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眼镜王蛇都在哪些地区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请问中国有眼镜王蛇吗?如果有,分布在何处呢?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请问中国有眼镜王蛇吗?如果有,分布在何处呢?

中国有眼镜王蛇。
虽然大多数眼镜王蛇都分布在非洲,但是在亚洲也有它的身影。
在亚洲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南亚以及我国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
它们一般生活于平原至海拔 1000 米的山区。

中国有眼镜王蛇吗?

有。眼镜王蛇分布在中国浙江、福建、江西、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广东(全省分布)。国外分布于东南亚和南亚。

眼镜王蛇,多栖息于沿海低地到海拔1,800米的山区,多见于森林边缘近水处,林区村落附近也时有发现。主要栖息于热带雨林中,以别的蛇类为食;广泛生活在平原、丘陵和山区,常出现在近水的地方或隐匿于石缝或洞*中,白天活动。也会生活在沙漠,被称为“沙漠之金”。

请问中国有眼镜王蛇吗?如果有,分布在何处呢?

扩展资料

保护级别

世界最大的前沟牙类毒蛇,一直被人类视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蛇,却难敌自然之界最大、而又最贪婪的敌人──人类。长期以来眼镜王蛇被人类捕捉杀戮,被人类作为餐桌上的美味、工艺品(蛇皮)以及药物(蛇胆和毒液)。凡在野外被人类发现者,均遭捕杀,鲜有幸免。

据统计1991和1992年仅广西边境,眼镜王蛇的流通量分别达到36和18吨。目前,其种群数量已急剧下降,野外犹难得一见,处于濒危状况。现在中国的部分动物园及养蛇场虽有饲养,但其饲养的眼镜王蛇皆为野外捕捉;且由于多种原因,至今尚没有在饲养下正常产卵孵化的报道;所饲养的蛇,往往在一、二年内死去。

因此,通过繁殖以增加种群数量的目的一时尚难以达到。在这种情况下,保护眼镜王蛇的自然生态环境,遏止或杜绝对野生眼镜王蛇的捕杀,是眼镜王蛇唯一生存下去的希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眼镜王蛇

眼镜蛇有哪些地方性的别名?主要分布在哪里?

眼镜蛇别名过山风、琵琶蛇、饭铲头、山万蛇、吹泡蛇、扁头风、牛皮蛇、膨颈蛇、白颈鸟、犁头蛇、吹风蛇、蝙蝠蛇、万蛇、乌肉蛇、犁头扑、扇毒风、吹风鳖、饭匙头等,属前沟牙类毒蛇。
眼镜蛇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西、贵州、云南、海南、四川、西藏和**等省(区)。

蟒蛇有哪些地方性的别名?主要分布在哪里?

蟒蛇别名南蛇、黑尾蟒、金花蟒蛇、印度锦蛇、琴蛇、蚺蛇、王字蛇、埋头蛇、黑斑蟒、金花大蟒等,属无毒蛇类。
蟒蛇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福建等省(区)。

浙江有眼镜王蛇?分布在哪些地区?

眼镜王蛇是眼镜蛇科,分布在我国云南、贵州、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江西、西藏、湖南等地。

眼镜蛇的生活习性

眼镜蛇都有哪些生活习性呢?

关于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主要分布亚洲森林、湖区或者有溪流的地方,至于为什么非洲没有,我想可能是非洲环境与亚洲南部的环境有较大差异所致!
我个人认为眼镜王蛇不会主动攻击人,原因就是它不会把人当成它的食物。但眼镜王蛇不会惧怕人类,如果人类闯入它的领地或者眼镜王蛇认为蛇卵收到威胁时,眼镜王蛇就有可能出于自卫的原因攻击人!现在老百姓对于眼镜王蛇的了解多来源于《国家地理》和《DISCOVERY》,节目对眼镜王蛇的拍摄还是比较客观的。眼镜王蛇是肉食性并且性嗜其它蛇类;因此,印度才有其它蛇类都膜拜眼镜王蛇,信奉它为万蛇之王的传说。 这个毋庸置疑!再者,眼镜王蛇是生物链的一个环节,对生态平衡起了重要作用,今天人类没有理由不保护它,实事也是这样!
眼镜王蛇的毒液属于神经毒,虽不是蛇类中最毒的!其产毒液量大,咬着不放,一次可以注射7毫升的毒液,足以毒死几十个成年人,更别说一个人了!国外统计的资料显示人类被咬的死亡率超过75%
另外研究眼镜王蛇不一定非得去印度啊,东南亚国家也行,比如说泰国.........

眼镜王蛇主要活动在哪些地区?

几种典型的眼镜蛇
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为世界上最大的毒蛇。主要分布於印度经东南亚至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一带的森林中,以其他蛇类为食。已证实体长最长为5.6公尺(18呎),但大部分不超过3.6公尺(12呎)。眼镜王蛇有护卵巢的习性,一巢卵有20�6�540枚,置於雌性用树叶筑成的窝内。若有掠食者或人类靠得太近,守护在一旁的父母就会攻击来访者。并非所有的眼镜蛇都产卵。
黑颈眼镜蛇(Naja nigricollis)
印度眼镜蛇(Naja naja,又译亚洲眼镜蛇)过去被认为是与眼镜王蛇的分布区域大致相同的一个单一物种。然而,最近生物学家已发现亚洲存在著近12种眼镜蛇,一些种类会喷射毒液,其馀则不会。体型(多数介於1.25�6�51.75公尺)和毒液的毒性各有不同。喷射毒液的眼镜蛇透过毒液导管的肌肉收缩和迫使气体自肺部吐出而将毒液自毒牙里喷出。
在非洲亦有喷射毒液和不会喷射毒液的眼镜蛇,但和亚洲的眼镜蛇无亲缘关系,彼此间亦无亲缘关系。南非的唾蛇(Hemachatus haemachatus, 又译粗皮小眼镜蛇)和广布於非洲的黑颈眼镜蛇(Naja nigricollis)皆会喷毒,后者体型较小。毒液准确地喷射入超过2公尺外的受害者眼内,若不及时清洗可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失明。埃及眼镜蛇(N. haje, 大概即为古代所称的阿斯普〔asp,亦称角蝰〕)黑色,颈部膨胀所成兜状较窄,长约2公尺,广布在非洲大部分地区并向东分布至阿拉伯半岛一带。埃及眼镜蛇通常捕食蟾蜍和鸟。赤道非洲有树栖眼镜蛇(非洲眼镜蛇属〔Pseudohaje〕),与曼巴为眼镜蛇科(Elapidae)仅见的树栖成员。
物种分析
俗名:
眼镜蛇、饭匙倩、蝙蝠蛇、 胀颈蛇、扇头风
分布于中国南方云南、贵州、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北方亦偶尔可见。国外主要见于越南等地。
特征介绍:
中大型毒蛇,体色为黄褐色至深灰黑色,头部为椭圆形,当其兴奋或发怒时,头会昂起且颈部扩张呈扁平状,状似饭匙。又因其颈部扩张时,背部会呈现一对美丽的黑白斑,看似眼镜状花纹,故名眼镜蛇。背鳞列数为21纵列。
毒性成份:
毒素为毒蛋白--Cobrotoxin,分子量为6949、心**素Cardiotoxin及磷酯酵素A。
中毒症状:
毒蛋白-Cobrotoxin作用于运动神经支配的横纹肌,使其痉挛而麻痹,与箭毒素作用相同。同时具有心**素(Cardiotoxin)为细胞毒性,动物实验上可以使平滑肌及心肌停止收缩,使血压下降,也会破坏局部组织引起细胞坏死及局部红肿痛,另富含磷酯酵素A可分解磷酯质,而引起间接溶血作用。
读以上资料可以明白,眼镜蛇并不是发明眼镜以后才发现的,它还有其他的名字,比如饭匙倩、蝙蝠蛇、 胀颈蛇。
生活习性及体貌特征:
眼镜蛇 (Naja naja atra)在民间的俗称是饭铲头、吹风蛇、饭匙头等,头椭圆形,颈部背面有白色眼镜架状斑纹,体背黑褐色,间有十多个黄白色横斑,体长可达2米。具冬眠行为。以鱼、蛙、鼠、鸟及鸟卵等为食。繁殖期6-8月,每产10-18卵,自然孵化,亲蛇在附近守护,孵化期约50天。
在我国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四川。生活于平原、丘陵、山区的山野、田边和住宅附近。北京动物园19年首次饲养展出眼镜蛇,1970年繁殖成功。
眼镜蛇被激怒时,会将身体前段竖起,颈部两侧膨胀,此时背部的眼镜圈纹愈加明显,同时发出"呼呼"声,借以恐吓敌人。
我国的眼镜蛇大多是指眼镜王蛇

眼镜蛇有多少种

眼镜蛇只有两种,孟加拉眼镜蛇和舟山眼镜蛇。其中舟山眼镜蛇较为常见,它也是我国十大伤人毒蛇之一,被人称为中华眼镜蛇、饭铲头、扁头蛇、蝙蝠蛇、星期三等。它体型较大,能长到1.5-2.5米,头部扁平,通体有白色环纹,成年后会逐渐模糊,背后脖颈处有个类似蝙蝠侠的标志很好辨认。眼镜蛇是所有蛇里最致命的一种,它们有着统一的特点,就是脖颈处又扁又大,看起来和勺子一样,十分好分辨。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