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吉林省属于什么气候地区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吉林省自然气候有哪些特点(吉林省自然气候有哪些特点和风俗)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吉林省自然气候有哪些特点
吉林省位于中纬度欧亚**的东侧,属于温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春季干燥风大,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从东南向西北由湿润气候过渡到半湿润气候再到半干旱气候。吉林省气温、降水、温度、风以及气象灾害等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地域差异。冬季平均气温在-11℃以下。夏季平原平均气温在23℃以上。吉林省气温年较差在35~42℃,日较差一般为10~14℃。全年无霜期一般为100~160天。吉林省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59~3016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400~600毫米,但季节和区域差异较大,80%集中在夏季,以东部降雨量最为丰沛。正常年份,光、热、水份条件可以满足作物生长需要。
吉林的气候类型属于什么?
长春市气候宜人,素有“北国春城”的美誉,冬季比同纬度地区气温高2-3度,夏季又比同纬度地区气温低3-5度。无论从哈尔滨南下还是从沈阳北上都会感觉到气温的细微变化,冬日无干冷,夏日无酷热是长春最大的气候特点,所以长春是名副其实的“春城”。 长春市地处中国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市区海拔在250--350米之间,地势平坦开阔。属**性季风气候区,在全国干湿气候分区中,地处湿润区向亚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气温自东向西递增,降水自东向西递减。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湿适中的气候特征,为人类开发和利用大自然提供了良好的气候环境。 由于地理位置、地形结构与大气环流相配合的作用,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四季分明。春季较短,干燥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炎热天气不多;秋季气爽,日夜温差大;冬季漫长较寒冷。 季风显著,雨热同季。冬季在强大的蒙古高压控制下,气候寒冷而干燥。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常与东南移动的贝加尔湖的冷空气交汇于此,降水丰沛而集中。 气候的**性强,气温的年差较大。冬季的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则高于同纬度地区。气候东西过渡,热量水分适中。由于长春市处于吉林省东部山地向西部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所以具有东部山区湿润气候向西部半干旱气候过渡的特征。过渡性气候使长春市的光照充足,热量条件优于东部,而雨水条件又好于西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 长春市年平均气温4.8°C,最高温度39.5°C,最低温度-39.8°C,日照时间2,688小时。夏季,东南风盛行,也有渤海补充的湿气过境。年平均降水量522至615毫米,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3℃。秋季,可形成持续数日的晴朗而温暖的天气,温差较大,风速也较春季小。
中国的气候是怎样分布的?
冬季,中国广大北方地区,千里冰封,**雪飘,一派壮丽的北国风光。1 月平均气温黑龙江最北部冷到零下30℃左右,而两广、海南和福建省中南部地区平均气温却在10℃以上,树木花草终年长青,平原山区一片郁郁葱葱。海南岛、雷州半岛、**中南部和云南最南部地区更高达15~20℃以上,槟榔、椰树高插蓝天,随风摇曳,一片热带景象。南海诸岛最冷月多在22~26℃之间,更是中国终年皆夏的地方。
夏季,全国风向普遍偏南,北方太阳高度虽比南方稍低,但日照时间却比南方为长,所以南北气温差变小,全国气温普遍较高。南方广大地区7 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而黑龙江大部地区温度也可达20℃以上。因此,松花江畔、珠江两岸,一样都有游泳季节。
中国东西相差60 个经度以上,西北内陆距海有数千千米之遥,加上重重山脉阻隔,所以,从东部太平洋上吹来的湿润东南季风已鞭长莫及,从南部印度洋上吹来的西南季风又受阻于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使这里成为中国雨量最少的地区。塔里木、柴达木和吐鲁番盆地等年雨量都在20 毫米以下,沙漠中间甚至终年无雨。农业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和挖坎儿井引**水灌溉。块块绿洲像串串珍珠般分布在盆地的边缘地区,成为沙漠干旱地区中最为富饶和人口最为密集的地方。
中国的年雨量从西北地区向东、向南逐渐增加。起自东北大兴安岭、止于西藏西南边境的400 毫米等年雨量线,大致把中国分成西北和东南两半。东北长白山区年雨量可以多到800~1000 毫米,是中国北方雨量最多的地方,汉水、淮河以南大都在1000 毫米以上,东南沿海、**、海南岛的许多地方雨量还超过了2000 毫米。中印边境东段有些地区年雨量在4000 毫米左右,是中国**上雨量最多的地方。**的火烧寮平均年雨量达到6600毫米,是中国平均年雨量的冠军。
此外,地形和海拔高度对气候也有重大影响。一般说来,海拔每升高1000米,平均气温就要下降5℃左右(夏季大些,冬季小些)。中国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四五千米以上,这里的气温就是盛夏7 月,很多地区平均也不到10℃,经夏霜雪不绝,寒气袭人,而同纬度的东部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却正是夏日炎炎,流汗难眠的伏旱天气,平均气温高达29℃左右,对比十分鲜明。云贵高原海拔比青藏高原低,大致在1000~3000 米,纬度也比青藏高原偏南,且东有乌蒙山等高大山脉阻滞东亚冷空气入侵,因而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比较温和。特别是海拔约1500 米的云南中南部许多地区,更是冬暖夏凉,四季如春,昆明素有“春城”之誉。因为中国的寒潮冷空气主要来自北方,因此东西走向的高大山脉,便能阻滞冷空气南下,使山南山北冬季温差加大,甚至成为两个气候区域。例如,天山成为中国中温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则成为暖温带和**带的分界线。就是低矮的南岭山脉,岭南岭北的温差也是很大的,古咏庾岭(在广东、江西之间,属南岭山脉)梅诗:“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枝指梅树,南指岭南,北指岭北),说的正是这个意思。四川盆地也是由于四周有高山围绕,盆地内冬季十分温暖,1 月平均气温比东部同纬度高出3~4℃,所以,即使隆冬季节,亦遍地青绿,霜雪少见,几乎全年都是生长期,因此物产丰富,素有“天府之国”的称号。
山脉对于雨量的影响也是极其显著的。一般说来,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年雨量和雨日都逐渐增加。因此,天山北坡、祁连山北坡和阿尔泰山西南坡,山麓是荒漠,而山腰都有森林环绕。再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山麓平地夏季有伏旱现象,但千米以上高山降水却很丰富。山脉对降水的另一重要影响,是迎风坡雨量比背风坡要多得多。例如,面迎东南季风的长白山脉东南侧的宽甸县(丹东附近),年雨量高达1201.6 毫米,而背风侧的沈阳只有755.5毫米;太行山迎风东坡麓的石家庄年雨量599.0 毫米,而背风侧的太原只有466.6 毫米;喜马拉雅山南麓中印边境东段,因为面迎潮湿的西南季风,年雨量高达2000~3000 毫米以上,但翻过喜马拉雅山脉,进入背风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就剧减到400 毫米以下。全国最多雨的**火烧寮也正是面迎冬半年从东海上吹来的潮湿的东北季风的结果。
所以,如果归纳一下中国的冷热和雨旱的气候类型,那么从温度方面来说,青藏高原4500 米左右以上地区四季常冬(按中国习惯,以五天平均气温≤10℃为冬,≥22℃为夏,10~22℃为春秋季),南海诸岛终年皆夏;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岭南两广则是长夏无冬,秋去春来;云南中南部地区四季如春。而其余广大地区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从雨旱方面来说,西北地区全年红日普照大地,而川黔许多地区则是“天无三日晴”的*雨连绵天气,江南地区春雨伏旱,东北、华北和西南大面积地区则是春旱夏(秋)雨;**北端又是中国唯一冬季最多雨的地方。中国气候类型之丰富多彩,于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