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东晋末年忠臣排行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魏晋八大名臣排名?(魏晋八大名臣排名前十)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魏晋八大名臣排名?
1 贾诩,汉魏之际著名谋士、重臣2 贾逵,曹魏名臣、将领
3 张既,曹魏重臣、雍凉都督
4 程昱,曹魏谋士、名臣5 顾雍,孙吴**家、一代名相6 王浑,西晋重臣,平吴指挥者之一7 刘惔,东晋名士8 庾翼,东晋将领,书法家
东晋末年名臣?
刘裕,作为那个差点北伐统一天下的男人,实力高于所有人至少一个等级。刘裕从一个家庭贫苦的寻常人家,最终能开创霸业,开元建国,成为南朝第一帝,气吞**如虎,基本都是实打实地靠打出来的。刘裕,自加入北府兵之后,先是转战三吴,与叛乱的孙恩作战,以少胜多,连战连捷,维护一方平安,配合刘牢之,数次将孙恩驱逐出海外。东晋朝局改变,桓玄除掉司马元显当权之后,刘牢之被解除兵权,北府第二代统帅刘牢之自缢而死。刘裕韬光养晦,而后又平定了卢循叛乱。403年12月,桓玄篡位自立后,刘裕于404年2月召集北府军残部兵将一千七百余人在京口(江苏镇江)起义。一路势如破竹,一举歼灭了桓楚政权在京口附近的主力桓修,一时间响应者甚多,随后攻入建康城,并派出刘毅等诸将追杀桓玄残部,最后一举荡平盘踞江陵的桓家势力,重新框定了东晋政权。随后挥师北上,一举攻灭南燕,将青州之地重新纳入晋室的疆域。随后大败卢循,平定番禺大地。再然后平定了刘毅的叛乱。而后西征巴蜀,顺道灭了仇池国。随后趁后秦姚兴病死,国内政局混乱,再度挥师北上,先是攻破故都洛阳,而后大军直入关中,一举平定关中,收复长安。自永嘉之乱后一百年,晋室终于重新取得中原的洛阳和长安。而后,刘裕准备继续北伐胡夏政权和北魏,意图一统江山,但是恰逢“贤内助”刘穆之病逝,不得不南返建康,北伐功业很快被胡夏和北魏侵吞。刘裕武功极为昌盛,先后了平定三吴、巴蜀、番禺和荆州扬州,灭掉了桓楚、南燕、仇池和后秦,堪称略地千里,灭国无数。
晋朝的名臣?
司马炎、王献之、王导、司马元显、卢循等。
1、司马炎
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即晋武帝(265年-290年在位)。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景帝司马师之侄、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
咸熙二年(265年)袭父爵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改元泰始。咸宁五年(279年),司马炎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全国。
建国后,他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 并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西晋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
但灭吴后,司马炎逐渐怠惰政事,奢侈腐化。太熙元年(290年)病逝,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史称晋武帝。葬峻阳陵。
2、王献之
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汉族,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生于会稽山*(今浙江省绍兴市)。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书圣”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
王献之少负盛名,才华过人。历任州主簿、秘书郎、司徒长史、吴兴太守、中书令等职,为与族弟王珉区分,人称“大令”。他先后娶郗道茂及新安公主司马道福为妻。
太元十一年(386年),王献之病逝,年仅四十三岁。隆安元年(397年),追赠侍中、特进、光禄大夫、太宰,谥号“宪”。
3、王导
王导(276年-339年9月7日),字茂弘,小字赤龙、阿龙。琅玡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
王导出身于魏晋名门“琅邪王氏”,早年便与琅玡王司马睿(晋元帝)友善,后建议其移镇建邺,又为他联络南方士族,安抚南渡北方士族。
东晋建立后,先拜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又进位侍中、司空、假节、录尚书事,领中书监。与其从兄王敦一内一外,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
“王敦之乱”时,王导拒绝王敦欲废元帝而立幼主的想法。不久,又受元帝遗诏辅立晋明帝。其后进位太保。明帝驾崩后,王导与外戚庾亮等共同辅政,并反对庾亮征历阳太守苏峻入京。
“苏峻之乱”平定后,他驳斥众人企图**的念头,稳定局势。此后联合太尉郗鉴继续执政,虽与重臣陶侃、庾亮矛盾颇重,但终无大乱。
咸康五年(339年),王导去世,年六十四。成帝举哀于朝堂,遣使追谥“文献”。 葬礼规格同霍光、司马孚,为东晋中兴名臣之最。
王导善书法,以行草最佳。他学习钟繇、卫瓘之法,而能自成一格,在当时有很高的声望。有草书《省示帖》、《改朔帖》传世。
4、司马元显
司马元显(382—402),字朗君,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东晋宗室、权臣。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孙,会稽文孝王司马道子之子,晋孝武帝司马曜之侄。初任中书令、尚书令,后官至骠骑大将军。
自隆安三年(399)至元兴元年(402),司马元显曾一度执掌东晋政权。因征调江南诸郡已免*为客者,到建康服兵役,称为“乐属”,激起了孙恩起义。
孙恩连年攻掠当时朝廷唯一能直接控制的三吴地区,战事不息,而司马元显仍贪腐不已,国库空虚下仍聚敛钱财之余亦骄傲自大,宠信小人张法顺,败坏朝政。
及后司马元显讨伐桓玄,倚靠了北府军将领刘牢之,然而刘牢之倒戈投降桓玄。司马元显兵败被捕,不久与其六个儿子一同被杀,时年仅21岁。
桓玄由此结束了晋安帝继位以来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掌政的局面,独揽朝纲。晋安帝复位后,追谥司马元显为会稽忠世子,赠太尉。
5、卢循
卢循(?~411年),字于先,小字元龙,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市)人。东晋末年群雄之一,东汉名儒卢植之后,后赵中书监卢谌曾孙。
东晋末年,随从孙恩发动天师道信徒起兵反晋,史称“孙恩卢循之乱”。趁着桓玄作乱之际,攻占广州,拜平南大将军、广州刺史,设置百官,割据岭南地区。
义熙六年(10年),乘刘裕北伐南燕之际,发兵进犯建康,连败何无忌和刘毅的**。刘裕凯旋回师后,发兵讨伐,卢循兵败**。
东晋四大名臣?
1、陶渊明——东晋诗人2、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3、**——东晋著名**家4、刘伶——魏晋时期名士
东晋后期都有哪些名将?
谢琰(352—400年),字瑗度,陈郡阳夏人。东晋后期重要将领,太保**次子、车骑将军谢玄从弟。初拜著作郎,之后累任秘书丞、散骑常侍等职。 桓振(?-405年),字道全,东晋末年名将,谯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西龙亢镇北)人。征西大将军桓豁之孙,冠军将军桓石虔之子,桓楚武悼帝桓玄从子,有其父风,果锐敢斗,但暴横无行。桓玄败死后作为其继任者继续领导桓楚的余*对抗东晋,终因兵败战死。
东晋二十四名将?
一、谢玄谢玄(343年—388年),字幼度,出身于陈郡谢氏,豫州刺史谢奕之子、太傅**之侄,谢玄早年为大司马桓温部将,为抵御前秦袭扰,**推荐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谢玄在任上,组建了北府兵。公元383年,苻坚率军南下攻晋,号称百万大军,谢玄率领八万北府兵在肥水之战击败前秦**的进攻,随后谢玄乘势率军北伐,收回黄河以南故土,后在会稽病逝,终年四十六岁,谥号献武。主要成就:组建北府兵,淝水之战大破前秦,北伐中原。二、陶侃陶侃(259年—334年),字士行,陶侃出身贫寒,初任县吏,后为刘弘部将,陶侃率军平定杜弢、张昌起义、陈敏之乱,被任命为荆州刺史,王敦忌妒陶侃的功劳,将他降为广州刺史、平越中郎将,后陶侃又被推举为盟主,率军平定苏峻、祖约之乱,陶侃官至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封长沙郡公,死后获赠大司马,谥号桓。主要成就:平定杜弢、张昌起义、陈敏之乱、苏峻之乱。三、祖逖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祖逖出身于范阳祖氏,是北方的大族,八王之乱爆发后,祖逖先后效力于诸王。永嘉之乱时,祖逖率亲*南下避乱,被琅琊王司马睿任命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率部北伐。祖逖所部军纪严明,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使得石勒不敢南侵,进封镇西将军。但朝廷却因他势力强盛,对他非常忌惮,还派戴渊相牵制,不久祖逖忧愤而死。主要成就:率部北伐,收复河南。四、王镇恶王镇恶(373年—418年),前秦丞相王猛之孙,前秦败亡后,王镇恶随从叔父王曜归顺东晋,初为临澧县县令,后为刘裕部将,跟随刘裕南征北战,击杀荆州刺史刘毅,平定江陵,被封为汉寿县子,后又率军消灭荆州刺史司马休之,被封为游击将军。刘裕北伐后秦时,王镇恶和檀道济为前锋,攻克洛阳、潼关和长安,灭亡后秦。王镇恶以征虏将军、冯翊太守,辅佐刘裕次子刘义真镇守长安,但被刘裕猜忌,最终王镇恶被沈田子在傅弘之营中杀害,死后追赠左将军、青州刺史、龙阳县侯,谥号为壮,配享宋武帝庙庭。主要成就:夺荆州、取长安,助刘裕平定叛乱,灭亡后秦。五、刘牢之刘牢之(?—402年),字道坚,雁门太守刘羲之孙,征虏将军刘建之子,最初应谢玄之募入北府兵,为其参军,淝水之战时,刘牢之率五千精兵在洛涧大破梁成,在苻坚败后率军攻陷谯郡,因功晋升龙骧将军、彭城内史,赐封武冈县男。后奉命救援苻丕,为慕容垂所败被召回,此后又平定了多处叛乱。王恭第二次起兵时,刘牢之答应司马元显而背叛王恭,在其死后接管兖、青、冀、幽、并、徐、扬七州及晋陵军务。刘牢之又率军平定孙恩起义,后率军讨伐桓玄,听从何穆建议再次倒戈,致使司马元显被杀,桓玄掌权后刘牢之被削夺兵权,拜征东将军、会稽太守,刘牢之在部下离散,误以为其子被害的情况下,自缢而死。主要成就:夜袭洛涧,平定孙恩起义。六、桓温桓温(312年—373年),字元子,出身谯国桓氏,东汉名儒桓荣之后,宣城内史桓彝长子。桓温是晋明帝的驸马,娶南康长公主为妻,桓温任荆州刺史后,率军消灭占踞巴蜀的成汉政权,后独揽朝政十余年,又三次出兵北伐,一伐前秦、二伐姚襄、三伐前燕,桓温废立皇帝,有意夺取帝位,终因第三次北伐失败而令声望受损,受制于朝中王谢势力而未能如愿,死后谥号宣武。其子桓玄建立桓楚后,追尊为宣武皇帝。主要成就:收复蜀地,三次北伐。
东晋文臣武将?
1、祖逖:率部北伐,收复河南。2、桓温:灭成汉,收复蜀地。3**:淝水之战败苻坚。4、谢玄:建北府兵,淝水之战败前秦,北伐中原。5、刘裕:复淮北,复蜀地,北伐中原,灭南燕,灭后秦,统一南方,称帝建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