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混合醚有什么用途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醚有何性质?(醚的概念)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醚有何性质?
醚的简介 ether 通式为R-O-R′的一类化合物 。在醚的结构中,氧**与两个烃基相连,烃基可以相同,也可不相同,相同的称为简单醚,不相同的称为混合醚。烃基可为芳烃基或脂肪烃基。两个烃基可以彼此相连,形成环醚,如环氧乙烷。多个氧**分别与碳**相连而形成的环状醚称为大环醚或冠醚。链型分子中如果含有多个碳-氧-碳(≡C-O-C≡)结构单元,则称为缩二醇醚,如缩二乙二醇二甲醚(CH3OCH2CH2)2O。 一般醚以与氧相连的烃基加醚字命名,例如,C2H5-O-C2H5称二乙基醚,简称**;CH3-O-C2H5称甲基乙基醚,简称甲**。环醚一般用俗名。 醚与烃类很相似,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在常温下与强碱和碱金属不发生反应,与强酸可形成盐,如图此反应产物再进一步与氢卤酸作用,则生成卤代烃和醇,醇还可与氢卤酸反应生成卤代烃。醚在避光的情况下与氯或溴反应,可生成氯代醚或溴代醚。醚在光助催化下与空气中的氧作用,生成过**合物。 醚的物化性质详细说明 1. 醚的物理性质 Physical Properties of Ethers 在常温下除甲醚和甲**为气体外,大多数醚为易燃的液体,有特殊气味,相对密度小于1。低级醚的沸点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的沸点低得多。醚一般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由于醚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是良好的溶剂,常用来提取有机物或作有机反应的。 醚的化学性质:醚键(C-O-C)是醚的**团,比较稳定,所以醚对碱、**剂、还原剂都很稳定;在常温下醚也不与金属钠作用。但是在一定条件下,醚也能发生某些化学反应。 醚的制法: (1)醇分子间脱水 (2)卤烷与醇钠作用(威廉森合成法):通常制备混醚采用的是威廉森合成法:利用醇钠或酚钠与卤烃的亲核取代反应制醚。 (3)醚与浓HI酸可以生成醇,另外在H2/Pd作催化剂的情况下可以和卤代烃生成醇. 2. 醚的化学性质 Chemical Properties of Ethers 醚是一类比较稳定的化合物(某些环醚例外),常温下一般不与**剂、还 原剂、碱、活泼金属等起反应。但由于醚键的存在,在酸性条件也可发生以下反 应。 (1) 盐的生成。 醚键的氧**有未共用的电子对,由于两个烃基的+I效 应,更加增大了醚键中氧的电子云密度,与醇相比,醚是一个较强的Lewis碱。 可以接受质子生成盐,或者同Lewis 酸反应生成分子复合物。 醚的盐不稳定,温度稍高或用水稀释便立即析出原来的醚。利用这一性质, 可以分离醚与卤代烃或烷烃的混合物。 BF3是一种常用的催化剂,但由于是气体,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可将其配成 **溶液。而格氏试剂遇水分解需用醚作溶剂,同时格氏试剂和醚有配合作用, 使得格氏试剂在反应体系中有很好的溶解性。 (2)醚键的断裂。 在高温和亲核试剂氢卤酸的作用下,醚能发生C-O 键的 断裂(二苯醚例外),烃氧基被卤**取代,生成卤代烃和醇(或酚)。两个烃基 不同时,一般是较小的烃基生成卤代烷;芳基烷基醚则总是发生烷氧键断裂,生 成酚和卤代烷。浓HI的作用最强,常温下就可使醚键断裂。 氢卤酸的活性次序为HI﹥HBr﹥HCl 醚和氢卤酸的反应属于亲核取代反应,机理与醇的亲核取代一样。首先是醚 遇强酸形成离子,然后再按SN1或SN2 反应生成卤代烃和醇(或酚)。 甲基醚和乙基醚与HI 的反应几乎是定量生成***或碘乙烷。将反应生成 的***或碘乙烷收集后再与硝酸银反应以测定碘的含量,根据碘量可以推算出 烷氧基的数量,这个方法称为Zeisel S烷氧基定量法。 (3)过**物的生成。 醚键中的氧**的-I 效应也使α位的H **活性 增加,故它们能被空气中的氧(或**剂)**,生成过**物(C-H键断裂)。 **等低级醚和空气长时间接触,会慢慢**生成过**物。 有机化合物放置在空气中,其C-H键自动地被**成C-O-O-H基团的反应, 称为自**反应。 过**物不稳定,受热时易分解而发生强烈**。因此醚类一般存放在深色 的玻璃瓶内,或加入阻氧剂如对苯二酚等。在蒸馏**时注意不要蒸干,蒸馏前 必须检验是否有过**物。常用的检查方法是用碘化钾淀粉试纸,若存在过** 物,试纸显蓝色。除去**中过**物的方法是向其中加入硫酸亚铁或亚硫酸钠 等还原剂以破坏过**物。
关于** 的知识
**三维化学结构式**(ethylether),一种醚。古老的合成有机化合物之一。无色液体,极易挥发,气味特殊;极易燃,纯度较高的**不可长时间敞口存放,否则其蒸气可能引来远处的明火进而起火。凝固点-116.2℃,沸点34.5℃,相对密度0.7138(20/4℃)。
简介
中文名称:** 中文别名:二乙(基)醚,**乙**结构式醚 英文名称:Ethyl ether;Diethyl ether 英文别名:diethyl ether, ehtyl ether, ethyl oxide CAS No.:60-29-7 分子式:C4H10O;(CH3CH2)2O 结构式:CH3CH2OCH2CH3或C2H5OC2H5 分子量:74.12 CAS编号:60-29-7 危险标记:7(低闪点易燃液体)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编辑本段]基本性质
**能与乙醇、丙 酮、苯、氯仿等混溶,水在**中的溶解度为**体积的**色谱图1/50,**在12℃ 水中的溶解度为水体积的1/10。与10倍体积的氧混合成的混合气体,遇火或电火花即可发生剧烈**,生成二**碳和水蒸气。长时间与氧接触和光照,可生成过****,后者为难挥发的粘稠液体,加热可**,为避免生成过**物,常在**中加入抗氧剂,如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钠。性稳定,其蒸气在450℃以下不发生变化,550℃时开始分解。100℃以下,与酸、碱不起作用。与三氟化硼作用形成**化的三氟化硼,在烃基化、酰化、聚合、失水、缩合等反应中用作催化剂。可直接氯化(**下)生成一氯、多氯和全氯醚。
[编辑本段]理化分析
一、物理性质
分子量:74.12 熔点: 一116.2℃ 沸点: 34.6℃ 液体密度(20℃): 713.5kg/m3 气体-密度: 2.56kg/m3 相对密度(45℃): 2.6 临界温度: 193.55℃ 临界压力: 3637.6kPa 临界密度: 265kg/m3 气化热(34.6℃): 351.16kJ/kg 比热容(35℃,101.325kPa): Cp=1862.13J/(kg·K) Cv=1724.0lJ/(kg·K) (液体0℃) 2214.82J/(kg·K) 比热比(35℃,101.325kPa): Cp/Cv=1.08 蒸气压(20℃): 58.93kPa 粘度(气体,0℃): 0.000684Pa·s (液体,0℃): 0.002950Pa·s 表面张力(20℃): 17.0mN/m 导热系数(0℃): 1298.3X105W/(m·K) 折射率(液体,24.8℃): 1.3497 闪点: 一45℃ 燃点 160℃ **界限: 1.85%/36.5% 燃烧热(25℃): 2752.9kJ/mol 最大**压力: 902.2lkPa 产生最大**压力的浓度: 4.1% 溶解度(20℃):6.89%(重量)
二、化学性质
1. 比较稳定,很少与除酸之外的试剂反应。 2. 在空气中会慢慢**成过**物,过**物不稳定,加热易**,应避光保存。
[编辑本段]制法
一、实验室制法
1.将乙醇与***化合物加热到140℃时可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产物**.***在这里作脱水剂\催化剂. 2.方程式:2 CH3-CH2-OH —--(浓H2SO4/140℃)---→ CH3-CH2-O-CH2-CH3 反应类型:取代反应
二、工业制法
工业上可在**铝催化下 ,于300℃由乙醇失水制得。是重要的溶剂,可溶解多种有机物,常用作天然产物的萃取剂或反应介质。有些物质能溶于含乙醇或水的**中。有些无机物在**中也有一定的溶解度。例如小量的硫或磷,但溴、碘、氯化铁、氯化金在**中有较大的溶解度。是首次试用成功的外科**剂。
[编辑本段]用途
做蜡、脂肪、油、香料、生物碱、橡胶等的溶剂,**剂。
[编辑本段]应急处置
一、人体防护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予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半面罩)。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二、其他防护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有害燃烧产物:一**碳、二**碳。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编辑本段]管理
一、操作的管理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剂接触。灌装适量,应留有5%的空容积。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二、储存的管理
通常商品加有稳定剂。储存于*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26℃。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大量储存或久存。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三、运输的管理
采用铁路运输,每年 4~9月使用小开口钢桶包装时,限按冷藏运输。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四、弃的管理
加入碳酸氢钠溶液,中和稀释后,用水冲入废水系统。
[编辑本段]毒理学资料
一、急性毒性
LD50:1215 mg/kg(大鼠经口)。LC50:221190 mg/m3,2 h(大鼠吸入)。人吸入最小中毒浓度(**):200 ppm;人经口最小致死剂量:420 mg/kg。**对人的**浓度为109.8~196.95 g/m3(3.6%~6.5 %)。212.1~303 g/m3(7%~10%)可引起呼吸抑制;当超过303 g/m3时,对人有生命危险。连续吸入6.06 g/m3(2000 ppm)可引起一些人头晕;吸入9.09~21.21 g/m3浓度的**,未出现任何临床症状。
二、代谢
**经呼吸道吸入,在肺泡很快被吸收,由血液迅速进入脑和脂肪组织中。吸入的**,有87%未经变化从呼气中排出,1%~2%从尿中排出。一部分**在肝脏经微粒体酶转化为乙醛、乙醇、乙酸和二**碳,后经呼吸和尿排出。停止接触后,**在血液中的含量很快下降,而在脂肪组织中仍保持相当高的浓度。
三、中毒机理
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全身**。一般认为,**引起的意识障碍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抑制有关,而肌张力减弱则是抑制脊髓所致。**还可抑制中枢突触递质——乙酰胆碱的释放。 **经呼吸道吸收,在肺泡内很快被吸收,由血液迅速进入脑和脂肪组织中。脑组织中**含量较高,是因为脑内血流量大,含脂类丰富及**能透过血脑屏障之故。
四、**性
家兔经眼:40 mg,重度**。家兔经皮开放性**试验:500 mg,轻度**。
[编辑本段]药用常识
一、适应范围
由于**的优点少而缺点严重,又能引起燃烧**,使用的医用**范围逐年减少,世界上各大医院早已不用。 健康情况佳的病人理论上均适用[1]。
二、用法用量
多种形式的吸入全麻装置如开放、半开放、半关闭或全关闭等,**均适用。与碱石灰接触不变质。**诱导期间吸气内**蒸气浓度,可逐渐按需增至 10—15%,维持期间以 4一6%为最常用。小儿诱导用 4一6%不等,年龄愈小浓度应愈低,维持用 2—4%。吸入全麻过程中,应依据病人情况和手术要求,随时调整吸气内**浓度,并设法避免体内有较多的**蓄积于脂肪和肌肉。
三、给药说明
(1)**为挥发性液体,装入内壁镀铜的金属罐或有色玻璃瓶中,密封;不得有漏气。 (2)一般每瓶(或罐)为 60或 120ml,不要超过 200ml。用剩的经过 12—24小时即报废。 (3)贮存超过二年的,应重新检验,符合规定才能使用。
四、禁用慎用
遇有急性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水电解质失调、代谢性酸血症、糖尿病、颅内压已偏高、肝肾功能欠佳、黄疸明显等患者,均禁用。 糖尿病,肝功能严重损害,呼吸道感染或梗阻及消化道梗阻病人忌用。
五、**反应
喉痉挛、暂时性血清转氨酶升高、抽搐、急性胰腺炎。用****会对免疫反应有损害。1例用**全麻后出现接触性皮炎和全身性过敏反应。
六、制法简介
将乙醇与***化合物加热到140℃时可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产物**.***在这里作脱水剂\催化剂.方程式:2 CH3-CH2-OH —--(浓H2SO4/140℃)---→ CH3-CH2-O-CH2-CH3+H2O
七、应用注意
①贮存与使用时应避开明火,以免燃烧或**。 ②开瓶后室温下超过24小时或在冰箱内保存3日后禁用。 ③****变质不宜再用。简易检验法:将**滴于滤纸上,待其挥发后,若留有浅**痕迹,即表示已变质。
八、主要特点
1、优点
①镇痛作用强,又可促使骨骼肌松弛; ②3—4倍于常用量时,对循环功能的抑制才达到危险的地步,故较安全; ③直接的**死亡率低。
2、缺点
①易燃烧**,当空气中含量为 1.83—48.0%,氧气中 2.1—82.5%,即有此可能;**的蒸气密度较空气大 2—6倍,常下降在手术室地面,容易着火; ②气味不佳,**性强,能促使口鼻腔和气管支气管粘膜、粘液腺引分泌增多,气道难以保证通畅,吸入全麻诱导中,屏气、呛咳、喉或支气管痉挛时常发生,术后肺部并发症多; ③化学性质不稳定,暴露于空气中,遇光或受热即变质,生成过**物或乙醛,**性更强;纯度要求高,微量的杂质即增加全麻诱导和维持的困难,事后并发症更多; ④全麻的作用起效慢,诱导期不仅太长,且可有兴奋阶段,临床上需另用全麻诱导药; ⑤苏醒期间胃肠道紊乱常见,恶心呕吐发生率可高达 50%以上; ⑥****时,胆汁分泌减少,肝糖原耗竭,血糖升高,这些改变对正常人可无重要意义,但对核尿病患者或肝脏病变者则未必然。
九、兽药
【兽用制剂、用法与用量】 犬**前皮下注射****5-10毫克/千克体重、硫酸阿托品0.1毫克/千克体重,然后用**口罩吸入**,直至出现**指征为止。猫、兔可置入**箱,吸入**蒸气,或用**口罩吸入。用于大白鼠、小白鼠、蛙类,将动物置于玻璃钟罩或烧杯中,将蘸有**的棉球投入其中,让动物吸入。鸡、鸽先将其固定,将头放入装蘸有**棉球的烧杯中吸入。
醚类的性质
酚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其分子结构有着密切关系。随着分子中羟基(一OH)增多,酚类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密度增加,沸点、溶点升高,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在常温下,主要有以下一些性质:
1)大多数酚类物质是无色晶体,只有少数为液体。
2)易溶于苯、乙醇、焦油类等有机溶剂,但溶解度不等。
3)具有羟基反应和烃基取代反应的特点。
4)具有很弱的酸性,在强碱中生成酚盐。
5)芳香环上的磺酸基、氨基和卤素都可和羟基发生置换反应,工业上利用这些性质生产合成酚。
6)苯酚是结构最简单也是最重要酚类物质。它的化学性质可代表其他酚的化学性质。
7)在稀碱(氨)和草酸作用下,酚可与醛发生反应。
8)易发生**反应,所以含酚废水一般都带有颜色。
9)酚与硫酸发生硝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