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心向量图有哪些功效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心电图有什么作用(孕晚期做心电图有什么作用)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心电图有什么作用

心电图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是检查心脏电活动的,很多疾病都可以靠心电图诊断。但是心电图的诊断依赖于发病与否。

心脏是一个立体的结构,为了反应心脏不同面的电活动,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以记录和反应心脏的电活动。

心电轴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目测法、作图法和查表法。下表是应用目测法评估心电轴的方向。心脏是一个立体的结构,由无数心肌细胞组成。心脏在除极与复极过程中会产生很多不同方向电偶向量。把不同方向的电偶向量综合成一个向量,构成整个心脏的综合心电向量。

心电图有什么作用

扩展资料

心电图产生的原理

心肌细胞膜是半透膜,静息状态时,膜外排列一定数量带正电荷的阳离子,膜内排列相同数量带负电荷的*离子,膜外电位高于膜内,称为极化状态。静息状态下,由于心脏各部位心肌细胞都处于极化状态,没有电位差,电流记录仪描记的电位曲线平直,即为体表心电图的等电位线。

两两电极之间或电极与**电势端之间组成一个个不同的导联,通过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连,记录心脏的电活动。两个电极之间组成了双极导联,一个导联为正极,一个导联为负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电图

做了常规心电图,为啥还要做动态心电图检查

经常遇到临床医生建议病人做动态心电图检查,病人觉得奇怪:“为啥刚做完常规心电图检查,又要花钱做动态心电图检查,这不是说常规心电图不好使吗?”。其实不然,常规心电图检查与动态心电图检查是相互补充又各自**的检查方法。病人就诊后,医生根据病人的情况开出常规心电图检查,因为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实时、方便、价格低廉,临床医师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相关信息,所以,把心电图检查作为一种常规的首选的检查项目。心电图的用途很广,包括对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心肌梗塞的诊断有很高的准确性,它不仅能确定有无心肌梗塞,而且还可确定梗塞的病变期部位范围以及演变过程;对房室心肌肥大、心肌炎、心肌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心包炎的诊断有较大的帮助;能够帮助了解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和电解质紊乱对心肌的作用;心电图作为一种电信息的时间标志,常为心音图、超声心动图、阻抗血流图等心功能测定以及其他心脏电生理研究同步描纪,以利于确定时间。然而,对于一些患有一过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情况的病人,常规心电图检查常常不能及时捕捉到上述病变,这时,临床医师会建议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主要用于捕捉阵发性心律失常,如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和早搏,记录它们的发生时间、数量及分布状态;有无一过性的心绞痛、心肌缺血以及发作的诱因和发生时间。还可对一些经常出现心血管病症状,常规心电图检查没有阳性发现的患者进行鉴别诊断。在这部分患者中,有的是心脏病引起的症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因为心脏异常而引发症状,如部分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等,这对临床医生作出正确诊断并有针对性进行治疗,有很大的帮助。另外,由于动态心电图检查一般需要24小时,检查时间较长,价格相对较高,所以临床医师会首选常规心电图检查,根据病人情况,需要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再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这样两者结合根据病情进行检查,可以最大程度的让患者受益。

心电图术语 在线解答

心电图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生物电的变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简称ECG)。心电图是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复过程的客观指标。
心电图的检查意义在于:用于对各种心律失常、心室心房肥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病症检查。
产生 心脏周围的组织和体液都能导电,因此可将人体看成为一个具有长、宽、厚三度空间的容积导体。心脏好比电源,无数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变化的总和可以传导并反映到体表。在体表很多点之间存在着电位差,也有很多点彼此之间无电位差是等电的。
心脏电活动按力学原理可归结为一系列的瞬间心电综合向量。在每一心动周期中,作空间环形运动的轨迹构成立体心电向量环。应用*极射线示波器在屏幕上具体看到的额面、横面和侧面心电图向量环,则是立体向量环在相应平面上的投影。心电图上所记录的电位变化是一系列瞬间心电综合向量在不同导联轴上的反映,也就是平面向量环在有关导联轴上的再投影。投影所得电位的大小决定于瞬间心电综合向量本身的大小及其与导联轴的夹角关系。投影的方向和导联轴方向一致时得正电位,相反时为负电位。用一定速度移行的记录纸对这些投影加以连续描记,得到的就是心电图的波形。心电图波形在基线(等电位线)上下的升降,同向量环运行的方向有关。和导联轴方向一致时,在心电图上投影得上升支,相反时得下降支。向量环上零点的投影即心电图上的等电位线,该线的延长线将向量环分成两个部分,它们分别投影为正波和负波。因此,心电图与心向量图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心电图的长处是可以从不同平面的不同角度,利用比较简单的波形、线段对复杂的立体心电向量环,就其投影加以定量和进行时程上的分析。而心电向量图学理论上的发展又进一步丰富了心电图学的内容并使之更易理解。
导联 动物机体组织和体液都能导电,将心电描记器的记录电极放在体表的任何两个非等电部位,都可记录出心电变化的图象,这种测量方法叫做双极导联,所测的电位变化是体表被测两点的电位变化的代数和,分析波形较为复杂。如果设法使两个测量电极之一,通常是和描记器负端相连的极,其电位始终保持零电位,就成为所谓的“无关电极”,而另一个测量电极则放在体表某一测量点,作为“探查电极”,这种测量方法叫做单极导联。由于无关电极经常保持零电位不变,故所测得的电位变化就只表示探查电极所在部位的电位变化,因而对波形的解释较为单纯。目前在临床检查心电图时,单极和双极导联都在使用。常规使用的心电图导联方法有12种。
标准导联 属双极导联,只能描记两电极间的电位差。电极连接方法是:第一导联(简称Ⅰ),右臂(-),左臂(+);第二导联(简称Ⅱ),右臂(-),左足(+);第三导联(简称III),左臂(=-),左足(+)。
加压单极肢导联 将探查电极放在标准导联的任一肢体上,而将其余二肢体上的引导电极分别与5000欧姆电阻串联在一起作为无关电极。这种导联记录出的心电图电压比单极肢体导联的电压增加50%左右,故名加压单极肢体导联。根据探查电极放置的位置命名,如探查电极在右臂,即为加压单极右上肢导联(aVR),在左臂则为加压单极左上肢导联(aVL),在左腿则为加压单极左下肢导联(aVF)。
单极胸导联 将一个测量电极固定为零电位(中心电端法),把中心电端和心电描记器的负端相连,成为无关电极。另一个电极和描记器正端相连,作为探查电极,可放在胸壁的不同部位。分别构成6种单极胸导联,电极的位置是:V1,胸骨右缘第4肋间;V2,胸骨左缘第4肋间;V3,在V2与V4连线的中点;V4,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V5,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V6,在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
典型心电图各波及其时程 用标准导联引出的心电图各波,由荷兰生理学家W.艾因特霍芬命名P,Q,R,S,T波,U波是以后发现命名的。
心电图常用名词
1、心电向量:心电活动不论是右、左心房(P波),或是代表启动心室搏动的心电活动(QRS波群),都是既有方向,又有大小(量)的心电活动,就称为心电向量。它反映在各导联上也不尽相同,这是由于各导联(无论是额面或横面导联)的角度不同。换句话说,我们为什么要在三个标准导联以外,在额面上还要三个加压肢体导联,此外还要做六个胸壁导联?原因就在于可以自不同角度了解心电活动上下,左右,前后的综合心电向量,从而观察其正常与否等等。
2、除极:心房、心室肌在静止的间歇中,由于细胞内外离子(包括K+,Na+,Ca2+,cl-等)浓度差别很大,处于“极化状态”。但一旦受到自搏细胞传来的激动,这极化状态便暂时瓦解,在心电图上称为“除极”(有少数学者称为“去极”),由此产生心电活动。心房肌的除极在心电图上表现为P波,心室肌的除极表现为QRS波群。当然在一次除极后,心肌又会恢复原来的极化状态,此过程称为“复极”。复极过程远较除极缓慢,电活动所产生的振幅也较低。心房的复极在P—R段上,一般很不明显(唯有在右心房扩大时,P—R段轻度压低)。心室肌复极则表现为心电图上的ST段及T波。
3、心电向量环:两侧心房,两侧心室的除极及心室的复极,这三项心电活动在胸腔内形成三个立体向量环。将平行的光线从正前方把这些立体向量环投影在额面上,便形成额面心电向量环。同样,将平行光线从正上方把这些立体向量环投影在横面上,便形成横面心电向量环。
4、偶联间期(或称联律间期,联律间距):在一连串窦性激动P—QRS—T后,出现一个室性早搏。早搏前的QRS波群的开始点与室性早搏的开始点之间的时间,称为偶联时间。连续两个房性早搏,它们的P—P时间距离也称为“偶联间期”。
5、P波: 心脏的兴奋发源于窦房结,最先传至心房,故心电图各波中最先出现的是代表左右两心房兴奋过程的P波。兴奋在向两心房传播过程中,其心电去极化的综合向量先指向左下肢,然后逐渐转向左上肢。如将各瞬间心房去极的综合向量连结起来,便形成一个代表心房去极的空间向量环,简称P环。P环在各导联轴上的投影即得出各导联上不同的P波。P波形小而圆钝,随各导联而稍有不同。P波的宽度一般不超过0.11秒,电压(高度)不超过0.25毫伏。
6、P-R段: 是从P波终点到QRS波起点之间的曲线,通常与基线同一水平。P-R段由电活动经房室交界传向心室所产生的电位变化极弱,在体表难于记录出。
7、P-R间期: 是从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的时间距离,代表心房开始兴奋到心室开始兴奋所需的时间,一般**约为0.12~0.20秒,小儿稍短。超过0.21秒为房室传导时间延长。
8、QRS复合波: 代表两个心室兴奋传播过程的电位变化。由窦房结发生的兴奋波经传导系统首先到达室间隔的左侧面,以后按一定路线和方向,并由内层向外层依次传播。随着心室各部位先后去极化形成多个瞬间综合心电向量,在额面的导联轴上的投影,便是心电图肢体导联的QRS复合波。典型的QRS复合波包括三个相连的波动。第一个向下的波为Q波,继Q波后一个狭高向上的波为R波,与R波相连接的又一个向下的波为S波。由于这三个波紧密相连且总时间不超过0.10秒,故合称QRS复合波。QRS复合波所占时间代表心室肌兴奋传播所需时间,正常人在0.06~0.10秒之间。
9、ST段: 由QRS波群结束到T波开始的平线,反映心室各部均在兴奋而各部处于去极化状态,故无电位差。正常时接近于等电位线,向下偏移不应超过0.05毫伏,向上偏移在肢体导联不超过0.1毫伏,在单极心前导程中V1,V2,V3中可达0.2~0.3毫伏;V4,V5导联中很少高于0.1毫伏。任何正常心前导联中,ST段下降不应低于0.05毫伏。偏高或降低超出上述范围,便属异常心电图。
10、T波: 是继QRS波群后的一个波幅较低而波宽较长的电波,反映心室兴奋后再极化过程。心室再极化的顺序与去极化过程相反,它缓慢地从外层向内层进行,在外层已去极化部分的负电位首先恢复到静息时的正电位,使外层为正,内层为负,因此与去极化时向量的方向基本相同。连接心室复极各瞬间向量所形成的轨迹,就是心室再极化心电向量环,简称T环。T环的投影即为T波。再极化过程同心肌代谢有关,因而较去极化过程缓慢,占时较长。T波与S-T段同样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11、U波: 在T波后0.02~0.04秒出现宽而低的波,波高多在0.05毫伏以下,波宽约0.20秒。一般认为可能由心舒张时各部产生的负后电位形成,也有人认为是浦肯野氏纤维再极化的结果。血钾不足,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强心药洋地黄等都会使V波加大。
心电图各波与心肌动作电位的关系 单个心肌细胞兴奋时描记的动作电位图形与每个心动周期描记的心电图有显著差别。这是由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是单个细胞的膜电位变化,而心电图则是大量心肌细胞构成的功能性合胞体瞬间的电位变化,是随整个心脏这个功能合胞体兴奋的发生传布和恢复过程而变化的。不仅与单个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不同而且多种导联描出的波形也有所不同。尽管如此,单个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和消失,与心电图各波之间仍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图4)。以心室肌为例,心室肌单个细胞动作电位的“0”期(升支)与心电图QRS复合波相应。由于心室各部心肌细胞开始去极化的时间有先后,遂使QRS复合波的时程比单个心室肌细胞的“0”期较长,但二者时程基本相应。单个心室肌细胞复极化的第“2”期与心电图S-T段相应。单个心室肌细胞开始进入快速复极化即第3期时,与心电图的T波相应。
意义及应用 心电图是反映心脏兴奋的电活动过程,它对心脏基本功能及其病理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心电图可以分析与鉴别各种心律失常;也可以反映心肌受损的程度和发展过程和心房、心室的功能结构情况。在指导心脏手术进行及指示必要的药物处理上有参考价值。然而,心电图并非检查心脏功能状态必不可少的指标。因为有时貌似正常的心电图不一定证明心功能正常;相反,心肌的损伤和功能的**并不总能显示出心电图的任何变化。所以心电图的检查必须结合多种指标和临床资料,进行全面综合分析,才能对心脏的功能结构做出正确的判断。
心电图在科学研究方面应用相当广泛。已在多种动物描记出它们的心电图,并对其生理意义进行了初步研究。一些无脊椎动物如鲎、贻贝、章鱼、螯虾、海鞘等和脊椎动物如两栖、爬行、鸟及哺*等纲动物,采用特殊电极及引导方法,都可描记其心电图。基本图形大致相似,在具体波形及电压高低,时程长短上有所不同。静脉窦发育良好的动物,其心电图的P波之前有与静脉窦兴奋相应的V波。鱼和两栖动物的心电图在T波之前常有B波,它反映动脉圆锥的兴奋。动物心电图还可以作为判明心搏起源性质的客观指标。神经源性心搏如鲎的心电图常有振荡性的快波和若干猝发性的锋形电位;而肌原性心搏如软体动物的心电图常由若干慢波组成。动物心电图对于研究心脏的比较生理和心脏药理学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在人体或动物身上安装心电发射器,可在远距离通过接收系统描记心电的变化。这可用于测试运动中的运动员及走动中的动物心脏功能的变化;测试高空飞行员、宇航员的心搏变化,以及研究人体对高山、高空、深海等环境的心脏活动变化。
心电图的分类及应用范围
心电图可分为普通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His束电图、食管导联心电图、人工心脏起搏心电图等。应用最广泛的是普通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
普通心电图应用范围如下
1、对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2、对心肌梗塞的诊断有很高的准确性,它不仅能确定有无心肌梗塞,而且还可确定梗塞的病变期部位范围以及演变过程。
3、对房室肌大、心肌炎、心肌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心包炎的诊断有较大的帮助。
4、能够帮助了解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和电解质紊乱对心肌的作用。
5、心电图作为一种电信息的时间标志,常为心音图、超声心动图、阻抗血流图等心功能测定以及其他心脏电生理研究同步描纪,以利于确定时间。
6、心电监护已广泛应用于手术、**、用药观察、航天、体育等的心电监测以及危重病人的抢救。
心电图机轻松方便, 可随身携带上门服务,心电图阅读分析可通过远程操作,大大方便了远在各个角落的心脏疾患病人,只要拥有心电图远程系统联络方式,养病在家的心脏病人随时可以得到心电图工作者及时准确的指导,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心脏疾病。
心电图已随着医学的发展而发展,为顺应人类的遗传学、优生学发展趋势,心电图已能将胎儿心脏活动时产生地生物电流描绘成图谱,记录胎儿瞬间变化,通过观察胎儿心电图,可动态监测围产期胎儿发育情况和在宫内生长情况对及早诊断,及时治疗胎儿疾患,提高围产儿质量优生优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社会价值。
随着社区医疗服务的发展, 心电图的作用越见显著,心电图可以及时的帮助中年人或幼小患儿发现潜在的心脏疾病或先天性心脏病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应用范围
动态心电图是长时间(24小时或以上)连续记录动态心脏活动的方法。它能充分反映受检查者在活动、睡眠状态下心脏出现的症状和变化。适用于检查一过性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对心律失常能定性、定量诊断并能了解心脏储备能力。但其缺点是报告较迟,不能用于心脏急诊。
[编辑本段]做心电图诊断需要注意的几点:
(1)心电图诊断:很多心电图从其他心电图的角度来看虽属异常,但未必有临床心脏器质性改变,此时可直接写出其心电图诊断,如偶发室性期前收缩、低电压、非特异性S�T、T改变等。以便临床医师结合临床表现判断是否有病理意义。
(2)符合临床诊断:对一些综合性心电图改变能与临床诊断相符合者应加以说明。
(3)综合临床诊断:心电图诊断必须密切结合临床资料,特别是有的心电图本身无特异性者需要结合临床资料。此外,药物与电解质紊乱对心肌的损害也必须结合临床资料加以判断。
(4)追踪观察心电图改变:例如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必须反复进行心电图检查方可确诊,有时参考过去的心电

心脏保健有哪些方法?

五种方法预防心脏疾病

心电向量图怎么转换成心电图?

主要是依据心脏电激动的方向与大小在每一个瞬间是不同的,心电向量是记录心脏 心电向量概念各瞬间产生的电激动在立体的方向及大小的一种特殊检查。能较真实地记录出心脏动作电流的立体图象,可用来阐明心电图产生的原理和解释心电图波形,从而提高临床的诊断效果。

心电向量图的正常心电向量

心室激动时,把各瞬间向量连接起来形成的环,称QRS环。 水平面QRS环:水平面代表前、后、左、右方向。 形态:椭圆形、三角形或菱形,外形光滑。 运行方向:一定逆时针运行。 运行方位:环主体指向左后。QRS环位于右后的面积不应大于总面积的20%, 位于前的面积不应大于总面积的1/3。最大向量角度为-40*~+60*。 振幅:最大振幅小于1.5毫伏。 前额面QRS环:前额面代表上、下、左、右方向。 形态:为狭长形。 运行方向:多数为顺时针运行,也可为逆时针或“8字运行。 方位:环主体指向左下。前额面QRS最大向量角为+10*~90*。 振幅:最大振幅小于1.25毫伏。 右侧面:右侧面代表前、后、上、下方向。 形态:为椭圆形。 运行方向:绝大多数为顺时针运行。 方位:主体向上,但可稍向前或稍向后,最大QRS向量角在+30*~+180*。 振幅:最大振幅小于1.5毫伏。 (1)左心室肥厚 左心室肥厚时,左心室向左向后的电激动增大,反映在心电向量图上QRS向量环体增大,电压增高,时间性延长与最大QRS向量角偏向左后方。 心电向量特点: 水平面QRS环最大向量振幅>1.5毫伏。 前额面QRS环最大向量振幅>1.25毫伏。 右侧面QRS环最大向量振幅>1.2毫伏。 水平面QRS环最大向量角>-20度,偏后。 右侧面QRS环最大向量角>+120度,偏后。 (2)右心室肥厚 右心室肥厚时,右心室向右前的电激动增大,反映在心电向量图上,QRS向量环体向右前增大。 心电向量图特点: 水平面QRS环向前、向右的面积大于总面积的70%(正常为30%)。 水平面在右后象限的面积大于总面积的20%(正常为5%)。 前额面QRS环在右下的面积大于总面积的20%(正常为4%)。 (1)右束支传导阻滞 右束支传导阻滞时,右心室的电激动需从左束支传来,所以右心室激动迟于左心室。因右心室位于右前,使正常向左后的最后电激动,变向右前,传导延缓。 心电向量特点: QRS环时限延长,大于120毫秒。 QRS环终末部出现附加环,指向右前,且传导延缓。 ST向量与QRS向量方向相反,向左后下T环亦向左后下。 (2)左束支传导阻滞 左束支传导阻滞时,室间隔的激动来自右侧面,自右向左。右心室激动的同时,间隔从右向左的激动,右心室激动后,室间隔激动,继续进行继而左心室激动,但较正常延缓。 心电向量特点: QRS环时限延长>120毫秒。 最大QRS位于左后,最大QRS向量电压>1.5毫伏。 前额面最大QRS向量增大到1.8毫伏以上,最大向量角一般在+35度~-30度。 ST向量和T环与最大QRS向量方向相反。 心肌缺血时主要是ST向量与T环的改变。ST向量总是背离正常心肌而指向缺血的心肌。 心电向量特点: T环方向与QRS环方向相反。 T环变短且增宽,导致长与宽比值变小,另外T环变小使得(QRS/T)>4。 心肌梗塞时,坏死区习肌的电激动消失,致使综合心电向量的方向背离坏死区,特别是初始0.04秒。 (1)下壁心肌梗塞 心电向量特点: 前额面: QRS环初始向量主要向上。 QRS环最大向量角0.6毫伏。 右侧面: QRS环体向前移位,40毫秒向量指向前下。 (3)前壁心肌梗塞 心电向量特点:前壁心肌梗塞时,室间隔不受影响,初始向量指向右前,以后转向左后。所以在右侧面上,向量先指向前上,后指向后下。 (4)前间壁心肌梗塞 向量改变在水平面上最明显。QRS环的初始向量指向左后。 (5)前侧壁心肌梗塞 向量改变在水平面最为明显,初始向量指向后方。QRS环顺时针运行。 凡是心电图诊断可疑或不明确时,均可行心电向量图检查。但心向量图仅记录一个心电周期,因而不能用 电极安放部位要准确。****电极安放部位以胸骨第5或第4肋间水平线为准。记录前,应复查确保电极位置准确接触良好,导联线连接无误。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