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二级保障金的标准是什么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二类低保标准(二类低保标准是什么)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二类低保标准
法律分析:农村低保标准:一类4428元/年,二类4200元/年,三四类不变,分别为1008元/年、696元/年。农村特困供养提高到5760元,照料护理标准为1440元、2640元、3840元。保障标准。低保标准是农村低保政策体系中的核心要素,是划定低保范围、核定低保对象和实际补助水平、安排低保资金的重要依据。各地要科学确定低保标准,并切实按照低保标准组织实施。低保标准的确定与调整,首先要经过科学测算。按照既能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又与当地财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采取市场菜篮法、恩格尔系数法等方法,合理使用统计调查数据进行测算。其次要经过法定程序。由民政部门会同财政、统计等部门共同测定,经县级以上人民**批准和颁布。要避免主观决策或盲目攀比,确保低保标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法律依据:《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第七条 申请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提出书面申请,并出具有关证明材料,填写《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审批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由其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初审,并将有关材料和初审意见报送县级人民**民政部门审批。管理审批机关为审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需要,可以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进行调查核实。申请人及有关单位、组织或者个人应当接受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第十条 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通过居民委员会告知管理审批机关,办理停发、减发或者增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手续。管理审批机关应当对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城市居民的家庭收入情况定期进行核查。在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但尚未就业的城市居民,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间,应当参加其所在的居民委员会组织的公益性社区服务劳动。
一类低保和二类的区别
区别在于:一类335元/人一个月,二类318元/人一个月。【拓展资料】一、低保标准的决定权问题在国家层面,对低保制度的规定只是一些大的原则。具体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国务院授权省级人民**、设区的市人民**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当地一般的生活成本、地方**的财力状况决定,并公布实施。由于省与省之间、同一个省不同的地级市之间、甚至不同县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低保标准是完全不同的,甚至差异很大。因此,低保标准在县与县之间、地级市之间、省与省之间完全没有可比性,有非常明显的地域化特点。比如:2018年北京市低保户一类标准1000元/人.月,而西部地区某县今年最新农村低保一类标准335元/人.月,前者是后者的3倍。二、关于城低保和农村低保所谓城市低保,是发给具有城市户口的低保户的低保金。相应地,农村低保是发给具有农村户口的低保户的补助资金。目前,全国大多数地方依然按照城市低保、农村低保两个标准发放低保金,并且城市低保金的标准高于农村低保金,因为城市的生活成本要高于农村。在刚开始实行低保制度时,就是先有城市低保,后有农村低保的。在此情况下,因为标准不同,如果一个家庭即有城市户口、又有农村户口的话,在低保金的处理上,只能城市户口的享受城市低保,农村户口的享受农村低保,绝对不允许出现混淆。否则,就是工作中的违纪行为。现在民政部要求不再区分城市、农村户口,合并为统一的低保金。但因为现实中城市低保标准高,农村低保户人数多,统一标准实际上意味着农村低保金标准的大幅度提高,好多地方**的财政无力承受,只好两条线继续运行,真正完成城乡低保标准统一的,只有浙江省、福建省、北京市、上海市,另外还有一些省份中财政状况好的大城市。三、一般的低保金分类及补助标准据我了解,低保的类别划分各地也明显不同。有分为三类的,有分为四类的。例如:西部地区某县的农村低保分为四类:一类335元/人.月,二类318元/人.月,三类84元/人.月,四类58元/人.月。很明显:一、二类补助水平比较高,其实,这就是重点保障对象,真正的困难家庭,并且每年都会提高补助标准;三、四类就很低了,基本上可有可无,己经稳定了五、六年了,并且会逐步地彻底取消,以压缩低保覆盖面。因此,说低保,关键是定为几类,每个人每月补助了多少钱,这才是实质性的,钱很少的就无所谓了。要说各等级之间有什么区别,只能说,因为家庭具体情况的不同,高等级的钱多,低等级的钱少而己。
二级残疾人补助标准每月可领多少钱?
不知道你是哪里的
二级残疾人补贴标准各地是不同的,2020年一些地方还没有公布相应的补贴标准,具体要根据当地的**文件为准。根据往年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下面这些情况,仅供大家参考。
1、二级残疾属于重度残疾,可以享受两项补贴,即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补贴标准各个地方是不同的,有的地方按照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发放,有的地方每月发放额度高达几百上千元。
2、2019年起赤峰市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00元,青岛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40元,日照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20元。
3、二级残疾人如果属于低保范围,每月还可以领取低保。如果一个成年人是二级残疾,且无业,他有望纳入低保,还可以申请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由于肢体二级属于重度残疾人,可以享受护理补贴,也就是说,他可以享受低保、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护理补贴三项补贴。
4、二级残疾人还可以享受很多福利,比如免费游景区、免费或半价坐公交地铁、考驾照享受便利条件或补贴、残疾学生教育补贴等。
**残疾人有哪些补助
农村二级残疾补助标准是多少
法律分析:1.对于农村二级残疾人,必须有享受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我们这里每月每人85元。当然,如果二级残疾人在享受低保的情况下,也可以享受这些人的困难生活补贴,标准也是每人每月85元。
2.如果在考上大学以后,可以进行补贴,这种补贴的标准是根据考上大学的级别而定,一般本科以上的大学县级补贴为2000元,市级补贴为6000元对于本科以下的学校,补贴标准为2000元。
3.对于农村二级残疾人属于精神障碍的残疾人,每年药费补贴700元,住院费补贴4000元,这4000元的标准也就是让精神病患者的残疾人,能在医院里住3到4个月,而且是免费的。对于肢体类的类别残疾人,如果进行康复的话,也有4000元的住院补贴标准。
4.对于农村二级残疾人开办企业补贴的力度要高一些,至少每年要免8000块钱的税收,还有如果使用残疾人就业达到一定的比例,一般聘用残疾人就业在十个人以上可以对企业返税,每人在48000元左右,但需要对残疾人进行购买社会养老保险金。
5.对于农村二级残疾人个人免交新农合有当地的财政部门代缴,当然对于农村养老保险,个人也免交,由当地的财政为其代缴,该交的金额一般为每人每年100元。但是农村二级残疾人可以提前五年享受农村养老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第四十六条 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各项社会保障的权利。
**和社会采取措施,完善对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保障和改善残疾人的生活。
第四十七条 残疾人及其所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残疾人所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残疾人家庭,应当鼓励、帮助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
对生活确有困难的残疾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第四十八条 各级人民**对生活确有困难的残疾人,通过多种渠道给予生活、教育、住房和其他社会救助。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后生活仍有特别困难的残疾人家庭,应当采取其他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
各级人民**对贫困残疾人的基本医疗、康复服务、必要的辅助器具的配置和更换,应当按照规定给予救助。
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地方各级人民**应当根据情况给予护理补贴。
农村二级残疾补助标准是多少
法律分析:1.对于农村二级残疾人,必须有享受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我们这里每月每人85元。当然,如果二级残疾人在享受低保的情况下,也可以享受这些人的困难生活补贴,标准也是每人每月85元。
2.如果在考上大学以后,可以进行补贴,这种补贴的标准是根据考上大学的级别而定,一般本科以上的大学县级补贴为2000元,市级补贴为6000元对于本科以下的学校,补贴标准为2000元。
3.对于农村二级残疾人属于精神障碍的残疾人,每年药费补贴700元,住院费补贴4000元,这4000元的标准也就是让精神病患者的残疾人,能在医院里住3到4个月,而且是免费的。对于肢体类的类别残疾人,如果进行康复的话,也有4000元的住院补贴标准。
4.对于农村二级残疾人开办企业补贴的力度要高一些,至少每年要免8000块钱的税收,还有如果使用残疾人就业达到一定的比例,一般聘用残疾人就业在十个人以上可以对企业返税,每人在48000元左右,但需要对残疾人进行购买社会养老保险金。
5.对于农村二级残疾人个人免交新农合有当地的财政部门代缴,当然对于农村养老保险,个人也免交,由当地的财政为其代缴,该交的金额一般为每人每年100元。但是农村二级残疾人可以提前五年享受农村养老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第四十六条 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各项社会保障的权利。
**和社会采取措施,完善对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保障和改善残疾人的生活。
第四十七条 残疾人及其所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残疾人所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残疾人家庭,应当鼓励、帮助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
对生活确有困难的残疾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第四十八条 各级人民**对生活确有困难的残疾人,通过多种渠道给予生活、教育、住房和其他社会救助。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后生活仍有特别困难的残疾人家庭,应当采取其他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
各级人民**对贫困残疾人的基本医疗、康复服务、必要的辅助器具的配置和更换,应当按照规定给予救助。
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地方各级人民**应当根据情况给予护理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