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染料颜色的标准有哪些规定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为什么都是按照欧洲标准(为什么都是按照欧洲标准发货)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为什么都是按照欧洲标准
标准只有社会发展到那一步了才会制定出。欧洲作为工业**以来最为发达的地域,所制订的标准往往代表了产业发展的趋势,同时欧洲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标杆,它的人文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所以标准往往采用欧洲的。
染料的现行标准
序号 标准号 中文标准名称1 GB/T2396-2003 分散染料固色率的测定2 GB/T2397-2003 分散染料提升力的测定3 GB/T2402-2003 阳离子染料染腈纶时对其他各种织物污染的测定4 GB/T2383-2003 染料筛分细度的测定5 GB/T2398-2003 分散染料对棉沾污性能的测定6 GB/T10663-2003 分散染料移染性的测定7 GB/T2390-2003 水溶性染料pH值的测定8 GB/T2399-2003 阳离子染料染**光和强度的测定9 GB/T4465-2003 碱性染料染**光和强度的测定10 GB/T1866-2003 中性染料染**光和强度的测定11 GB/T2375-2003 直接染料染**光和强度的测定12 GB/T2376-2003 硫化染料染**光和强度的测定13 GB/T2378-2003 酸性染料染**光和强度的测定14 GB/T2379-2003 酸性络合染料染**光和强度的测定15 GB/T2380-2003 媒介染料染**光和强度的测定16 GB/T17520-1998 在电解质存在下反应染料溶解度和溶液稳定性的测定17 GB/T3671.1-1996 水溶性染料溶解度和溶液稳定性的测定18 GB/T3671.2-1996 水溶性染料冷水溶解度的测定19 GB19601-2004 染料产品中23种有害芳香胺的限量及测定20 GB/T19681-2005 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21 GB/T19942-2005 皮革和毛皮化学试验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22 GB/T6686-2006 染料分类23 GB/T20383-2006 纺织品致敏性分散染料的测定24 GB/T6687-2006 染料名词术语25 GB/T20382-2006 纺织品致癌染料的测定26 GB/T4841.3-2006 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2/1、1/3、1/6、1/12、1/2527 GB/T17592-2006 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28 GB/T2392-2006 染料热稳定性的测定29 GB/T2391-2006 反应染料固色率的测定30 GB/T4841.2-2006 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藏青和黑色31 GB/T2394-2006 分散染料色光和强度的测定32 GB/T2381-2006 染料及染料中间体不溶物质含量的测定33 GB/T2401-2006 阳离子染料染腈纶时纤维饱和值、染料饱和值及饱和因数的测定34 GB/T4841.1-2006 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1/135 GB/T9339-2006 反应染料染料与纤维素纤维结合键耐酸耐碱性的测定36 GB/T4469-2006 还原染料还原速率的测定汽蒸法37 GB/T2389-2006 反应染料水解染料与标准样品相对含量的测定38 GB/T1639-2006 可溶性还原染料溶解度的测定39 GB/T1637-2006 可溶性还原染料色光和强度的测定40 GB/T2387-2006 反应染料色光和强度的测定41 GB/T2400-2006 阳离子染料染腈纶时配伍指数的测定42 GB/T2403-2006 阳离子染料染腈纶时染浴pH 适应范围的测定43 GB/T2386-2006 染料及染料中间体水分的测定44 GB/T4467-2006 染料悬浮液分散稳定性的测定45 GB/T2377-2006 还原染料色光和强度的测定46 GB/T4464-2006 染料泳移性的测定47 GB20814-2006 染料产品中10种重金属元素的限量及测定48 GB/T3899.2-2007 纺织品用染料产品命名标准色卡49 GB/T2374-2007 染料染色测定的一般条件规定50 GB/T5540-2007 分散染料分散性能的测定双层滤纸过滤法51 GB/T3899.1-2007 纺织品用染料产品命名原则52 GB/T2385-2007 染料中间体结晶点的测定通用方法53 GB/T5541-2007 分散染料高温分散稳定性的测定双层滤纸过滤法54 GB/T5542-2007 染料大颗粒的测定单层滤布过滤法55 GB/T2384-2007 染料中间体熔点范围测定通用方法56 GB/T2382-2007 硫化染料游离硫磺含量的测定57 GB/T12680-2008 醇溶染料一般性能的测定58 GB/T21881-2008 酸性染料匀染性的测定59 GB/T21876-2008 溶剂染料及染料中间体灰分的测定60 GB/T21880-2008 酸性染料移染性的测定61 GB/T9291-2008 表面活性剂高温条件下分散染料染聚酯织物时匀染剂的抑染作用测试法62 GB/T21877-2008 染料及染料中间体堆积密度的测定63 GB/T21882-2008 液体染料黏度的测定64 GB/T21878-2008 水溶性硫化染料分光强度的测定65 GB/T21879-2008 水溶性染料溶解度的测定点滤纸法66 GB/T21875-2008 染料提升力的测定67 GB/T6688-2008 染料相对强度和色差的测定仪器法68 GB/T23345-2009 纺织品分散黄23和分散橙149染料的测定69 GB/T23496-2009 食品中禁用物质的检测碱性橙染料高效液相色谱法70 GB/T6693-2009 染料粉尘飞扬性的测定71 GB/T9337-2009 分散染料高温染***率的测定72 GB/T24164-2009 染料产品中多氯苯的测定73 GB/T24165-2009 染料产品中多氯联苯的测定74 GB/T23973-2009 染料产品中甲醛的测定75 GB/T23975-2009 染料及颜料产品中四氯苯酐的测定76 GB/T23977-2009 染料含盐量的测定电导率法77 GB/T23978-2009 液体染料氯离子含量的测定离子色谱法78 GB/T23980-2009 直接染料拔染性的测定79 GB/T24101-2009 染料产品中4-氨基偶氮苯的限量及测定80 GB/T24167-2009 染料产品中氯化甲苯的测定81 GB/T24102-2009 染料及染料中间体产品检验规则82 GB/T24103-2009 染料中间体产品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通则83 GB/T24166-2009 染料产品中含氯苯酚的测定84 GB/T23974-2009 染料产品中邻苯基苯酚的测定85 GB/T23976.2-2009 染料上染速率曲线的测定色深值测定法86 GB/T23976.1-2009 染料上染速率曲线的测定上色率测定法87 GB/T25248-2010 830nm数字制版材料用红外吸收菁染料含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88 GB/T25810-2010 染料产品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的基本规定89 GB/T25811-2010 染料试验用标准漂白涤纶布90 GB/T25812-2010 染料试验用标准漂白棉布91 GB/T25813-2010 染料试验用标准漂白棉线92 GB/T27594-2011 分散染料原染料相对强度的测定分光光度法93 GB/T27596-2011 染料颗粒细度的测定显微镜法94 GB/T27597-2011 染料扩散性能的测定95 GB/T27592-2011 反应染料轧染固色率的测定96 GB/T17592-2011 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97 GB/T9292-2012 4 GB/T9292-1988表面活性剂高温条件下分散染料染聚酯织物用匀染剂的移染性测试法98 GB/T2398-2012 分散染料对棉沾色性能的测定99 GB/T2397-2012 分散染料提升力的测定100 GB/T4465-2012 碱性染料色光和强度的测定101 GB/T2378-2012 酸性染料染**光和强度的测定102 GB/T2402-2012 阳离子染料染腈纶时对其他各种织物沾色的测定103 GB/T1866-2012 中性染料染**光和强度的测定
什么叫染色深度?其用1/1、2/1、1/6等等这些表示什么?
染色标准深度色卡
标准色卡纺织品的染色牢度与染色深度有密切的关系。由于染料亲和力的不同,色泽的深度与染料用量并不按同一级数递增,因此必须采用统一的标准深度,才能使染色牢度结果有可比性。我国的染色标准深度色卡是参照ISO推荐的DIN54000相应深度制订的。
同一染料在织物上的染色牢度,随着织物染色深度的不同而有变异。一般来说,深色的织物,其耐日晒牢度较浅色的为高。这是因为当染色的织物暴露在日光中,不论是深色的或是浅色的,每一单位面积所受光量子袭击的数目是相等的,因此,被某一波长光线破坏的染料分子的机会也是相似的,假如深色的染色织物和浅色的染色织物在经过一定时间光线照射下,被破坏的染料分子每单位面积数目相同或相似时,则深色织物上的染料被破坏分子的比例小,而浅色的比例大。因此,在深色尚未觉察得出程度的时候,浅色的褪色现象已经很显著了。而耐洗、耐摩擦等染色牢度的情况则与此相反,染色牢度随着织物染色深度的增高而降低。因此,为了正确测试和评定染料的染色牢度,应将试样染成一定的深度的色泽,或者应说明被测试的纺织品的染色深度。
染料染色标准深度的制订
上世纪20年代末期,德国与瑞士染料厂合作制成了第一套染料染色标准深度,即所谓辅助标准(Auxiliary Type),将羊毛、棉、丝和粘胶分别染成黄、橙、红、红紫、紫、蓝、绿、棕和灰等色泽,通过目测染成一定深度的染样,作为测试耐日晒牢度时的染料标准深度。欲测试的染料是在规定的纤维上染至类似色泽的辅助标准深度,然后将染样与标准样同时作耐日晒牢度评比。采用这种方法的染样色泽深度必须保证和辅助标准同一深度的条件下方可进行比较,如染样的色泽深度与辅助标准的深度有差异时,则不能进行评比,于是采用了一个折衷的办法,可将染料染制辅助标准深度所需要的染料加倍,或除以3,就是一般说的一倍(2/1)标准深度,或1/3标准深度,而后进行耐日晒牢度试验。
众所周知,染料用量与色泽深度之间并不是按同一级数递增的,Weher等研究指出,染色物上染料用量按几何级数递增时,色泽深度按算术级数增加,并且提出了实验式。
I=I0r(n一1)
式中:
I—染深色的染料用量
I0—染浅色的染料用量
r一Weber比值
n—试样只数
如果已知最深色泽的染物的染料用量是1%,最浅的是0.1%,要得到十只样子深浅程度成等差级数的色泽时,试求出中间八只色样所需染料的用量。则:
I=l%
I0=0.1%
r(10一l)=I/I0= l%/0.1%=10
r=101/9=1.291
代人公式得染料用量排列如下: 0.10%、0.13%、0.17%、0.22%、0.28%、0.36%、0.46%、0.60%、0.77%、1.00%
这实质上是由于染料亲和力的不同缘故,例如在染制同一标准深度时,染料A具有中等亲和力需用染料量4.2%,染料B具有高亲和力仅需2.7%,若将染料用量同时均除以3,按理染料A需1.4%,染料B需0.9%,但由于亲和力不同,不能获得相等的染色深度,因而耐日晒牢度的评定数据是不能互相比较的。所以当时染料制造厂的样本中,在三种染料标准深度(2/1,1/1,1/3)的耐日晒度数据中,只有中间的数据以黑体字标明印出,以供与各种不同色泽深度比较。我国由全国染料样本统一编制委员会在1964年编制的各类染料样本时,就是采用这个方法。
1955年6月,根据国际标准组织(150)的TC/38SCI委员会于英国Scarboroagh会议所作出的决定,染制从极浅的1/25标准深度的2/1的标准深度间的其它深度的等染色强度的染样。并为了避免对许多不同类型的纤维进行大量试验,决定采用无光材料(羊毛)和有光材料(人造丝缎)二种辅助标准。
首先是将18只具有高亲和力的酸性染料,在羊毛上染至中等标准深度(1/1),目测为具有相等染色强度(视感色深度),再用比色法测定染液内残留染料量,来计算纤维上所用去的染料量,作为进一步染制2/1,l/3,l/6,1/12和1/25辅助标准的染料需要量,并再以测定染液内染料残留量加以控制。 所得结果说明,除了黄、橙之外,各种不同浅度的染料,其色泽深度是很接近于目测的。黄与橙所得的l/3,l/6,l/12和l/25的标准深度的色泽,实感太深,将其深度的变化与1/1标准染料比较,极易觉察,与蓝、绿或灰等色泽相比,有较大的区别。但不论如何,至少在羊毛上,各种色泽的同等色泽深度的较浅的染料标准的染制方法已经找到,然后将染制羊毛的标准深度的方法应用于纤维素纤维,如对染料具有高亲和力的铜氨人造丝就遇到了困难。
一个经过训练的染色工作者,当比较相同染料的染色物,或几乎恒定色相的染色物时,在深度上能视出近似5%的差异,在这些有利的条件下,不同观察者的评定之间可有高度的一致性。可是在样品与样品之间如有甚至极小的色相差异,也会减少有经验的观察者评定相应强度的能力,当色相差异增加时,观察者间的一致性迅速下降,甚至使这些评定成为一无意义。研究表明,在染色物中加人少量灰色染料可导致强度的目测评定误差在3%一11%。
由于测定色泽深度和深度差异(色差)的需要,以及纯用视觉方法评定的困难,就转而研究以某些仪器(分光光度计等)的方法评定色泽深度,并从仪器的结果导出公式,使能用数字来说明染色物的深度。西德Baye物理部分的Koch博士与染色部分合作进行了研究。Bayer的P.Rabe采用西德标准DIN Farbenkarte对ECE(欧洲及**牢度会议)1955标准(是由经同正配为同一色泽深度的18只各种色相的羊毛染色物组成)进行了测试。色相(shade)T和饱和值(Satuation)s可在DIN图表中以插值法得到,而暗度(Darkness)D可自表面色泽的光反射(Luminons reneclance)y,及在此同一色点的最大可能光反射Y。依下式算得:
D=10-61723Log(40.7y/y0+1)
用这个方法,Rabe发现18个ECE色泽的色点,它们既不在恒定的饱和值曲线上,也不在恒定的暗度曲线上,但在暗度和校正的饱和值(s’)间存在着如式(l)的关系:
S’=(10-1.2P)S/9,
由D对S’作图得线性关系,并导出式(2)。
Ψ=(10-1.2D)S/9+1.6D
Ψ—色泽深度 应用这一公式,计算ECE(1955)的辅助标准的色泽深度的结果,平均为小二7.5,平均误差约为3%,根据这一公式,色泽深度即可客观的测定。同时证明,原来仅以肉眼测定选择的辅助标准,深度范围是很均匀的。 应用此公式于尚未满意解决的染制浅色深度(l/3,l/6,l/12,l/25)的标准问题。各种l/l辅助标准计算所得的色泽深度e,降低同一百分数,可再得一套等深度的染料。各色泽深度标准的Ψ值平均为:
Ψ1/1=7.50
Ψ1/3=6.00
Ψ1/6=5.03
Ψ1/12=4.10
Ψ1/25=3.30
同时,这种色泽深度的公式,已经应用于制造光亮人造纤维的辅助标准。这是评色家较难评比的。
我国的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
我国的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是参照国际标准ISO 105/A-1978《纺织品一染色牢度试验-第A部份:总则》推荐的DIN54000相应的深度制订的,它们分别为
GB4841.1-84《1/1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
GB4841.2-84《藏青和黑色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
GB4841.3-85《2/1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
GB4841.4-85《1/3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
GB4841.5-85《1/6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
GB4841.6-85《1/12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
GB4841.7-85《l/25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我国的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除藏青和黑色为深浅两档深度和l/25为18只与国际标准ISO相同外,2/1、1/1、1/3、l/6和1/12等染料染色标准色度卡比ISO各多了金黄、红、翠蓝和艳绿等四个色相,各为22个(ISO各为18个)。染料染色标准色度卡是采用SD2201全毛华达呢,由16只酸性染料单色或拼色染色而得,这16只染料分别记人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的附录A(补充件),染料染色标准深度卡有原始保存本和发行使用本两种形式,原始保存本规格为5x5cm,归档保管供复制时用。原始保存本保存于内衬里底的特制木盒中,由化学工业部指定单位保存。发行使用本规格为3.5x5cm的折叠式卡,供日常使用。原始保存本按GB3979-83《物体色的测量方法》规定的光谱光度计测试。照明、观察条件为O/d,波长间隔为10 nm,测试时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表面织物纹路与测量孔的X轴成60o角,测试结果记人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附录B(补充件),为标准照明体D65、10o视场的值。我国的染料染色标准深度色卡无有光色卡,有光染色织物在评定染色牢度时,其染色标准深度可参考无光色卡。 使用标准深度色卡时,将染样与本标准深度色卡中色相最接近的色卡,根据GB250-84《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所规定方法进行目测评定。深度允许误差不低于4级。
标准深度色卡保存时应注意避热、避光、防潮和防蛀。
染发类产品上市前需要经过哪些安全试验项目的检验?
染发类产品上市前事实应该需要经过安全试验项目的检验:
《化妆品行政许可检测规范》中规定了染发类产品需要检测“**型染发剂中染料”。目前,《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存在两种染发剂检验方法,即“对苯二胺等8种组分”检验方法和“对苯二胺等32种组分”检验方法。申请人应核实申报配方,如配方中使用的染发剂在8种组分以外,32种组分以内的,应选择“对苯二胺等32种组分”的检验方法。
国际标准色差误差范围是?
国际标准色差误差范围是是百分之五。
扩展资料:
颜色,色差,颜色尺度,颜色空间,色宽容度.
由不同的测试和解析条件决定的计算色差偏离
测量条件几何 光源 观察者 △E方程仪器数平均值△E标准偏差R*A
45°/0° D65 1964 CIELAB 54 1.05 0.07 0.21
45°/0° D65 1964 CMC(2:1) 54 0.55 0.03 0.09
SphereB D65 1964 CIELAB 282 1.00 0.06 0.18
SphereB D65 1964 CMC(2:1) 282 0.53 0.03 0.09
用仪器测定颜色一致性的方法计算色差
色差(Chromatic aberration;chromatic aberration):
色差又称色像差,是透镜成像的一个严重**,色差简单来说就是颜色的差别,发生在以多色光为光源的情况下,单色光不产生色差。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大约400至700纳米,不同波长的光,颜色各不相同,其通过透镜时的折射率也各不相同,这样物方一个点,在像方则可能形成一个色斑。
色差一般有位置色差,放大率色差。位置色差使像在任何位置观察,都带有色斑或晕环,使像模糊不清,而放大率色差使像带有彩色边缘。
光学系统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消色差 。
调色的颜色测定
颜色的测定有两种,一种是使用仪器进行比色,另一种是目视比色法。国内对涂料色彩的检测大多还用目测法,规定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包括严格按照上述的规则制作试板、选择光源、背景、角度和观察者等),进行平行比较。具体操作如下。将试板与参照标准板并排放置,使相应的边互相接触或重叠。眼睛至样板的距离约为500mm,为改善比色精度,试板位置应时时互换。色光差异的评级分为:近、似、稍、较等4级。色差相差多少,认为是合格的,需要使用者与生产厂家或调色者自行制订,一般对于高档汽车、家具的颜色要求极为严格;在大面积涂装时,要求所施工范围内采用同一品种,无肉眼色差分别的涂料,尤其在修补过程中,颜色的略微差异,就会影响整体效果,不能产生“打补丁”的错误。这种目测方法,如果对色差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是简单易行的,也不需要多少理论基础和特殊设施。但若要求精确就需要具有一定的观测条件和具有一定色度学知识的观测者检测,观测者丰富的经验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正常情况下,仅凭肉眼观察虽然相当敏锐,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国际上对颜色的评价一般利用色彩色差计。一台较准精确的色差计可以立刻使颜色的量化简便易行,得到以各种色空间表示的测量结果,按照国际标准用数字来表达颜色。由于色差计总是利用同一光源和照明方法来测量,测定条件总是一样的,无论在昼间或夜间,室内还是室外,也不掺杂观察者的个人因素,测定的数值总是量化和精确的。色彩色差计擅长揭示细微的颜色变化,用数值来表示色差,便于调色和保存资料。对漆膜颜色的测定和评判,国家标准GB/T 3181-1995规定了漆膜颜色标准,GB/T 6749-97规定了漆膜颜色的表示方法,GB/T 9761-88规定了色漆和清漆色漆的目视比色方法,GSB/T G 51001-94提供了漆膜颜色的标准样卡。
染布厂染布的流程是怎样的
染布流程如下
1。开始染布前的处理,目的是去除布面上的油渍等一些杂质,为染色做好准备,使染料能更好的上染纤维。
2。染色,在染缸里放入布、染料、助剂。特定的温度、特定的保温时间下(布的种类不同,染料、助剂、温度都是不相同的),染料上染纤维,达到染色的目的。
3。后处理,洗水,将布面上没有上染的浮色去除,再固色,加软剂。染布厂
4。定型。
5。验布,打包,出货。
染布的传统流程
1.调色,一是调配单色的深浅。如靛蓝可以染出翠兰、天蓝、海蓝、毛蓝、深蓝等多种蓝色;红花饼可以染出桃红、水红、莲红、大红等多种红色。单色的深浅是凭经验调整染料与水的比例。二是搭配复合色,或称中间色。如用靛蓝和红花饼可以配出橘红、杏黄、橙色、紫色等;用靛蓝和黄檗可以配出葱绿、大绿、草绿等。有红、黄、蓝三原色,可以调出五彩缤纷的各种颜色。
2.煮布就是把要染的布放入清水锅中煮,目的是使布尽快浸透水,除去经线的“浆力”(经布前煮线所致),使布易着色,染色均匀牢固。布入前锅,水温烧到50℃~60℃即可。此道工序可以与投料调色同步分别进行。
3.浸染就是把布浸入调好颜色的缸中上色。清水煮过去掉“浆力”的布从锅里捞出控水晾干后,放入染缸中浸泡适当的时间,让白布充分吸收染液中的颜色,捞出放在担缸板上,略沥浮水再用木桩、木棍拧,然后搭在晾布架上晒干。如用黄檗染**,用莲子壳染褐色,用槐花染绿色等,均为浸染。用蓝靛染蓝色就是最具代表性的浸染。经煮去掉浆力的布放入调好颜色的染缸里,浸泡半小时,捞出拧去水分上晾布架晾晒。经风一吹,布就渐渐地由黄变绿,最后变成蓝色。染坊的行业对联“竿头悬翠色,缸内起金花”即是对此的生动描绘。这种蓝色称玉白蓝,也叫月白蓝、水花蓝。
4.煮染即加温染色。有的天然染料不是先加工提炼,而是与布料同时入水,必须加温方能使植物中的颜色尽快析出,再由布料吸收。还有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植物作染料,同时入锅煮,使各自的颜色析出并融合混色,布料吸收的是理想的调和色。。
5.漂洗,染好的布晾干以后,要用清水漂洗去掉浮色。一般漂洗二三次即可。漂洗干净,拧去水分后上架晾晒。晾晒时,把布的一半左右折叠,用竹竿顶起,支向晾布架横杆,出溜到杆的另一面,用臂挎散着的一半留在人站的一面。如果布过长,可以把两端分两次支向对面,中间二分之一留在这面。
6.碾布,也叫踹布。为了使布平整滋润,色泽亮丽,染好晒干的布需要碾,相当于现在用熨斗熨。将要碾的布喷些水,使之略微湿润,然后卷在卷布轴上,将卷好布的木轴放在平整的“底板”上,再把碾布石横放在布卷上,与卷布轴垂直。碾布人手扶木架,双脚踩在碾布石两端,交替用力。碾布石来回滚压轴子上卷的布,直到布碾的平整光滑,没有褶皱为止。
染整对色师傅应该要具备那些条件
应该对颜色很敏感,还要看看用的是什么的染料(酸性,活性.分散性等)你对这些了解后.应该就有你需要的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