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江浙地区属于什么平原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浙江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浙江的地理环境特征)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浙江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浙江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陆域面积10.55万平方公里,为中国的1.1%,是中国面积较小的省份之一。浙江山地和丘陵占74.63%,平坦地占20.32%,河流和湖泊占5.05%%,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
浙江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以山地为主,中部以丘陵为主,东北部是低平的冲积平原。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
浙北地区水网密集的冲积平原,浙东地区的沿海丘陵,浙南地区的山区,舟山市的海岛地貌,可谓山河湖海无所不有。西南多为千米以上的群山盘结,其中位于龙泉境内的黄茅尖,海拔1929米,为浙江省最高峰。地形以丘陵、山脉、盆地为主。四大平原有杭嘉湖平原(杭州、嘉兴、湖州)、宁绍平原(宁波、绍兴)、金丽衢平原(金华、丽水、衢州)、温台平原(温州、台州)。
浙江属**带季风气候,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年气温适中,光照较多,雨量丰沛,空气湿润,雨热季节变化同步,气候资源配制多样,气象灾害繁多。年平均气温15~18℃,1月、7月分别为全年气温最低和最高的月份,5月、6月为集中降雨期。极端最高气温44.1℃,极端最低气温-17.4℃;浙江省年平均雨量在980~2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710~2100小时。
春季,东亚季风处于冬季风向夏季风转换的交替季节,南北气流交会频繁,低气压和锋面活动加剧。浙江春季气候特点为*冷多雨,沿海和近海时常出现大风,浙江省雨水增多,天气晴雨不定,正所谓“春天孩儿脸,一日变三变”。浙江春季平均气温13~18℃,气温分布特点为由内陆地区向沿海及海岛地区递减;浙江省降水量320~700毫米,降水量分布为由西南地区向东北沿海地区逐步递减;浙江省雨日41~62天。春季主要气象灾害有*雨、倒春寒等。
夏季,随着夏季风环流系统建立,浙江境内盛行东南风,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活动对浙江天气有重要影响,而北方南下冷空气对浙江天气仍有一定影响。浙江省各地雨日为32~55天。夏季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旱涝等。
秋季,夏季风逐步减弱,并向冬季风的过渡,气旋活动频繁,锋面降水较多,气温冷暖变化较大。浙江省秋季平均气温16~21℃,东南沿海和中部地区气温度偏高,西北山区气温偏低;降水量210~430毫米,中部和南部的沿海山区降水量较多,东北部地区虽降水量略偏少,但其年际变化较大;浙江省各地雨日28~42天。
冬季,东亚冬季风的强弱主要取决于蒙古冷高压的活动情况,浙江天气受制于北方冷气团(即冬季风)的影响,天气过程种类相对较少。冬季气候特点是晴冷少雨、空气干燥。冬季平均气温3~9℃,气温分布特点为由南向北递减,由东向西递减;各地降水量140~250毫米,除东北部海岛偏少明显外,其余各地差异不大;浙江省各地雨日为28~41天。冬季主要气象灾害有寒潮、雨雪等。
浙江境内有西湖、东钱湖等容积100万立方米以上湖泊30余个,海岸线(包括海岛)长6400余公里。自北向南有苕溪、京杭运河(浙江段)、钱塘江、甬江、灵江、瓯江、飞云江和鳌江等八大水系,钱塘江为第一大河,上述8条主要河流除苕溪、京杭运河外,其余均独流入海。
中国东部的平原,都是黄河冲出来的吗?
不全是。
中国东部,包括自山海关以南至浙江以北的广大沿海地区。
……
1,黄河冲积平原,主要是黄河流域地区的河南汉中中原、河北任丘文安大城静海天津一线南部、山东北部等地区。
太行山河北段与燕山水系,冲积了太行山东侧的北京西部、河北西部、河北北部、廊坊、唐山、天津北部至山海关南等地区的平原。
2,东北平原,主要是乌苏里江、黑龙江、松花江、大小兴安岭鸭绿江水系、辽河水系等冲积而成的。
3,而黄河与长江之间的两河流域的平原,则是黄河跟长江共同冲积的平原。
长江以南的沿海平原,则是长江与十万大山水系的冲积平原。
……
黄河流域,主要是拓展了太行山以东的平原地区,促使中原地区成为最早的北方粮食主产地、也是黄土高原人最密集的地区。
……
中国**是多山地形很复杂的沿海陆区,平原地区为数不多,黄河冲积平原在地理位置和经济文化**上,占有很大的比重,就显得尤为突出。
江浙沪地区属于哪里?是长三角地区吗?
属于江苏,浙江,上海!属于长三角地区!长三角是一个具有多重意义的概念。
地理概念:长江入海的地方,由于河水所含的泥沙不断淤积而形成的低平的大致成三角形的陆地。**长江由西向东奔向大海,江水滔滔直下,所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不断淤积,沧海桑田,历经千万年,终于形成坦荡、宽阔的三角形的陆地。
工业经济概念: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这里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2008年的GDP为53952.91亿人民币。合7877.1249亿美元。2004年度统计数据表明,长三角地区占全国土地的1%,人口占全国5.8%,创造了18.7%的国内生产总值、全国22%的财政收入和18.4%的外贸出口。
正在长江三角洲快速积聚的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不仅规模越来越大,而且以其特有的活力强有力地推动着这一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据统计资料,2003年1至 9月,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四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均已超过1000亿元,同期增幅均超过12%,上海市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90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而这一经济增长高速和高于全国同期增幅3至5个百分点的状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已连续保持了多年。
【长江三角洲2008年GDP排名】 名次 各省市 GDP总值(亿元RMB)
1、江苏:30024
2、浙江:21107
3、上海:13698
江苏省13个地级市
1、苏州:6701
2、无锡:4400
3、南京:3775
4、南通:2550
5、常州:2200
6、徐州:2000
7、盐城:1600
8、扬州:1580
9、镇江:1421
10、泰州:1394
11、淮安:910
12、连云港:750
13、宿迁:675.2
浙江省11个地级市
1、杭州:4781.16
2、宁波:3964.05
3、温州:2424.29
4、绍兴:2222.95
5、台州:1965.27
6、嘉兴:1815.30
7、金华:1681.85
8、湖州:1034.89
9、衢州:580.05
10、丽水:505.68
11、舟山:49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