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标准热力学温度是什么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什么是热力学温度?它与摄氏温度的关系?(热力学温度和摄氏度的区别)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什么是热力学温度?它与摄氏温度的关系?
温度的单位经常用“摄氏度(℃)”,称为“摄氏温度”。在专业物理中,则经常使用“开尔文(K)”作单位,称为“热力学温度”。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级差相等,即级差1 K等于1 ℃, 两种温标的换算关系为 T=t+273 K
什么叫相对温度?什么叫绝对温度?
相对温度:因为现实生活中做不到绝对温度,所以一般的温度都称为相对温度。
而现实生活中的温度都为湿空气温度。
绝对温度:其描述的是客观世界真实的温度,同时也是制定国际协议温标的基础,是一种标
定、量化温度的方法。
开尔文是因英国科学家开尔文姓氏而得名的热力学温度单位。1848年,英国科学家威廉·汤姆逊首先提出“热力学温度”理论,并很快得到国际上的承认。1854年,威廉·汤姆逊提出,只要选定一个固定点,就能确定热力学温度的单位。[1]
早在1787年法国物理学家查理(J.Charles)就发现,在压力一定时,温度每升高1℃,一定量气体的体积的增加值(膨胀率)是一个定值,体积膨胀量与温度呈线性关系。起初的实验得出该定值为气体在0℃时的体积的1/269,后来经许多人历经几十年的实验修正,其**别是1802年法国人盖·吕萨克(J.L.Gay-Lussac)的工作,最后确定该值1/273.15。将上述气体体积与温度的关系用公式来表示,形式如下:
V=V0(1+t/273.15)=V0(t+273.15)/273.15
式中V是摄氏温度为t/℃时的气体体积。若定义t+273.15≡T(于是0℃+273.15=T0),上述关系就可以用形式更简单的公式来表达:V/T=V0/T0,进一步看,V1/T1=V0/T0,V2/T2=V0/T0,自然有V1/T1=V2/T2,即在任何温度下一定量的气体,在压力一定时,气体的体积V与用T为温标表示的温度成正比。这叫做查理-盖·吕萨克定律。事实上这种关系只适用于理想气体。为此,人们起先把T称为理想气体温度(温标),又叫绝对温度(温标)。在热力学形成后,发现该温标有更深刻的物理意义,特别是克劳修斯(Claosius)和开尔文(Kelvin)论证了绝对零度不可达到,便改称热力学温度(温标),并用Kelvin第一个字母K为其单位。物体的温度是构成物体的大量微粒运动(热运动)的激烈程度的宏观体现。
表达式为:T=t+273
T是热力学温标 t是摄氏温标
它的由来是这样的:
一定质量的气体 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 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 增加(或减少)的压强值等于它在0℃时压强的1/273 用公式表示为
p=p0(1+t/273)
其中p0是0℃时气体的压强
后来开尔文引入了“绝对零度”的概念 即温度到达0K 即-273℃ 气体便停止了一切的运动
后来它被推广到了T=t+273
什么是北京热力学温标? 它和摄氏温标的换算关系是什么?
以冰、水和水汽平衡共存的三相点为273.16°,以分子热运动的动能等于零的绝对零度为零点的温标称为热力学温标,又称开氏温标或绝对温标。用K表示。它和摄氏温标的换算关系是:K=℃+273.16≈℃+273
什么叫绝对温度?
热力学温度又称开尔文温度,或称绝对温度,符号为K。 绝对零度时的温度定义为0K。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摄氏0.01度,定义为273.16K。 抛开那些学术用语
热力学温度的介绍
热力学温度,又叫热力学温标,符号T,单位K(开尔文,简称开)。 早在1787年法国物理学家查理(J.Charles)就发现,在压力一定时,温度每升高1℃,一定量气体的体积的增加值(膨胀率)是一个定值,体积膨胀率与温度呈线性关系。国际实用温标是以国际上所通过的一系列纯物质的固定点,此时的固定点也就是系统内部完全达到平衡状态,在宏观上没有变化,而满足平衡状态的充要条件是:力学平衡,热平衡,相平衡,和化学平衡(如平衡氢三相点、平衡氢沸点、氧三相点、水三相点、锡凝固点等)。此时的固定点作为基准用于标定规定的基准温度计(如铂电阻温度计和铂-10%铑/铂热电偶等)并给出相应的内插公式用于测定温度。
工程热力学中提到的绝对温度,都是绝对温度零度以上的正绝对温度。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核磁共振和激光效应的研究,发现核自旋系统和激光系统中,粒子只具有基态和激发态两种能量形态。在正绝对温度条件下,基态的粒子数多于激发态的粒子数。但是,在核自旋系统和激光系统中则相反,激发态的粒子数却超过了基态的粒子数。根据玻尔兹曼的粒子分布函数表示式,如果激发态粒子(**或分子)数大于基态的粒子数,则绝对温度应该为负值,即能够出现负的绝对温度。这是由于根据玻尔兹曼的粒子分布函数表达式,当绝对温度高于无穷大时,才能实现激发态粒子数超过基态的粒子数,才能出现负绝对温度。也就是说,负绝对温度系统的能量大于无穷大绝对温度的能量,导致负绝对温度实际上高于正绝对温度。经典热力学中的温度没有最高温度的概念,只有理论最低温度“绝对零度”。热力学第三定律指出,“绝对零度”是无法通过有限次步骤达到的。在统计热力学中,温度被赋予了新的物理概念——描述体系内能随体系混乱度(即熵)变化率的强度性质热力学量。由此开创了“热力学负温度区”的全新理论领域。通常我们生存的环境和研究的体系都是拥有无限量子态的体系,在这类体系中,内能总是随混乱度的增加而增加,因而是不存在负热力学温度的。而少数拥有有限量子态的体系,如激光发生晶体,当持续提高体系内能,直到体系混乱度已经不随内能变化而变化的时候,就达到了无穷大温度,此时再进一步提高体系内能,即达到所谓“粒子布居反转”的状态下,内能是随混乱度的减少而增加的,因而此时的热力学温度为负值!但是这里的负温度和正温度之间不存在经典的代数关系,负温度反而是比正温度更高的一个温度!经过量子统计力学扩充的温标概念为:无限量子态体系:正绝对零度<正温度<正无穷大温度,有限量子态体系:正绝对零度<正温度<正无穷大温度=负无穷大温度<负温度<负绝对零度。正、负绝对零度分别是有限量子态体系热力学温度的下限和上限,均不可通过有限次步骤达到。
早在1787年法国物理学家查理(J.Charles)就发现,在压力一定时,温度每升高1℃,一定量气体的体积的增加值(膨胀率)是一个定值,体积膨胀率与温度呈线性关系。起初的实验得出该定值为气体在0℃时的体积的1/269,后来经许多人历经几十年的实验修正,其**别是1802年法国人盖·吕萨克(J.L.Gay-Lussac)的工作,最后确定该值1/273.15。将上述气体体积与温度的关系用公式来表示,形式如下:
V=V0(1+t/273.15)=V0(t+273.15)/273.15 式中V是摄氏温度为t/℃时的气体体积。若定义t+273.15≡T(于是0℃+273.15=T0),上述关系就可以用形式更简单的公式来表达:V/T=V0/T0,进一步看,V1/T1=V0/T0,V2/T2=V0/T0,自然有V1/T1=V2/T2,即在任何温度下一定量的气体,在压力一定时,气体的体积V与用T为温标表示的温度成正比。这叫做查理-盖·吕萨克定律。事实上这种关系只适用于理想气体。为此,人们起先把T称为理想气体温度(温标),又叫绝对温度(温标)。在热力学形成后,发现该温标有更深刻的物理意义,特别是克劳修斯(Claosius)和开尔文(Kelvin)论证了绝对零度不可达到,便改称热力学温度(温标),并用Kelvin第一个字母K为其单位。
物体的温度是构成物体的大量微粒运动(热运动)的激烈程度的宏观体现。例如由单 **分子构成的气体的大量分子的平均动能Ek与它的温度T的关系经统计热力学理论 推导为:
E(—)k=3/2kT
其中k=1.391×10-23J/K,被称为玻尔兹曼(Boltzmann)常量,等于气体常量R与 阿伏加德罗常量N0之比。
热力学温度的0度是多少摄氏度?
-273.15
温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
温度的国际单位是开尔文 用符号“K”表示
开氏温度标度是用一种理想气体来确立的,它的零点被称为绝对零度。根据动力学理论,当温度在绝对零度时,气体分子的动能为零。为了方便起见。开氏温度计的刻度单位与摄氏温度计上的刻度单位相一致,也就是说,开氏温度计上的一度等于摄氏温度计上的一度,水的冰点摄氏温度计为0℃,开氏温度计为273.15°K。 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K)是国际单位制(SI)基本单位之一。其他基本单位是米、千克、秒、安培、摩尔和坎德拉
化学热力学中的物质标准状态,是否要求温度
不知道楼主是在说标准状况还是标准状态,这两者有一点区别。前者要求常温(298.15K)常压(101.325Kpa),后者只要求常压(101.325Kpa),高中最常用的是标准状况这个概念,大学里面更常用的是标准状态,因为定义压力比定义温度的意义要大得多。
还有1楼的注意一下,水的冰点是按照水的三相点来定义的,用的是热力学温度298.14K,而不是摄氏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