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为什么提高防洪标准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城市防洪50年一遇,100年一遇,哪个设防标准高,为什么(防洪标准50年一遇是什么意思)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城市防洪50年一遇,100年一遇,哪个设防标准高,为什么
20年一遇的洪水是指最大降雨量、水库蓄洪量、沿岸泄洪量的控制设施根据规划在20年内的变动值相对稳定,如果设计50年一遇的洪水水位,需要考虑50年内的最大降水量、水库因泥沙沉积导致蓄洪量下降等因素。因为50年可能发生的事情太多,比如植被破坏、水道堵塞等情况。
防洪标准及分类
法律分析:防洪保护对象达到防御洪水的水平或能力。一般将实际达到的防洪能力也称为已达到的防洪标准。防洪标准可用设计洪水(包括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及洪水过程)或设计水位表示。一般以某一重现期(如10年一遇洪水、100年一遇洪水)的设计洪水为标准;也有以某一实际洪水为标准。在一般情况下,当实际发生的洪水不大于设计防洪标准时,通过防洪系统的正确运用,可保证防护对象的防洪安全。水工建筑物的安全设计洪水标准有时也称为防洪标准。二者有一定的联系。
防洪标准的高低,与防洪保护对象的重要性、洪水灾害的严重性及其影响直接有关,并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相联系。国家根据需要与可能,对不同保护对象颁布了不同防洪标准的等级划分。在防洪工程的规划设计中,一般按照规范选定防洪标准,并进行必要的论证。阐明工程选定的防洪标准的经济合理性。对于特殊情况,如洪水泛滥可能造成大量生命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时,经过充分论证,可采用高于规范规定的标准。如因投资、工程量等因素的限制一时难以达到规定的防洪标准时,经过论证可以分期达到。
世界各国所采用的防洪标准各有不同,有的用重现期表示,有的采用实际发生的洪水表示,但差别不大。例如日本对特别重要的城市要求防200年一遇洪水,重要城市防100年一遇洪水,一般城市防50年一遇洪水;印度要求重要城镇的堤防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对农田的防洪标准一般为10~20年一遇洪水。澳大利亚农牧业区要求防3~7年一遇洪水。美国主要河道堤防防洪标准,比1927年洪水大11%~38%,约相当于频率法的100~500年(随控制站而异)一遇洪水,但实际上许多河道都未能达到防御100年一遇洪水的标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
第十一条 有防汛任务的县级以上人民**,应当根据流域综合规划、防洪工程实际状况和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制定防御洪水方案(包括对特大洪水的处置措施)。
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的防御洪水方案,由国家防汛总指挥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其他江河的防御洪水方案,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制定后,经有管辖权的流域机构审查同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报国务院或其授权的机构批准后施行。
有防汛抗洪任务的城市人民**,应当根据流域综合规划和江河的防御洪水方案,制定本城市的防御洪水方案,报上级人民**或其授权的机构批准后施行。
防御洪水方案经批准后,有关地方人民**必须执行。
第二十三条 省级人民**防汛指挥部,可以根据当地的洪水规律,规定汛期起止日期。当江河、湖泊、水库的水情接近保证水位或者安全流量时,或者防洪工程设施发生重大险情,情况紧急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可以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并报告上级人民**防汛指挥部。
第三十三条 当河道水位或者流量达到规定的分洪、滞洪标准时,有管辖权的人民**防汛指挥部有权根据经批准的分洪、滞洪方案,采取分洪、滞洪措施。采取上述措施对毗邻地区有危害的,须经有管辖权的上级防汛指挥机构批准,并事先通知有关地区。
在非常情况下,为保护国家确定的重点地区和大局安全,必须做出局部牺牲时,在报经有管辖权的上级人民**防汛指挥部批准后,当地人民**防汛指挥部可以采取非常紧急措施。
实施上述措施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拦,如遇到阻拦和拖延时,有管辖权的人民**有权组织强制实施。
三峡水利工程对长江中、下游主要的作用
三峡水库可以运用部分库容对洪水进行主动的调蓄,通过水库控泄洪水对下游发挥防洪作用。据介绍,三峡水库可利用150米水位以下库容(135米至150米之间的库容为72.9亿立方米),按荆江补偿调度方式,可以完全调蓄不同类型的20年一遇洪水过程。对全流域性的洪水(如1954、1998年型),则可发挥更大的作用。
补充:防洪是建设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工程建成后,将有效地拦蓄长江上游的洪水,使长江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从而保护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1500万人口和150万公顷耕地免受洪水威胁补充:由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长江中游与下游的分界处,工程建成后在重庆至宜昌段形成巨大水库,当水位达到海拔175米时,水库可拥有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可有效调节和控制长江上游暴雨形成的洪水,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特别是对荆江河段的防洪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三峡工程是长江中下游防洪的关键工程,防洪是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出发点和目标。
长江特大洪水过后,国家对洞庭湖采取了哪些治理措施
1、工程方面的措施
1.1:在湘、资、沅、澧上游修建控制性水利工程
在湘、资、沅、澧上游修建控制性水利工程拦蓄上游洪水,拦洪错峰,以减轻下游的防洪压力,现在洞庭湖水系湘、资、沅、澧上游仅有一座以防洪为主的水库,即澧水上游的江垭水库,在发生如九六、九八年的大洪水时水库调洪削峰力不从心,为了保证洞庭湖区及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安全,按照湖南省防指“水库在汛期要把防汛放在第一位”的重要指示精神,省防指研究决定应适当降低汛前库水位,将库水位在期前严格控制在汛前控制水位以下,保证留有一定的防洪库容,经调整后洞庭湖水系上游的18座大型水库总防洪库容41.76亿M3,(其中:湘江流域10座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8万KM2,防洪库容7.53亿M3;资水流域2座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27万KM2,防洪库容10.23亿M3;沅水流域4座水库控制流域面积8.3万KM2,防洪库容16.4亿M3;澧水流域2座水库控制流域面积6484KM2,防洪库容7.6亿M3)如重现九六、九八年洪水上游防洪库容明显不足,应在四水上游新建综合性利用的大型水库,增加防洪总库容,提高四水尾闾的防洪能力,确保下游防洪安全。
1.2:加固堤防,提高抗洪能力
洞庭湖现有一线防洪大堤3500KM,按照重点、一般、蓄洪垸的标准进行加固,提高大堤的抗洪能力,如果一旦堤防溃决,将会造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堤防是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份,“千里金堤毁于一*”对于一线防洪大堤的险工险段应加强治理,消除堤防隐患,进一步提高大堤的整体抗洪能力。
1.3:束水攻沙,减少湖床的泥沙淤积
每到汛期湘、资、沅、澧四水及长江四口携带大量泥沙入湖,入湖后由于过水断面加大,流速减小,水流携沙能力降低,至使大部分泥沙淤积在洞庭湖。束水攻沙,加大流速提高水流携沙能力,对洞庭湖洪道进行整治,使中小洪水归槽,减少泥沙淤积的速度,尽量减轻泥沙淤积对防洪安全的威害。
1.4:大力整治洪道,确保行洪安全
对于洞庭湖主洪道内的阻洪高秆作物、废堤、残埂应彻底清除,以畅洪水,减少汛期行洪阻力,对具部行洪过水断面太小,不能满足安全行洪的洪道采用挖泥船疏浚与固堤相结合的方法,治理效果良好,对洪道疏浚一方面可以扩在过水断面,提高安全行洪能力,同时利用疏挖的泥土用于堤防的固堤护脚,又可以加大堤防的抗洪能力,提高防洪标准。
1. 5:继续实施平垸行洪、退田返湖
由于历年围湖造田,导至湖区水面锐减,洞庭湖蓄洪量减少,为了防洪安全,洞庭湖将堤垸划分为蓄洪垸和重点垸,在水位过高时,蓄洪垸主动蓄洪,以减低水位,保证重点堤垸的安全。现在湖区共有万亩以上蓄洪垸24个,蓄洪容量163.28亿M3,应继续做好蓄洪垸的配套设施建设,确保蓄洪垸的人民生命安全,对于蓄洪垸的运用应坚持在科学调度的前提下,满足防洪整体要求。
2、非工程措施
2.1:上游加大水土保持、减少水土流失
淤积在洞庭湖的泥沙大部来自四水及长江四口,在长江、四水上游加强水土保持,可以从根本上缓和洞庭湖泥沙淤积,减少泥沙淤积对洞庭湖防洪的影响,减缓因泥沙淤积造成湖区蓄洪能力的急剧减少。
2.2:力争早日实现水文气象信息化
水文气象的及时传输已成为决定防汛成败的关键因素,汛期的水文气象资料为防汛指挥者提供重要参考,只有对水文气象实施实时监控,才能保证防汛决策的正确性、科学性。同时水文气象信息现代化也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力争早日实现水文气象现代化,为洞庭湖防汛服务,为水利现代化服务。
2.3:健立健全防汛保障制度
洞庭湖共有蓄洪垸24个,总面积436.69万亩 ,耕地231.32万亩,人口149.7万人,在遭遇特大洪水时,蓄洪垸的垸民将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为了减少蓄洪垸内人民的后顾之忧,建议国家逐步建立与健全蓄洪垸内人民的防汛保障制度,确保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减少蓄洪时的人为阻力,保证最佳蓄洪时机。
2.4:防汛物资储备要充足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