、,土霉素、链霉素或新霉素。内服的初次剂量为每公斤体重30~50毫克。12小时后剂量可减半,连服3~5天。或以每公斤体重10~30毫克的剂量肌肉注射,每天2次。

  2、补液:将补液的药液加温,便之接近体温。补液量以脱水程度而定,原则上失多少水补多少水。当有食欲或能自吮时,可用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盐处方:氯化钠1.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葡萄糖粉20克,温水1000毫升。不能自吮时,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液1000~1500毫升,静脉注射。发生酸中毒时,可用5%碳酸氢钠液80~100毫升。注射时速度宜慢。如能配合适量母牛血液更好,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一次150~200毫升,可增强抗病能力。

  3、调节胃肠机能:可用*酸2克、鱼石脂20克、加水90毫升调匀,每次灌服5毫升,每天2~3次。也可内服保护剂和吸附剂,如次硝酸铋5~10克、白陶土50~100克、活性炭10~20克等,以保护肠粘膜,减少毒素吸收,促进早日康复。有的用复方新诺明,每公斤体重氏0.06克,*酸菌素片5~10片、食母生5~10片,混合后一次内服,每天2次,连用2~3天,疗效良好。

  4、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待病情有所好转时、可停止应用抗菌药,内服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生态制剂。例如,促菌生6~12片,配合*酶生5~10片,每天2次;或健复生1~2包,每天2次;或其他*杆菌制剂。使肠道正常菌群早日恢复其生态平衡,有利于早日康复。

  预防措施

  1、养好妊娠母牛:改善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保证胎儿正常发育,产后能分泌良好的*汁,以满足新生犊牛的生理需要。

  2、及时饲喂初*:为使犊牛尽早获得抗病的母源抗体,在产后30分钟内(至少不迟于1小时)喂上初*,第一次喂量应稍大些,在常发病的牛场,凡出生犊牛在饲喂初*前,皮下注时母牛血液30~50毫升,并及早喂上初*,对预防犊牛大肠杆菌是重要的一环。

  3、保持清洁卫生:产房要彻底消毒,接产时,母畜外*部及助产人员手臂用1~2来苏儿液清洗消毒。严格处理脐带,应距腹壁5厘米处剪断,断端用10%碘酚浸泡1分钟或灌注,防止因脐带感染而发生败血症。要经常擦洗母牛*头。

  怎样鉴别犊牛大肠杆菌病,犊牛大肠杆菌病防治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希望大家平时注意饲养管理,保持牛舍特别是产房清洁、干燥,及时清除粪便和污物,并经常进行消毒,铺垫干燥褥草;接产时严格处理脐带。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