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甘肃是什么聚落地区的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甘肃省有哪些少数民族(甘肃省有哪些少数民族乡)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甘肃省有哪些少数民族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现有5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219.9万,占全省总人口的8.7%。世居甘肃的少数民族有回、藏、东乡、土、裕固、保安、蒙古、萨拉、哈萨克、满等16个少数民族。其中,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为甘肃的独有民族。

省内现有甘南、临夏两个民族自治州,有天祝、肃南、肃北、阿克塞、东乡、麦积山、张家川7个民族自治县,有39个民族乡,民族自治地方面积17.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39.8%。

甘肃省少数民族如下:

甘肃省有哪些少数民族

1、回族925000多人,主要分市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省内。其他各地均有居住,信仰***教,使用汉语文,从事农业、手工业等。

2、藏族281000多人,主要分布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诚族自治县,肃南、兰州市、l协夏县也有居住,二信仰**教,有才本民族语言和文字,从事农牧业。

3、东乡族218000多人,生要分布在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临夏县、和政县、兰州市也有居住,信仰***教,有本民族语言,使用汉文,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

4、土族11000多人,主要分布在天祝、永登、临夏等县,信仰**教,有本民族语言,使用汉文,从事农业。

5、裕固族9400多人,主要居住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酒泉黄泥堡等地也有居住,信仰佛教,有.本民族语言,使用汉文从事畜妆业、农业。

6、保安族了400多人,主要居住在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和撒拉族自治县,信仰***教,有本民族语言,使用汉文,从事农业、手工业。

7、蒙古族5600多人,生要居一住在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天祝、兰州市等地也有居住,信仰**教,有本民族语言文字,从事妆业

8、满族4800多人,主要分布在武威和天祝,兰州市等地也有居了住,满语满文已不使用,采用肠语文

9、撒拉族4400多人,主要居住在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信仰***教,有本民族语言,使用汉文,从事农业。

10、哈萨克族2100多人,主要居住在阿克塞哈窿克族有治县,兰州市也有居住,信仰***教,有本民族语言文字,从事牧业。。

11、朝鲜族420多人

12、壮族280多人。

13、维吾尔族300多人。

甘肃省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甘肃古属雍州,省会兰州。地处黄河上游,位于我国的地理中心,介于北纬32°3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它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并与蒙古国接壤,它像一块瑰丽的宝玉,镶嵌在中国中部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高原上,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纵横45.3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2%。人口2600万(1949年968万人),有汉族、回族、藏族、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蒙古族、哈萨克族、土族、撒拉族、满族等民族。
  甘肃一名始于11世纪,是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由于西夏在其境分置十二监军司,甘肃为其一,元代设甘肃省,简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简称为陇。
先秦时期,全国分为九州,甘肃省境大部属雍、梁二州,旧称“雍梁之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全国为36郡,省境东南地区为北地郡和陇西郡。汉代先在省境置凉州,至元封五年(前106)省境先后改置武都、陇西、金城、天水、**、北地、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10郡。唐代改郡为道,省境分属关内道、陇右道和山南道,共辖22州。元代始设甘肃行中书省,辖黄河以西七路二州,黄河以东地区为陕西兴远路。明代废省设司,省境属陕西布政司、陕西都司、陕西行都指挥使司。清代设陕西右布政司,后改甘肃布政司,行政中心从巩昌(今陇西县)迁至兰州市,辖今甘肃、新疆、青海、宁夏省区范围。光绪十年(1884)分出新疆。1912年省境又划分为宁夏(原朔方)、西宁(原海东)、兰山、泾原(原陇东)、渭川(原陇南)、甘凉(原河西)、安肃(原边关)七道。1927年废道,1929年分出青海和宁夏两省区。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省境陇东地区属陕甘宁边区的陇东和关中两分区。1949年8月26日成立甘肃行政公署。1950年1月8日,甘肃省人民**正式成立,甘肃省名相沿至今。
  甘肃建省约有700多年的历史;县的建制早于省的,从春秋时开始萌芽算起,迄今己达2200余年。北宋初期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驻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但作为地方行政区划名称,元代才正式设置甘肃省。省名的命名,系西魏、唐代曾置甘州(今张掖市)、肃州(今酒泉市)的第一个字合成。简称甘。因省境的大部分在陇山之西,故亦称陇西、陇右,或简称陇。
  甘肃位于黄河中、上游。远古时期这里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是个稀疏的草原环境。低凹地丰富的水源,高山茂密的灌木丛,台地上疏松的黄土,灌木、草地上生活的多种动物,为原始人类生存提供了天然适宜的环境。因此,这里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开发,特别是农业垦殖和古代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是形成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根据考古发掘的大量文物证明,远在一二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就在这块地方生息、繁衍,利用简陋的石器顽强地同大自然作斗争。建国以来,先后在镇原县姜家湾、寺沟口、黑土梁,庆阳巨家塬,环县楼房子和刘家岔处,发现了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石器、骨器、动物化石和早期人类用火的遗迹。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已发现的有1000处,其中著名的有受仰韶文化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以洮河、大夏河和湟水中下游为中心,处于母系氏族公社阶段的齐家文化;还有晚于齐家文化,发现己有铜器,已经进入原始社会末期或*隶社会早期的辛店、寺洼和卡窑文化。古代传说中的四千年前的炎帝(号神农氏)、黄帝(号有熊氏,又号轩辕氏)也起于西北。近几年来,我省考古工作者在省境东部秦安县大地湾发现并挖掘了一处距今7800至4500年的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出土文物8000余件,其中发现的7000年前的地画、5000年前的混凝土和一座建筑面积达450平方米的原始社会会堂式宏伟建筑,系国内首次发现。这处遗址堪与西安半坡村遗址相媲美。这里发现的罕见的三足钵、三足罐珍品,比仰韶文化半坡类型要早1000多年。大地湾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史前史特别是研究古代建筑、文字起源和人类生活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甘肃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那些

从分布情况来看,回族主要聚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散居在兰州、平凉、定西等地市;藏族主要聚居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和河西走廊祁连山的东、中段地区;东乡、保安、撒拉族主要分布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裕固、蒙古、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祁连山的中、西段地区。全省86个县、市、区中,除少数民族聚居的21个县、市外,其余65个县、市、区中均有散居的少数民族 。
甘肃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省内现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41.0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9.43%。人口较多、世居甘肃的少数民族有10个,分别是:回族、藏族、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蒙古族、撒拉族、哈萨克族、土族、满族,其中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是甘肃省的独有民族。甘肃省民族地区包括2个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临夏回族自治州)、7个自治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东乡族自治县和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总人口333.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13.02 %,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99.3万人,国土面积1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9.8%。另外,全省还有35个民族乡(镇),其中回族乡16个、东乡族乡8个、藏族乡7个、裕固族乡1个、蒙古族乡2个、土族乡1个,总人口31.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0.6万人。

真正的中原包括那几个省,地图化分

中原指的是河南省。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是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当与外族对应时,中原又泛指中国。

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被视为天下中心。在中华文明肇始时期,“天下之中”和“河洛”的地域称呼专指河洛一带,这里因夏商周三代奠基,河洛文化的繁盛而成为中原地区的心脏地带。先秦时期已有雒邑(今洛阳)为天下中心的说法。

扩展资料:

中原名称的演化

1、《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故称中州,又名“中原”。

2、春秋时期的《国语·越语上》:“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雠,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3、《国语·晋语三》:“耻大国之士於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中原的概念延伸至华夏各诸侯国,与秦、吴等边远地区相对应。

4、《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5、战国的《荀子·王制》中有“兵革器械者,彼将日日暴露毁折之中原,我今将修饰之,拊循之,掩盖之于府库”。

6、西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中的“中原”一词仍然有野外之意。

7、《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为禽于中原者”。

8、诸葛亮《出师表》:“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里的中原就是指中原地区,与今义基本相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原

河北枣庄县位于什么地方

一个是县 一个是市

河北省,简称“冀”,因位于黄河以北而得名。 地处华北平原,东临渤海、内环京津,西为太行山,北为燕山,燕山以北为张北高原。河北地处中原地区,文化博大精深,自古有“燕赵多有慷慨悲歌之士”之称,是英雄辈出的地方。
河北省会为石家庄市,下辖保定、唐山、承德、廊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秦皇岛、张家口等11个地级市,总人口7185万,总面积18.88万平方千米,是中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省份,属温带季风气候。
河北古属冀州、直隶,5000年前,黄帝、蚩尤涿鹿之战,开启中华文明之先河。春秋战国时期河北属于燕国、赵国。汉代属幽州、冀州。唐代为河北道,宋代为河北路,元代为中书省。明清属直隶省。解放战争时期,河北西柏坡为****临时所在地。
河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达930处,居全国第一位。拥有长城、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和清西陵3项世界文化遗产;拥有邯郸、保定、承德、正定、山海关5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河北是长城途经距离最长、保存最完好的省份,境内长城遗存达2000多公里。

枣庄是山东省南部的一个地级市。东依临沂,西靠微山,南接徐州,北临邹城。截至2016年2月,枣庄总面积456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94万,辖市中区、薛城区、峄城区、山亭区、台儿庄区和滕州市。
枣庄是著名的煤矿城市。2009年成为国务院政策支持的东部地区唯一转型试点城市,2013年又被国务院列为中国老工业城市重点改造城市。
枣庄境内著名旅游景点有台儿庄古城、微山湖湿地红荷风景区、微山湖古镇、墨子纪念馆、抱犊崮等。
枣庄还是中国四线城市之一,2016年9月,枣庄入选“中国地级市民生发展100强”之一。

为什么全国各地都有回族的聚居地?有什么迁徙史吗?

  1.人口分布最广 回族
  回族是中国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其人口总数仅次于汉族、壮族、满族
  。*和**充分保障回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在全国建立有1个自治区、2个自
  治州、11个自治县以及130多个回族乡。同时,回族也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
  族,全国2000多个县市几乎都有回族分布。形成这种“大分散”分布状况的主要
  原因是:
  首先,这与回族的族源和形成有关。公元7世纪以后,信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经海上“香料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东南的广州、泉州、杭州、扬州和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经商,并定居下来,成为回族的最早先民。13世纪,随着蒙古西征,大批中亚、西亚的穆斯林被编入军,这些人后来屯牧(垦)于河南、宁夏、青海、河南、河北和山东一带以及云南等地。与此同时,中西交通大开,许多穆斯林贵族、学者、工匠、商人以及宗教职业者进入中国。他们作为回族的先民定居全国,初步形成了“大分散”的分布格局。由于元朝实行民族等级制度,而回族先民属于社会**地位较高的“色目人”,他们中许多人出官为宦,足迹遍及全国。在长期的民族发展过程中,回族先民与汉族、蒙古族以及其他民族通婚,到明朝以后逐渐形成为一个民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员
  。
  第二,这与历史上统治阶级的民族**政策有关。明清以来,由于统治阶级实行民族**、歧视和剥削政策,激起了回族人民的反抗和起义。对此,统治阶级予以残酷的**、**和驱赶。回族**迁离原来定居的地区,使其分布更加分散。
  第三,这还与回族的经济从业特点有关。回族除从事农牧业之外,还从事流动性很强的手工业、饮食业、运输业等商业活动。所以,只要是交通便利、人口相对密集、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和集镇,就有回族人口分布。
  回族分布虽然在总体上是“大分散”,但具体到某一个地区又是“小聚居”。回族是中国10个信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教对回族的民族形成、生活饮食、婚丧嫁娶等风俗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历史上,回族先民进入中国以后,为了保存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每到一处,便建立起清真寺,形成以清真寺为中心的小聚居。所以,回族不仅在农村自成村落,在城镇也往往相对集中于某个区域或街道。这也是回族虽然大分散,而始终保持着鲜明的民族特点的重要原因。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