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黔东南芦笙外形特点是什么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吹芦笙的寓意是什么?(吹芦笙是什么意思)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吹芦笙的寓意是什么?
思念
自古以来,芦笙吹奏,都要配合舞蹈,边吹边舞。不过根据各地区习俗的不同,芦笙的演奏也有所差异。贵州黔东南苗族地区的"踩芦笙",规模宏伟,芦笙高大,芦笙队伍演奏的芦笙,音乐丰富,乐声雄厚,气势磅礴,动人心魄。芦笙手们一边吹,一边熟练地做出倒立、滚翻、吊挂、倒背、爬竿、叠罗汉等高难动作。有的地区则以芦笙独舞和双人舞见常,旋律明快,节奏自由,技巧娴熟,引人入胜。有的地区芦笙较小,男吹女舞,节奏平稳舒缓,耐人寻味。这些不同风俗的芦笙技艺,汇聚成一束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奇葩,代代相传,永不衰退。
现代芦笙舞
另外,芦笙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民族乐器,而且是苗族男女青年成婚的重要"媒介"。通过它能使豆蔻年华的青年,互相了解,产生爱慕,结为伉俪。每当风清月夜,有情的小伙子手捧心爱的芦笙吹一首婉转悠扬的爱情曲,姑娘们闻声,就心领神会,以清脆的歌声相对,这种恋爱方式,外行人是听不懂的,内行人,一听自明。因此,芦笙在苗族人民心目中是神圣的,珍贵的,家离不开它。
芦笙被苗族人民视为密友良伴,苗家男子人人会吹,女子个个能舞。每逢劳动之余或婚嫁喜庆之日,都要吹奏芦笙和跳芦笙舞,逢年过节时,数十支甚至上百支芦笙齐鸣,雄壮而洪亮的乐声十余里外都清晰可闻。
哪个民族以善于吹芦笙跳芦笙舞而闻名于世界?
芦笙节是苗族地区最普遍的节日。 芦笙节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约在农历9月27日举行,为期一周。相传,芦笙管是诸葛亮教苗族人民做的,所以他们又把芦笙管叫做孔明管。据文献记载,早在唐代西南地区就广泛流行吹芦笙了,芦笙节具有悠久的历史。 节日期间,男子穿对襟或右大襟短衣和长裤、头缠青布巾,腰束大带,手持芦笙、锁呐、铜鼓,涌向会场;姑娘们穿着绣有各色花纹、图案的衣裙,头缠青帕,腰束绣花彩带,佩带银饰,边说边笑跟随而来,人们伴随着芦笙的乐曲翩翩起舞。 苗族自古喜爱吹芦笙,善跳芦笙舞。黔东南许多地方如凯里、从江、榕江、黄平的芦笙节非常隆重。其中又以凯里市郊的舟溪乡和黄平县的谷陇大寨两地的芦笙节最为盛大。凯里、麻江、雷山、丹寨等四县交界地区舟溪芦笙节于每年*历正月十六至二十一日举行,芦笙堂设在河沙坝。十六日开始“起堂”,十七日**,十八日、十九日、二十日跳芦笙,十九日增加**活动,二十日还举行斗牛,二十一日,芦笙会结束时,苗族男女青年进行“游方”活动。芦笙会时,附近市县方圆几十公里的人都来赴会,一时间人山人海,笙声如潮。
人们围成一个个圆圈跳芦笙,小伙子在圈内捧着长长短短的芦笙边吹边跳,姑娘们踏着笙歌的节奏翩翩起舞。
黄平县谷陇芦笙会,每年*历九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举行,芦笙场设在一块平缓宽阔的山坡上。届时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人数最多时可达数万人。节日的活动与舟溪的相差不远,那千把芦笙齐奏的场面非常壮观。
黔东南州的民族文化特色有哪些?
黔东南州的全称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民族主要有苗族、侗族和汉族,他们是大杂居,小聚居。各民族之间的生活文化习俗相互影响,民族文化习俗特色主要有苗族、侗族的过苗年、侗年,三月三、四月八姊妹节、尝新节等等
甘囊香芦笙节介绍?
舟溪甘囊香芦笙会始于明朝晚期,为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命名为“中国凯里甘囊香国际芦笙节”,是黔东南州规模最大、民族特色最为鲜明的民族节日,现已成为凯里市的民族文化品牌之一
舟溪甘囊香芦笙堂位于凯里市舟溪镇河沙坝上,“甘囊香”是苗语的音译,意思是神仙汇聚的地方。这里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到二十,都举行一个盛大的民间芦笙会,已延续至今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每年正月十五晚上都会举行盛大的“起堂仪式”,吴氏家族备好美味佳肴,在长老的带领下祈愿来年风调雨顺,家家发财发福,告知祖先芦笙节到了,人们可以在甘囊香芦笙堂吹响芦笙,跳芦笙舞。仪式场面庄重、神秘,分为祭祀先祖、烟花鸣礼和篝火芦笙三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