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宜昌连片贫困地区有哪些县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湖北有哪些贫困县?(湖北有哪些贫困县城)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湖北有哪些贫困县?
湖北省宜昌市一共多少个县
宜昌地市级行政的辖区政区区划几经变革。1949年省辖行政区专署建制时,辖宜昌、宜都、枝江、当阳、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九个县,另建省辖宜昌市。1955年7月撤枝江县,将其辖区并入宜都县。1962年6月,复置枝江县,仍为宜昌专署所辖。至此,宜昌专员公署辖9县1市。1971年1月,神农架林区划归宜昌地区领导,1972年3月复为省属。1984年7月1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长阳县和五峰县,分别成立长阳和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86年12月13日,国务院批准宜昌市设置西陵、伍家岗、点军3个县级行政区。1987年11月3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宜都县,建立枝城市(1998年6月11日更名为宜都市)。1988年10月22日,国务院批准当阳县撤县设市。1992年3月始,宜昌市辖7县(宜昌县、枝江县、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7个县)、2市(枝城市、当阳市)和3区(西陵区、伍家岗区、点**)。1995年3月21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宜昌市猇亭区。1996年7月30日,国务院批准枝江县撤县设市。2001年3月2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宜昌县,设立夷陵区。至此,宜昌市辖5区5县3市。
截至2001年,宜昌市辖5县(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3个县级市(宜都市、当阳市、枝江市)5区(夷陵区、西陵区、伍家岗区、点**、猇亭区),共有25个乡、62个镇、20个街道办事处。
湖北省国家级贫困县有哪些?
湖北省仅剩的国家级贫困县,务必在2020年脱贫,会是你家乡吗?
中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包括哪些地方
明确指出:国家将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区域的连片特困地区和已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川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共计14个地区。
中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农民人均纯收入2676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在全国综合排名最低的600个县中,有521个在片区内,占86.8%。
宜昌下属县市有哪些?
截至2001年,宜昌市辖5县(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3个县级市(宜都市、当阳市、枝江市)5区(夷陵区、西陵区、伍家岗区、点**、猇亭区),共有25个乡、62个镇、20个街道办事处。
宜昌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中游,古称夷陵。“宜昌”之名始于东晋,市的建制始于解放初,于1992年形成地级市体制。现辖五区、三市、五县,全市总人口415万人,国土面积2.1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249平方公里。截止2013年年底,宜昌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50平方公里,市区户籍人口120万人。
湖北宜昌有哪些县市
一、宜昌市辖5县(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3个县级市(宜都市、当阳市、枝江市)5区(夷陵区、西陵区、伍家岗区、点**、猇亭区),共有25个乡、62个镇、20个街道办事处
二、宜昌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中游,古称夷陵。“宜昌”之名始于东晋,市的建制始于解放初,于1992年形成地级市体制。现辖五区、三市、五县,全市总人口415万人,国土面积2.1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249平方公里。截止2013年年底,宜昌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50平方公里,市区户籍人口120万人。
请问宜昌地区九县一市是哪九县啊?
宜昌地区现在没有九县一市的说法了。
截止2016年,宜昌市下辖5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5个县。
1、5个市辖区:夷陵区、西陵区、伍家岗区、点**、猇亭区。
2、3个县级市:宜都市、枝江市、当阳市。
3、5个县: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宜昌市是湖北省地级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上中游分界处,建制历史逾两千年。“宜昌”之名始于东晋,市的建制始于解放初,于1992年设立地级市。
扩展资料:
1949年11月15日,今宜昌市全境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北省分设8个行政区,宜昌行政区专员公署辖宜昌、宜都、枝江、当阳、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9个县。
同时划出原宜昌县城区和近郊农村置宜昌市,直属湖北省人民**管辖。1951年,改湖北宜昌行政区专员公署为湖北省人民**宜昌区专员公署,1955年改为湖北省宜昌专员公署。
1954年11月,宜昌市改属宜昌专员公署领导。此时,宜昌专员公署辖9县1市。1955年7月撤枝江县,将其辖区并入宜都县,此时宜昌专员公署辖8县1市。
1958年12月,撤销宜昌专员公署,建立宜都工业区行政公署。1961年5月,撤销宜都工业区行政公署,重设宜昌专员公署。1962年10月,复置枝江县,仍为宜昌专员公署所辖。至此,宜昌专员公署辖9县1市。1968年1月成立宜昌地区**委员会。
1971年1月,神农架林区划归宜昌地区领导,1972年3月复为省属。1978年10月,撤销宜昌地区**委员会,设立宜昌地区行政公署。1979年6月,宜昌市恢复为省辖市。
1984年7月1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长阳县和五峰县,分别成立长阳和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86年12月13日,国务院批准宜昌市设置西陵、伍家岗、点军3个县级行政区。1987年11月3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宜都县,建立枝城市(1998年6月11日更名为宜都市)。
1988年10月22日,国务院批准当阳县撤县设市。1992年3月,为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经**批准,宜昌地市合并,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
此时,宜昌市辖7县(宜昌县、枝江县、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2市(枝城市、当阳市)和3区(西陵区、伍家岗区、点**)。
1995年3月21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宜昌市猇亭区。1996年7月30日,国务院批准枝江县撤县设市。
2001年3月2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宜昌县,设立夷陵区。至此,宜昌市辖夷陵、西陵、伍家岗、点军、猇亭5个区,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5个县和宜都、枝江、当阳3个县级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宜昌
宜昌市人民**-历史沿革
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具体包括哪些地方
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精神,按照“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全国统筹、区划完整”的原则,以2007-2009年3年的人均县域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县域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与贫困程度高度相关的指标为基本依据,考虑对**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加大扶持力度的要求,国家在全国共划分了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加上已明确实施特殊扶持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共14个片区,680个县,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新增部分主要用于连片特困地区将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战略举措。《纲要》第十条明确指出:国家将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区域的连片特困地区和已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川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