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陕甘宁地区特色动物有哪些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陕西有哪些珍稀动物?(陕西有哪些珍稀动物名单)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陕西有哪些珍稀动物?

  白琵鹭、金毛扭角羚、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羚牛、林麝,大熊猫,朱鹮,羚牛和金丝猴。、华南虎、鹭鸟、金钱豹、青羊。(1)大熊猫:亦称猫熊。哺*动物。体肥胖,形似熊,长约1.5米,肩高约66厘米。眼周、耳、前后肢和肩部黑色,其余均为白色。生活在2000米~4000米高山的竹林中,喜食竹子,有时也吃小动物。善于爬树,性孤独,不群栖。仅产于我国四川、陕西、甘肃的少数地方,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2)朱鹮:鸟类。雄鸟体长近80厘米,雌鸟稍小。羽毛多是白色,有的部位粉红色,颈部有若干延长而下垂的柳叶形羽毛,额、眼周、头顶、嘴基部、跗跖及*露的下胫为红色。生活于沼泽、山区溪流附近,栖于高大乔木上,以蟹、蛙、小鱼、田螺、甲虫等为食。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3)金丝猴:亦称仰鼻猴。哺*动物。体长约70厘米,尾长与体长相等或更长些。背部有发亮的长毛,脸两侧、胸及后腿毛赤色。生活于2500米~3000米高山密林中,群栖,以野果、嫩芽、竹笋为食。分布于四川、甘肃和陕西南部。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4)白头叶猴:哺*动物。体长约50厘米,头小,尾较体长,四肢细长。头白,有毛冠,体背的毛较腹面长而密。生活于热带、**带阔叶林中,群栖树上,很少下地,以野果、叶、花等为食。产于我国云南、广西南部及越南北部。我国一类保护动物。(此外还有黑叶猴,也是一类保护动物。)

  (5)羚牛:亦称扭角羚。哺*动物。长1.7米~2.2米,肩高1米~1.3米,重可达350公斤。尾较短,雌雄均有短角。全身棕**或深棕色,眼周黑色。一般栖于3000米~4000米高地,夜出觅食,吃青草、树枝、竹笋等。分布于我国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地。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6)白鳍豚:又称白暨豚。哺*动物。体长1.5米~2.5米,头圆,嘴长,约30厘米。体背面淡蓝灰色,腹面白色,鳍白色。生活在我国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钱塘江中。我国特产动物,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7)黑颈鹤:鸟类。大型涉禽,体长约1.4米。头、颈及飞羽均黑色,尾羽亦黑色,体羽灰白色,外观黑白分明,易于识别。主要栖息在生长较高水草的沼泽地,以鱼、蛙、螺、虾等为食,在青海、四川西部3500米~5000米的高山沼泽繁殖,迁徒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越冬。鹤类中唯一的高山种,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8)扬子鳄:爬行动物。长2米余,背面角质鳞有六横列。背部暗褐色,有黄斑和黄条;腹面灰色,有**小斑和横条;尾部有灰黑相间的环纹。前肢五指,无蹼;后肢四指,有蹼。*居池塘、沼泽底部,以鱼、蛙、小鸟及鼠类为食,冬季蛰居*中。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我国特有,一类保护动物。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44692174.html

甘肃省武威的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有什么珍稀动物呢?

动物园相信在每个城市都有,也是我们休闲时候比较喜欢去到的一处地方。在动物园中一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动物,无论是生活在陆地上的,还是生活在水中的,尤其是对于小朋友们来说,是有着很大的吸引力的。不过因为每个动物的生活习性不同,所以对于动物园的建设还是比较考究的。

而在我国甘肃省的武威境内,有一个叫做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的地方,是我国唯一建在荒漠的动物园。可能大家听到这个名字还是比较奇怪的,荒漠对于我们来说,好像和沙漠的是差不多的,都是处于一个比较恶劣的环境之中。但对于武威市内的这个动物园来说,就是将动物们生活的家园搬到了沙漠之中。

陕西有哪些珍稀动物?

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具**于武威市的东北部,距离市区也很近,仅仅只有20公里左右的路程。如今在动物园中中有1100多平方米的沙产业馆与一些动物展馆以及动植物标本展览馆,其中动植物标本有400多件,而动物展馆中的珍稀动物多达53种,像金丝猴、普氏野马、野骆驼等都可以在这里看到。

这座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不仅仅是在保护一些濒危的动物,并且多年以来也在致力于对沙漠的治理上。从植树造林与固土水防沙两方面来说,这里的人们在动物园中逐渐地种植了有上百种的沙生植物,数量就自然不用多说了。为此,这里还被列入到了联合国的沙漠研究机构的研究课题中。

除却了野骆驼、野驴、赛加羚羊、金丝猴这些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外,在动物园中还引进了一些似乎不应该在荒漠中出现的动物,就像孔雀、大天鹅、鸳鸯、浣熊等等。尤其是对于金丝猴来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在1992年到2004年这12年的时间里,已经成功成活了13只金丝猴,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成就。

另外,在动物园内还建造了有钓鱼池、游泳池、啤酒广场、沙漠赛车场这些众多休闲娱乐的游乐园。当初的一片荒漠已经在慢慢地向绿洲发展了。现在,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也成为了我国的一个4A级景点,不过门票只需要20元,也不算太贵。如果有想要前往的小伙伴们,可以选择在5月份到10月份之间,是最佳旅游时间。

花鸟鱼虫宠物店在哪

烟台市芝罘区幸福大街东方文化市场3号厅西门第二家名水阁渔场

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哪些动植物?

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山地向低山丘陵的过渡地带,坡缓谷宽,沟底溪水纵横,河谷两岸有成片的水田。

保护区内植物种类繁多,既有**带植物分布,也有暖温带植物生长,植物种类多达2500多种,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北**带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

主要树种有麻栎、栓皮栎、毛栗、水青冈、杨、柳、山核桃、青皮槭、水曲柳等。灌木有松花竹、刺梅、野花椒等;藤本有猕猴桃、南蛇藤等。保护区周围分布着300多种动物,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有朱鹮、黑鹳、东方白鹳、金雕、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和林麝等;二级保护动物主要有黑熊、小熊猫、斑羚、血雉、红腹角雉等。

吹牛吹的是牛的哪一个**

吹牛吹的是牛的皮肤。吹牛,又叫吹牛皮、吹法螺,指说谎或者说话不根据事实,夸大或浮夸话的内容。一般吹牛都是形容没有实力,还喜欢装作自己很厉害的人,这类人一般没有人愿意和其交流。
吹牛有三个由来:
1、它与游牧民族的生活有关。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最看重的财产就是牛马。因此,人们聚在一起时总喜欢谈论自己的牛马,其中就难免有夸大的成分。日久天长,“吹牛”之说流传开来,有了说大话的意思。
2、人们称呼说大话叫吹牛皮。吹牛这一俗语,来源于陕甘宁和***一带。以前,这些地方的人过河,靠的是皮筏子,皮筏子有羊皮的,也有牛皮的,用的时候,往里面吹气,扎好口后,作为渡河的工具,把小筏子连在一起,可以成为大筏子,大筏子连在一起,可以承载数千斤的重物过河。
所谓吹牛,就是往皮筏子里吹气。
3、源于屠夫。屠夫杀猪宰羊,血放完了以后,屠夫会在猪羊的腿上靠近蹄子处割开一个小口,用一根铁条(俗称捅条)**去捅一捅,然后把嘴凑上去使劲往里吹气,直到猪羊全身都膨胀起来,再刮刀刮掉动物的毛。这叫吹猪或吹羊。如果用这种方法对付牛,就叫吹牛。
但宰牛的时候,屠夫极少用这种方法,因为牛体形庞大,皮又很坚韧,皮下脂肪又少,要把整头牛吹胀起来,非有极为强健的横膈肌和巨大的肺活量不可,断非常人所能为。谁要是说他能吹牛,那他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九是在“吹牛”。

西部有什么珍稀动物

  西部特产的珍稀动物。因躯体硕大,体重足足有三百公斤,外貌又像牛,故产地居民称它为野牛。成年后,角向后扭曲,因而又称“扭角羚”。

  羚牛生活在海拔二千至四千米高山森林或草甸上。西藏和云南西部的毛色深褐,青海、四川的为红棕色,秦岭的则呈淡棕**,略带金色光泽,有“金毛羚牛”之称。羚牛垂直迁徙时,上山成一条线,由牛“司令”带领,成年牛公在前,雌牛在后,犊牛夹在中间,一头接一头,秩序井然地登山。下山时,则散开成扇形。羚牛白天采食多种植物。地面食物缺乏时,能站起来用前肢搭在树干上采食高处的树叶。牛群休息或吃草时,常有一头公牛在高处警戒,发现敌害,就以上下唇相挞,发出“吧—吧—”声的信号,然后带头奔逃。

  羚牛于六月至八月**,翌年二月至四月产仔。每胎多为一犊,偶产二犊。


  野驴

  奇蹄目 马科

  学名:Equus hemionus

  英文名:Asiatic Wild Ass(onager)

    分布于中国的***、甘肃。国外见于蒙古。

    野驴(又名蒙古野驴、赛驴)栖居于荒漠草原地带。集群,日行性,营迁移生活。性机警,善持久奔跑,喜水浴、会游泳。以各种野草为食。

    繁殖期8-8月,孕期11个月,每产1仔,3-4岁性成熟,寿命25-30年。北京动物园1956年开始饲养展出,1961年繁殖成功。

  为中国Ⅰ级保护动物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

    分布于亚洲腹地的野驴,并非是现今家驴的祖先,家驴源于非洲野驴。野驴善于奔跑,甚至狼群都追不上它们,但由于“好奇心”所致,它们常常追随猎人,前后张望,大胆者会跑到帐篷附近窥探,给偷猎者可乘之机。


  野马
  学名:
  Equus przewalskii
  英名: Przewalski Horse
  分类: 奇蹄目 马科
  产地: 新疆、甘肃、内蒙;蒙古国

  又名普氏野马。栖草原、丘陵。冬季群大、夏季群小,由一母马率领。听觉和视觉敏锐,性情凶猛。白天活动,体壮善跑,无固定栖息地。吃植物,冬季挖取雪下枯草和苔藓充饥。孕期11个月,每胎1仔。3—5岁性成熟,寿命25—35年。
  你知道吗?野马耐渴,可3天才饮水一次。

  分布于中国的新疆部分地区。国外见于蒙古。野生种难寻觅。

  野马(又名蒙古野马、普氏野马)生活在草原、丘陵、及沙漠地带。集群,日行性,无定居。感官敏锐,性机警、凶野,耐**,善奔跑。以野草、苔藓等为食。

  繁殖期5-6月,孕期11个月,每产1仔,3-5岁性成熟,寿命25-30年。北京动物园1980年开始饲养展出,1985年繁殖成功。

  为中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野外可能已灭绝。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本科野马体型不大,但比较粗壮,与家马的主要区别是:头部比例较大,耳小,颈上短鬃是竖立的,额上无额毛,吻部为白色的。


  野骆驼

  别名野生双峰驼、野驼,学 名Camelus ferus,英文名bactrian camel。偶蹄目,骆驼科,骆驼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是世界上惟一靠喝盐水和吃盐碱性植物生存的珍奇动物,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大型偶蹄类。体躯高大,和家养双峰驼十分相似但体型较家驼小,体长约1.8m,肩高约1.5m。头小,耳短,上唇**有裂,鼻孔内有瓣膜可防风沙。颈长弯曲如鹅颈,颈部有鬃毛。背具双驼峰,峰较小,毛短,尾较短。四肢细长,脚掌下有宽厚的肉垫。全身被以细密而柔软的绒毛,毛色多为淡棕**,吻部毛色稍灰,肘关节处的毛尖棕黑色,尾毛棕**。

  栖息于海拔2000~2900米的干旱荒漠、半荒漠区,以红柳、芨芨草、芦苇、骆驼刺、白刺、梭梭、野葱等为食,吃饱后找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卧息反刍。骆驼性情温顺,机警顽强,反应灵敏,奔跑速度较快且有持久性,能耐**及冷热,故有“沙漠之舟”的称号。早在二千多年前,家养双峰驼就是我国著名的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交通工具。

  两年繁殖一次,每年大约在1-2月**,孕期约一年余,翌年2-3月产仔,每胎1仔,3年性成熟。

  野骆驼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中亚干旱荒漠区的野骆驼,由于人类影响日益加剧,使其分布范围日趋萎缩,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已成为极度濒危物种。现仅分布于我国和蒙古国的四个分布区内,国内为***、甘肃、青海和新疆的柴达木盆地、阿拉尔山至阿尔金山山麓,有季节性迁移及昼夜游移现象。目前种群数量约有730-880峰。2004年,野骆驼被列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物种之一。

  青海省主要分布于柴达木盆地的西隅(阿拉尔)至阿尔金山山麓地区。

  野骆驼是家养双峰驼之祖。经济和科学意义极大,但目前由于其总数急剧下降,几近灭绝,需急待保护。


  藏羚羊

  拉丁文学名:Pantholops hodgsoni

  英文名:Tibetan antelope或Chiru

  中文别名:藏羚羊、长角羊 藏名译音:Zu

  分 类:偶蹄目、牛科、藏羚属。形似黄羊,但大得多。

  肩 高:80—85厘米(雄) 70—75厘米(雌)

  体 重:35—40公斤(雄) 24—28公斤(雌)

  形 态:四肢匀称、强健。尾短小、端尖。通体被毛丰厚绒密,毛形直。

  特殊性:每个鼻孔内还有1个小囊,其作用是为了帮助在空气稀薄的高原上进行呼吸。

  毛 色:雄羊头、颈、上部淡棕褐色,夏深而冬浅,腹部白色,额面和四条腿有醒目黑斑记,雌羊纯黄褐,腹部白色。

  角 长:成年雄性角长笔直,角尖微内弯,50—60厘米(雌性无角)

  寿 命:一般不超过8岁

  习 性:集成十几到上千只不等的种群,生活在海拔4300米到5100米(最低3250米,最高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上,早晚觅食,善奔跑。

  夏季雌性沿固定路线向北迁徒,6—7月产仔之后返回越冬地与雄羊合群,11—12月交配,每胎1仔。有少数种群不迁徙。 分 布:只限青藏高原,以羌塘为中心,南至拉萨以北,北至昆仑山,东至西藏昌都地区北部和青海西南部,西至中印边界,偶尔有少数由此流入印度境内拉达克。

  数 量:少于75000只(1999年估计,据夏勒博士)

  保护级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藏羚羊和其它青藏高原特有的珍稀动物,国家于1983年成立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成立羌塘自然保护区,1995年成立可可西里省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底上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0年成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

  藏羚羊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CITES公约:即《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是一个有100多个成员国参加的、国际性**间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协议,秘书处设在瑞士,各国都设有CITES管理委员会,每个成员国都有责任遵守CITES保护稀有野生动植物的协议,违约时要受到处罚。除了一个成员国之外,CITES的142个成员国或地区进口藏羚羊毛或称"沙图什"都是违法的。藏羚羊(chiru),背部呈红褐色,腹部为浅褐色或灰白色。 成年雄性藏羚羊脸部呈黑色,腿上有黑色标记,头上长有竖琴形状的角用于御敌。 雌性藏羚羊没有角。 藏羚羊的底绒非常柔软。 成年雌性藏羚羊身高约75厘米(30英寸)、体重约25-30公斤(55-66磅)。 雄性身高约80-85厘米(32-33英寸)、体重约35-40公斤(77-88磅)。


  藏羚羊生活在中国青藏高原(西藏、青海和新疆),有少量分布在印度拉达克地区。 藏羚羊的栖息地海拔3,250-5,500米(10,662-18,045英尺),更适应海拔4,000米左右的平坦地形。这些地区年平均温度低于零度,生长季节短。

  藏羚羊的活动很复杂,某些藏羚羊会长期居住一地,还有一些有迁徙习惯。 雌性和雄性藏羚羊活动模式不同。 成年雌性藏羚羊和它们的雌性后代每年从冬季交配地到夏季产羔地迁徙行程300公里。 年轻雄性藏羚羊会离开群落,同其它年轻或成年雄性藏羚羊聚到一起,直至最终形成一个混合的群落。

  藏羚羊群的构成和数量根据性别和时期不同会有所变化。 雌性藏羚羊在1.5到2.5岁之间达到性成熟,经过7-8个月的怀孕期后一般在2-3岁之间产下第一胎。 幼仔在6月中下旬或7月末出生,每胎一仔。 交配期一般在11月末到12月之间,雄性藏羚羊一般需要保护10-20只雌性藏羚羊。

  藏羚羊善于奔跑,最高时速可达80公里(50英里),寿命最长8年左右。

  1990年藏羚羊的数量大约为100万只,1995年下降到 7.5万只。 以往可以发现1.5万只以上的藏羚羊群,现在数量大为减少。


  藏羚羊1996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易危物种。2000年列为濒危物种。藏羚羊从1979被列入CITES附录I。藏羚羊同时受到中国《野生动物保**》的一级重点保护,在没有许可情况下禁止**和贸易。在印度,除寨模和克什米尔地区外特殊情况外,根据印度野生动物(保护)法,藏羚羊贸易也是明令禁止的。

  对该物种的威胁

  历史上藏族人对藏羚羊的猎杀都是迫于生计。今天,藏羚羊面临的最大威胁是为获得其底绒的大规模盗猎行为。

  为了获取底绒就必须将藏羚羊**。藏羚羊底绒制成的披肩称为“沙图什”,是世界公认的最精美最柔软的披肩。 一条披肩是以数只藏羚羊的生命为代价而织成的。 藏羚羊绒从西藏**到印度寨模和克什米尔,在那里可以合法的使用藏羚羊绒织成披肩和似巾,但出口贸易仍然是非法的。

  尽管印度历史上有使用沙图什披肩作嫁妆的风俗,但西方时尚界对沙图什的追求是直接导致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盗猎大幅度上升的原因。每年估计有2万只藏羚羊因为沙图什的原因被猎杀。藏羚羊角在传统医药市场也有销售。

  巡逻人员因资金不足很难在藏羚羊出没的广大地域进行巡逻。 为了保护藏羚羊,西方时尚界应该停止购买沙图什,没有需求藏羚羊盗猎就会停止。另外,多个组织团体保护藏羚羊和其栖息地的保护和监控的建议应该被实施。

  其他威胁包括人类和饲养的家畜对藏羚羊的侵犯,人类活动对藏羚羊迁徙和活动的干扰,以及对藏羚羊栖息地的侵占。


  藏羚羊被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I,藏羚羊、藏羚羊身体**和衍生物的国际贸易是被明令禁止的。

  藏羚羊,被称为"可可西里的骄傲",我国特有物种,群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严禁贸易的濒危动物。藏羚羊不是大熊猫。它是一种优势动物。只要你看到它们成群结队在雪后初霁的地平线上涌出,精灵一般的身材,优美得飞翔一样的跑姿,你就会相信,它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生存数千万年,是因为它就是属于这里的。它不是一种自身濒临灭绝、适应能力差的动物,只要你不去管它,它自己就能活得好好的。


  藏羚羊主要分布于中国青藏高原,是青藏高原动物区系的典型代表。经过漫长的自然演替和发展,该物种种群曾达到相对稳定状态,且数量巨大。但从80年代末开始,该物种遭受了从未有过的大规模盗猎,种群数量急剧下降。针对猖獗的大肆盗猎藏羚羊和**藏羚羊绒的非法活动,中国各有关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实施了一系列打击行动,然而上述非法活动仍在继续。为有效遏制非法盗猎藏羚羊及**藏羚羊绒的犯罪势头,中国国家林业局将会同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及中国有关方面继续采取严厉措施,并希望各有关国家**、国际组织和友好人士共同实施藏羚羊保护行动,促使藏羚羊种群的恢复和发展。

  一、藏羚羊种群的分布及其生态学习性

  藏羚羊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青海、新疆、西藏、四川四省区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荒漠草原。这些区域植被稀疏,并均为高原草本植物。此外,这些区域气温较低,许多地方年被雪覆盖期超过6个月。在青藏高原独特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为寻觅足够的食物和抵御严寒,经过长期适应,藏羚羊形成了集群迁徙的习性,并且其身体上生长有一层保暖性极好的绒毛。虽然藏羚羊在每年夏季自然更换一次绒毛,但由于自然更换的绒毛是零星掉落、随风飘散,目前还无人尝试收集自然更换的绒毛的活动。

  二、中国藏羚羊资源正遭受十分严重的破坏

  虽然藏羚羊分布区是人烟稀少、气候恶劣的高寒地区,但近10年来盗猎者手持**、不断涌入藏羚羊栖息地或守候在藏羚羊迁徙路线上**藏羚羊。根据中国有关部门近年来查获的藏羚羊皮、绒数量和各有关单位在藏羚羊分布区发现的藏羚羊尸骸情况分析,每年被盗猎的藏羚羊数量平均在20,000头左右。此外,由于盗猎活动的严重干扰,藏羚羊原有的活动规律被扰乱,对种群繁衍造成严重影响。

  盗猎的严重后果之一,是藏羚羊种群数量急剧下降。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调查资料表明:1986年冬季在青海西南部调查到藏羚羊分布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2~0�3头,1991年羌塘自然保护区东部藏羚羊分布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 .2头,并且还能看到集群数量超过2,000头的藏羚羊群。1994年在新疆昆仑山进行的一次调查,估算该区域藏羚羊数量约43,700头。而据一位多年在青藏高原从事野生动物研究的资深专家估计,在1995年中国藏羚羊总数已急剧下降至约50,000~75,000头左右,并且现仍在继续下降。近几年来,也无人再见到集群数量超过2,000头的藏羚羊群。在许多昔日藏羚羊集聚的地方,如今只能看到零星的藏羚羊。这个古老的物种已经走向面临灭绝危险的边缘。

  三、中国为保护藏羚羊做出巨大努力

  藏羚羊作为青藏高原动物区系的典型代表,具有难于估量的科学价值。藏羚羊种群也是构成青藏高原自然生态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十分重视藏羚羊保护。1981年中国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鉴于藏羚羊为附录I物种,中国**严格禁止了一切贸易性出口藏羚羊及其产品的活动。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颁布后,中国国务院随即批准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藏羚羊确定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严禁非法猎捕。此外,中国**还在藏羚羊重要分布区先后划建了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藏羌塘自然保护区等多处自然保护区,成立了专门保护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定期进行巡山和对藏羚羊种群活动实施监测。

  为保护好藏羚羊,在藏羚羊分布区,还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教育,培养了一批保护管理和科研人员,组织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等。对十分猖獗的盗猎藏羚羊、**藏羚羊绒的违法犯罪活动,中国原林业部(现国家林业局)予以特别关注,并进行了专门调查;中国各有关部门和当地**组织森林**机关等执法力量,在藏羚羊分布区、重要运输路线及加工点、重点海关及边境线,连续多年实施了严厉的打击行动。据不完全统计,自1990年以来,中国森林**机关共破获盗猎藏羚羊的案件100余起,收缴被猎杀的藏羚羊皮17,000余张、藏羚羊绒1100余公斤、各种*支300余支、**15万发、各种车辆153辆,抓获盗猎藏羚羊的犯罪嫌疑人近3000人,击毙盗猎分子3人。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为保护藏羚羊及其栖息地,涌现了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原青海省治多县西部工委**索南达杰同志就是保护藏羚羊英雄们的典型代表,他领导的队伍不畏艰难困苦,连续三年在10多万平方公里渺无人烟的可可西里地区辗转巡护,抓获许多盗猎藏羚羊的犯罪分子。1994年1月18日,这位年仅40岁的英雄,在追捕非法盗猎藏羚羊犯罪分子的战斗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四、中国藏羚羊保护仍面临着重重困难

  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在中国境外存在着利润巨大的藏羚羊绒及其织品贸易 然而,尽管中国有关部门多次实施严厉的打击行动,却并没有从根本上制止住非法盗猎藏羚羊、**藏羚羊绒的活动,中国藏羚羊总数仍显示出不断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一是由于藏羚羊分布区总面积超过60多万平方公里,海拔均在3700~5500米以上,人烟稀少、空气稀薄、气候恶劣,以现有的警力、装备和财力难于实施全方位、不间断的巡护,而盗猎分子则抓住空隙对藏羚羊群进行大肆**;二是犯罪分子在盗猎、运输、取绒和**等各个环节建立了更严密的组织,采取了更隐蔽的手段,对上述犯罪行为实施打击的难度因此进一步增加。

  另一方面,当中国的执法人员在恶劣环境中艰难追捕盗猎分子的时候,令人遗憾的是,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藏羚羊绒及其织品贸易并未得到有效打击和制止,而这恰恰是盗猎分子疯狂猎杀藏羚羊的根本原因。这可从以下几方面看得十分清楚:

  1、盗猎分子猎杀藏羚羊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藏羚羊绒。到目前为止,中国所逮捕的所有盗猎分子的供词都证实了这一点。另一方面,由于藏羚羊肉寄生虫很多、藏羚羊皮制革性能差等原因,还不存在对藏羚羊肉、皮、头骨、角等的贸易性开发利用,中国境内也没有藏羚羊及其产品的需求市场。在所有盗猎藏羚羊现场都可以看到大量遗留的藏羚羊尸体、头骨、角,而取绒后被丢弃的大量藏羚羊皮则在其它许多地方被发现,可充分证明获得藏羚羊绒是引发大肆猎杀藏羚羊的根本目的。

  2、藏羚羊绒贸易给盗猎分子带来巨额利润。大量藏羚羊被猎杀取绒后,一部分绒被**分子藏夹在棉被、羽绒服中或藏匿在汽油桶、车辆和羊绒中,蒙混通过中国西藏的樟木、普兰等口岸出境;而另一些**分子则人背畜驮到边境秘密交易点进行交易。在中国境外,1公斤藏羚羊生绒价格可达1,000~2,000美元,而一条用300~400克藏羚羊绒织成的围巾价格可高达5,000~30,000美元。如此高额的利润,进一步**了盗猎分子**,并使他们有条件获得更有效的**和装备,用于大肆**藏羚羊。毫无疑问,这还进一步加大了中国实施打击行动的难度。

  3、中国从来没有利用藏羚羊绒的传统习俗,至今也没有藏羚羊绒及其产品的消费市场。盗猎分子所获藏羚羊绒,最终都是在中国境外转换成资金或他们所需的物资。综合分析上述实际情况,国际上许多关注藏羚羊保护的组织、人士和我们得出的结论都是一致的:正是由于在部分国家和地区一直存在着藏羚羊绒加工及贸易,并由此给盗猎分子带来丰厚的收益,**盗猎活动愈演愈烈,直至威胁藏羚羊的生存。从根本上清除部分国家和地区至今仍然存在的藏羚羊绒加工及贸易,是保护、恢复藏羚羊种群的关键和当务之急。

  五、保护藏羚羊需要国际社会的理解和共同行动

  当今社会已经普遍认识到,不受控制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国际贸易,势必严重损害某些野生动植物种的自然发展,甚至危及物种的生存;而对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国际贸易进行控制和对某些物种实行保护,仅依靠某一个国家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和对每一物种价值的深刻理解,1973年3月3日在华盛顿诞生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并在此基础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了一系列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合作,取得的成效令世人瞩目。

  目前,一批批藏羚羊在**中死去,而盗猎者、加工者和贸易者却仍在部分国家和地区通过**、非法国际贸易等形式获得了浸满藏羚羊血的巨额利润;一些消费者为追求时尚,仍在麻木地作为帮凶而加剧了对藏羚羊的残杀。这不仅是对许多国家相关法律的对抗,也是对《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蔑视和对全人类保护野生动物意愿的践踏。为此,我们提请特别是在藏羚羊绒织品加工及贸易仍然存在的国家和地区的有关**、组织和人士,对上述情况予以必要的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制止。

  保护藏羚羊及濒危野生动物,是中国**的坚定决心,也是中国人民的良好意愿。中国**和人民已经并将继续为此作出不懈的努力。但由于在中国境外存在着利润巨大的藏羚羊绒及其织品加工贸易和消费市场,保护和挽救藏羚羊种群迫切需要国际社会的合作和努力。对此,我们挚诚希望有关国家**、组织和人士,珍惜藏羚羊这一古老物种的价值和人类保护野生动物的美好意愿,切实理解加强国际合作对保护藏羚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有效行动打击和制止一切从事藏羚羊绒加工贸易和消费等危及藏羚羊生存的活动,以促使藏羚羊种群最终得以恢复和发展。
  中国藏羚羊保护队伍获赠先进装备

  国家林业局和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7月24日分别举行仪式,向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及藏羚羊分布区的森林**赠发和捐赠了总价值为130万元的物资装备,以加强对濒临灭绝藏羚羊的保护。

  林业局赠发的物资包括:4辆警用吉普车、12支八五式**步*、10个现场强光搜索灯、10部手持卫星定位导航仪、5部短波电台、25套**服及头盔、6台**机等,价值80万元。

  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向来自新疆、青海、西藏的15个森林**局和派出所的代表捐赠了通讯器材和其他物资,其中包括发电机、电台、全球卫星定位仪、夜视仪、望远镜以及帐篷和睡袋等。这是该基金会第二次向中国的藏羚羊保护工作提供专门捐助。

  藏羚羊是中国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种,西藏自治区北部、青海省的可可西里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阿尔金山一带是它们的生息地。由于受到国际非法市场高额利润的**,导致每年至少有20000只藏羚羊遭到**。据估计,目前藏羚羊仅存50000只左右。

  为保护好藏羚羊资源,中国**相继建立了羌塘、阿尔金山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并组建了专门执法队伍--森林**,负责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取得了巨大成效。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马福说,由于藏羚羊主要分布在边远地区,执法机关的装备还比较落后,影响了对非法盗猎活动的打击力度。为此,国家林业局今年拨款200万元用于可可西里藏羚羊的保护工作,其中拿出80万元购买了这批物资装备。


  新疆虎
  新疆虎是我国虎种的五个亚种之一。根据记载最初是从博斯腾湖附近获得它的标本,于1916年正式定名的。有记述说,新疆虎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河与玛纳斯河流域。但使人疑惑的是,迄今谁也没有真正见过或捕捉到它,也很少有它活动的消息。传闻50年代曾有牧民在塔里木河下游的阿尔干附近见到过虎,但因是传闻,其真伪无从证实。新疆到底有没有虎?新疆虎到哪里去了?对这些问题人们众说纷坛,一直找不到确切的答案。

  物种分类: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纲->->->->食肉目->->->猫科->->豹属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在新疆中部,由库尔勒沿孔雀河至罗布泊一带.

  动物简介: 新疆虎是西亚虎的一个分支,主要生活在新疆中部,由库尔勒沿孔雀河至罗布泊一带.

  新疆虎的个头仅次于西伯利亚虎,体厂一般在1.6--2.5米,尾长约0.8米,重约200-250公斤.1900年3月28日,瑞典博物雪茄斯文赫在我国西北新疆境内首先了消失了几个世纪的楼兰古迹,同时还发现了新疆虎.他的这一发现说明原来这里木草丰茂,森林茂密,因为有虎的地方必定有大片的森林,有大量的食草动物和充足的水源.当时的新疆虎就是在这样良好的自然环境中无忧无虑地生活着.

  可是自从中国古代商人开辟了"古丝绸之路"之后,楼兰由于地理位置优越,逐渐成为西亚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同时也成为了商业,文化交流中心,人口随之猛增,并达到了鼎盛时期.由于人口的增多,急需大量自然资源,这样森林成片的被砍伐,草场被耕种,这致使河流断流,土地沙漠化严重,繁华的古楼兰同时也走向了衰败,最终被沙漠**之间吞噬了.古楼兰从此由一片绿洲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大沙漠.

  与古楼兰一样,新疆虎同时也遇到了空前的劫难,失去了森林,就等于失去了食物来源.失去了美丽的家园.大批新疆虎死去了,但仍有一小部分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在沙漠中仅有的绿洲里顽强地生活.直到1900年,斯文赫定发现它们,这也是现代人第一次知道并认识了新疆虎.在这以后的十几年当中,由于这一地区环境又进一步恶化,加之一些利欲熏心的人对新疆虎的猎杀,所剩无几的新疆虎最终也没有逃脱厄运.

  人类最后一次发现新疆虎是在1916年,在这以后的数十年间,科学工作者曾多次寻找过它们的踪迹,但始终在也没发现过.可以说新疆虎主要是在人类破坏自然环境之后结束它们最终的生命历程的.

陕西省的野生动物有哪些

陕西省分布的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I级(16种):金丝猴、大熊猫、云豹、豹、虎、羚牛、白鹳、黑鹳、朱鹮、金雕、白肩雕、大鸨、褐马鸡、遗鸥、丹顶鹤、林麝。

II级(65种):猕猴、豺、黑熊、小熊猫、石貂、黄喉貂、水獭、大灵猫、小灵猫、猞猁、金猫、荒漠猫、林麝、黄羊、鬣羚、斑羚、斑嘴鹈鹕、白琵鹭、大天鹅、小天鹅、鸳鸯、蜂鹰、赤腹鹰、雀鹰、松雀鹰、苍鹰、普通鵟、大鵟、毛脚鵟、灰脸鵟鹰、秃鹫、白尾鹞、鸢、短趾雕、猎隼、燕隼、红脚隼、红隼、灰背隼、血雉、红腹角雉、勺鸡、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灰鹤、蓑羽鹤、红翅绿鸠、红角鸮、领角鸮、普通雕鸮、毛脚鱼鸮、雪鸮、领鸺鹠、斑头鸺鹠、鹰鸮、纵纹腹小鸮、灰林鸮、长耳鸮、短耳鸮、山瑞鳖、大鲵、川陕哲罗鲑 、秦岭细鳞鲑、中华虎凤蝶、***绢蝶。

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2种):

狼、赤狐、沙狐、貉、豹猫、猪獾、狗獾、鼬獾、花面狸、小麂、毛冠鹿、狍、苍鹭、草鹭、大白鹭、小白鹭、夜鹭、豆雁、斑头雁、赤麻鸭、翘鼻麻鸭、斑嘴鸭、绿头鸭、赤嘴潜鸭、斑头秋沙鸭、彩鹬、红翅凤头鹃、画眉、红嘴相思鸟、三趾鸦雀、酒红朱雀、白眉朱雀、赤胸灰雀、蓝鹀、黄喉鹀、潘氏闭壳龟、太白壁虎、宁陕小头蛇、王锦蛇、闪鳞蛇、秦岭蝮、秦巴北鲵、小角蟾、宁陕齿突蟾、中国林蛙、斑腿树蛙、金裳凤蝶、玉带凤蝶、金凤蝶、宽尾凤蝶、枯叶蛱蝶、蟾眼蝶。

很多名称不太明确,希望能帮到你!你去借本陕西野生动物年鉴就能差得很清楚

陕西的野生动物有哪些(不少于10种)这些野生动物现在生存的状况是怎样的?有哪些保护野生动物的措施和方法

  I级(16种):金丝猴、大熊猫、云豹、豹、虎、羚牛、白鹳、黑鹳、朱鹮、金雕、白肩雕、大鸨、褐马鸡、遗鸥、丹顶鹤、林麝。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保护
  第三章 管理
  第四章 奖惩
  第五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发展、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境内从事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开发利用、**等活动,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和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
  (一)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珍贵、濒危野生动物;
  (二)省人民**公布的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三)国家和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下简称一般保护野生动物)。
  前款规定以外的一般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适用于国家和省有关渔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
  第四条 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一切单位和个人对于野生动物资源都有保护的义务,对于侵占、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有制止、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依法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五条 每年4月11日为陕西省“爱鸟节”,9月为陕西省“野生动物保**宣传月”。
  第六条 保护管理野生动物资源所需经费,在县级以上人民**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的年度经费中列支,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基金制度,基金的征集、管理和使用办法,由省人民**制定。
  第二章 保护
  第七条 本省各级人民**应当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息环境。对分布在本省境内的大熊猫、朱(huan)、金丝猴、羚牛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应采取特殊措施,实行重点保护。
  第八条 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及其调整,由省人民**制定并公布,报国务院备案。
  省一般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及其调整,由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九条 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生息繁衍的地区和水域,应划为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按照国务院和省人民**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条 在本办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主要生息繁衍地,禁止使用有毒有害药物,禁止污染生息环境,禁止采集、破坏卵、巢、*、洞。
  第十一条 发现病伤、受困、搁浅、迷途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应采取措施抢救、保护,并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或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机构。
  第十二条 对危害人畜安全和损坏农作物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当地人民**及有关单位和个人应积极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因保护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农作物或其他损失的,应予以补偿。具体补偿办法,由省人民**制定。
  第十三条 野生动物管理机构工作人员有权制止各种违反野生动物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持证执行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罚决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妨碍野生动物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
  第十四条 建设项目对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息环境将造成损害的,建设单位应采取预防措施。
  第三章 管理
  第十五条 各级人民**应重视和加强对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工作,制定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规划和措施,并保证其实施。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林业、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主管本辖区内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工作。
  各级**、工商行政、环境保护、铁路、交通、邮电、民航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圆内,协同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做好保护野生动物工作。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应根据需要,在林业、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专管或兼管机构。
  乡镇人民**、国营林业局和林、农、牧、渔场以及有保护任务的工矿、水库、军事区等单位,应根据需要,设立机构或配备人员,负责本辖区内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制定本地区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的规划,组织调查野生动物资源,实施国家和地方有关保护、拯救、管理野生动物的具体措施;
  (三)依法管理野生动物的猎捕、**、驯养繁殖、科学研究活动;
  (四)依法监督检查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收购、出售、运输、携带、邮寄等经营利用活动;
  (五)依法配合有关部门管理猎*、弹具的经销、使用及管理活动;
  (六)依照管理权限,监督检查有关单位生产、建设活动对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生息环境的影响;
  (七)依照法律、法规应当履行的其它职责。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每五年组织一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并建立野生动物资源档案。
  第二十条 省辖市人民**和地区行政公署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划定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生息繁衍地、禁猎(渔)区,规定禁猎(渔)期、轮猎期,并报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 禁止猎捕、杀害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交换或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捕捉、捕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须经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报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给特许猎捕证;猎捕国家二级保护或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须经所在市(地区)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报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给特许猎捕证。
  第二十二条 一般保护野生动物的**,按照**量不大于被**动物年增长量的原则,实行**量限额管理。年**量限额由县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报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三条 **一般保护野生动物,须持有**证。持***的,须同时持有持*证。**证和持*证分别由县级以上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和**部门核发。
  跨县(市、区)境**时,须经**所在地县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外省单位和个人在本省境内**,须经本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四条 建立**场,须经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建立对外国人开放的**场,须经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五条 禁止使用****、体育运动*支、毒药、**、猎套、地坑、铁夹、歼灭性围猎、电击和其他危害、破坏野生动物及其生息环境的工具和方法猎捕野生动物。
  猎*、弹具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管理,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禁止出售、收购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等特殊情况,需要出售、收购、利用的,按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管理权限批准。
  外省单位和个人在本省境内收购一般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须经本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七条 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须持有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许可证;驯养繁殖省重点和一般保护野生动物的,须持有县级以上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许可证。
  出售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由县级以上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单位收购。
  第二十八条 运输、携带、邮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出县境、省境的,须持有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运输证明。运输、携带、邮寄省重点或一般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出县境的,须持有县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运输证明;出省境的,须持有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运输证明。
  对未持有运输证明的,各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单位有权检查、制止、扣留;民航、铁路、交通、邮电等部门不得承运,并有权检查、扣留,交由县级以上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第二十九条 出口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和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出口及运输证明。出口省重点和一般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须经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出口和运输证明。
  第三十条 经营野生动物及其产品,须持有县级以上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经营许可证和工商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
  第三十一条 各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单位,应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进入市场交易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进行监督管理。未进入市场交易的,由当地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单位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 在本省境内对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进行野外考察研究、采集标本、拍摄电影、录像,须经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属于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须经市(地区)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十三条 外国人在本省境内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进行野外考察研究、采集标本、拍摄电影、录像,须经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指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外国人对省重点和一般保护野生动物进行前款所述活动的,须经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外国人在本省非开放的野生动物保护区进行活动,须由接待单位按有关规定报经省外事、**等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十四条 经营利用野生动物及其产品,或对国家、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进行野外考察研究、采集标本、拍摄电影、录像的,应当缴纳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具体的收费标准和办法由,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物价部门制定,报省人民**批准。
  第四章 奖惩
  第三十五条 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单位或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或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或奖励:
  (一)模范执行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法律、法规,保护管理野生动物资源成绩突出的;
  (二)检举、揭发非法捕杀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功的;
  (三)驯养繁殖、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效益显著的;
  (四)抢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成绩突出的;
  (五)在野生动物科学研究、科学知识普及、推广先进技术、资源调查中成果突出或效益显著的;
  (六)热爱野生动物保护事业、连续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十年以上并有显著成绩的;
  (七)破获非法猎捕野生动物重大、特大案件有功的。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机关依法进行治安处罚;尚不够追究刑事责任和不属于治安处罚行为的,由县级以上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单位依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非法猎捕本办法第三条所列应予保护的野生动物的,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责令交纳猎获物资源补偿费,并处以猎获物资源费1至3倍的罚款;
  (二)在自然保护区、禁猎(渔)区、禁猎(渔)期内或擅自使用禁用工具、方法猎捕野生动物,造成损失的,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责令交纳猎获物资源补偿费,并处以猎获物资源费1至3倍的罚款;未造成损失的,处以每人每次20元至50元罚款;
  (三)未按**证规定的种类、数量、地点、期限**的,没收猎获物和违法所得,处以猎获物资源费1至2倍的罚款,并可以没收**工具,吊销**证;
  (四)窝藏非法猎捕野生动物人员或猎获物的,没收猎获物,可以并外200元以下罚款;
  (五)破坏国家或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生息繁衍场所的,责令停止破坏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可以并处实际损失1至3倍的罚款;
  (六)伪造、倒卖、出租、转让特许猎捕证、**证、驯养繁殖许可证、经营许可证、运输证明和允许出口证明的,吊销有关**,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300元至1000元罚款;
  (七)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规定,进行野外考察研究、采集标本、拍摄电影、录像的,没收野外所获资料,并处500元至10000元罚款。
  第三十七条 非法驯养、出售、收购、利用、运输、携带、邮寄本办法所列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县级以上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实物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金额1至3倍的罚款;对经营者可以吊销营业执照或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没收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由县级以上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九条 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单位的工作人员、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在执行公务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上一级机关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15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应用问题,由省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是陕西唯一在全省范围内
  对国家重点保护一、二级野生动物实施野外抢救、饲养繁殖、科学研
  究、宣传教育、开发利用的保护单位。
  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于1996年完成一期工程建
  设,建成各类动物馆舍、管理用房及外活动场地7300平方米。2005年,
  中心二期工程建设竣工,完成抢救繁育区的建设。建成大熊猫馆、综
  合抢救区、褐马鸡饲养区、羚牛馆、兽医院、办公楼等总建筑面积19
  843平方米。
  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以抢救繁育秦
  岭四大国宝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为重点。2003年、2005年共
  成功繁殖大熊猫幼仔两只,成活两只。2003年从洋县引进朱鹮60只,异
  地饲养繁殖取得成功。今年则重点试行了人工饲养条件下自然繁殖,
  使种群数量达256只,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朱鹮人工饲养种群。
  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累计实施野
  外抢救460余次,抢救、收容各类野生动物2090余只(头);其中抢
  救一级动物大熊猫35次,金丝猴23次,羚牛64次,其它一级动物21次。
  野外放归各类野生动物1570余只(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天然林
  保护工程的实施,野外抢救频率越来越高。

  相关链接——大熊猫秦岭亚种

  我国大熊猫研究领域近期又有重大发现,在全球仅有的1596只野
  生大熊猫中,还存在着一个更为稀有的群体--秦岭大熊猫亚种,其总
  数大约只有273只。
  秦岭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11个关键地区之一,一直被笼罩着许多
  神秘色彩,秦岭大熊猫直到1964年才被学术界发现并予以公布,比四
  川大熊猫的发现晚了将近一百年。近年来,通过研究发现秦岭大熊猫
  与四川大熊猫遗传分化发生了较大变异,分子证据表明,秦岭大熊猫
  种群大约在10000年以前产生分化后,在进化力的作用下,已发育成
  为大熊猫的一个亚种。两个亚种在形态上已经形成了明显差异,通过
  头骨对比,四川亚种的头大牙齿小,秦岭亚种头小牙齿大,四川亚种
  的头长近似熊,秦岭亚种的头圆更像猫,乖巧可爱。四川亚种**为
  深黑色,腹部为白色,下腹部毛尖黑色,毛干为白色;秦岭亚种**
  呈深棕色,腹部为棕色,下腹部毛尖棕色,毛干白色。秦岭大熊猫亚
  种的发现,意味着在国际动物保护领域的旗舰物种大熊猫家族中,秦
  岭大熊猫的基因更加珍贵,种群更加濒危,更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和
  保护。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