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优秀出版物的标准是什么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出版社评估暂行办法》等文件的通知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出版社评估暂行办法》等文件的通知
第一条 为加强对高等学校出版社的宏观指导和管理,完善出版社的各项制度,建立以实现双效益为目标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推动出版社的建设和发展,走稳定健康发展的道路,使其更好地为高等教育事业服务,为培养社会**现代化建设人才和繁荣出版事业作出贡献,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评估内容:出版社的办社方向、出版物结构与质量、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经营管理及办社条件。第三条 评估依据:新闻出版署制定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试行)》、《关于出版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加强经营管理的意见》和国家教委制定的《关于高等学校出版社加强管理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第四条 评估工作作为高等学校出版社建设的一项制度,两年评估一次。第五条 国家教育委员会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和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负责同志组织的高等学校出版社评估领导小组,在中宣部、新闻出版署的指导下,负责指导、协调、检查、审核全国高等学校出版社的评估工作。第六条 国务院有关部委、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学校出版社的主管部门,负责指导所属高等学校出版社的评估工作。第七条 高等学校出版社的主办单位应根据国家教委的统一安排,组织落实其出版社的评估工作。第八条 高等学校出版社评估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长、社长、人事、财务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组织本校出版社的评估工作,实测各项指标,写出评估报告。第九条 评估工作采取自评、复评和直接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其程序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按照第八条要求建立评估领导小组,学习文件,进行评估业务培训,拟定评估工作计划,做好思想动员工作。
2、自评阶段:出版社按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实测,写出自评报告;学校评估领导小组组织验收,提出意见,写出评语。
3、复评阶段:高等学校出版社评估领导小组对被评估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听取汇报,抽查项目,验证评语,评出分数。第十条 对成绩突出的高等学校出版社,国家教委和有关部门将适时表彰,并重点扶持,力争办成国内外有影响的第一流出版社。第十一条 对评估不及格的高等学校出版社,给予整顿、停业整顿直至停办的处分。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高等学校出版社评估指标体系
(暂行)
<font size=+1>
Ⅰ级指标Ⅱ级指标分值 满分标准
办
社
方
向
20
分
Ⅱ-1办社方向
5
坚持办社方向和宗旨,为教学、科研
、社会服务。Ⅱ-2管理水平
5
能认真贯彻上级有关政策、规定,措
施落实,能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
效果良好。
Ⅱ-3获奖图书
5
获**办的省部级以上的优秀图书奖
占评奖时限内全部品种的2%。
Ⅱ-4出版基金
5
正式建立出版基金,并用于教材、专
著的出版,效果显著。
出
版
物
结
构
与
质
量
35
分
Ⅱ-5教材专著比例
6
占当年初版种数50%-60%,占
全部品种60%-70%。Ⅱ-6重点图书比例
5
省部级以上**部门确定的重点图书
占全部初版书5%以上。Ⅱ-7重版图书比例
4
品种占20%-50%,册数占
30%-60%。Ⅱ-8内容质量
7
当年出书中,优质品、良好品占
50%以上,其余为合格品。Ⅱ-9编校质量
7
当年出书中,优质品、良好品占
50%以上,其余为合格品。Ⅱ-10装帧设计质
量3
当年出书中,优质品、良好品占
50%以上,其余为合格品。Ⅱ-11印刷质量
3
当年出书中,优质品、良好品占
50%以上,其余为合格品,无不合
格品。
队
伍
建
设
和
制
度
建
设
15
分
Ⅱ-12领导班子建
设
5
社长、总编、**符合条件要求并配
备齐全,其中主要负责人的主要精力
放在出版社,主要领导相对稳定。实
行和健全社长负责制。Ⅱ-13职工队伍建
设
5
人员结构合理,职称结构合理,其中
高级职称占编辑人员的比例为30%
以上,新职工培训后上岗。
Ⅱ-14管理制度
5
按照新时期出版工作的指导方针,出
版社有明确的发展战略、长期规划和
年度计划,有完善的决策管理办法,
基本建立和健全以质量为中心的各项
目标管理制度,并得以较好落实。有
较完善的产品质量管理办法,资金运
转及调控管理办法,存贷管理办法,
销售管理办法,会计核算及成本管理
办法,内部审计办法,职工培训、聘
用管理办法,工资及奖金分配办法等
。
经
营
管
理
15
分
Ⅱ-15图书发行
6
总码洋、总实洋及自办发行量均比上
年有所提高,逐年扩大覆盖面及发行
网点,储备总码洋及结构合理,发行
费用合理,利润提高,应收书款占发
行码洋80%。Ⅱ-16经营管理
6
利润率达5%-12%,销售利润率
逐年增加,图书销售率逐年有所增加
,主要原材料消耗率有所降低,自留
资金合理分配,国有资产逐年增值。Ⅱ-17市场调查及
信息返馈3
有制度,有效果。
办
社
条
件
15
分
Ⅱ-18办公、生产
用房6
办公用房满足需要,书库基本满足图
书储备需要。Ⅱ-19技术装备
5
运输工具满足需要,使用电脑管理、
排版等。Ⅱ-20资金4有适应生产需要的自有流动资金。
</font>
说明:
1、出版物质量栏内各项质量分级标准依照新闻出版署《图书质量管理规定(试行)》。抽检率不得低于年度出书的10%,其抽检应采取随机取样的办法,不得弄虚作假。
2、除上列指标要求外,被评估的出版社还需附文字材料,包括出版社概况,发展规划等。若出版了内容有严重问题的图书或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损失的,亦需另写专题材料。
3、上述指标为满分值,评估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分为三档。即较好者为满分,一般者为满值的0.7,较差者为满分值的0.4。90分以上为优良,70分为及格。
4、上述评估指标一般以评估前两年数为准。
5、获国家级图书奖一种加6分,丛书最多加10分,提名奖加3分,丛书最多加5份。
6、被中宣部、新闻出版署和国家教委有关方面发文通报批评的图书,一种书扣6分,丛书最多扣10分;被省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通报批评的图书,一本书扣3分,从书最多扣5份;若受双重批评,按高分扣除。
7、本评估体系不包括音像及电子出版物。
附件二:
高等学校出版社社长负责制暂行办法
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是什么级别奖项
是国家级的:
“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的评选,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传播和积累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全*全国工作大局服务。通过评奖,发挥正确的导向和示范作用,促进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繁荣和发展我国出版业。、
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成立“中华优秀出版物奖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有关领导、专家、学者组成,负责该奖项的领导、组织、协调。领导小组下设评奖办公室,负责评奖的日常工作。“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三个子项奖分别成立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的组**员由领导小组批准。
国家级期刊是什么级别?
如何区分省级、国家级期刊
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是什么级别奖项
是国家级的:
“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的评选,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传播和积累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全*全国工作大局服务。通过评奖,发挥正确的导向和示范作用,促进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繁荣和发展我国出版业。、
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成立“中华优秀出版物奖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有关领导、专家、学者组成,负责该奖项的领导、组织、协调。领导小组下设评奖办公室,负责评奖的日常工作。“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三个子项奖分别成立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的组**员由领导小组批准。
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的图书奖章
每家出版社(副牌社可另算一家)可报送1种图书参评(中国版协图书评论工作委员会会员单位可报2种),类别不限。丛书出齐后可作为一种参加评选,也可选择其中一本(应有单独书号、可单独出售)作为单本书参加评选。各出版社确定参评图书后,填写《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申报表》和该书编校质量检查表一式两份(表格可复制)。地方出版社请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图书管理部门和出版协会、**部委直属出版社请主管部门、***出版单位请总政宣传部新闻出版局审核同意后,连同图书每种2本(套)、质量检查表、报刊评论文章、专家审读推荐意见和读者反映情况,于截止日期前(以寄出邮戳为准)邮寄至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切勿铁路、航空托运)。 认真贯彻“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评选指导思想,图书奖的评选条件,是根据作品的选题导向,学术价值,内容质量,技术指标,装帧水平进行综合评比,注重“三贴近”要求,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图书奖获奖数量为50种,图书提名奖数量原为100种,第四届增至150种 。 依据《“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评奖通知》的规定,成立由有关领导、专家和学者组成的图书奖评审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选出获奖图书,经公示无异议后,报中华优秀出版物奖领导小组审定。中华优秀出版物奖领导小组对获奖图书审核确定后,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统一举行颁奖仪式,公布获奖图书名单,对获奖图书的出版单位颁发“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奖牌”,对获奖图书的责任编辑、策划编辑和作者分别颁发获奖证书。通过新闻媒体对获奖图书做统一宣传,并在《中国图书评论》杂志刊发专辑。建议各有关单位对获奖人员进行奖励。为进一步提高评奖质量,广泛听取各学科专家意见,欢迎出版社邀请有关专家对推荐图书撰写审读推荐意见或书评,供专家组和评委参考。书评文章择优在《中国图书评论》上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