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多措主推本市**产业发展

恩施市[恩施市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州**所在地,全州**、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近两年**[**即肉用牛,是一类以生产牛肉为主的牛。]产业的发展为本市畜牧业[畜牧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的进步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自从恩施市被纳入全省“一县两区”创建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后,就对本市的**产业进行严格的管理,首先从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入手,多措并举大力推进本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截止2012年9月末,全市**出栏[出栏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chū lán,意思是1.猪、羊等其他动物长到屠宰重量叫出栏。]2.96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122.22%;存栏11.60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46.63%;牛肉产量4672吨;预计到2012年底全市出栏**4万头。其主要做法为“五抓五促”。
一、抓规划,促高起点起步。该市立足资源,从实际出发,制定了现代**示范区建设规划。设计到2015年,全市**饲养量达到23万头,年存栏**15万头,年出栏**8万头,实现**产值8亿元的目标。商品**示范区基本实现产加销、贸工牧一体化[所谓“一体化”,是指把若干分散企业联合起来,组成一个统一的经济组织。]的产业格局,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形成从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
二、抓政策,促整体推进。该市**六个方面政策措施,有力地激励着创建工作。一是优惠用地政策,凡从事现代畜牧业规模化[规模化是指事物的规模大小达到了一定的标准。]、标准化[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生态化养殖的用地通过土地流转程序,一律按农业用地对待;二是基本项目支持,凡从事现代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养殖并达到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大型畜牧养殖场下设三大分场和三大科研室。],优先安排**、省、市发展项目,集中打捆安排农村沼气建设、新农村建设、道路建设、环保项目建设等项目;三是减免税费,对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项目免征各种建设费用,用电按农业生产用电优惠价格执行等;四是专项资金支持,**从支农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市的创建。
三、抓科技,促标准化生产。一是规范黄牛品种改良。引进外来良种公牛和选育优良种母牛,做到杂交改良和本地黄牛选育提纯两不误,在全市建立冻配罐点,实行良种全覆盖。2012年计划引进良种公牛10头,新建冻配罐点10个,年冻配能力达1万头以上,冻配覆盖率达50%以上。二是规范饲草生产。推广饲料青贮和秸秆氨化养牛技术,改良草山草坡和人工种草,为饲养过程做好充分的饲草准备。2012年新建氨化池15000立方米,改良草场及人工种草5万亩。
四、抓模式,促适度规模养殖。积极创建“标准化示范场”,加速生产方式转变,形成了以盛家坝翔盛牧业为龙头的二台坪**养殖示范小区、板桥镇山地牛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让水坝**养殖示范小区,形成以龙凤镇青山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主的年出栏1万头以上的**育肥基地,形成了以芭蕉、白果、三岔、新塘、红土、沙地等乡镇为主的**产业带。2012年发展年出栏1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1500户,新建165模式**家庭牧场500个,新建年出栏2000头以上的**养殖小区2个,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5个。
五、抓主体,促龙头企业[在某个行业中,对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具有很深的影响、号召力和一定的示范、引导作用,并对该地区、该行业或者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被称之为龙头企业。]成长。引导龙头企业与养殖户的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订单”、“合同”生产,走牧、工、贸一体化的发展路子。扶持重点龙头企业深度开发恩施黄牛系列产品。全市已培育翔盛、山地、洪恩、青山源等牧业企业角逐黄牛产业,形成齐头并进的势头。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