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脑脊髓[此条目暂无内容,欢迎您参与编辑,享受分享知识的乐趣。]丝虫病[丝虫病是指丝虫寄生在淋巴组织、皮下组织或浆膜腔所致的寄生虫病。]是由指形丝状线虫[线虫动物门是动物界中最大的门之一,为假体腔动物,有超过28,000个已被记录的物种,尚有大量种尚未命名。]和唇*突丝状线虫的晚期幼虫(童虫)迷路侵入山羊的脑或脊髓的硬膜下或实质中引起的疾病。患羊后躯歪斜,行走困难,卧地不起,褥疮,食欲下降,消瘦,贫血而死亡。那么,羊脑脊髓丝虫病的治疗[通过主观看法,对客观现象的认识,并作出明确判断。]方法有哪些呢?一起了解一下。
羊脑脊髓丝虫病的治疗方法
羊脑脊髓丝虫病病原
病原体为丝状科,丝状属的指形丝状线虫和唇*突丝状线虫幼虫。指形丝状线虫的微丝蚴,体长249.3-400微米,宽8.4-9.0微米,外被囊鞘,虫体能在鞘膜内前后活动,故在染色标本中常见首尾鞘膜长度不一。
体态弯曲自然,多呈“S”形、“C”形或其他弯曲形,也有扭成一结或两结的,具有头隙,一般长沃于宽。尾端尖细,自*孔后有排列直至尾尖的尾核3一5个。距头端18.77%处有神经环。排泄孔位于神经环后,孔旁排泄细胞显着。尾部有*孔,但常不甚明显。C细胞4个,位于虫体中段以下,成纵行排列,间距大致相等。
羊脑脊髓丝虫病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季节
分布于温带与**带地区,适宜于中间宿主—蚊类的孽生。本病仅在夏秋两季流行,与蚊子的活动相一致,从6月开始10月终止,其中8月为发病高峰,个别地区冬、春季节也有病例出现。
发病与地势的关系
海拔1800米以上地区,发病率约为2%,海拔1200-1800米约为8%,海拔1200米以下约为10%,本病流行与海拔的高低成反比关系。
羊脑脊髓丝虫病症状
1.急性型
发病急骤,神经症状明显。山羊在放牧时突然倒地不起,眼球上翻,颈部肌肉强直或痉挛或颈部歪斜,呈兴奋、*乱、空嚼及叫鸣等神经症状。此种急性抽搐过去后,如果将羊扶起,可见四肢强直,向两侧叉开,步态不稳,如醉酒状。当颈部痉挛严重时,病羊向斜侧转圈。
2.慢性型
此型较多见,病初患羊无力,步态踉跄,多发生于一侧后肢,也有两后肢同时发生的。此时体温、呼吸、脉搏无变化,患羊可继续正常存活,但多遗留臀部歪斜及斜尾等症状;运动时,容易跌倒,但可自行起立,继续前进,故病羊仍可随群放牧,母羊产奶量仍不降低。当病情加剧,两后肢完全麻痹,则患羊呈犬坐姿势,不能起立,但食欲精神仍正常。直至长期卧地,发生褥疮才食欲下降,逐渐消瘦,以致死亡。
羊脑脊髓丝虫病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病初患羊总是后肢强拘,提举伸扬不,蹄尖拖地,行动缓慢,甚至运步困难,步样踉跄,斜行。可试用牛腹腔丝虫提纯抗原,进行皮内反应试验,实践证明,对本病具有早期性和相当的特异性,可用于早期诊断。
羊脑脊髓丝虫病预防
(1)在本病流行季节,对羊只以每3-4周用海群生[本品对各种微丝蚴及成虫均有杀灭作用。]、锑制剂或左旋咪哇的治疗剂量,普遍用药一次。
(2)搞好环境卫生是消灭蚊子有效的预防方法。在蚊子飞翔季节常以杀蚊药物喷洒羊舍或烟熏。
(3)羊舍应建在高燥通风处,远离牛圈,应尽量防止羊与牛的接触。
羊脑脊髓丝虫病治疗
应在早期诊断的基础上,进行早期治疗。以免虫体侵害脑脊髓实质,造成不易恢复的虫伤**灶。
(1)海群生:每千克体重50毫克,口服,隔日1次,2-4次为一疗程。
(2)酒石酸[酒石酸(tartaric acid),即,2,3-***丁二酸,是一种羧酸﹐存在于多种植物中﹐如葡萄和罗望子﹐也是葡萄酒中主要的有机酸之一。]锑钾:用4%酒石酸锑钾静脉注射,按每千克体重8毫克计算,注射3一4次,隔日1次。
(3)左旋咪唑:对初发病羊(5天内灼发病羊),剂量按每千克体重8毫克,配成10%的溶液皮下注射,早、晚各1次,疗效。
羊脑脊髓丝虫病的治疗方法本文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此外,防治羊脑脊髓丝虫病关键就是引种要小心,不要引进病羊,同时还要注意驱虫和灭蚊,切断传播媒介和消灭病原,治疗是后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