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河北武安的产业有哪些地区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宽城县矿产资源型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概况(宽城县矿山名单)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宽城县矿产资源型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概况
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宽城县按照“做大做强钢延、加快多金属开发、积极培育非金属建材、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和两头在外企业”的总体思路,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推动了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宽城县有黑色金属采选、钢铁压延、黄金、化工、服装、建材等企业12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家。2008年全县产铁精粉949.4万吨,产生铁75.3万吨,产钢120万吨,黄金3290.49 千克,不锈钢复合材料5748吨。全部工业实现产值270亿元,增长105.78%;实现增加值96.4亿元,增长28.75%;工业利税实现41.97亿元,增长65.70%;工业经济对财政贡献率达到80%以上。宽城是矿业大县,2010年,矿业及相关制品业产值占全县总产值的90%。
河北省,武安市,都有哪些,国营企业?河北省,武安市,
河北省武安市都有武安钢铁厂是国营企业河北省武安市的
地理是什么?
地理学(geography),是研究地球表层空间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综合体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和区域特征的一门学科,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
武安的地理环境
武安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东径113°45′至114°22′,北纬36°28′至37°01′,东邻邯郸市、永年县,以紫山为界;南接磁县、峰峰矿区,以鼓山、天井寨山、南大垴为界;西倚涉县、山西左权县,以青阳山、万寿山、青崖寨为界;北连邢台沙河市,以摩天岭、梅龟寨、皇母山为界,总面积1806平方千米。 借助磁山文化、中国小米之乡、国家级瘦肉型猪生产示范县等品牌优势,多次组织相关龙头企业参加各类农产品交易会、展销会,大力宣传推介,不断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晶品”牌核桃油通过了有机食品认证,贺家村发展的错季有机蔬菜与河北企美公司成功对接,注册了“企美”商标,东寺庄村万乐蔬菜专业合作社“庆明”牌黄瓜、茄子等6种蔬菜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品牌、绿色、有机、无公害等一系列现代经济词汇已成为农民口中的热词。据统计,2012年该市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8家,实现销售收入22.85亿元,带动75万山区农民走上了致富增收的路子。 冶金工业武安市支柱产业。武安现有18家钢铁企业,总资产460亿元,从业人员6.6万人,其中12家骨干钢铁企业组建为河北新武安钢铁集团。拥有中厚板、中宽带、高速线材、螺纹钢、H型钢、热卷板、冷轧薄板、螺旋(直缝)焊管、铸造用高纯生铁等多种规格品种。今后将按照“高端、精品、专业化、深加工”的要求,重点发展精品板带、优质棒材、机械制造专用钢和特殊钢等市场短缺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开发装备制造钢材新品种,打造成以精品板带、建筑钢材、装备制造用钢为主的现代化钢城和“中原精品钢材基地”。武安铁矿石低硫低磷,品质优良。冶铁历史悠久,始于战国,兴于西汉,古时全国设铁官49处,武安为其一。新中国成立后,冶金工业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上世纪六十年代“群采群炼”规模闻名全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一大批采矿、选矿、炼铁企业蓬勃而起,现已发展成为采、选、炼、铸、轧一条龙的产业化生产格局。全市共有钢铁企业21家,总资产75亿元,从业人员5万人。炼铁系统共有100立方米以上高炉39座,总容积6665立方米,年产能800万吨。炼钢系统共有转炉19座,总公称容积680吨,年产能1000万吨。轧钢系统建成和在建有20万吨不锈钢、120万吨中厚板、100万吨中宽带、120万吨热轧薄板等6条轧材生产线,总产能可达520万吨。有铸造企业17家,年产能8万吨。近几年来,武安按照建设生态产业的要求,加大对钢铁企业的污染治理,累计投资17亿元,建成机制烧结机24台,高炉煤气发电机组14台,推广应用了炉前粉尘捕集、富氧喷煤、竖炉球团、转炉煤气回收等多项节能治污技术,实现了“环保、增效”双赢。2003年,冶金行业生产生铁416万吨、钢坯239万吨,分别占河北省总产量的10.2%和5.9%。建材工业武安市支柱产业。武安境内石灰石储量丰富,质地优良,已探明地质储量4000亿吨,发展建材工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上世纪六十年代建材工业开始起步,经过不断的改造、发展,形成了以水泥业为龙头,石料、石子、白灰开采加工业为基础,节能砖、新型墙体材料等为发展方向的产业链。全市现有水泥企业33家,单厂规模均在8.8万吨以上,总资产6.15亿元,从业人员10076人,年设计生产能力454万吨。煤炭工业武安市支柱产业。武安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储量达23亿吨,年产原煤250万吨,从业人员1万多人。全市煤矿最多时达619个,后经整顿治理,现有煤矿116个,主要产品有原煤、块煤和洗(精)煤。近几年围绕原煤深加工,建成发电厂2家,洗煤厂5家,焦化厂9家,焦炭年产能力250万吨。焦化业在为钢铁业配套的同时,利用煤焦油开发出了轻油、蒽、萘等煤化工系列产品。 武安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境内交通便捷,路网纵横交错。武安市的铁路建设始于1941年,有5条越境铁路,全长141.31千米,设18个客货混用站。309国道横穿武安市东西,邢都公路穿过南北,公路通车里程966公里。武安市开办各种邮政业务,电话装机总量达12.5万门,移动用户9.9万户,城乡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30.7部。改革开放以来,商贸业繁荣,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物流业蓬勃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6.1亿元。2010年10月12日,邯郸连接主城区与武安市的邯武快速路正式通车,邯郸市主城区与武安市两城往返只需30分钟。据了解,邯武快速路始于邯郸市人民路西端,跨越邯郸市西环路、邯长铁路、南水北调总干渠,下穿青兰高速公路,再上跨康二城铁路后,与武安外环交叉,终于武安市南环路与东环路交叉口处,全长20.98公里,概算投资10.66亿元。 磁山文化遗址位于武安市西南18公里的磁山村,距今约7500多年,属新石器时代早期产物。自1972年来,相继出土文物5000余件,证明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鸡和种植粟、核桃的国家,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磁山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文化,是中国以粟作农业和定居生活为特点的原始农耕文化的 典型代表,表现出人类利用自然、与自然相融合的奋斗精神,因最早发现在武安的磁山遗址而命名。经科学测定,距今已有10300年的历史。1976年开始考古发掘,出土陶、石、骨、蚌器5000多件和大量家禽家畜、胡桃等动植物标本,还发现了炭化的粟约10万余斤,磁山被确认为是世界上粮食作物—粟的最早发源地,还是中国家鸡和中原核桃最早的发现地。农作物“粟”(谷子)、家鸡和胡桃(核桃)三大发现,不仅反映了磁山先民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过程中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并改写了中国乃至世界粟作农业、家鸡驯养和核桃产地的历史。以陶质平底盂、鸟头形支脚为特点的生活用具,以石制斧、铲、磨盘、磨棒为特点的农耕和脱粒工具,以长方形坑*为特点的粮食窖*,以陶、石器“组合物”为特点的祭祀遗迹等,构成了磁山文化独特而丰富的内涵。磁山文化被誉为“中华瑰宝”。 **晋冀鲁豫**局、晋冀鲁豫**旧址位于武安市城西偏 南二十五公里处的冶陶镇冶陶村内。是一处近现代**文物。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0月 一1948年4月 ,**晋冀鲁豫**局、晋冀鲁豫**和晋冀鲁豫边区**部分机关,曾驻此地。 午汲古城午汲古城位于城区西南6.5公里武安市午汲镇午汲村北200米处,为战汉时代古城遗址。古城遗址为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889米,南北宽768米,面积约68.8万平方米。城外四周有护城河沟,宽约60米。城墙四角俱存,但墙体大部无存,共计仅保存有近二分之一:西城墙长740米,高3~5米,底宽8~13米;北城墙长600米,高3~6米,宽8~13米;东墙、南墙无存,已成为公路和乡间大道。在东、西、南、北城墙中间,各有宽10~50米不等的豁口(南面豁口略偏西),为城门所在。城墙为夯土筑成,夯层清楚,厚约7~14厘米,夯窝直径6厘米。邑城古城位于城区北偏东18公里邑城镇邑城村西,东径F114°17′,北纬F36°53′,海拔高度200多米,处较平缓的的丘陵地带,为战汉时代古城遗址。古城遗址呈长方形,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600米,面积60万平方米。城址地势比较平坦,东北分别和永年县、沙河市搭界,南侧为南河,右侧紧临邑城村。古城东半部村民建房占用,邑城——显德汪煤矿公路从古城中间穿过,沙河——褡连铁路穿越古城南部。地表城墙基本无存,仅存西城墙一段 和南城墙一段。西城墙长15~20米,宽4米,残高3米,南城墙约100米,宽4~5米,残高10米左右,夯层不等,有10、13、14厘米。城墙为夯土筑成,文化层厚0.6~1.5米,地面*露遗物多为绳纹板瓦、筒瓦和泥质灰陶片,可辨器形有罐、盆、盘、瓮等,遗址东南为古墓区。2010年在邑城赵店村砖厂内发现2件商代青铜爵。现为河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武安城隍庙位于城区庙路街西端,现为城区保存较好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体。该庙坐北面南,为南北中轴线建筑。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明、清和**均有重修。城隍庙原规模较大,有戏楼、大门、二门、拜殿、中殿、后殿,均建于中轴线上。大门外东侧有木牌楼,二门内中轴线两侧有对称的皂隶亭、东西厢房、钟鼓楼等,总占地面积6000余平方米。现仅存拜殿、中殿、后殿三座建筑,占地面积1100余平方米。仅存的拜殿、中殿、后殿,虽经历代多次重修,仍保持了原来的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和建筑形式,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尤其是中殿保存下来的清代早期“城隍出巡”和“山精水怪”水墨淡彩壁画,价值颇高。现为河北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安舍利塔位于城区塔西路与迎宾路交叉处东北角,现武安宾馆前,原妙觉寺之南,建于宋元祐六年(1091年),为妙觉寺附属建筑。明万历三十八年(1464年)、清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塔曾大修及修补。武安舍利塔是冀南地区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好、塔身最高的宋代古塔,其建造手法及整体造型简朴无华,比例匀称,挺拔秀丽,近千年来结构形制无大改变,表明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之高超,表明了武安文化底蕴之深厚,表明了武安人民对文物之重视。武安舍利塔己成为武安的标志性建筑。儒山历代有儒士文人攻读于此,因名儒山。相传,三国时期,曹子建常来此赏景。远望青山隐隐,俯瞰绿水悠悠,便文思泉涌,佳作迭出。曹子建七步成诗,才高八斗,定然是沾了儒山之灵气,才留下《洛神赋》这样的千古经典,而山冠以“儒”为名,则尽显武安文化之博大精深。山上的庙中曾有铸钟一具,刻有“曹子建读书处”字样。山下有一泉,四季不涸,清冽透澈,为曹子建饮马泉。 武安傩戏武安市固义村民间艺术。相传这一民间活动始于明代,是元宵节期间开展的一种大型民间艺术活动。固义村演出的傩戏以“捉黄鬼”为主,恢宏神秘,内容丰富,改变了“长江以北无傩戏”的断言。傩文化活动从正月十四的迎神开始,十七送神结束,主要有队戏(包括脸戏即**戏)、赛戏、花车、旱船、舞龙、**鞭、武术等,正月十五的“捉黄鬼”演出为**。武安平调武安地方戏曲,全国独有的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北省邯郸市的武安、涉县、磁县、邯郸县、永年、曲周、大名、临漳,邢台市的沙河、邢台、南宫,以及豫北、晋东南地区。传统剧目有200多出,多为反映历史故事、神话、民间传说的大型剧目。平调行当齐全,有“四梁八柱”和“十二行”之说。四梁指红脸、黑脸、旦角、小生。十二行即四生、四旦、四花脸。表演风格粗犷豪放,崇尚特技。唱腔属梆子腔系,板腔体,五声徵调,主要板式有慢板、二八板、二板、散板、垛板、倒三梆等,还有少量的杂曲小调,如〔一串铃〕、〔打枣干〕等。代表剧目《盘坡》、《徐策跑城》等。武安落子武安地方戏曲,全国独有的地方剧种。通常与平调同台演出,角色行当比较齐全,主要有小旦、青衣、小生、小丑、老生,缺少花脸,武丑,历史上小生、小旦戏分工不严格,常常互相兼演。传统程式很少,舞台美术服装道具较简单。落子戏的唱腔旋律简单,既能叙事又能抒情,使用武安方言,具有一股强烈的太行山区乡土气息。代表剧目《端花》、《借髢髢》。武安快板武安市民间艺术。是当地文艺园地一朵鲜艳夺目的奇葩。它语言通俗、诙谐、生动、活泼、形象,具有浓郁的武安地方特色和农民生活气息,为武安乃至邯郸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它诞生于解放初期,距今约有50多年历史。其以顺口溜的形式,长的二三十句,短的十来八句,配上板鼓、梆子、小锣来伴奏就象武安落子戏的数板,但说起来比数板节奏更加明快干脆,因为演说时用的武安方言,故取名叫武安快板。开始时单人演说,后来发展双人对着说,名曰对口快板。再此后又编成了带故事情节,象小戏一样的多人分角色演说的快板,取名快板剧。以后,武安快板、对口快板、多口快板、锣鼓快板、快板剧就在武安大街小会逢年过节和各种文艺活动中成为观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演说形式。 婚嫁旧时婚嫁礼俗颇为繁琐,要而言之,有如下仪式:1、订亲。经媒人往来.认为男女双方生辰属相互不妨尅后,男方即将议定聘金和 男方庚贴并四件小礼物(手镯、彩带之类)送至女家,曰“敬求金诺”。女家将女庚贴并 四件小礼物(笔、腰带类)回送男家,曰“唯命是从”。此为“下书”,正式订亲。2、送席.结婚前,男方炸麻糖用食盒送至女家及男方诸亲友,周知婚期。3、过嫁妆。结婚前—天(现多为同—天), 女方弟兄辈人将嫁妆送至男家。女之弟 携带钥匙,男家需付“带钥匙钱”后才将钥匙交出。4、婚礼。旧时为红蓝二轿,后改骑马,择吉日至女家迎娶。族长伴新郎前往,名 曰“斟盅”。新郎礼帽长衫,帽插金花。新娘亲属为新郎十字披红。新娘面覆红纱,名 “蒙头红”。女方有送客若干人。—般家庭用旗牌执事、彩灯,鸣锣开道,吹吹打打,迎 至门前。富有者用吹鼓手头天晚上吹门,执事用半朝銮驾。轿至门前,用烧红的犁铧醮 醋绕轿一圈,有属相无碍的两名妇女将新娘架出,地铺红毡或彩布(新娘脚不准沾 地),门内放马鞍和织布的柽子各一具及镜子一面,新娘跨过鞍柽后抱镜而入。鞍柽象 征耕织,镜子象征团圆。同时高唱赞歌。各地赞歌也不尽同,有赞歌曰:“骑鞍摸柽圣人 留,轩辕黄帝起根由。新人抱定团圆镜, 一照妖魔**游。”新娘步入时,撒草料、放鞭 *,名曰“驱煞”,并有赞歌曰:“一撒金鸡飞上天, 二撒青龙草里眠。三撒白虎离轿去, 四撒五福福寿全,五撒五方多吉利,夫妻和好万万年”。新郎拉弓持箭,拜天地后即入 洞房。晚上闹洞房,给新人扫炕,新人饮交杯酒、新娘喝疙瘩汤(子孙汤)。当晚,导 引新媳巡视宅院,给灶上添煤、牲口添草,意味着家庭主妇生活的开始。就寝后有晚辈 或平辈年轻者“听房”。次日,亲友请新娘吃“梳头饭·,由婆母带新娘赴邻里拜访,名曰“拜人”。第三日到 娘家回访,名曰“认亲”。之后新郎带新娘赴男方各亲戚家走访,名曰“串亲戚”。九日 后,娘家叫回新娘,名口叫九*。”婚礼至此结束。贫穷人家礼仪与此大同小异,限于条件,仪式、酒席从简。“五四”运动后.在知识界渐行文明婚礼,由主婚人主持仪式,邀亲友中资望高者证婚。但农村中仍旧仪为多,延续到建国前。建国后,旧的婚嫁习俗逐渐革除,向文明、简朴方向发展。集体婚礼、旅行结婚者 逐渐增多。但近几年来,特别是在农村, 一些旧的繁琐习俗又时兴起来,索高额聘礼、 见面礼、结婚礼、上轿礼、下轿礼等等,名目繁多,且铺张浪费盛行,成为生活中的一 难,有所谓“一家喜事百家愁,男方愁,女方愁,亲戚朋友也发愁”的流传。丧葬丧葬俗有“富者富埋,穷者穷葬”的说法,旧时仪式大致如下:1、为死者净面、**、备棺。棺由儿子备,衣服由女儿备。2、孝子赴本族和亲友处磕头告丧,门楣糊白纸,丧事由本族长者主持。3、搭灵棚开吊,生前友好、亲友吊唁,孝子叩头致谢。合棺时,子女环立,高呼 “躲钉”。合棺前,“后代”(孝子外祖父家)察视死者的棺木、铺盖、衣着是否妥贴,有 的吹毛求疵,借故刁难孝子,实为陋习。4、和尚、道士做道场,超度亡魂。吹鼓手奏哀乐。5、出丧埋葬。停丧日期有三、五、七天不等,富有家庭有排“三七”(二十一天)或更长时间者。出丧时,孝子摔瓦盆,披麻戴孝,打“引生幡”(子为全白,孙为红绿),服孝者柱哀杖,男前女后,号啕而行。吹鼓手吹奏,放鞭*,沿街而转,然后入坟埋葬。葬后,按死亡日算起,每七日上坟烧纸奠祭,至“七七”(49天)称尽七止。此后烧百天纸和周年纸。解放后,丧葬仪式较前为简,并推行追悼会和火葬,佩黑纱白花。生育产俗:妇女生产,俗称“坐月子”。产儿胎盘埋于屋内**。 一般人忌讳进入产房, 产妇一月后“扫炕”,方准串门。报喜:旧时头胎,男称大喜,女称小喜,三天后挑食盒到娘家报喜,内盛食品若 干。男孩,食盒上放一本书;女孩,食盒上放—朵花。做满月:产儿届一月之期,以娘家亲友为主来做满月,带来食品、小儿衣物和见面钱,聚餐致贺。抓周:小儿满一周岁时,父母将书、刀、花之类让小儿抓,表示小儿一生志向。旧时富家多有此举,现已废。庆寿庆寿,俗称“做生日”。 一般年满花甲即庆寿。旧时,老人端坐堂屋,挂寿幛、寿联、寿星图,晚辈罗列堂前叩头祝寿,亲友也携食品或钱物致贺。寿宴上吃面,称“长 寿面”。—般人家,亲友聚餐.以示祝贺。建国后,祝寿之风大减。寿诞之辰,子女亲友送些糕点等礼物致贺,有的聚餐,有的拍“**照”留念。 武安小米河北省武安市特产。武安是中国小米之乡。武安谷子产于国家认定的无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武安小米以武安谷子为原料精细加工而成,不添加任何添加剂。武安拽面是武安当地老百姓喜爱的一种面食,具有筋道有力,绵软爽滑的特点。驴肉卷饼武安自古就有吃驴肉的传统,驴肉色红,肉质鲜嫩,柔软细腻,含脂肪少,武安烩菜是家常菜,大众菜,也是宾馆饭店宴请宾客时必须上的一道菜。每家每户吃大米饭时常吃。 武安小麻糖是武安人每逢过年时必备的一种独特的过年食品(在华北一代多称“套环”)。传统的武安人家家户户在即小年在即之时(即农历腊月二十三之前两3天)都开始制做油炸小麻糖,一次制作数量够**人能吃到二月二的“龙抬头”。
武安市矿产资源分布与利用
目前,武安市已探明矿产有5大类、23个矿种,其中煤、铁、石灰岩、非金属资源尤为丰富(图2.1)。煤炭总储量23.0×108t,其中地方占有储量3.13×108t;铁矿总储量5.62×108t,矿体104处;石灰岩遍及全市,总量达700.0×108t之多。
(1)铁矿:主要分布在市境中部的浅山区和丘陵地带,呈南北长30km、东西宽20km的不规则矩形内。铁矿远景面积达600km2,国家探明铁矿石储量5.62亿t,地方和个体新增储量约0.2×108t,是全市支柱矿种。武安市铁矿资源分布在矿山镇、上团城乡、伯延镇、午汲镇、西土山乡、淑村镇、康二城镇、西寺庄乡、石洞乡9个乡(镇)。
武安市的铁矿资源全部属于接触交代型磁铁矿床,矿体埋深一般在300m以内,绝大多数只能井下开采。现有西石门铁矿和北洺河铁矿等大型铁矿场2处,锁会铁矿、洪山石板坡铁矿、马甲脑铁矿、西台地铁矿、矿山村铁矿区、五家子铁矿、玉石洼铁矿、尖山矿区、玉石洼铁矿区、云驾岭铁矿、杨二庄铁矿、团城铁矿、胡峪铁矿、胡峪东南铁矿等中型铁矿场14处,矿山村南一号矿、南二号矿、郭二庄铁矿、燕山铁矿、凤凰山铁矿、下团城铁矿、崇义东河湾铁矿、崇义西铁矿、东梁庄铁矿、小不里铁矿、百官铁矿、坦岑铁矿、锁会一号铁矿、上北石铁矿区、大贺庄铁矿、磁山村铁矿、白马寺铁矿、河西铁矿、暴庄铁矿、徘徊老虎山铁矿等小型铁矿场共20处。其中国有铁矿场13处(表2.1),其余为集体铁矿。另有峰店联办、八零八铁矿等铁矿场约100余处,群采铁矿点300余处[8]。
图2.1 武安市矿产资源分布示意
由于武安市的铁矿石产量70%~80%以上来源于乡(镇)集体和个体矿山企业,矿山用地分散。随着对小铁矿进行战略性改组,走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之路,矿山用地走向集中。
表2.1 武安市国有铁矿山基本情况表
(2)煤矿:武安市的煤系地层主要分布在南起万年、大淑村一线,北至郭二庄矿与邢台市相连,西起贺庄、上泉、云驾岭、郭二庄矿的西界,东至武安市与邯郸县的交界处,占据武安市的东半部,呈北东方向展布,面积约120km2。现有无烟煤矿13处,其中万年大型煤矿1处,郭二庄煤矿、云驾岭井田、武安周庄井田深部,武安邑城井田、武安康二城煤矿等中型矿床7处,贺庄煤矿、周庄井田、暴庄井田、康二城井田、灵山井田、曲周煤矿等小型煤矿有6处。烟煤矿产地共2处,其中,大型1处,大淑村井田;小型煤田有阳邑煤田。主要分布在市域东半部,包括矿山、西土山等12个乡(镇),面积约120km2。
(3)建材:远景储量2.48×1010m3,按2.9t/m3计算,共计7.20×1010t。主要分布在市境南部鼓山周围的伯延、庄晏,西南部山区的冶陶、马家庄、刘家庄,西北部山区的管陶、翟家庄、上焦寺等乡(镇),建材资源分布面积497km2。
武安市西部山区重峦叠嶂,是广阔的石材分布区。石灰岩分布于午汲、伯延、徘徊、石洞一带,石灰岩矿层厚、质量好、矿体延续长,既靠近铁路、公路,又宜于露天开采,是理想的溶剂、化工、水泥用石灰岩基地。
武安市矿产资源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赋存面积大、分布集中;二是本区属于煤铁混合区;三是大中型矿床少,小型矿床多,群采矿点多,停采闭坑矿床多。
矿业开发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矿产品,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群采矿业星罗棋布,蜂拥而上,掠夺性的粗放开采,追逐短利;忽视长效,使土地受到严重破坏。随着矿产资源储量的消耗,闭矿也在所难免。改革开放初期到目前,全市境内约有3000多个井口,其中自行闭坑的有500多个,整顿取缔的有700多个,未见矿的废旧井有300余个。据武安市矿山企业用地调查情况,20家煤矿采场占地687.64hm2,16家铁矿采场占地919.88hm2,采场共占地1607.52hm2[104]。
据统计,由于数十年来的开采,矿山采场、压占、破坏土地4000hm2,其中耕地面积达1340hm2,主要分布在铁矿及煤矿集中开采区(图2.2),植被、景观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严重。破坏面积每年以10hm2的数量递增。其中采场占地1607.52hm2,废渣压占土地400hm2(矿渣及尾矿的无序堆积、排放,压占大量农田,形成了泥石流的潜在物源,较大型矿渣堆9处,尾矿堆11处,选矿厂13个),塌陷破坏土地1300hm2(共有塌陷坑59处,尤以铁矿区最为集中,有一定影响的38处,露天采矿坑5处),地裂缝破坏土地700hm2(地裂缝破坏植被130hm2,地裂缝20处)(图2.3)。尾矿排放量5.00×106t/a,利用率小于10%,积存量达4.50×107t;煤矸石排放量2.30×106t/a,利用率小于20%,积存量3.00×107t;除少数企业合理排放外,多数随地排放或排入河道或沟谷中,西寺庄—西土山北洺河河床堆积了3.30×105t尾矿和大量废石,污染水土环境,影响行洪。
图2.2 武安市矿山地质环境破坏情况示意
图2.3 武安市矿业废弃地类型
武安市地处丘陵山区,区内地形复杂,既有平地、坡地,又有冲沟、谷地。由于矿山开采,一些山体被挖除,沟谷被填埋,造成地形地貌变化复杂。加之矿种多,使土地复垦用途多,有农业用地、林业用地、建设用地,以及保留矿业遗迹等多种利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