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萘有什么用途与功效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萘有什么作用(萘有什么作用和用途)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萘有什么作用
α—溴萘
1-Bromonaphthalene
C10H7Br
用于折光率的测定、染料及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也用作干燥物的传热介质
在生物实验中用于阻断细胞**活动。作用类似于秋水仙素。
-------------------------------------------------
2、预处理:目的,使获得中期**相较多的细胞,使染色体缩短,分散,便于压片观察。
预处理机理:阻止或破坏纺纺锤体微管的形成,使有丝**过程被抑制在**中期阶段,以便累积较多的处于**中期的**相;导致chr高度浓缩、变短,利于chr的分散。
方法1:冷冻处理
根尖放入盛蒸馏水的指形管中,置于冰水共存的冰瓶中,然后把冰瓶放到0—3℃的冰箱中处理24小时。染色体数较多的实验材料可适延长时间(20—40小时),但需注意勿使材料结冰。
方法2:药剂处理
a.0.01-0.2%秋水仙素溶液处理2-4h
b.对二氯苯饱和水溶液处理3-4h
c.100ml对二氯苯饱和水溶液加1-2滴α-溴萘处理3-4h
d.0.002M8-羟基喹啉处理3-4h
药剂处理时温度不能过高,以10-15℃为宜。
--------------------------------
(六)植物细胞有丝**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和掌握植物根尖细胞压片技术。
(2)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动态变化。
二、实验原理
有丝**是植物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在有丝**过程中,细胞核内的染色体能准确地复制,并能有规律地均匀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使子细胞遗传组成与母细胞完全一样。从而可推断生物性状的遗传与染色体的准确复制和均等分配有关,支配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
高等植物有丝**主要发生在根尖、茎生长点及幼叶等部位的分生组织,根尖取材容易,操作和鉴定方便。通过对根尖的固定、染色和压片,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大量处于有丝**各个时期的细胞和染色体,看到染色体的变化特点和染色体的形态特征,进行染色体计数。为了获得更多的中期染色体图像,可以采用药物处理或冷冻处理的方法,阻止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停止在中期,同时还可以使染色体缩短,易于分散,便于观察研究。另外,通过对细胞组织进行酸性水解或酸处理除去细胞之间的果胶层,并使细胞软化,便于细胞彼此分开,有利于压片和染色。
三、实验材料
小麦 ( Triticum Spp . ) 、玉米 ( Zea mays ) 、大蒜 ( Aillumsativum ) 、洋葱 (Aillum cepa ) 、蚕豆 (Vicia faba ) 等。
四、实验器具和药品
1 .器具 冰箱,恒温箱,显微镜,水浴锅、分析天平、扭力天平、电炉、温度计、剪刀、镊子、刀片、量筒、量杯、三角瓶、烧杯、漏斗、培养皿、酒精灯、滴瓶、载玻片、盖玻片、滤纸、标签、胶水等。
2 .药品 无水酒精、 95 %酒精、 70 %酒精、 45 %酒精、 0.5 %醋酸洋红、 0.5 %苏木**、 4 %铁明矾液、苯酚,亚硫酸、二甲苯、秋水仙素、对二氯苯、 8- 羟基喹啉、α-溴萘、 lmol/L **、 25 %纤维素酶和 2.5 %果胶酶混合液、加拿大树胶等。
五、实验步骤
1 .培养
(1) 大蒜和洋葱根尖:将大蒜或洋葱置于盛清水的小烧杯口上,使根茎部与水接触,然后转移到 25 -28 ℃ 的条件下培养.待根尖长到 2cm 左右时,在上午 9 - 10 时剪去根尖约 lcm 备用。
(2) 玉米或小麦,蚕豆根尖:用温水将蚕豆种子浸种 2 天,玉米及小麦种子浸种 1 天,侍吸水膨胀后转移到铺有几层吸水纸的培养皿或塘磁盘中,上面盖双层湿纱布并加入少许水,放在 25 -28 ℃ 条件下培养.待根尖长到 2cm 左右时.在上午 9 一 l0 时或下午 3-5 时取下根尖备用。
2 .预处理 为了有利于对有丝**中染色体的观察和计数,在固定之前应对剪下的根尖进行预处理,这样可以改变细胞质的粘度,抑制和破坏纺锤丝的形成.促使染色体缩短和分散。预处理的方法有低温预处理和药物预处理。
(1) 低温预处理:将剪取的根尖浸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内,置于 4 ℃ 的冰箱中进行低温处理 24 小时。此法效果很好。对染色体无破坏作用,染色体缩短均匀.简便易行,各种作物都适用。
(2 ) 药物预处理:常用药物有秋水仙素溶液、对二氯苯溶液、 8 —羟基喹啉等。
3 .固定 借助于物理方法或化学药物的作用,迅速渗入组织和细胞将之**,使其形态结构和内含物尽可能保持生活时的完整和真实状态。固定时,将预处理过的根尖用蒸馏水冲洗两次 ( 约 5 分钟 ) 。然后移入卡诺氏固定液中,在 4 — 15 ℃ 条件下固定 20 一 24 小时后用 70 %酒精冲洗 2 次转入 70 %酒精中.在 4 ℃ 冰箱内保存,保存时间最好不超过二个月.经过较长时间保存的材料,进行观察前可以换用固定液再处理一次效果较好。或将预处理过的根尖放入 0.075mol/L KCI 溶液中低渗 20 分钟.然后在蒸馏水中冲洗 2 — 3 次 ( 约 10 分钟 ) 待用。
4 .解离 使分生组织细胞间的果胶质分解.细胞壁软化或部分分解.使细胞和染色体容易分散压平。解离有酸解和酶解两种方法:
(1) 酸解:将根尖从固定液中取出,用蒸馏水漂洗.然后放入已经在 60 ℃ 水浴锅中预热的 1 mol/L HCI 中,在 60 ℃ 恒温条件下解离 10 — 15 分钟,当根尖透明呈米**时取出,用蒸馏水冲洗 2 — 3 次。
(2) 酶解:将根尖从固定液中取出,放在 0.1mol / L 醋酸钠中漂洗,用刀片切除根冠以及延长区 ( 根尖较粗的蚕豆,可以把分生组织切成 2-3 片 ) ,把根尖分生组织放到醋酸钠配制的 2.5 %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等量混合液中.在 25 — 28 ℃ 条件下处理 4 — 5 小时。此时组织已被酶液浸透而呈淡褐色,质地柔软而仍可用镊子夹起,用滴管将酶液吸掉.再滴上 0.1 mol / L 醋酸钠,使组织中的酶液渐渐渗出,再放入 45 %醋酸。
5 .后低渗 将解离后的根尖放在蒸馏水中冲洗 2 — 3 次 ( 约 10 分钟 ) 。酶解后的根尖放入蒸馏水中浸泡 10 - 15 分钟,然后再冲洗 2 — 3 次。一定要冲洗干净,否则影响染色。低渗后的根尖放入 70% 酒精后备用。
6 .染色与压片
(1) 醋酸洋红染色制片:取一处理好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中间,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保存液,用刀片将根尖分生组织切 1 :。将其切成薄片,加一小滴醋酸洋红染色液.约 5 分钟后加盖玻片。用吸水纸放在盖玻片上面,左手按住载玻片,用右手拇指在吸水纸上对准根尖部位施加压力。或用铅笔的橡皮头轻敲盖玻片即可,使材料均匀分散,细胞分离压平。压力要适当,注意不要移动盖片。为增强染色效果,可将载玻片在酒精灯上稍加热,但不使其沸腾。以免染料沉淀。加热的作用不仅可以使材料软化和易于着色.而且可以破坏部分细胞质,使核和染色体有一个比较清爽的背景。如果整个细胞染色较浅,可沿盖片一侧,滴加少许染色液,使其慢慢渗入.放置片刻再进行加热,如此反复进行染色。
醋酸洋红常用于染色体的临时制片,其着色不强,分色效果也不甚佳,故不宜制作永久制片,
(2) 醋酸地衣红染色制片:由于地衣红很容易溶于酒精。所以材料从保存液中取出后,应当充分洗净后浸入 45 %醋酸中再进行染色。染色时,将材料置于小试管中,加入含**的 2 %地衣红使材料浸没,在酒精灯上加热 2 - 3 秒钟.静置约半小时或更长时间,取出材料置载玻片上,加一滴不含**的 l %醋酸地衣红染色液。如醋酸洋红法操作进行压片。地衣红染色液染色,着色力比洋红强,染色较深,尤其对根尖等体细胞染色体的染色比洋红更显优越。
(3) 铁矾—苏木精染色制片法:这是用在根尖细胞有丝**染色体计数中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对各种植物的染色体均可染上较深的颜色,分色清晰,照像效果较好.利于标本长期保存。
将解离冲洗后的材料置于 4 %的铁矾水溶液中染色 2 — 4 小时,如加温 (30 一 40 ℃ ) 媒染,则可缩短至 0.5 - 1 小时。换水洗涤 4 - 5 次.每次约 5 分钟,务必将残留的铁矾充分洗净。再置于 5 %苏木精水溶液中染色 2 - 4 时。如在染色时发现染色液混浊,则表示铁矾未洗净,需重新放入水中洗涤后再行苏木精染色。染色后的材料用水冲洗 5 — 10 分钟左右,移入 45 %的醋酸内进行分色和软化 10 一 20 分钟,方可压片。压片时,用镊子取根尖置于载玻片上,切下根尖分生组织。将其切成薄片,滴一小滴 45 %的醋酸,迅速捣碎根尖,加盖玻片压片,具体方法同醋酸洋红法。
铁矾—苏水精染色时,媒染要充分,媒染后水洗要彻底;在此基础上,苏木精染色也要充分,醋酸分色软化要适宜,位染色体成深兰色,而细胞质退淡。
7 .境检 压好的片子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可观察到有丝**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染色体。选取不同**时期的典型细胞,换高倍镜观察,注意细胞核及染色体,纺缍体等的变化动态。
8 .制备永久片
六、实验作业
(1) 制作 1 一 2 张合格的有丝**玻片,交 1 — 2 张注明**时期及染色方法的永久制片。
{2} 绘制 2 - 4 张有丝**时期的简图。
参考资料:植物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课件
萘有什么作用
α—溴萘
1-Bromonaphthalene
C10H7Br
用于折光率的测定、染料及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也用作干燥物的传热介质
在生物实验中用于阻断细胞**活动。作用类似于秋水仙素。
-------------------------------------------------
2、预处理:目的,使获得中期**相较多的细胞,使染色体缩短,分散,便于压片观察。
预处理机理:阻止或破坏纺纺锤体微管的形成,使有丝**过程被抑制在**中期阶段,以便累积较多的处于**中期的**相;导致chr高度浓缩、变短,利于chr的分散。
方法1:冷冻处理
根尖放入盛蒸馏水的指形管中,置于冰水共存的冰瓶中,然后把冰瓶放到0—3℃的冰箱中处理24小时。染色体数较多的实验材料可适延长时间(20—40小时),但需注意勿使材料结冰。
方法2:药剂处理
a.0.01-0.2%秋水仙素溶液处理2-4h
b.对二氯苯饱和水溶液处理3-4h
c.100ml对二氯苯饱和水溶液加1-2滴α-溴萘处理3-4h
d.0.002M8-羟基喹啉处理3-4h
药剂处理时温度不能过高,以10-15℃为宜。
--------------------------------
(六)植物细胞有丝**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和掌握植物根尖细胞压片技术。
(2)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动态变化。
二、实验原理
有丝**是植物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在有丝**过程中,细胞核内的染色体能准确地复制,并能有规律地均匀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使子细胞遗传组成与母细胞完全一样。从而可推断生物性状的遗传与染色体的准确复制和均等分配有关,支配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
高等植物有丝**主要发生在根尖、茎生长点及幼叶等部位的分生组织,根尖取材容易,操作和鉴定方便。通过对根尖的固定、染色和压片,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大量处于有丝**各个时期的细胞和染色体,看到染色体的变化特点和染色体的形态特征,进行染色体计数。为了获得更多的中期染色体图像,可以采用药物处理或冷冻处理的方法,阻止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停止在中期,同时还可以使染色体缩短,易于分散,便于观察研究。另外,通过对细胞组织进行酸性水解或酸处理除去细胞之间的果胶层,并使细胞软化,便于细胞彼此分开,有利于压片和染色。
三、实验材料
小麦 ( Triticum Spp . ) 、玉米 ( Zea mays ) 、大蒜 ( Aillumsativum ) 、洋葱 (Aillum cepa ) 、蚕豆 (Vicia faba ) 等。
四、实验器具和药品
1 .器具 冰箱,恒温箱,显微镜,水浴锅、分析天平、扭力天平、电炉、温度计、剪刀、镊子、刀片、量筒、量杯、三角瓶、烧杯、漏斗、培养皿、酒精灯、滴瓶、载玻片、盖玻片、滤纸、标签、胶水等。
2 .药品 无水酒精、 95 %酒精、 70 %酒精、 45 %酒精、 0.5 %醋酸洋红、 0.5 %苏木**、 4 %铁明矾液、苯酚,亚硫酸、二甲苯、秋水仙素、对二氯苯、 8- 羟基喹啉、α-溴萘、 lmol/L **、 25 %纤维素酶和 2.5 %果胶酶混合液、加拿大树胶等。
五、实验步骤
1 .培养
(1) 大蒜和洋葱根尖:将大蒜或洋葱置于盛清水的小烧杯口上,使根茎部与水接触,然后转移到 25 -28 ℃ 的条件下培养.待根尖长到 2cm 左右时,在上午 9 - 10 时剪去根尖约 lcm 备用。
(2) 玉米或小麦,蚕豆根尖:用温水将蚕豆种子浸种 2 天,玉米及小麦种子浸种 1 天,侍吸水膨胀后转移到铺有几层吸水纸的培养皿或塘磁盘中,上面盖双层湿纱布并加入少许水,放在 25 -28 ℃ 条件下培养.待根尖长到 2cm 左右时.在上午 9 一 l0 时或下午 3-5 时取下根尖备用。
2 .预处理 为了有利于对有丝**中染色体的观察和计数,在固定之前应对剪下的根尖进行预处理,这样可以改变细胞质的粘度,抑制和破坏纺锤丝的形成.促使染色体缩短和分散。预处理的方法有低温预处理和药物预处理。
(1) 低温预处理:将剪取的根尖浸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内,置于 4 ℃ 的冰箱中进行低温处理 24 小时。此法效果很好。对染色体无破坏作用,染色体缩短均匀.简便易行,各种作物都适用。
(2 ) 药物预处理:常用药物有秋水仙素溶液、对二氯苯溶液、 8 —羟基喹啉等。
3 .固定 借助于物理方法或化学药物的作用,迅速渗入组织和细胞将之**,使其形态结构和内含物尽可能保持生活时的完整和真实状态。固定时,将预处理过的根尖用蒸馏水冲洗两次 ( 约 5 分钟 ) 。然后移入卡诺氏固定液中,在 4 — 15 ℃ 条件下固定 20 一 24 小时后用 70 %酒精冲洗 2 次转入 70 %酒精中.在 4 ℃ 冰箱内保存,保存时间最好不超过二个月.经过较长时间保存的材料,进行观察前可以换用固定液再处理一次效果较好。或将预处理过的根尖放入 0.075mol/L KCI 溶液中低渗 20 分钟.然后在蒸馏水中冲洗 2 — 3 次 ( 约 10 分钟 ) 待用。
4 .解离 使分生组织细胞间的果胶质分解.细胞壁软化或部分分解.使细胞和染色体容易分散压平。解离有酸解和酶解两种方法:
(1) 酸解:将根尖从固定液中取出,用蒸馏水漂洗.然后放入已经在 60 ℃ 水浴锅中预热的 1 mol/L HCI 中,在 60 ℃ 恒温条件下解离 10 — 15 分钟,当根尖透明呈米**时取出,用蒸馏水冲洗 2 — 3 次。
(2) 酶解:将根尖从固定液中取出,放在 0.1mol / L 醋酸钠中漂洗,用刀片切除根冠以及延长区 ( 根尖较粗的蚕豆,可以把分生组织切成 2-3 片 ) ,把根尖分生组织放到醋酸钠配制的 2.5 %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等量混合液中.在 25 — 28 ℃ 条件下处理 4 — 5 小时。此时组织已被酶液浸透而呈淡褐色,质地柔软而仍可用镊子夹起,用滴管将酶液吸掉.再滴上 0.1 mol / L 醋酸钠,使组织中的酶液渐渐渗出,再放入 45 %醋酸。
5 .后低渗 将解离后的根尖放在蒸馏水中冲洗 2 — 3 次 ( 约 10 分钟 ) 。酶解后的根尖放入蒸馏水中浸泡 10 - 15 分钟,然后再冲洗 2 — 3 次。一定要冲洗干净,否则影响染色。低渗后的根尖放入 70% 酒精后备用。
6 .染色与压片
(1) 醋酸洋红染色制片:取一处理好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中间,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保存液,用刀片将根尖分生组织切 1 :。将其切成薄片,加一小滴醋酸洋红染色液.约 5 分钟后加盖玻片。用吸水纸放在盖玻片上面,左手按住载玻片,用右手拇指在吸水纸上对准根尖部位施加压力。或用铅笔的橡皮头轻敲盖玻片即可,使材料均匀分散,细胞分离压平。压力要适当,注意不要移动盖片。为增强染色效果,可将载玻片在酒精灯上稍加热,但不使其沸腾。以免染料沉淀。加热的作用不仅可以使材料软化和易于着色.而且可以破坏部分细胞质,使核和染色体有一个比较清爽的背景。如果整个细胞染色较浅,可沿盖片一侧,滴加少许染色液,使其慢慢渗入.放置片刻再进行加热,如此反复进行染色。
醋酸洋红常用于染色体的临时制片,其着色不强,分色效果也不甚佳,故不宜制作永久制片,
(2) 醋酸地衣红染色制片:由于地衣红很容易溶于酒精。所以材料从保存液中取出后,应当充分洗净后浸入 45 %醋酸中再进行染色。染色时,将材料置于小试管中,加入含**的 2 %地衣红使材料浸没,在酒精灯上加热 2 - 3 秒钟.静置约半小时或更长时间,取出材料置载玻片上,加一滴不含**的 l %醋酸地衣红染色液。如醋酸洋红法操作进行压片。地衣红染色液染色,着色力比洋红强,染色较深,尤其对根尖等体细胞染色体的染色比洋红更显优越。
(3) 铁矾—苏木精染色制片法:这是用在根尖细胞有丝**染色体计数中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对各种植物的染色体均可染上较深的颜色,分色清晰,照像效果较好.利于标本长期保存。
将解离冲洗后的材料置于 4 %的铁矾水溶液中染色 2 — 4 小时,如加温 (30 一 40 ℃ ) 媒染,则可缩短至 0.5 - 1 小时。换水洗涤 4 - 5 次.每次约 5 分钟,务必将残留的铁矾充分洗净。再置于 5 %苏木精水溶液中染色 2 - 4 时。如在染色时发现染色液混浊,则表示铁矾未洗净,需重新放入水中洗涤后再行苏木精染色。染色后的材料用水冲洗 5 — 10 分钟左右,移入 45 %的醋酸内进行分色和软化 10 一 20 分钟,方可压片。压片时,用镊子取根尖置于载玻片上,切下根尖分生组织。将其切成薄片,滴一小滴 45 %的醋酸,迅速捣碎根尖,加盖玻片压片,具体方法同醋酸洋红法。
铁矾—苏水精染色时,媒染要充分,媒染后水洗要彻底;在此基础上,苏木精染色也要充分,醋酸分色软化要适宜,位染色体成深兰色,而细胞质退淡。
7 .境检 压好的片子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可观察到有丝**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染色体。选取不同**时期的典型细胞,换高倍镜观察,注意细胞核及染色体,纺缍体等的变化动态。
8 .制备永久片
六、实验作业
(1) 制作 1 一 2 张合格的有丝**玻片,交 1 — 2 张注明**时期及染色方法的永久制片。
{2} 绘制 2 - 4 张有丝**时期的简图。
参考资料:植物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课件
萘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萘广泛用作制备染料、树脂、溶剂等的原料,也用作驱虫剂(俗称卫生球或樟脑丸)。易取代,难加成。
工业萘是基础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减水剂、扩散剂,是生产合成树脂、增塑剂、橡胶防老剂,表面活性剂,合成纤维,染料、医药和香料等的原料。
精萘可用染料,医药等领域,如生产2-萘酚、1-萘酚和甲萘胺等,也是生产樟脑的主要原料。
工业上最重要的稠环芳香烃。纯品为具有香樟木气味的白色晶体,熔点80.5℃。主要用于生产邻苯二甲酸酐、染料中间体、橡胶助剂和杀虫剂等。1958年以来,代替滴滴涕等氯化产品的甲萘威投产后,用作杀虫剂原料的比例有所增加。
萘的用途分配,各国有所不同,大致用于生产邻苯二甲酸酐约占70%,染料中间体(如β-萘酚)和橡胶加工助剂约占15%,杀虫剂约占6%,鞣革剂约占4%,染料生产较少的国家,如美国则用于生产杀虫剂的比例较大。
扩展资料:
萘的生产方法有:
一、由石油烃制得:催化重质重整油,催化裂化轻循环油,裂解制乙烯的副产焦油等;
二、由煤焦油分离,高温煤焦油中萘约占8%-12%,将煤焦油蒸馏,切取煤油,经脱酚,脱喹啉,蒸馏得成品萘。每吨萘消耗10t煤焦油;
三、粗萘经白土精制而得精萘;
四、降膜分步结晶法,结晶法生产过程由产品生产工艺系统、能源系统、氮气密封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等组成。生产工艺系统以大循环为生产周期,每个大循环包含4个小循环,每个小循环又包含4~6个段,每个段由结晶、部分熔融和全部熔融3个步骤组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萘
萘乙酸钠的优点与缺点
萘乙酸钠的特点:
萘乙酸钠属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第一是促进不定根的形成和根的形成,因此可用于促进种子发根,插扦生根,但浓度过大亦可抑制生根。第二是促进果实膨大和块根块茎的膨大,因此可作为膨大素使用;第三是防止落花落果,具有防落功能。
萘乙酸钠的注意事项:
(1)萘乙酸钠做叶面喷施时,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在不同时期其使用浓度不同,在大田作物上一般10-20ppm叶喷,可促进灌浆;在苹果、葡萄、柑橘上座果剂应用时,要整株喷洒,少量多次,应用浓度不超过10ppm,在西瓜上浓度不能超过10ppm,否则易产生药害(注:在20-50ppm上具有疏花疏果的效果。)
(2)萘乙酸钠做生根剂使用,在较高浓度下会抑制地上部分茎、枝的生长,最好与其他生根剂复配使用。
(3)萘乙酸钠做水剂时,避免和酸**剂及肥料直接混合,需经过酸碱调和后再加入。
萘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萘广泛用作制备染料、树脂、溶剂等的原料,也用作驱虫剂(俗称卫生球或樟脑丸)。易取代,难加成。
工业萘是基础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减水剂、扩散剂,是生产合成树脂、增塑剂、橡胶防老剂,表面活性剂,合成纤维,染料、医药和香料等的原料。
精萘可用染料,医药等领域,如生产2-萘酚、1-萘酚和甲萘胺等,也是生产樟脑的主要原料。
工业上最重要的稠环芳香烃。纯品为具有香樟木气味的白色晶体,熔点80.5℃。主要用于生产邻苯二甲酸酐、染料中间体、橡胶助剂和杀虫剂等。1958年以来,代替滴滴涕等氯化产品的甲萘威投产后,用作杀虫剂原料的比例有所增加。
萘的用途分配,各国有所不同,大致用于生产邻苯二甲酸酐约占70%,染料中间体(如β-萘酚)和橡胶加工助剂约占15%,杀虫剂约占6%,鞣革剂约占4%,染料生产较少的国家,如美国则用于生产杀虫剂的比例较大。
扩展资料:
萘的生产方法有:
一、由石油烃制得:催化重质重整油,催化裂化轻循环油,裂解制乙烯的副产焦油等;
二、由煤焦油分离,高温煤焦油中萘约占8%-12%,将煤焦油蒸馏,切取煤油,经脱酚,脱喹啉,蒸馏得成品萘。每吨萘消耗10t煤焦油;
三、粗萘经白土精制而得精萘;
四、降膜分步结晶法,结晶法生产过程由产品生产工艺系统、能源系统、氮气密封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等组成。生产工艺系统以大循环为生产周期,每个大循环包含4个小循环,每个小循环又包含4~6个段,每个段由结晶、部分熔融和全部熔融3个步骤组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萘
工业萘的主要用途有哪些
萘,又称并萘,是一种无色有光泽的片状结晶。不溶于水,易升华,能随水蒸气挥发,有特殊气味。是工业上最重要的稠环芳烃,可用于生产苯酐、染料的中间体、橡胶助剂和杀虫剂。根据纯度不同,萘可分为工业萘和精萘。工业萘的纯度一般约为96%。工业萘进一步提纯脱除杂质及脱硫后,可得到高纯度的精萘。
工业萘是基础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减水剂、扩散剂,是生产合成树脂、增塑剂、橡胶防老剂,表面活性剂,合成纤维,染料、医药和香料等的原料。
工业萘是用来做什么的!?
工业萘:理化性质:白色或微红、微**片状结晶, 有特殊气味, 易挥发, 升华, 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10ppm。比重1.162, 熔点80.1,沸点217.9, 闪点78.89, 自燃点526, **极限;粉尘下限2.5g/m2、蒸汽0.9-5.9%, 属二级易燃固体。本产品主要组成物为萘。分子式:C10H8,分子量:128.17,本产品符合GB/T6699-1998焦化萘标准。质量指标见下表:指标名称、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外观:白色,允许带微红或微黄粉状、片状结晶。结晶点,不小于 78.3 78.0 77.5,不挥发物, % 不大于 0.04 0.06 0.08,灰分, % 不大于 0.01 0.02 0.02,注:1.不挥发物按生产厂出厂检验数据为准。2.工业萘按液体供货时不挥发物指标由供需双方规定。用途:工业萘是为基本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减水剂、扩散剂、分散剂、苯酐、各种萘酚、萘胺等,是生产合成树脂、增塑剂、橡胶防老剂、表面活性剂、合成纤维、染料、涂料、农药、医药和香料等的原料。有升华特性,常见于家用去味剂,卫生球,纯品有剧毒,毒害神经.
什么是萘,有什么性质
萘是无色片状晶体,熔点80.5℃,沸点218℃,有特殊的气味,易升华。不溶于水,易溶于热的乙醇和**。萘是重要的化工有机原料,也常用作防蛀剂。
萘是晶体有熔点。在加热过程中,固态的萘温度逐渐升高,开始熔化;熔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是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就是萘的熔点,萘的熔点是80℃;继续加热,萘熔化完毕,液态萘随着加热将继续升温。
萘的结构与苯相似,也是一个封闭的共轭体系。在萘环上,p电子的离域并不像苯环那样完全平均化,而是在α-碳**上的电子云密度较高,β-碳**上的次之,中间共用的两个碳**上则更小,因此亲电取代反应一般发生在α-位。
从共振概念看,当萘的α-位和β-位被取代时,形成不同的中间体正离子,可分别用下列共振结构表示。
(1)取代反应。
①卤代。将氯气通入萘的苯溶液中,在催化剂或三氯化铁的作用下,主要得到α-氯萘。
②硝化。萘用混酸硝化,主要产物为α-硝基萘。其反应速度比苯的硝化要快得多,室温即可进行反应。
α-硝基萘是**针状结晶,溶点为61℃,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用于制备α-萘胺。
③磺化。萘的磺化反应也是可逆的,磺酸基进入的位置和反应温度有关。萘与***在80℃以下作用,主要产物为α-萘磺酸;在较高温度(165℃)作用,主要产物为β-萘磺酸。萘的磺化是可逆的,又是α-位和β-位的竞争反应。
(2)加成反应。萘在乙醇和钠的作用下,很容易被还原成1,4-二氢萘,或1,2,3,4-四氢萘。
若要进一步还原,则需要更强烈的条件,如在1216~1520kPa下,用催化氢化法可直接得到十氢萘。
十氢萘有两种构象异构体,即两个环己烷分别以顺式或反式相稠合。顺式的沸点194℃,反式的沸点185℃。
(3)**反应。萘比苯容易**,根据反应条件可得到不同的**产物。例如,萘在醋酸溶液中用**铬进行**,其中一个环被**成醌,但产率很低。
在强烈条件下**,则其中一个环被**破裂,生成邻苯二甲酸酐。
邻苯二甲酸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它是许多合成树脂、增塑剂、染料等的原料。
取代的萘**时,哪一个环被**破裂,取决于萘环上取代基的性质。**时,两个环中电子云密度较高的环,也就是比较活泼的环易被**破裂,生成邻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这也说明萘是由两个苯环共用两个相邻**而成的。
这是因为硝基是吸电子基,可使苯环钝化,而氨基是斥电子基,能使苯环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