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港澳地区土壤类型有哪些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我国东北华北华南有哪些主要土壤类型(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土壤颜色及形成原因)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我国东北华北华南有哪些主要土壤类型

我国东北华北华南主要土壤类型:1、 东北:辽宁:草甸土、潮土吉林:黑土、草甸土、黑钙土黑龙江:黑土、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2、 华北地区:北京地区:褐土、潮土、棕壤天津:潮土、滨海盐土、褐土河北:褐土、潮土、棕壤山西:褐土***:草甸土、黑钙土、栗钙土3、 华南地区主要土壤类型——砖红壤和赤红壤。拓展资料:土壤的形成土壤的形成原因是风化作用。风化作用导致**破碎,理化性质被改变,形成了结构疏松的风化壳,其上部可称为土壤母质。土壤是在气候、母质、植被(生物)、地形、时间综合作用下的产物。其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作用形成不同类型的土壤。气候的影响主要是指温度和降水。影响**风化和成土过程,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及其产物的迁移,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构成土壤的原始材料,其组成和理化性质对土壤的形成,肥力高低有深刻影响。生物是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特别是绿色植物将分散的,深层的营养元素进行选择性的吸收,集中地表并积累,促进肥力发生和发展。时间决定土壤形成发展的程度和阶段,影响土壤中物质的淋溶和聚积。地形主要起再分配作用,使水热条件重新分配,从而使地表物质再分配。不同地形形成的土壤类型不同,其性质和肥力不同。土壤的组成土壤由矿物质(地壳中自然存在的化合物或天然元素,又称无机盐)、有机物质(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 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生物 (土 壤微生物的数量很大,1克土壤中就有几亿到几百亿个)、水分(土壤是一个疏松多孔体,其中含有水分)、空气(分层覆盖在地球表面,透明且无色无味)等5种物质组成。矿物质:地壳中自然存在的化合物或天然元素。又称无机盐,是人体内无机物的总称。有机物质: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和矿物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一般耕地耕层中有机质含量只占土壤干重的0.5%~2.5 %,耕层以下更少,但它的作用却很大,群众常把含有机质较多的土壤称为油土。生物: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很多,只有抑制有害菌,利用这些菌产生的植物需要的一些养料。如进行有效的阳光照射后,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被有效的杀灭,腐体可作养料。水分:土壤是一-个疏松多孔体,其中布满着大大小小 蜂窝状的孔隙。直径0.001 ~0.1毫米的土壤孔隙叫毛管孔隙。存在于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同时,还能溶解和输送土壤养分。空气:地球上的动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动物呼吸、植物光合作用都离不开空气;大气层可以使地球上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如果没有大气层,白天温度会很高,而夜间温度会很低。

澳大利亚土壤肥沃?

澳洲应该不能说土壤肥沃,因为除了沿海地区,**有大片沙漠戈壁,有雨季旱季之分,并不适合种庄稼。但是澳洲又是农业大国,因为它地广人稀,整个澳大利亚人口才几千万人,那么一大片地方,还是有很多可以耕种的土地可供耕种。所以澳洲是农业出口国,这里类似新疆,特别适合西瓜,葡萄等水果成长。

我国土壤的主要类型及分布特点?

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以及低缓的丘陵地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半干旱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

:①山地多,平地少,开发利用极其不便;②难以利用的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和冰川及永积雪地,面积广,占到全国土地总面积的将近18%;③在可供农用土地中,草地比重大(占土地总面积41.58%),林地次之(占17.95%),耕地最少(仅占14.2I%);④耕地的质量不高(高产田地不及1/3),而且退化严重;⑤可耕地的后备资源少,再由于人口多而增长快,人均耕地日益减少,成为突出矛

中国主要的土壤有哪几种类型

我国东北华北华南有哪些主要土壤类型

中国的土壤发生类型可概括为红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钙土、漠土、潮土(包括砂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湿土(草甸、沼泽土)、盐碱土、岩性土和高山土等系列。

1、黑土

大兴安岭中南段山地的东西两侧,东北松嫩平原的中部和松花江、辽河的分水岭地区。温带半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气温-3~3℃,年降水量350~500毫米。

植被为产草量最高的温带草原和草甸草原。腐殖质含量最为丰富,腐殖质层厚度大,土壤颜色以黑色为主,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钙、镁、钾、钠等无机养分也较多,土壤肥力高。

2、砖红壤

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

植被为热带季雨林。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3、黄绵土

又称黄土性土壤,广布于黄河中游丘陵地区。土壤色泽与母质层极相近,质地均匀,疏松多孔,耕性良好,有机质含量低,仅0.5%,矿质养分丰富。

扩展资料

成土因素学说的基本观点可概括为:

①土壤是一种**的自然体,它是在各种成土因素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②对于土壤的形成来说,各种成土因素具有同等重要性和相互不可替代性。其中生物起着主导作用。土壤是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下,活有机体作用于成土母质而形成的。

土壤并非生来就具有肥力特征,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跟生物发育一样,土壤发育也有一系列的过程。其中,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五大关键成土因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壤类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壤

谁知道青藏高原的土壤类型是什么?

青藏高原的典型土壤是草甸土。

青藏高原土壤类型有: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山地草甸土、亚高山草原土、草甸土。

青藏高原(Qinghai-Tibet Plateau)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

青藏高原东西长约2800千米,南北宽约300~1500千米,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地形上可分为藏北高原、藏南谷地、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地、青海高原和川藏高山峡谷区等6个部分,包括中国西藏全部和青海、新疆、甘肃、四川、云南的部分以及不丹、***、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

青藏高原的自然历史发育极其年轻,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形成了全世界最高、最年轻而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紧密结合的自然地理单元。高原腹地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大片地区最暖月平均温度也不足10℃。 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3000-5000米之间,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许多大河流发源地;高原上湖泊众多,有纳木措、青海湖等。

土壤的类型有哪些?各自特点,分布?

我国主要有15种土壤类型,分别是砖红壤、赤红壤、红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寒棕壤、褐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黑垆土、荒漠土、高山草甸和高山漠土。

1、砖红壤

区域: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岛南部。

特点: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2、赤红壤

区域: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省的中南部。

特点: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3、红黄壤

区域: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特点: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因黄壤中的**铁水化,土层呈**。

4、黄棕壤

区域: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特点: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

5、棕壤

区域: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特点: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钾、钠、钙、镁都被淋失,粘粒向下淀积。土层较厚,质地比较粘重,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微酸性反应。

6、暗棕壤

区域: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

特点:土壤呈酸性反应,它与棕壤比较,表层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腐殖质的积累量多,是比较肥沃的森林土壤。

7、寒棕壤(漂灰土)

区域:大兴安岭北段山地上部,北面宽南面窄。

特点:土壤经漂灰作用(**铁被还原随水流失的漂洗作用和铁、铝**物与腐殖酸形成螯合物向下淋溶并淀积的灰化作用)。土壤酸性大,土层薄,有机质分解慢,有效养分少。

8、褐土

区域:山西、河北、辽宁三省连接的丘陵低山地区,陕西关中平原。

特点:淋溶程度不很强烈,有少量碳酸钙淀积。土壤呈中性、微碱性反应,矿物质、有机质积累较多,腐殖质层较厚,肥力较高。

9、黑钙土

区域:大兴安岭中南段山地的东西两侧,东北松嫩平原的中部和松花江、辽河的分水岭地区。

特点:腐殖质含量最为丰富,腐殖质层厚度大,土壤颜色以黑色为主,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钙、镁、钾、钠等无机养分也较多,土壤肥力高。

10、栗钙土

区域:***高原东部和中部的广大草原地区,草场为典型的干草原,生长不如黑钙土区茂密。

特点:腐殖质积累程度比黑钙土弱些,但也相当丰富,厚度也较大,土壤颜色为栗色。土层呈弱碱性反应,局部地区有碱化现象。土壤质地以细沙和粉沙为主,区内沙化现象比较严重。

11、棕钙土

区域:***高原的中西部,鄂尔多斯高原,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北部,塔里木盆地的外缘,是钙层土中最干旱并向荒漠地带过渡的一种土壤。

特点:没有灌溉就不能种植庄稼。植被为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腐殖质的积累和腐殖质层厚度是钙层土中最少的,土壤颜色以棕色为主,土壤呈碱性反应,地面普遍多砾石和沙,并逐渐向荒漠土过渡。

12、黑垆土

区域:陕西北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等黄土高原上土壤侵蚀较轻,地形较平坦的黄土源区。

特点:黄土母质形成。植被与栗钙土地区相似。绝大部分都已被开垦为农田。腐殖质的积累和有机质含量不高,腐殖质层的颜色上下差别比较大,上半段为黄棕灰色,下半段为灰带褐色。

13、荒漠土

区域:***、甘肃的西部,新疆的大部,青海的柴达木盆地等地区,面积很大,差不多要占全国总面积的1/5。

特点:土壤基本上没有明显的腐殖质层,土质疏松,缺少水分,土壤剖面几乎全是砂砾,碳酸钙表聚、石膏和盐分聚积多,土壤发育程度差。

14、高山草甸

区域:青藏高原东部和东南部,在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以西山地和天山山脉。

特点:剖面由草皮层、腐殖质层、过渡层和母质层组成。土层薄,土壤冻结期长,通气**,土壤呈中性反应。

15、高山漠土

区域:藏北高原的西北部,昆仑山脉和帕米尔高原。

特点:土层薄,石砾多,细土少,有机质含量很低,土壤发育程度差,碱性反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壤类型

土壤类型有哪些

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类型。

一、砂质土

粗粒土是指大于0.1毫米颗粒含量较多的土,可分为砾类土和砂类土。

砂类土,又称砂质土,指粒径大于2mm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的50%,而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的土。

砂质土根据粒组含量不同可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

二、黏质土

黏质土是土壤的一种,有保水性能好等特点,

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的一种土壤。

三、壤土

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颗粒大小在0.2mm至0.02mm之间。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

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耐旱耐涝,抗逆性强,适种性广,适耕期长,易培育成高产稳产土壤,也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

扩展资料

土形成因素

成土因素学说的基本观点可概括为:

1、土壤是一种**的自然体,它是在各种成土因素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2、对于土壤的形成来说,各种成土因素具有同等重要性和相互不可替代性。其中生物起着主导作用。土壤是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下,活有机体作用于成土母质而形成的。

土壤并非生来就具有肥力特征,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跟生物发育一样,土壤发育也有一系列的过程。其中,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五大关键成土因素。

土壤有什么种类?

土壤可以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3类。沙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

土壤的类型有哪些?各自特点,分布?

我国主要有15种土壤类型,分别是砖红壤、赤红壤、红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寒棕壤、褐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黑垆土、荒漠土、高山草甸和高山漠土。

1、砖红壤

区域: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岛南部。

特点: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

2、赤红壤

区域: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省的中南部。

特点: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

3、红黄壤

区域: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

特点: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因黄壤中的**铁水化,土层呈**。

4、黄棕壤

区域: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特点: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呈弱酸性反应,自然肥力比较高。

5、棕壤

区域: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特点: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钾、钠、钙、镁都被淋失,粘粒向下淀积。土层较厚,质地比较粘重,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微酸性反应。

6、暗棕壤

区域: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

特点:土壤呈酸性反应,它与棕壤比较,表层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腐殖质的积累量多,是比较肥沃的森林土壤。

7、寒棕壤(漂灰土)

区域:大兴安岭北段山地上部,北面宽南面窄。

特点:土壤经漂灰作用(**铁被还原随水流失的漂洗作用和铁、铝**物与腐殖酸形成螯合物向下淋溶并淀积的灰化作用)。土壤酸性大,土层薄,有机质分解慢,有效养分少。

8、褐土

区域:山西、河北、辽宁三省连接的丘陵低山地区,陕西关中平原。

特点:淋溶程度不很强烈,有少量碳酸钙淀积。土壤呈中性、微碱性反应,矿物质、有机质积累较多,腐殖质层较厚,肥力较高。

9、黑钙土

区域:大兴安岭中南段山地的东西两侧,东北松嫩平原的中部和松花江、辽河的分水岭地区。

特点:腐殖质含量最为丰富,腐殖质层厚度大,土壤颜色以黑色为主,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钙、镁、钾、钠等无机养分也较多,土壤肥力高。

10、栗钙土

区域:***高原东部和中部的广大草原地区,草场为典型的干草原,生长不如黑钙土区茂密。

特点:腐殖质积累程度比黑钙土弱些,但也相当丰富,厚度也较大,土壤颜色为栗色。土层呈弱碱性反应,局部地区有碱化现象。土壤质地以细沙和粉沙为主,区内沙化现象比较严重。

11、棕钙土

区域:***高原的中西部,鄂尔多斯高原,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北部,塔里木盆地的外缘,是钙层土中最干旱并向荒漠地带过渡的一种土壤。

特点:没有灌溉就不能种植庄稼。植被为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腐殖质的积累和腐殖质层厚度是钙层土中最少的,土壤颜色以棕色为主,土壤呈碱性反应,地面普遍多砾石和沙,并逐渐向荒漠土过渡。

12、黑垆土

区域:陕西北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等黄土高原上土壤侵蚀较轻,地形较平坦的黄土源区。

特点:黄土母质形成。植被与栗钙土地区相似。绝大部分都已被开垦为农田。腐殖质的积累和有机质含量不高,腐殖质层的颜色上下差别比较大,上半段为黄棕灰色,下半段为灰带褐色。

13、荒漠土

区域:***、甘肃的西部,新疆的大部,青海的柴达木盆地等地区,面积很大,差不多要占全国总面积的1/5。

特点:土壤基本上没有明显的腐殖质层,土质疏松,缺少水分,土壤剖面几乎全是砂砾,碳酸钙表聚、石膏和盐分聚积多,土壤发育程度差。

14、高山草甸

区域:青藏高原东部和东南部,在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以西山地和天山山脉。

特点:剖面由草皮层、腐殖质层、过渡层和母质层组成。土层薄,土壤冻结期长,通气**,土壤呈中性反应。

15、高山漠土

区域:藏北高原的西北部,昆仑山脉和帕米尔高原。

特点:土层薄,石砾多,细土少,有机质含量很低,土壤发育程度差,碱性反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壤类型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