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人参生姜有什么功效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参姜有什么作用(参姜有什么作用功效)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参姜有什么作用

生姜味辛性温,长于发散风寒、化痰止咳,又能温中止呕、解毒,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及胃寒呕逆等证,前人称之为 “呕家圣药”。姜炙法就是取生姜的这些特性,用姜汁这一辅料对药物进行*制,来增强药物祛痰止咳、降逆止呕的作用,并降低其毒副作用。如竹茹生用长于清热化痰,姜炙后可增强其降逆止呕的功效;厚朴其味辛辣,对咽喉有**性,通过姜炙可消除其**咽喉的副作用,并能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黄连姜炙后可缓和其过于苦寒之性,并善治胃热呕吐。 干姜虽与生姜同出一物,但由于鲜干质量不同其性能亦异。干姜性热,辛烈之性较强,长于温中回阳,兼能温肺化饮,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中焦虚寒、阳衰欲脱与寒饮犯肺喘咳等证。因此,用干姜制备的姜汁与生姜汁的性能也不一样。如用干姜制备的姜汁*制药物,必将影响药物的*制效果,达不到药物*制的目的,就不能增强具有降逆止呕作用的药物的功效。 按中医理论,生姜是助阳之品,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宋代诗人苏轼在《东坡杂记》中记述杭州钱塘净慈寺80多岁的老和尚,面色童相,“自言服生姜40年,故不老云”。传说白娘子盗仙草救许仙,此仙草就是生姜芽。生姜还有个别名叫“还魂草”,而姜汤也叫“还魂汤”。 功效: 外感风寒、鼻子不通气、流清鼻 涕、头痛发烧或被雨淋后发冷、肚子 痛等,可用切细碎的鲜姜 25 克加上红糖,以开水冲泡服用。 慢性胃炎、时常胃疼、恶心呕吐,可用鲜姜 15 克、桔子皮15 克,用水煎服,一日3 次。 少儿咳嗽,可用鲜姜捣汁,半匙姜汁加1 匙红糖服用,早晚各服1 次。 风寒骨病、关节痛、患部有冷感,可用鲜姜、大葱各一半,切碎炒热,用布包好,贴在患处。 注意: 姜可以治病,也可以防癌 [编辑本段]营养分析 营养成份:蛋白质、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钙、铁、磷等。 生姜还具有解毒杀菌的作用,日常我们在吃松花蛋或鱼蟹等水产时,通常会放上一些姜末、姜汁。 生姜中的姜辣素进入体内后,能产生一种抗**本酶,它有很强的对付氧自由基的本领,比维生素E还要强得多。青少年吃生姜可以美容,少女吃生姜可以使面色红润,更加充满青春魅力! 生姜的提取物能**胃粘膜,引起血管运动中枢及交感神经的反射性兴奋,促进血液循环,振奋胃功能,达到健胃、止痛、发汗、解热的作用。姜的挥发油能增强胃液的分泌和肠壁的蠕动,从而帮助消化;生姜中分离出来的姜烯、姜酮的混合物有明显的止呕吐作用。 生姜提取液具有显著抑制皮肤真菌和杀来头*道滴虫的功效,可治疗各种痈肿疮毒。 生姜有抑制癌细胞活性、降低癌的毒害作用,可以起到防癌的功效。 [编辑本段]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伤风感冒、寒性痛经、晕车晕船者食用。 2. *虚内热及邪热亢盛者忌食。 [编辑本段]烹饪指导 1. 吃饭不香或饭量减少时吃上几片姜或者在菜果放上一点嫩姜,都能改善食欲,增加饭量,所以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 2. 姜可煎汤内服,佐料,入菜炒食,或切片炙*位。老姜可做调料或配料;嫩姜可用于炒、拌、爆等,如“嫩姜炒牛**”、“嫩姜爆鸭丝”等。 3. 吃姜一次不宜过多,以免吸收大量姜辣素,在经肾脏排泄过程中会**肾脏,并产生口干、咽痛、便秘等“上火”症状。 4. 烂姜、冻姜不要吃,因为姜变质后会产生致癌物,由于姜性质温热,有解表功效,所以只能在受寒的情况下作为食疗应用。 烹调用途:生姜重要的调料品,因为其味清辣,只将食物的异味挥散,而不将食品混成辣味,宜作荤腥菜的矫味品,亦用于糕饼糖果制作,如姜饼、姜糖等。 [编辑本段]食疗作用 生姜味辛、性微温,入脾、胃、肺经; 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 主治外感风寒、胃寒呕吐、风寒咳嗽、腹痛腹泻、中鱼蟹毒等病症。 枕边放姜有助改善睡眠 如果你常常失眠,姜这种厨房中随处可见的调味品对治失眠有很大帮助。因为生姜的特殊气味有安神的功效,具体做法是:将15克左右的生姜切碎,用纱布包裹置于枕边,闻其芳香气味,便可安然入睡。连续使用10天至1个月后,睡眠就会明显改善。 [编辑本段]医用价值 1、生姜 姜科草本植物姜的根茎。嫩者称紫姜、子姜,老者称老姜、老生姜。一般所说生姜多指后者。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秋、冬季采收,除去须根,洗净鲜用。 【性能】味辛,性温。能开胃止呕,化痰止咳,发汗解表。 【参考】含挥发油,主要为姜醇、姜烯、水芹烯、柠檬醛、芳樟醇等;又含辣味成分姜辣素,分解生成姜酮、姜烯酮等。此外,含天门冬素、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甘氨酸、苏氨酸、丙氨酸等。 口嚼生姜,可引起血压升高。姜辣素对口腔和胃粘膜有**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可使肠张力、节律和蠕动增加。有末梢性镇吐作用,有效成分为姜酮和姜烯酮的混合物。对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有兴奋作用,能促进血液循环。体外实验,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用途】用于脾胃虚寒,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或痰饮呕吐,胃气不和的呕吐;风寒或寒痰咳嗽;感冒风寒,恶风发热,鼻塞头痛。 【用法】煎汤,绞汁服,或作调味品;子姜多作菜食。 【注意】*虚,内有实热,或患痔疮者忌用。久服积热,损*伤目。高血压病人亦不宜多食。 【附方】 1,凉拌子姜:子姜30~60g,切成细丝,加醋、盐适量拌食;亦可再加适量白糖、脂麻油。 本品以醋、盐等拌食有很好的开胃和中,止呕作用;味微辛辣而酸,但不甚温热。用于胃气不和而偏寒的呕逆少食。《食医心镜》中用生姜细粒,与醋同煎,连渣嚼服,用于“呕吐,百药不差”,其意与此同。 2,生姜半夏汤:半夏12g,煎汤取汁,加生姜汁适量,一同煎沸。分4次服用。 源于《金匮要略》。半夏、生姜汁均善止呕,合用益佳;并有开胃和中之功。用于胃气不和,呕哕不安。 3,生姜饴糖汤:生姜30~60g,饴糖30g。加水煎成浓汤,趁温热徐徐饮。 源于《本草汇言》。本方以生姜温肺化痰、止咳,饴糖润肺被虚。用于虚寒性咳嗽咯痰。 4,紫苏生姜汤:紫苏叶30g,生姜9g。煎汤饮。 源于《本草汇言》。本方取紫苏叶发汗、解表散寒,用生姜以增强其作用。不仅便于服用,且有益胃气、助发汗的作用。 2、干姜 姜的根茎。采收后经处理干净,切片晒干或低温烘干用。 性味辛热。能温里散寒,温肺化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腹泻;肺寒久咳气喘,痰多清稀。可与人参、五味子等配伍。可煮粥,煎汤等。一般多与其它香料合用。 [编辑本段]备注 1. 去姜皮的窍门:姜的形状弯曲不平,体积又小,消除姜皮十分麻烦,可用汽水瓶或酒瓶盖周围的齿来削姜皮,既快又方便。 2. 姜的品质要求:修整干净,不带泥土、毛根、不烂、无蔫萎、虫伤,无受热、受冻现象。姜受热,生白毛,皮变红,易烂;受冻则皮软,外皮脱落,手捏流姜汁。

生姜和人参是互克吗

不克


国家质检总局有关专家指出,夏季天气炎热,不宜食用人参。食用一定要注意季节变化,一般来说,秋冬季节天气凉爽,进食比较好。
人参有六种食用方法。炖服:将人参切成2厘米薄片,放入瓷碗内,加满水,封密碗口,放置于锅内蒸炖4至5小时即可服用。 嚼食:以2至3片人参含于口中细嚼,生津提神,甘凉可口,是最简单服用方法。 磨粉:将人参磨成细粉,每天吞服,用量视个人体质而定,一般每次1克至1.5克。 冲茶:将人参切成薄片,放在碗内或杯中,用开水冲泡,闷盖5分后即可服用。 泡酒:将整根人参切成薄片装入瓶内用50度至60度的白酒浸泡,每日酌情服用。 炖煮食品:人参在食用时常常伴有一定的苦味,如果将人参和瘦肉、小鸡、鱼等一起烹炖,可消除苦味,滋补强身。另外,在食用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过量服食。

人参汤圆人参汤圆

【来源】民间方
【原料】人参粉5 克 玫瑰蜜15克 樱桃蜜黑芝麻各30克 白糖150 克 鸡油30克面粉15克 糯米粉500 克
【制作】将鸡油熬熟,滤渣晾凉;面粉放干锅内炒黄;黑芝麻炒香捣碎,将玫瑰蜜、樱桃蜜压成泥状,加入白糖,撒入人参粉和匀,做成心子;将糯米粉合匀,包上心子作成汤圆。等锅内清水烧沸时,将汤圆下锅煮熟即成。
【用法】可做早点或晚点,适量服用。
【功效】补中益气,安神强心。适用于脾虚泄泻、心悸自汗、倦怠乏力等症。

人参菠饺人参菠饺

【来源】民间方
【原料】人参5 克 猪瘦肉500 克 菠菜750 克 面粉3000克生姜葱胡椒粉酱油 香油 食盐各适量。
【制作】
1. 将菠菜清洗干净后,去茎留叶,在本瓢内搓成菜泥,加入 适量清水搅匀,用纱布包好挤出绿色菜汁,待用;人参研成细 末,过100 目筛待用。
2. 将猪肉用清水洗净,剁成茸,加食盐、酱油、胡椒粉、生 姜末拌匀,加适量水搅拌成糊状,再放入葱花、人参粉、香油 拌匀成馅。
3. 将面粉用菠菜汁和均揉匀,如菠菜汁不够用,可加点清水 揉匀,使表面光滑为止。然后加肉馅做成饺子。
4. 待锅内水烧开后,将饺子下锅煮熟后即可。
【用法】佐餐食。
【功效】补气养神。适用于气虚神衰、四肢无力、心悸、怔忡等症。

清蒸人参鸡清蒸人参鸡

【来源】《吉林菜谱》
【原料】人参15克 母鸡1只火腿10克水发玉兰片10克 水发香菇15克 精盐料酒 味精 葱 生姜 鸡汤适量。
【制作】
1. 将母鸡宰杀后,退净毛桩和内脏,放入开水锅里烫一下,用凉 水洗净;将火腿、香菇、葱、生姜均切片。
2. 将人参用水泡开, 上笼蒸30分钟,取出待用。
3. 将母鸡放在盆内,加入人参、火 腿片、玉兰片、香菇片、葱片、生姜片、精盐、料酒、味精,再 添入鸡汤(淹没过鸡),将盆上笼,在武火上蒸烂熟。
4.将蒸烂 熟的鸡放在大碗内,将人参(切碎)、火腿片、玉兰片、香菇片 摆在鸡肉上(除去葱、姜不用);将蒸鸡的汤倒在勺里,置火上 烧开,撇去沫子,调好口味,浇在鸡肉上即成。 【用法】分餐佐食。
【功效】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适用于劳伤虚损、食少、倦 怠、健忘、眩晕头痛、**、尿频、气血津液不足等症。

参苓粥参苓粥

【来源】《圣济总录》
【原料】人参10克 白茯苓(去黑皮)10克 粳米100 克 生姜10克 食盐少许
【制作】
1. 将人参、白茯苓、生姜水煎,去渣取汁。
2. 将粳米下入药汁内煮作粥,临熟时加入少许食盐,搅和匀。
【用法】空腹食用。
【功效】健脾益气,补虚。适用于虚赢少气;亦可治胃气不和,不思饮食,日渐消瘦。

爆人参鸡片

【来源】民间方
【原料】鲜人参15克,鸡脯肉200克,冬笋25克,黄瓜25克,鸡蛋清1个,精盐、料酒、葱、生姜、香菜粳、鸡汤、猪油、芝麻油、味精、水豆粉各适量。
【制作】
1.将鸡脯片切成5厘米、宽1.6厘米、厚0.16厘米的片;人参洗净,斜刀切成0.66厘米厚的小片;冬笋、黄瓜切片;葱、姜切丝;香菜粳切长段。
2. 将鸡片加盐、味精后拌匀,下入鸡蛋清、水豆粉拌匀。
3. 将勺内放猪油,烧至五成热时,下入鸡片,用铁筷子划开,熟时捞出,控净油。 4. 用精盐、味精、鸡汤、料酒对成汁水。
5. 将勺内放底油,烧至六成热时,下入葱丝、生姜丝、笋片、人参片煸炒,再下黄瓜片、香菜梗、鸡片,烹上汁水,颠翻几下,淋上明油即成。
【用法】食用时可分餐佐食。感冒者禁食。
【功效】大补元气。适用于气虚、身体衰弱等症。

参茸蒸熊掌

【主料】:人参15克,鹿茸1克,净熊掌1600克,猪肉250克,鸡肉250克,鸡汤1000克 制作:将净熊掌放在盆内,加入鸡汤,没过熊掌。再加适量葱、生姜,上笼蒸30分钟取出。将蜂蜜抹在熊掌面上,用八成热的油炸成金**,切成片,放在碗内。将人参用水泡软,切成细丝,同鹿茸片一起放在熊掌上。将猪肉和鸡肉切成块。在锅内放油加热,油熟时放人葱、生姜,炸成金**,将鸡肉块和猪肉块放入锅内,煽炒2分钟; 加入酱油、料酒、精盐、味精、花椒水和鸡汤,煮开后倒在熊掌碗内,上笼蒸烂后取出。拣去鸡肉块、猪肉块、葱、生姜,将熊掌和原汁倒入锅内,用文火煨5分钟, 再用中火勾豆粉芡,淋上油,倒在盘中,放上香菜。当点心或菜食用。
【功用】:功能温肾助阳,益精养血。用治未老先衰、性功能减退。

人参炖猪肘

【来源】《民间方》
【原料】人参 10克 猪肘 500克 料酒 10克 盐 5克 味精 3克 胡椒粉 3克 姜 5克 葱 10克。 【制作】
1、将人参润透,去芦头,洗净,顺切成薄片;姜拍松,葱切段。
2、猪肘子去毛,洗净,切成4厘米见方的块,将肘子骨捶破,放入沙锅底部,然后放入肘子肉再放入人参、姜、葱、料酒,加水适量。
3、将沙锅置武火上烧沸,打去浮沫。再炖55分钟,加入盐、味精、胡椒粉,搅匀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补元气,益气血。适用于体虚羸瘦,面色痿黄,四肢厥冷,腰膝酸软等症。

生姜和人参是互克吗

不克


国家质检总局有关专家指出,夏季天气炎热,不宜食用人参。食用一定要注意季节变化,一般来说,秋冬季节天气凉爽,进食比较好。
人参有六种食用方法。炖服:将人参切成2厘米薄片,放入瓷碗内,加满水,封密碗口,放置于锅内蒸炖4至5小时即可服用。 嚼食:以2至3片人参含于口中细嚼,生津提神,甘凉可口,是最简单服用方法。 磨粉:将人参磨成细粉,每天吞服,用量视个人体质而定,一般每次1克至1.5克。 冲茶:将人参切成薄片,放在碗内或杯中,用开水冲泡,闷盖5分后即可服用。 泡酒:将整根人参切成薄片装入瓶内用50度至60度的白酒浸泡,每日酌情服用。 炖煮食品:人参在食用时常常伴有一定的苦味,如果将人参和瘦肉、小鸡、鱼等一起烹炖,可消除苦味,滋补强身。另外,在食用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过量服食。

人参汤圆人参汤圆

【来源】民间方
【原料】人参粉5 克 玫瑰蜜15克 樱桃蜜黑芝麻各30克 白糖150 克 鸡油30克面粉15克 糯米粉500 克
【制作】将鸡油熬熟,滤渣晾凉;面粉放干锅内炒黄;黑芝麻炒香捣碎,将玫瑰蜜、樱桃蜜压成泥状,加入白糖,撒入人参粉和匀,做成心子;将糯米粉合匀,包上心子作成汤圆。等锅内清水烧沸时,将汤圆下锅煮熟即成。
【用法】可做早点或晚点,适量服用。
【功效】补中益气,安神强心。适用于脾虚泄泻、心悸自汗、倦怠乏力等症。

人参菠饺人参菠饺

【来源】民间方
【原料】人参5 克 猪瘦肉500 克 菠菜750 克 面粉3000克生姜葱胡椒粉酱油 香油 食盐各适量。
【制作】
1. 将菠菜清洗干净后,去茎留叶,在本瓢内搓成菜泥,加入 适量清水搅匀,用纱布包好挤出绿色菜汁,待用;人参研成细 末,过100 目筛待用。
2. 将猪肉用清水洗净,剁成茸,加食盐、酱油、胡椒粉、生 姜末拌匀,加适量水搅拌成糊状,再放入葱花、人参粉、香油 拌匀成馅。
3. 将面粉用菠菜汁和均揉匀,如菠菜汁不够用,可加点清水 揉匀,使表面光滑为止。然后加肉馅做成饺子。
4. 待锅内水烧开后,将饺子下锅煮熟后即可。
【用法】佐餐食。
【功效】补气养神。适用于气虚神衰、四肢无力、心悸、怔忡等症。

清蒸人参鸡清蒸人参鸡

【来源】《吉林菜谱》
【原料】人参15克 母鸡1只火腿10克水发玉兰片10克 水发香菇15克 精盐料酒 味精 葱 生姜 鸡汤适量。
【制作】
1. 将母鸡宰杀后,退净毛桩和内脏,放入开水锅里烫一下,用凉 水洗净;将火腿、香菇、葱、生姜均切片。
2. 将人参用水泡开, 上笼蒸30分钟,取出待用。
3. 将母鸡放在盆内,加入人参、火 腿片、玉兰片、香菇片、葱片、生姜片、精盐、料酒、味精,再 添入鸡汤(淹没过鸡),将盆上笼,在武火上蒸烂熟。
4.将蒸烂 熟的鸡放在大碗内,将人参(切碎)、火腿片、玉兰片、香菇片 摆在鸡肉上(除去葱、姜不用);将蒸鸡的汤倒在勺里,置火上 烧开,撇去沫子,调好口味,浇在鸡肉上即成。 【用法】分餐佐食。
【功效】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适用于劳伤虚损、食少、倦 怠、健忘、眩晕头痛、**、尿频、气血津液不足等症。

参苓粥参苓粥

【来源】《圣济总录》
【原料】人参10克 白茯苓(去黑皮)10克 粳米100 克 生姜10克 食盐少许
【制作】
1. 将人参、白茯苓、生姜水煎,去渣取汁。
2. 将粳米下入药汁内煮作粥,临熟时加入少许食盐,搅和匀。
【用法】空腹食用。
【功效】健脾益气,补虚。适用于虚赢少气;亦可治胃气不和,不思饮食,日渐消瘦。

爆人参鸡片

【来源】民间方
【原料】鲜人参15克,鸡脯肉200克,冬笋25克,黄瓜25克,鸡蛋清1个,精盐、料酒、葱、生姜、香菜粳、鸡汤、猪油、芝麻油、味精、水豆粉各适量。
【制作】
1.将鸡脯片切成5厘米、宽1.6厘米、厚0.16厘米的片;人参洗净,斜刀切成0.66厘米厚的小片;冬笋、黄瓜切片;葱、姜切丝;香菜粳切长段。
2. 将鸡片加盐、味精后拌匀,下入鸡蛋清、水豆粉拌匀。
3. 将勺内放猪油,烧至五成热时,下入鸡片,用铁筷子划开,熟时捞出,控净油。 4. 用精盐、味精、鸡汤、料酒对成汁水。
5. 将勺内放底油,烧至六成热时,下入葱丝、生姜丝、笋片、人参片煸炒,再下黄瓜片、香菜梗、鸡片,烹上汁水,颠翻几下,淋上明油即成。
【用法】食用时可分餐佐食。感冒者禁食。
【功效】大补元气。适用于气虚、身体衰弱等症。

参茸蒸熊掌

【主料】:人参15克,鹿茸1克,净熊掌1600克,猪肉250克,鸡肉250克,鸡汤1000克 制作:将净熊掌放在盆内,加入鸡汤,没过熊掌。再加适量葱、生姜,上笼蒸30分钟取出。将蜂蜜抹在熊掌面上,用八成热的油炸成金**,切成片,放在碗内。将人参用水泡软,切成细丝,同鹿茸片一起放在熊掌上。将猪肉和鸡肉切成块。在锅内放油加热,油熟时放人葱、生姜,炸成金**,将鸡肉块和猪肉块放入锅内,煽炒2分钟; 加入酱油、料酒、精盐、味精、花椒水和鸡汤,煮开后倒在熊掌碗内,上笼蒸烂后取出。拣去鸡肉块、猪肉块、葱、生姜,将熊掌和原汁倒入锅内,用文火煨5分钟, 再用中火勾豆粉芡,淋上油,倒在盘中,放上香菜。当点心或菜食用。
【功用】:功能温肾助阳,益精养血。用治未老先衰、性功能减退。

人参炖猪肘

【来源】《民间方》
【原料】人参 10克 猪肘 500克 料酒 10克 盐 5克 味精 3克 胡椒粉 3克 姜 5克 葱 10克。 【制作】
1、将人参润透,去芦头,洗净,顺切成薄片;姜拍松,葱切段。
2、猪肘子去毛,洗净,切成4厘米见方的块,将肘子骨捶破,放入沙锅底部,然后放入肘子肉再放入人参、姜、葱、料酒,加水适量。
3、将沙锅置武火上烧沸,打去浮沫。再炖55分钟,加入盐、味精、胡椒粉,搅匀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补元气,益气血。适用于体虚羸瘦,面色痿黄,四肢厥冷,腰膝酸软等症。

*参治什么病 *参有什么用

西洋参和姜能一起泡水喝

参姜有什么作用

可以的。

一、西洋参的食用禁忌

1、不能与茶同饮。

因茶叶中含有多量的鞣酸,会破坏西洋参中的有效成分,必须在服用西洋参2~3日后才能喝茶,也最好不要喝咖啡,咖啡对西洋参的效果也有一定影响。

2、禁忌24小时内食用萝卜。

西洋参为补气(温补元气),白萝卜是泄气的(清热解毒,清凉等作用),两种食物自相矛盾,不但从营养的角度来讲不能吃,而且这两种食物是相g的,容易起过敏反应甚至中毒,而且从中医的药理上来说。

白萝卜不光不能和西洋参一起吃,和许多补品都相忌,有点时候生病吃白萝卜也会大大加重病情,比如感冒或者发水泡的时候。

二、姜的食用禁忌

1、生姜性辛温,不宜一次食入过多,痛肿疮疖、目赤内热、便秘、痔疮患者不宜食用。烂姜中含有黄樟素,可使肝细胞变性、坏死,诱发肝癌、食道癌等,也不宜食用。痔疮患者不宜食用。

2、*虚体质的人。*虚就是燥热体质,表现为手脚心发热,手心有汗爱喝水,经常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燥、心烦易怒、睡眠不好,而姜性辛温,*虚的人吃姜会加重*虚的症状。

3、内热较重者。如患有肺热燥咳,胃热呕吐、口臭,痔疮出血,痛疮溃烂等疾病的人不宜食用生姜。如果是热**症,食用生姜时一定要配伍寒凉药物中和生姜的热性。

4、肝炎病人。因为常吃姜会引起肝。肝火旺。想要克制吃姜引起的肝火旺,可以同时选择一些可舒肝、理气的食物,比如用山楂、菊花泡泡茶喝,这样就可以消除生姜引起的燥热而不伤身体。

扩展资料:一、西洋参的功效

1、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西洋参中的皂甙可以有效增强中枢神经,达到静心凝神、消除疲劳、增强记忆力等作用,可适用于失眠、烦躁、记忆力衰退及老年痴呆等症状。

2、保护心血管系统

常服西洋参可以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抗心肌**、强化心肌收缩能力,冠心病患者症状表现为气*两虚、心慌气短可长期服用西洋参,疗效显著。西洋参的功效还在于可以调节血压,可有效降低暂时性和持久性血压,有助于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

3、提高免疫力

西洋参作为补气保健首选药材,可以促进血清蛋白合成、骨髓蛋白合成、**蛋白合成等,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生长,有效抵抗癌症。

二、姜的功效

1、助阳

中医认为,姜是助阳之品,于是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姜具有加快人体新陈代谢、通经络等作用,因此,姜常被用于男性保健,可以起到助阳的作用,对肾虚**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产后

产后的女性坐月子时,餐餐以姜醋佐膳,有利体质复原及喂养婴儿。另外,姜水洗浴还可以防风湿头痛。尤其是产妇坐月子不洗头洗澡的做法,是很不科学的,炎炎夏日一个月不洗头,不但不卫生,还可能造成皮肤发炎、长痱子。

产妇可以试用姜片煲水洗头洗澡,甚至洗脸洗手,因为姜片可以驱寒,用姜煲水进行洗浴,可以防风湿和偏头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洋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姜

参姜有什么作用

生姜味辛性温,长于发散风寒、化痰止咳,又能温中止呕、解毒,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及胃寒呕逆等证,前人称之为 “呕家圣药”。姜炙法就是取生姜的这些特性,用姜汁这一辅料对药物进行*制,来增强药物祛痰止咳、降逆止呕的作用,并降低其毒副作用。如竹茹生用长于清热化痰,姜炙后可增强其降逆止呕的功效;厚朴其味辛辣,对咽喉有**性,通过姜炙可消除其**咽喉的副作用,并能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黄连姜炙后可缓和其过于苦寒之性,并善治胃热呕吐。 干姜虽与生姜同出一物,但由于鲜干质量不同其性能亦异。干姜性热,辛烈之性较强,长于温中回阳,兼能温肺化饮,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中焦虚寒、阳衰欲脱与寒饮犯肺喘咳等证。因此,用干姜制备的姜汁与生姜汁的性能也不一样。如用干姜制备的姜汁*制药物,必将影响药物的*制效果,达不到药物*制的目的,就不能增强具有降逆止呕作用的药物的功效。 按中医理论,生姜是助阳之品,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宋代诗人苏轼在《东坡杂记》中记述杭州钱塘净慈寺80多岁的老和尚,面色童相,“自言服生姜40年,故不老云”。传说白娘子盗仙草救许仙,此仙草就是生姜芽。生姜还有个别名叫“还魂草”,而姜汤也叫“还魂汤”。 功效: 外感风寒、鼻子不通气、流清鼻 涕、头痛发烧或被雨淋后发冷、肚子 痛等,可用切细碎的鲜姜 25 克加上红糖,以开水冲泡服用。 慢性胃炎、时常胃疼、恶心呕吐,可用鲜姜 15 克、桔子皮15 克,用水煎服,一日3 次。 少儿咳嗽,可用鲜姜捣汁,半匙姜汁加1 匙红糖服用,早晚各服1 次。 风寒骨病、关节痛、患部有冷感,可用鲜姜、大葱各一半,切碎炒热,用布包好,贴在患处。 注意: 姜可以治病,也可以防癌 [编辑本段]营养分析 营养成份:蛋白质、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钙、铁、磷等。 生姜还具有解毒杀菌的作用,日常我们在吃松花蛋或鱼蟹等水产时,通常会放上一些姜末、姜汁。 生姜中的姜辣素进入体内后,能产生一种抗**本酶,它有很强的对付氧自由基的本领,比维生素E还要强得多。青少年吃生姜可以美容,少女吃生姜可以使面色红润,更加充满青春魅力! 生姜的提取物能**胃粘膜,引起血管运动中枢及交感神经的反射性兴奋,促进血液循环,振奋胃功能,达到健胃、止痛、发汗、解热的作用。姜的挥发油能增强胃液的分泌和肠壁的蠕动,从而帮助消化;生姜中分离出来的姜烯、姜酮的混合物有明显的止呕吐作用。 生姜提取液具有显著抑制皮肤真菌和杀来头*道滴虫的功效,可治疗各种痈肿疮毒。 生姜有抑制癌细胞活性、降低癌的毒害作用,可以起到防癌的功效。 [编辑本段]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伤风感冒、寒性痛经、晕车晕船者食用。 2. *虚内热及邪热亢盛者忌食。 [编辑本段]烹饪指导 1. 吃饭不香或饭量减少时吃上几片姜或者在菜果放上一点嫩姜,都能改善食欲,增加饭量,所以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 2. 姜可煎汤内服,佐料,入菜炒食,或切片炙*位。老姜可做调料或配料;嫩姜可用于炒、拌、爆等,如“嫩姜炒牛**”、“嫩姜爆鸭丝”等。 3. 吃姜一次不宜过多,以免吸收大量姜辣素,在经肾脏排泄过程中会**肾脏,并产生口干、咽痛、便秘等“上火”症状。 4. 烂姜、冻姜不要吃,因为姜变质后会产生致癌物,由于姜性质温热,有解表功效,所以只能在受寒的情况下作为食疗应用。 烹调用途:生姜重要的调料品,因为其味清辣,只将食物的异味挥散,而不将食品混成辣味,宜作荤腥菜的矫味品,亦用于糕饼糖果制作,如姜饼、姜糖等。 [编辑本段]食疗作用 生姜味辛、性微温,入脾、胃、肺经; 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 主治外感风寒、胃寒呕吐、风寒咳嗽、腹痛腹泻、中鱼蟹毒等病症。 枕边放姜有助改善睡眠 如果你常常失眠,姜这种厨房中随处可见的调味品对治失眠有很大帮助。因为生姜的特殊气味有安神的功效,具体做法是:将15克左右的生姜切碎,用纱布包裹置于枕边,闻其芳香气味,便可安然入睡。连续使用10天至1个月后,睡眠就会明显改善。 [编辑本段]医用价值 1、生姜 姜科草本植物姜的根茎。嫩者称紫姜、子姜,老者称老姜、老生姜。一般所说生姜多指后者。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秋、冬季采收,除去须根,洗净鲜用。 【性能】味辛,性温。能开胃止呕,化痰止咳,发汗解表。 【参考】含挥发油,主要为姜醇、姜烯、水芹烯、柠檬醛、芳樟醇等;又含辣味成分姜辣素,分解生成姜酮、姜烯酮等。此外,含天门冬素、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甘氨酸、苏氨酸、丙氨酸等。 口嚼生姜,可引起血压升高。姜辣素对口腔和胃粘膜有**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可使肠张力、节律和蠕动增加。有末梢性镇吐作用,有效成分为姜酮和姜烯酮的混合物。对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有兴奋作用,能促进血液循环。体外实验,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用途】用于脾胃虚寒,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或痰饮呕吐,胃气不和的呕吐;风寒或寒痰咳嗽;感冒风寒,恶风发热,鼻塞头痛。 【用法】煎汤,绞汁服,或作调味品;子姜多作菜食。 【注意】*虚,内有实热,或患痔疮者忌用。久服积热,损*伤目。高血压病人亦不宜多食。 【附方】 1,凉拌子姜:子姜30~60g,切成细丝,加醋、盐适量拌食;亦可再加适量白糖、脂麻油。 本品以醋、盐等拌食有很好的开胃和中,止呕作用;味微辛辣而酸,但不甚温热。用于胃气不和而偏寒的呕逆少食。《食医心镜》中用生姜细粒,与醋同煎,连渣嚼服,用于“呕吐,百药不差”,其意与此同。 2,生姜半夏汤:半夏12g,煎汤取汁,加生姜汁适量,一同煎沸。分4次服用。 源于《金匮要略》。半夏、生姜汁均善止呕,合用益佳;并有开胃和中之功。用于胃气不和,呕哕不安。 3,生姜饴糖汤:生姜30~60g,饴糖30g。加水煎成浓汤,趁温热徐徐饮。 源于《本草汇言》。本方以生姜温肺化痰、止咳,饴糖润肺被虚。用于虚寒性咳嗽咯痰。 4,紫苏生姜汤:紫苏叶30g,生姜9g。煎汤饮。 源于《本草汇言》。本方取紫苏叶发汗、解表散寒,用生姜以增强其作用。不仅便于服用,且有益胃气、助发汗的作用。 2、干姜 姜的根茎。采收后经处理干净,切片晒干或低温烘干用。 性味辛热。能温里散寒,温肺化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腹泻;肺寒久咳气喘,痰多清稀。可与人参、五味子等配伍。可煮粥,煎汤等。一般多与其它香料合用。 [编辑本段]备注 1. 去姜皮的窍门:姜的形状弯曲不平,体积又小,消除姜皮十分麻烦,可用汽水瓶或酒瓶盖周围的齿来削姜皮,既快又方便。 2. 姜的品质要求:修整干净,不带泥土、毛根、不烂、无蔫萎、虫伤,无受热、受冻现象。姜受热,生白毛,皮变红,易烂;受冻则皮软,外皮脱落,手捏流姜汁。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