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湖北华容地区有哪些乡镇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华容县有多少个乡镇(华容县有多少个乡镇街道)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华容县有多少个乡镇
华容县辖三封寺、万庾、北景港、章华、治河渡、禹山、注滋口、操军、梅田湖、插旗、鲇鱼须、东山等12个镇,团洲、新河等2个乡。
扩展资料
【位置、面积】华容县位于湖南省北部边陲,岳阳市西境,地处东径112°18'31“~113°1'32”,北纬29°10'18“~29°48'27。北倚长江,南滨洞庭湖。周邻6县(市)、场,东与岳阳市君山区交界,西与益阳市南县相邻,南连国营北洲子农场,北接湖北省石首市,东北与湖南省监利县隔江而望。县境广袤均为70公里,境内东西最大横距68公里,南北最大纵距80公里。集雨面积1612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0.76%;其中平原1028平方公里,占56%;低山丘岗区328.2平方公里,占17.08%;水面255平方公里,占26.2%。
【地质、地貌】华容位于扬子淮地台的江南地轴上,属既有强烈挤压褶皱上升运动,又有升降运动的江南古陆。县境地处洞庭湖凹盆地北缘,地势北高南低,中部丘岗隆起,东西低平开阔,微向东洞庭湖倾斜。地貌分区特征较为明显:东北部为低山丘陵区,间有溪谷平原,中南部为丘岗区,其余为平原。平均海拔在35米以上,海拔最高点(雷打岩)为382.9米,最低点为东湖湖底(海拔)21米,高差361.9米。全县按地貌类型可分为平原和山地两大类。平原面积1028平方公里(不含江、湖、河、库等水域),按成因可分为:江河平原、溪谷平原和滨湖平原;山地总面积328平方公里;按高程可分为岗地、丘陵、低山3类。
【气候特征】华容地属北**带,为湿润性**季风气候。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水集中;春温多变,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的特点。2008年极端最高温37.5度。极端最低气温为-3.9度,年降水量1188.6毫米,日照1516.8小时。无霜日262天。
自然环境
【水系】华容境内湖泊星布,河流网织,水系发达。有内湖21个,蓄水面积74.5平方公里,调蓄水量12154万立米,内河8条,长95.14公里,蓄水量3857万立米。水库59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6座,小(二)型水库51座,山塘港垱6208处,总蓄水量6873万立方米。长江水系藕池河、华容河穿境而过。加上每年平均降雨量1214毫米,总产.3亿立米,减去蒸发量6.3亿立米,其中地表水为11.4亿立米,**水为3.6亿立米,是名副其实的“水乡”。
参考资料:行政区划——华容县人民**
自然地理——华容县人民**
华容县有多少个乡镇
华容县辖三封寺、万庾、北景港、章华、治河渡、禹山、注滋口、操军、梅田湖、插旗、鲇鱼须、东山等12个镇,团洲、新河等2个乡。
扩展资料
【位置、面积】华容县位于湖南省北部边陲,岳阳市西境,地处东径112°18'31“~113°1'32”,北纬29°10'18“~29°48'27。北倚长江,南滨洞庭湖。周邻6县(市)、场,东与岳阳市君山区交界,西与益阳市南县相邻,南连国营北洲子农场,北接湖北省石首市,东北与湖南省监利县隔江而望。县境广袤均为70公里,境内东西最大横距68公里,南北最大纵距80公里。集雨面积1612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0.76%;其中平原1028平方公里,占56%;低山丘岗区328.2平方公里,占17.08%;水面255平方公里,占26.2%。
【地质、地貌】华容位于扬子淮地台的江南地轴上,属既有强烈挤压褶皱上升运动,又有升降运动的江南古陆。县境地处洞庭湖凹盆地北缘,地势北高南低,中部丘岗隆起,东西低平开阔,微向东洞庭湖倾斜。地貌分区特征较为明显:东北部为低山丘陵区,间有溪谷平原,中南部为丘岗区,其余为平原。平均海拔在35米以上,海拔最高点(雷打岩)为382.9米,最低点为东湖湖底(海拔)21米,高差361.9米。全县按地貌类型可分为平原和山地两大类。平原面积1028平方公里(不含江、湖、河、库等水域),按成因可分为:江河平原、溪谷平原和滨湖平原;山地总面积328平方公里;按高程可分为岗地、丘陵、低山3类。
【气候特征】华容地属北**带,为湿润性**季风气候。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水集中;春温多变,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的特点。2008年极端最高温37.5度。极端最低气温为-3.9度,年降水量1188.6毫米,日照1516.8小时。无霜日262天。
自然环境
【水系】华容境内湖泊星布,河流网织,水系发达。有内湖21个,蓄水面积74.5平方公里,调蓄水量12154万立米,内河8条,长95.14公里,蓄水量3857万立米。水库59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6座,小(二)型水库51座,山塘港垱6208处,总蓄水量6873万立方米。长江水系藕池河、华容河穿境而过。加上每年平均降雨量1214毫米,总产.3亿立米,减去蒸发量6.3亿立米,其中地表水为11.4亿立米,**水为3.6亿立米,是名副其实的“水乡”。
参考资料:行政区划——华容县人民**
自然地理——华容县人民**
鄂州有哪些乡镇
鄂州市有鄂城、华容、梁子湖三个县级行政区和葛店、鄂州两个经济开发区,以及凤凰、古楼、西山三个直管街道。2018年底,显示的统计结果为鄂城区辖汀祖、碧石渡、泽林、燕矶、杜山、花湖、杨叶、长港等8个镇和沙窝乡、花湖开发区(省级)、鄂城新区。
华容区辖华容、段店等2个镇和临江、**2个乡以及红莲湖新区(原红莲湖旅游度假区与原庙岭镇合并组成),全区实有4个社区、73个行政村,971个村民小组;
梁子湖区辖东沟、太和、涂家垴、沼山、梁子等5个镇和梧桐湖新区,有4个社区和82个行政村,村民小组共计1033个;葛店开发区所辖的葛店社区办和原保留的葛店镇撤销,现有社区5个、行政村31个,村民小组354个;鄂州开发区有3个社区和10个行政村,村民小组共计120个;
凤凰街道有14个社区和5个行政区,村民小组共计54个;古楼街道有10个社区和3个行政村,村民小组共计34个;西山街道有9个社区和7个行政村,村民小组共计86个。全市共有镇15个、乡3个,共有社区54个、行政村318个,村民小组共计4027个。
扩展资料:
鄂州市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楚王熊渠封儿子熊挚红为鄂王,在长江南岸梁子湖畔修筑鄂王城,湖北省的简称“鄂”由此而来。
221年,东吴孙权在此建城,取“以武而昌”之义,改鄂县为武昌,定都于此。在设置武昌县的同时设置武昌郡,治武昌县。隋朝改郢州为鄂州,治所在江夏县(现武汉市武昌区),因此不少人误以为是鄂州和武昌名字互换。
元代改当时的鄂州路为武昌路,明代改为武昌府,治所仍在江夏县。为了区别,武昌府城被称为“上武昌”,武昌县城被称为“下武昌”,因此又有“上下武昌城”的说法。武昌起义就发生在武昌府城。
**以后,废除府制,原武昌府治所江夏县被改为武昌县。1913年,原武昌县改名寿昌县。1914年,因与浙江省寿昌县重名,又改名鄂城县。1949年后,曾设立鄂城市,与鄂城县并存。1983年,设立省辖鄂州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鄂州
湖南华容县一共有几个乡镇?分别都是什么镇?
华容县城:位于县境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3′56〃,北纬29°31′46〃。三国吴太帝黄龙元年(229)于今县东二里是置安南县。隋炀帝大业十年(614)县城迁河西,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迁今城东紫港口,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因避水患,复迁河西故址。**以前,县、城同名,通称华容;**元年(1912年)称章台镇,1950年称城关镇。县城得名来源于春秋时楚所筑章华台、容城。200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1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万人。规划面积25平方千米,其范围:东起胜峰乡石伏村,西抵马鞍山,南达护城乡麻里泗集镇,北至万庾镇石山矶。
万庾镇:位于县城北7.5千米处。建国前属万庾乡。建国后为第4区区辖镇,1956年撤区并乡时为万庾乡。1958年属护城公社,1961年从护城公社划出,成立万庾公社,1984年改为建制镇。面积96.7平方千米,10495户,总人口40289人。原辖29个行政村,275个村民小组。现辖26个村,2个渔场,1个居委会,264个村民小组。
宋家嘴镇:据史籍记载,隋代全县版图为十都,宋家嘴即为都埠之一。初为宋姓人户聚居地,故名。原址在今镇区下游2里许的藕池河堤上。1953年整修大堤时移于今地。建国前属清凉乡,解放初属3区,后改隶鲇鱼须区,1956年撤区并乡,定名宋市乡,1958年隶属护城公社,1959年改鲇鱼须公社,1961年从鲇鱼须公社划出建宋市公社,1983年2月社改乡,随后改为建制镇。面积40.4平方千米,总人口21230人。辖13个村、2个场、1个居委会、153个村(居)民小组。
鲇鱼须镇:建国前属清凉乡。解放后,今镇域范围建为准里、时家、保安、黄洋、普贤5乡及鲇鱼须镇,隶3区,后改为鲇鱼须区,1956年撤区并乡,改为时家圻乡,鲇鱼须镇升为县属镇。1958年公社化时属护城公社,1959年分为鲇鱼须公社,1961年再与宋市公社分开,建为鲇市公社。1966年镇区复为县属镇。1969年镇区并入鲇鱼须公社,1980年镇、社分家,镇区复为县属镇。1984年,镇、乡合为鲇鱼须镇。普贤冈集镇。
北景港镇:位于华容县南部。辖区旧名禹甸垸,原为牛氏湖、西湖及藕池河滩涂、淤洲。1902年前后由各地流入县境的移民组织开垦。取《诗经》“自古南山,神禹甸之”之义,名禹甸垸。建国前属景港乡,建国后划为景港、横洲、中岭、北岭、禹九等乡,属2区;1956年撤区并乡为景港乡;1958年与新河乡合并成立新景人民公社,1961年规模缩小,定为景港公社。1984年,为北景港镇。面积75.7平方千米,总人口39227人。辖27个村、两个渔场、1个林场、2个街道居委会。镇区北景港,早期街道建于藕池河堤上,1953年为整修河堤迁入堤内;1951年即建为2区区属镇,1956年为县属镇,1958年改为社属镇,1966年再度为县属镇,1969年复为社属镇,1980年恢复为县属镇,1984年与景港公社合并,为北景港镇镇区。
治河渡镇:位于县城东南。建国前属板桥乡,建国后建有润德、黄蓬、紫南、登瀛、方城5乡,隶1区。1956年撤区并乡为潘家渡乡,乡**设潘家渡。1958年隶华一公社,1961年规模缩小,建为潘家公社。1983年改名潘家乡,1993年乡**移驻治河渡,由乡改镇,名治河渡镇。面积45.72平方千米,总人口26597人。辖14个农业村,2个居委会,2个渔场。
三封寺镇:位于华容县东部。建国前属板桥乡。建国后,先后划属4区和1区。1956撤区并乡,改为三封寺乡。1958年成立全县第一个人民公社,取名华一公社,1961年公社规模缩小,置三封公社。1984年设三封寺镇。面积75.8平方千米,人口31136人。辖20个村、1个渔场、1个林场、1个居委会。镇区三封寺。
注滋口镇:位于县境南端,北距县城32千米。原属洞庭湖洲,建国初属华容县第9区,1956年撤区并乡后称隆西乡。1958年隶属幸福公社。1961年从幸福公社**出来成立隆西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1984年隆西乡与县属建制镇注市镇合并为注滋口镇。面积61.12平方千米,总人口3882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000多人。辖34个村(居)民委员会,247个村(居)民小组。镇人民**驻注滋口镇区国庆路。
塔市驿镇: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华容县境东北。建国前为塔市乡,建国后为5区所辖,1956年仍为塔市乡,1958年属东山公社,1961年从东山公社分出,置塔市公社,1980年将镇域东境部分村划出建江洲公社,1983年社改乡,6月建塔市驿镇,1995年江洲乡并入塔市驿镇。镇域辖22个村(场)、2个居委会。面积108.3平方千米,总人口31000人。新沙洲集镇原称江洲墟场,1976年前为塔市公社青泥大队所辖,尚为一片荒洲;1980年建江洲公社,公社机关驻此,聚居人户开始增多;1995年江洲乡与塔市驿镇合并,镇**仍驻此。
东山镇:位于华容县境东北部。镇域明清时为文宣乡,**时期设三郎乡。建国后建为继林、祖光、焕荣、先金、锡、栋、红烈乡,隶5区。1956年撤区并乡为三郎堰乡。1958年成立东山人民公社,范围包括今洪山头、塔市驿、东山全境,1961年公社缩小,复称东山公社。1970年将桃花山区划出,设桃花山公社,1995年复并入东山。2000年设东山镇。面积98.6平方千米,总人口28241人。镇**驻地三郎堰。
胜峰乡:位于华容县境北部。建国前属板桥乡,建国初建为板桥、梅伍、栗树、黄湖等乡,初属4区,后属1区。1956的撤区并乡为胜峰乡。1958年属华一公社,1961年缩小至现在规模。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22829人,5846户。辖19个村、场。乡**驻地毛家巷。
新河乡:位于华容县境西南部。建国前,为沟通赤眼湖进入牛氏湖,在乡境新开一条河道,接通了华容县城和北景港之间的水上运输,故名新河口。建国前属五合、三宝2乡,后划属景港乡。解放后建为开化、县河、移灵、十三等8乡,隶2区。1956年置新河乡,1958年隶新景公社,1961年成现在规模。面积70.5平方千米,总人口3.934万人。辖27个村、1个居委会。乡**驻新河口。
团洲乡:位于华容县境东南部。旧时属洞庭湖洲。1977年冬,以消灭血吸虫病相号召,设灭螺指挥部,组织全县数万民工围垸灭螺,实际目的是围湖扩田。1980年由指挥部转为公社建制,名团洲人民公社,1983年更名为团洲乡。面积50.9平方千米,总人口23180人。辖15个村、4场、1个居委会;15个自然村取名依次以团字为头,配“结、东、南、西、北、洲、建设、农、福、新、华、容”15字为村名。乡**驻团洲村。
护城乡:位于华容县城之南。因地势环绕县城,旧时置护城大垸,因以名乡。乡域建国前曾分属章台镇、万庾乡。建国后隶1区,后隶4区,1956年为护城乡,1958年与万庾、宋市、时家圻等乡合建为护城公社,1961年缩小至现在规模,名护城公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面积50.9平方千米,人口30284人。乡**驻地麻里泗,1993年成立麻里泗居委会。
新建乡:位于华容县西境。建国前属梅市乡,建国后建为保合、团城、西来等乡。1956年为西来乡,1958年属东风人民公社,1959年改名操军公社。1961年从操军公社划出,隶梅田公社,1972年从梅田划出,建为新建公社,1983年更名为新建乡。面积43.62平方千米。2000年全乡总人口22713人。新建乡**驻迎祥垸。
南山乡:位于华容县中南部,距县城13千米处。因旧时以县境南部诸山通称“南山”而得名。建国前为大乘乡。建国后隶2区,1956年建为南山乡,1958年为南山公社,1983年改为乡。面积82.30平方千米,总人口22267人。辖27个村、场。乡**驻大乘寺。
终南乡:位于华容县南部。建国前属大乘寺乡,建国后建为鱼口、夏家等6乡。1956年名为终南乡。后或称公社、或称乡。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2.2万人。辖23个村、场,2个居委会。乡**驻地原为鱼口,1991迁终南山。
幸福乡:位于华容县南部。建国前分属岳阳县仁义乡和华容县的东庆乡。1952年划岳阳县部分区域属华容,建为坝合、昭福、团山3乡,隶9区。1956年建团山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因辖区内幸福高级社而得名。面积63.84平方千米,人口3.2万。辖28个村场。乡**驻坝上。1970年建新洲农场,1980年改为新洲公社,驻地为新洲集镇;1995年新洲乡并入幸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