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灵光寺有什么功效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灵光寺有哪三绝(灵光寺三大奇观)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灵光寺有哪三绝
灵光三绝
1、“菠萝顶”
其一绝,螺藻井,俗称菠萝顶。大雄宝殿常年香火鼎盛,但不论任何情况下,都没有香烟薰人呛眼,为什么呢?其实,就是这个菠萝顶在起作用。它建于明代初年,已有600多年历史,是用1000多块精制的长方木镶嵌而成,木与木相互咬紧,不曾用一枚钉连接。
这种建筑结构之巧妙独特,是中国寺庙建筑艺术中独有的杰作。这个菠萝顶更妙之处在于它能把大殿内的香烟及时吸到殿顶迅速排除,而不至于殿内烟雾呛人。
2、“顶无叶”
其二绝,顶无叶。大雄宝殿近山荫木,茂密的树林,每逢风吹过后,枯枝败叶悄然落下。然而,却不落足殿顶,更不深入缝隙之中,长年累月,瓦面无一叶积存。日日犹如雨水冲刷,干干净净,至今仍然是一个迷。
3、“生死树”
其三绝,生死树。灵光寺门前一荣一枯的柏树,相传是潘了拳来*那山结茅修道时亲手种植,已有1100多年的树龄。一生一死,同高同大,相映成趣。故人们喻为“生死树”和“广东宝树”。 活的一株葱葱郁郁,枝繁叶茂;枯死的一株依然矗立不倒,傲指长空。
人们还把这个“生死树”上升到了一个爱情的高度,一生一死,一枯一荣,生着郁郁葱葱,枯者不腐不朽,生生死死、缘定三生、不离不弃。故而,许多相恋的青年男女都愿意到生死树前许个愿,祝福自己的爱情就像这两颗生死树,相依相伴、天长地久。
扩展资料:
简介:
重点名胜古迹灵光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梅县区雁洋镇*那山麓。始建于唐朝咸通二年(公元861年),原名圣寿寺,明朝洪武十八年(1385年)扩建后改今名。
建筑布局大体为面阔三间,进深七间,拥有山门、殿堂、楼阁等建筑,内有大雄宝殿、金刚殿、罗汉殿、钟楼、鼓楼、经堂、客堂、斋堂等,最大特色是“灵光三绝”。
尽管香火鼎盛,但香烛浓烟却从宝殿顶端的螺旋形风斗“八藻井”散发而出,使殿堂终年清新,此为一绝;殿顶外古树参天,但瓦面却片叶不留,何故?此为二绝;寺大门前挺立两棵古柏,一荣一枯,一生一死,生者枝繁叶茂,死者枯而不朽,奇特之“生死树”,世所罕见,此为三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灵光寺
梅州有哪些传说故事和风俗习惯???? 我要答案!!!快快快快!!!!
梅州有许多传说,其中有落弟秀才李文古的人物传说比较多,灰谐风趣,耐人寻味。
李文古,又曾称李文固,其实从其墓碑文上看,其真实名字叫李文古。汉族,系明末清初丙村(今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梅花管理区)人。
从有关他的种种故事传说来分析,可知他是个非常聪明机智的人物,又有民族气节的人。同时又是则正不阿的人,也是个风趣诙谐的人,还是个非常好胜和善于报复的人。
李文古的故事传说很多,基本上都是诙谐风趣、寓庄于谐的故事,生动、形象、古怪。作别人想不到的事,说别人说不出的话,听了令人捧腹、一听难忘。故"李文古的故事"不胫而走,由梅县区传遍全梅州,由梅州而传至闽粤赣台,以至五大洲客家居地流传这些故事,也是客家民间文化的精华。
"捉弄嚼舌头的人"
有一次李文古等五个人同坐一条小船,另外四个人是一伙的。这四个人天南地北地聊起来,聊得起劲,就骂起了李文固,说他人不仅长得丑,还是个跛脚佬,个性专横,喜欢作弄人……李文固听着,知道他们不认识自己,所以不动声色,随他们说去。到了晚上,四个人呼呼地睡着了,李文固看到他们盖的都是新被子,于是,就写了四张字条,分别贴在被子的一个角上。
早上起床后,他们各自将被子叠好,打好背包,上船准备离去,李文固大喝一声:“你们给我站住。”
他们莫明其妙看着李文固说:“干吗?”
“干吗?你们偷了我的被子。”
“有没有搞错,明明是我们一起到店里买的。”
“不把被子还给我,我要到县衙告你们。”
“想打官司?去就去,谁怕谁呀。”
他们想,没偷被子,一对四,肯定能赢官司。他们背着被子走在前头,李文固在后面跟着。
县官听完双方的陈词,问:“你们说没有偷被子,有什么证据可以说明被子是你们的?”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是一起去买的新被子,可以互相证明。”县官说:“你们不能作为证人。”
县官问李文固:“你说被子是你的?有证据吗?”李文固说:“有啊,我的被子写有我的名字。” 四个人感到奇怪,刚买的被子怎么会有他的名字,忙打开被子,被子的一角上还真有李文固的名字,四个人被弄糊涂了,被打了二十大板。
李文固背着四张被子走出衙门,四个人摸着**,垂头丧气地走出来。李文固用关心的口吻对他们说:“你们挨了打,不好意思,四张被子本来就是你们的,现在还给你们了。”他们不知是计,连连说:“谢谢!谢谢!”抱着被子正要离去。李文固又击鼓鸣冤,县官问:“刚刚离去,又怎么啦?”李文固说:“县官判还给我的被子,又被他们抢去了。”县官一看四个人抱着被子,下令:四个人再重打四十大板。
四个人被打得腰都直不起来了,李文固在门口候着,他们出来了,看都不敢看一眼李文固,李文固把被子丢在他们面前:“喂,以后还敢不敢乱嚼舌头,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再也不敢了,您就放过我们吧。”
这个故事说明李文古聪明机智,善于报复。当时李文古处于明末清初,不愿出仕清庭做官,又不得志,把气发泄在他人身上,也未免太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