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流行病学调查,羔羊[基本信息gāo yáng ㄍㄠ ㄧㄤˊ 羔羊◎ 羔羊 gāoyáng (1) [lambkin;kid;lamb] (2) 小羊。]腹泻[腹泻(diarrhea)是一种常见症状,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类疾病流行于产羔季节,随着产羔季节的开始而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产羔结束而终止。在产羔中、后期发病率[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达85,初产母羊[如何做好母羊的分娩产羔工作做好母羊的分娩产羔工作,对于维护母羊健康,提高幼羔的成活率,促进羔羊的健康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产羔羊几乎100发病。一群产羔母羊群中只要出现1只羔羊发病,很快殃及全群2-7日龄羔羊。急性者出生后12-24小时内就出现腹泻。

病因:

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致病因子 厌气**原微生物,主要是产气荚膜梭菌;非厌气性的主要有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肠球菌、轮状**等也有致病作用。

羔羊腹泻类疾病用什么药

饲养管理因素:饲草料贮备充足,怀孕母羊膘情好,羔羊体质壮,发病率低,否则发病率高。

环境因素[ ISO14001:2004标准3.6条款对“环境因素”作出了定义:“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的环境因素,使羔羊机体抵抗力[抵抗力(Resistibility),是指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人体的各个系统分工合作,密切配合,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降低,细菌毒力增强即可发病。如饲养在*暗、潮湿、低洼、陈旧的圈舍,都是引发该病的诱因。圈舍湿度越大,则羔羊发病率越高,当相对空气湿度在85%-100时羔羊发病率几乎是100。相对湿度在45%-55时,则发病率明显降低,只有5.4%-8.9。羔羊自身免疫力[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细菌等),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以及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感染细胞的能力,是人体识别和排除“异己”的生理反应。]缺乏 初生羔羊不能及时吃上初*、体格小、体质差、抵抗力弱、自身免疫力低,易引起腹泻。

气候骤变,产羔圈舍简陋,保温设施不配套,温差波动大,致使羔羊遭受寒冷或贼风**,产生应激引起腹泻。饲喂霉烂变质的草料、饲草单一,营养不平衡,也是造成羔羊腹泻的因素之一。

症状:

轻度腹泻型:以排出稀软粪便为特征,粪便呈黄白色、酸臭,尾根被粪便污染,排粪时表现腹痛,体温正常,食欲无影响,精神较好。这种病例如治疗及时,率较高,且痊愈后状况良好,此种类型多发生于发病初期。

肠炎脱水型:以剧烈腹泻为特征,粪便稀如水样,呈黄绿色、恶臭,内有脓性黏液及絮状*或混有少量血液,腹痛剧烈。病羔失水,被毛粗乱,食欲废绝,卧地不起,后窒息死亡。这种类型多发生于产羔中后期,如不及时治疗,往往造成死亡。有些病例痊愈后发育**,生长缓慢。如饲养管理不当,或突然更换牧场,仍能导致死亡。

神经型:多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羔羊。其特征是突然发病,步样蹒跚,倒地不起,口吐白沫,腹胀抽搐,体温40.5℃,腹痛**,很少有腹泻症状,死前四肢滑动,呈游泳状。这种类型发病急、疗效差、死亡率高。

防治:

⒈加强怀孕母羊的饲养管理,特别要加强怀孕后期母羊的饲养管理,要储备充足的越冬度春饲草,养分要全价,使临产母羊膘肥体壮,奶水充足,所产羔羊体质健壮。

⒉使羔羊及时吃上初*,出生2天后**分养,定期哺*,防止饱饿不均,引起消化**。尽早给羔羊补饲,补充富含蛋白质、矿物质饲料。

⒊保持产羔圈舍卫生、保温、干燥、通风。

⒋药物治疗

①羔羊腹泻用抗生素治疗是重要环节。但更关键是补充液体,调节机体酸碱平衡,防止酸中毒。

②采用的药物主要是口服补液盐,对腹泻较轻的羔羊上下午各口服50-100ml。

③对失水严重,精神沉郁的羔羊尽快静脉补液,5葡萄糖生理盐水100-150ml,缓慢输入。

④母羊临产前半月可饲喂微酶活菌微生态产品,有效预防出生羔羊肠道问题,可全程使用。

⑤羔羊腹泻严重的,可注射长效土霉素,每公斤注射0.05-0.1毫升,隔日注射,提高新生羔羊抵抗力,预防细菌感染等。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