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足五里什么用途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大腿内侧有什么穴位(女人大腿内侧疼痛妇科)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大腿内侧有什么*位
大腿内侧的*位有*包、曲泉、足五里、*廉等,大腿内侧是足厥*肝经的经络走行,这些*位主要是主治肝胆病症、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眼科疾病和本经经脉所过部位的疾病。
具体需根据自身情况分析,如果是有疾病的发生,需针对性使用合适的药物治疗,都可以逐渐痊愈的。
人体一共有多少个*位,各有什么作用?
【人体*位常识】 *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位的学名是腧*,别名包括:“气*”、“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位”。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300个双*、50个经外奇*,共720个*位。有108个要害*,其中有72个*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是致命*,俗称‘死*‘。 死*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各种皆有九个*。合起来为36个致命*。生死搏斗中,做为‘**‘使用。歌诀有: ‘百会倒在地, 尾闾不还乡, 章门被击中, 十人九人亡, 太阳和哑门, 必然见阎王, 断脊无接骨, 膝下急亡身。‘ 一、头颈部位要害*(共9个) 1、百会*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突之间取*。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共14个) 1、膻中*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少*,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任脉之会,小肠之募*。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任脉之会,膀胱之募*。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中* 位置:在*头**。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根* 位置:在*头**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 位置:位于*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足太*,厥*,*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肝经,系足太*、厥*,*维之会,肝之募*。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肾经,系足少*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二、胸腹部要害*(共14个) 1、膻中*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少*,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任脉之会,小肠之募*。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任脉之会,膀胱之募*。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中* 位置:在*头**。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根* 位置:在*头**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 位置:位于*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足太*,厥*,*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淤。 13、章门*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肝经,系足太*、厥*,*维之会,肝之募*。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肾经,系足少*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鞘膜积液与精索静脉曲张有关联吗
木有关系。。。精索静脉曲张可以引起鞘膜积液。。但鞘膜积液包括手术副作用都没精索静脉曲张
金庸武侠小说里的点*是否构想于我国的推拿按摩?
据说我国的少数民族畲族会点*功夫。畲拳中有点*绝招,一旦被点中*位,便动弹不得,是拳术的一种。
点*的确是有的,但不是象他们说的那么悬罢了,“黄蓉微微一惊,退避已自不及,右手挥出,拇指与食指扣起,余下三指略张,手指如一枝兰花般伸出,姿势美妙已极。彭连虎只感上臂与小臂之交的“曲池*”上一麻,手臂疾缩,总算变招迅速,没给她拂中*道。”度*而击,随心所欲,一指戳去,只要点中*位,就能使对手伤残致死。点*,也是功夫世界中的传奇。
康戈武认为,泛览武术典籍,点*法确是有的,只是不像武侠小说和传奇故事中渲染得那样奇绝玄妙。明清之际,史学家黄守羲的《王征南墓志铭》就记载了一个叫王征南的点*高手:有一个恶少欺负王征南,被他点了*,这人数日无法排泄。长春有一位叫做李兴林的老大爷,年近80岁,用点*功夫在6年时间抓了100多个小偷。李兴林点*的方式是用三个手指攻击对方太阳*,对方会立即晕倒在地。在金庸小说中,最强的点*高手看上去像是《天龙八部》里藏经阁上的无名老僧,他举手在萧远山、慕容复两大高手头顶的百会*上拍落,竟然能暂时让他们进入假死状态而对身体丝毫无损,这一门“龟息**”不仅仅在现实中,连在金庸的书中都非第二人所能。
但其实比起其他武功来,点*反而是最有科学依据的。点*以中国传统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这一理论认为,人体上分布着直行的经脉和由经脉横向分出的络脉。在经络通路上,散布着若干脏腑经络气血出入会合的“处所”,这些“处所”就是人们所说的“*位”,或“气*”。它们能够接受各种物理**,影响气血和脏腑的功能。点*法就是利用点、打、踢、拿等击法重创对方*位,以“隔气血之通路,使不接续,壅塞气血之运转,使不流通”,进而失去战斗力。*位受击后的反应各个不同,一般来说主要有三种:晕、昏、麻。
点*的前提是能够准确地辨别*位。北宋有一位针灸考据家王惟一创铸过针灸铜人。铜人与真**小相似,胸腹腔中空,铜人表面铸有经络走向及*位位置,*位钻孔。当考核学生掌握针刺技术的熟练程度时,先在铜人表面涂上一层黄蜡,向铜人体内灌满水,学生用针扎刺*位,如果扎得准确,水就会由孔中流出,否则就无水流出。《王征南墓志铭》上写:“征南搏人,皆以其*,一切如铜人法。”释延奥也介绍说少林弟子们练点*用的是和铜人差不多的木人。但是有很多门派为了保留自己门内的点*秘密而创建了隐语。四川雅安余家拳的后人余成章写过一本名为《点*和解*》的书,在书中详细地介绍了余家的隐语,比如把鼻子称为中锋、牙齿称为前锋;在丹田中炼气称为炼“童子”,童子通过天门*“飞升”称为“放童子”等等。
点*手法,各门各派都不相同。少林寺的点*手法主要有鸦嘴、鹤嘴、鸡嘴、金针指、金剪指、三*指、瓦楞拳、肘、足、铁头、靠等11种手法。在武侠小说中,用一种手法点的*位,必须用相同的手法才能解开。但有意思的是在这些讲点*的“武林秘笈”里,每一种点*手法后面附的不是解*手法,而是药方,什么心窝受伤方、章门*伤方。想必每一个点*高手行走江湖,都要带上一个流动药柜才成。
金庸小说中《降龙十八掌》是那十八掌?
1) 亢龙有悔.
2) 飞龙在天.
3) 见龙在田.
4) 鸿渐于陆.
5) 潜龙勿用.
6) 利涉大川.
7) 突如其来.
8) 震惊百里.
9) 或跃在渊.
10) 双龙取水.
11) 鱼跃于渊.
12) 时乘六龙.
13) 密云不雨.
14) 损则有孚.
15) 龙战于野.(战龙在野)
16) 履霜冰至.
17) 羝羊触蕃
18) 神龙摆尾.
这十八掌主要出于射雕英雄传,前后顺序不一,作者未交待
电视天龙八部的降龙十八掌分别是什么?
降龙十八掌第一式——亢龙有悔:
其招式为左腿微屈,右臂内弯,右掌划一圆圈,“呼”的一声,向外推去。
降龙十八掌第二式——飞龙在天:
这一招必先跃起半空,居高下击,才能显见奇大的威力。它一定要配合轻1、 亢龙有悔 易经:乾卦:象曰:上九:亢龙有悔。
降龙十八掌第三式——龙战于野(战龙在野):
此乃降龙十八掌中十分奥妙的功夫,左臂右掌,均是可虚可实,非拘一格。用虚实相生,*阳相参的手法扰乱对方,自己则可以趁虚而入,是一式诱敌策。
降龙十八掌第四式——潜龙勿用:
则是右手屈起食中二指,半拳半掌,向敌人胸口打去,左手同时向里钩拿,右推左钩,让敌人难以闪避。这是一种左右夹击的攻势,让人无处可避,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降龙十八掌第五、六式——利涉大川、鸿渐于陆:
这两招乃郭靖与梅超风在归云庄比武时,所用的招式。此两招是一种技术性的逼退敌人之招式,用意在于使敌人勿近其身,以为自保。
降龙十八掌第七、八式——突如其来、震惊百里:
这两招却是郭靖被梅超风的九*白骨爪所伤之后,为逼梅超风交出解药时所用之术,可见此二招术必然是近身肉搏时所用的拼命之招,其威力自然可想知。
降龙十八掌第九式——或跃在渊:
这招施为之前要先提一口气,然后以气化掌,左掌前探,右掌嗖的从左掌下穿了出去,直击对手小腹。是属于一种至刚至阳的正面攻势。
降龙十八掌第十式——神龙摆尾:
此乃降龙十八掌救命绝招,任何有生命的东西在他有生存受到威胁时所生成而出的反应力道,自是非同小可。
降龙十八掌第十一式——鱼越于渊:
这一招是用于狭小空间的防身之术,它或为缓冲高手绵密不绝的攻势之用。
降龙十八掌第十二式——见龙在田:
这一招转守为攻之策,当手腕被别人擒拿,此招可以顺腕翻过,以又重又快的掌法拍击敌人肩头。是一招转守为攻的法门。
降龙十八掌第十三式——双龙取水:
此招由下而上的攻敌之术,与飞龙在天相为反生,是一种败中求胜之道。
降龙十八掌第十四、十五、十六式——时乘六龙、密云不雨、损则有孚:
这三式乃是郭靖在丐帮大会上为助黄蓉夺回帮主之位时所用的招式,当时丐帮 “净衣派”的三大长老为杨康所惑,不愿奉立黄蓉为新任的帮主,郭靖为证实 他二人为洪七公亲传弟子,而与丐帮简长老比武用了“降龙十八掌”中这三招, 其用意在于陈兵立威,可想这三招是“降龙十八掌”中最“华丽”的拳路,不但实战技术可靠,姿势必然也不会差到哪去。
降龙十八掌第十七式——履霜冰至:
此招必须“吸一口气,两肘往上微抬,右拳左掌,直击横推,一快一慢的打出 去。”掌法之中刚柔并济,正反相成,实是妙用无穷。为“降龙十八掌”中较为*柔的一技。
降龙十八掌第十八式——抵羊触藩:
这一招乃是和身术出的一式,意欲以掌力内功和着全身的体重,以快速的步伐 ,让敌人避无可避射无可射,其姿态就如一只受到**的羊一样,不顾一切地想冲出栅栏,威力相当惊人
足厥*肝经腧*可以治疗什么病症?
(一)主治病症
足厥*肝经共有14个腧*(图8-93),主要治疗腰痛、胸满、呃逆、遗尿、小便不利、疝气、肝病、妇科病、少腹前*以及经脉所过部位诸症。
图8-93足厥*肝经腧*
(二)腧*歌诀
一十四*足厥*,大敦行间太冲侵,中封蠡沟中都近,膝关曲泉*包临,五里*廉急脉*,章门常对期门深。
(三)腧*
1.大敦(井*)
[取法]在足大趾外侧,距趾甲角约0.1寸处取之(图8-94)。
[主治]疝气、遗尿、经闭、崩漏、*挺;癫痫。
[刺灸法]斜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2.行间(荥*)
[取法]在第一、二趾缝间,当趾蹼缘上方纹头处取之(图8-94)[主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中风、口、癫痫;小便不利、疝气、月经不调、崩漏、痛经、带下;胁痛、黄疸;癫痫。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3.太冲(输*;原*)
[取法]在第一、二趾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取之(图8-94)[主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口;胁痛、郁闷;疝气、遗尿、月经不调;癫痫、小儿惊风;下肢痿痹。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4.中封(经*)
[取法]在内踝前方,当商丘*与解溪*之间,靠胫骨前肌腱腱内侧的凹陷中取之(图8-94)。
[主治]疝气、遗精、小便不利、腹痛;下肢痿痹。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图8-94
5.蠡沟(络*)
[取法]在内踝尖上5寸,当胫骨内侧面**取之(图8-95)。
[主治]小便不利、遗尿、月经不调、带下;足胫疼痛。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6.中都(郄*)
[取法]在内踝尖上7寸,当胫骨内侧面**取之(图8-95)。
[主治]疝气、崩漏、恶露不尽;腹痛、泄泻;下肢痿痹。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图8-95
7.膝关
[取法]屈膝,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当*陵泉*后1寸处取之(图8-96)。
[主治]膝部肿痛、下肢痿痹。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8.曲泉(合*)
[取法]屈膝,在膝关节内侧横纹头上方,当胫骨内侧髁之后,半膜肌、半腱肌止端前上方取之(图8-96)。
[主治]腹痛、小便不利;遗精、**;*痒、月经不调、痛经、带下、*挺;膝膑肿痛、下肢痿痹。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9.*包
[取法]在股骨内上髁上4寸,当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取之(图8-96)。
[主治]遗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腹痛。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图8-96
10.足五里
[取法]在气冲*下3寸,当内收长肌的内侧缘取之(图8-97)。
[主治]小腹痛、小便不利、遗尿、带下、*挺、**肿痛。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11.*廉
[取法]在气冲*直下2寸,当内收长肌的外侧缘取之(图8-97)。
[主治]月经不调、带下、小腹痛。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12.急脉
[取法]在气冲*的外下方腹股沟处,当耻骨联合下缘中点旁开2.5寸,仰卧伸足取之(图8-97)。
[主治]小腹痛、疝气、*挺。
[刺灸法]避开动脉,直刺0.5~0.8寸,可灸。
图8-97
13.章门(脾募*;八会*之脏会)
[取法]在第十一浮肋游离端之下取之(图8-98)。
[主治]腹胀、泄泻;胁痛、痞块。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14.期门(肝募*)
[取法]仰卧,在锁骨中线上,当第六肋间隙取之(图8-98)。
[主治]胸胁胀痛、郁闷;*痈;腹胀、呃逆、呕吐。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图8-98
谁收集有金庸小说里所有的武功名称及招式名称吗?
梅花点*手降龙18掌这些都是金庸小说里所用的武功名称及招数。
会中医学的进老看看,很基础的问题!~
*位一般都是一个范围而不是具体的一个点。判断方法很简单,针刺对的话,会“得气”。证明针刺的部位、深浅、方法合适则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