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口炎[口炎是口腔黏膜的炎症,可波及颊黏膜、舌、齿龈、上腭等处。]是口腔[口腔(oral cavity)是消化道的起始部分。]黏膜[尽管在消化系统的每个**都有它特别的功能,它们的内壁都有几乎相同的结构。]表层和深层组织的炎症。在病理过程中,口腔黏膜和齿龈发炎,可使病羊采食和咀嚼困难,口流清涎,痛觉敏感性增高。临床常见单纯性局部炎症和继发性[继发性是根据病因是否已知,将其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全身反应。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羊口炎典型临床症状,羊口炎综合防治措施!
羊口炎典型临床症状:
采食与咀嚼障碍是口炎的一种症状。临床常见有卡他性、水疱性、溃疡性口炎,原发性[原发性是针对于继发性和转移性而言,就是说某种疾病最先发生于某个组织或者**,对于该组织或者**来说,该疾病就是原发的。]口炎。病羊常采食减少或停止,口腔黏膜潮红、肿胀、疼痛、流涎,严重者可见有出血、糜烂、溃疡或引起体质消瘦。
1、继发性口炎继发细菌**染时常伴有恶臭,病程中后期造成病羊采食困难、饮食欲显著下降,继发感染、多元混感现象较为普遍,多见有体温升高等全身反应。
如羊口疮时口黏膜以及上下嘴唇、口角处呈现水疱疹和出血干痂样坏死。羊患口蹄疫[口蹄疫Aftosa(属一类传染病)俗名“口疮”、“辟癀”,是由口蹄疫**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时,除口黏膜发生水疱及烂斑外,趾间及皮肤也有类似病变;发生羊痘时除口黏膜有典型的痘疹外,在*房、眼角、头部、腹下皮肤等处也有痘疹。
2、过敏反应性口炎与突然采食或接触过敏源有关,除口腔有炎症变化外,在鼻腔、*房、肘部或股内侧等处见有充血、渗出、溃烂、结痂等变化。
3、水疱性口炎的特点是上下唇散布较为密集的颗粒状、半透明、大小不一的水疱。
4、溃疡性口炎可见口腔黏膜出现成片坏死灶、黏膜脱落、出血等。
羊口炎综合防治措施!
预防控制:
(1)严格控制传染源。主要是加强防检疫措施,禁止对外购进发病羊,农牧区的散养羊群勿与发病群近距离接触。及时发现群内个别早期发病个体,迅速采取隔离治疗、专舍饲养管理措施,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同时对发病场(舍)采取严格的消毒[消毒 是指**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细菌芽孢的方法。](带羊消毒),消毒前应彻底清除被病羊污染的粪污、垫料等有机物载体,以保证达到消毒效果。消毒剂选择2%~5%烧碱液、3%硼酸液或含碘剂,对发病场(舍)至少带羊消毒3次以上。
(2)强化重大疫病**免疫。口蹄疫、羊痘病、羊小反刍兽疫等重大疫病常继发严重的口炎症状,且病史区(场)很难短期净化相关原发病,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主动采取**接种措施。如规模羊场常年保持75%以上的有效抗体滴度监测合格率,则发病率较低。
(3)环境控制须达标。该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环境条件恶化。规模羊场要做到“四位一体”的良性养殖环境控制,主要是保持适宜的温度(18~20℃,新生低龄羔羊则需28~30℃的舍内温度)、湿度(相对湿度65%左右)、保洁度(清扫、冲洗、消毒)、空气质量(降低粉尘和有害气体)。
(4)精细化饲养管理。重点保护高度易感的低龄羔羊,早期尽量投喂青绿、柔软、易消化的饲草料,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饲粮。禁止给羊群投喂质地粗硬、带尖锐棱刺的植物,避免异物损伤上段消化道上皮黏膜。禁止投喂过期、霉变、被污染的饲草料。对料槽、饮水器具等用碱液消毒,有效杀灭致病原。
治疗方法:
轻度口炎可用0.1%雷佛*尔或0.1%高锰酸钾溶液洗涤口腔,亦可用20%盐水冲洗。发生糜烂和渗出时,可用2%的明矾液冲洗。口腔黏膜有溃疡时,可用碘**、5%碘酊或龙胆紫溶液冲洗,或用磺胺软膏、四环素软膏等涂布患处。
如继发细菌感染,病羊体温升高时,可用青霉素40-80万单位、链霉素100万单位肌内注射,每天2次,连用3-5天。也可内服或注射磺胺类药物,还可用中药治疗。同时加强饲喂管理,每天给病羊投喂易消化、柔软、营养较全价的饲草料,对低龄羔羊可直接补喂牛奶或羊奶,至痊愈为止。
羊口炎典型临床症状,羊口炎综合防治措施!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加强管理和护理,防止因口腔受伤而发生原发性口炎,对传染病合并口炎者,宜隔离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