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潮汕地区什么舞蹈好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潮汕英歌舞的由来?(潮汕英歌舞的由来和简介100字)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潮汕英歌舞的由来?
潮阳英歌按舞蹈节奏板式可以分为哪几种?
潮阳英歌在广泛的流传中形成不同的流派、风格,若按舞蹈节奏的板式划分,大致分为慢板英歌、中板英歌和快板英歌三种。
慢板英歌节奏较慢,所用舞棒比其他流派长,其基本舞法是3下槌或4下槌构成一组动作,慢中见势,势中显气,凝重古朴而又舒展优美,此外,还有“醉槌”英歌,舞者舞时形似醉汉,别具神韵。慢板英歌主要流传于潮阳的棉北、文光、城南一带。
中板英歌的节奏较之慢板英歌略快,基本舞法有打5棒、打7棒构成一组动作的,也有打8棒、10棒、11棒、13棒构成一组动作的,锣鼓点与慢板英歌有明显的不同,前者鼓点中间,有停顿和拉长,后者则是连续敲点。中板英歌主要也流传于棉北、文光、城南一带,其特点是稳健中见潇洒,古朴中现圆活。
快板英歌的节奏快,鼓点紧,并随着队伍的阵势开合而多变,所用的英歌槌较短,运槌灵便,快板英歌一般分为三类,对打套式、南山文派和南山武派。
对打套式是运用英歌本身具有的单槌、双槌等表演程序,溶进了南拳的单打、双打、三面打、四面打的拳路套式,由于南派武术的有机溶入,因而舞蹈动作显得特别勇猛威风。
南山文派英歌的特点是参舞的队员不是全执舞棒,而是前部分的队员两手各执舞棒,后部分的队员则一手执小鼓,一手执鼓槌,槌鼓共鸣,热烈活泼。
在舞蹈过程中,间或出现“渡江”的表演程序,使得舞蹈旋律具有峰回路转、浓淡有致之妙。这是南山文派独有的特色。
南山武派英歌的队伍结构和表演形式,类同南山文派,所不同的是武派没有“渡江”形式,武派的特点是在阵图的变化中,每每出现一组由打20多棒到30多棒的“敲击组合”,突出“武”的威勇,使得场面更加雄奇壮观。
英歌舞的舞蹈内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梁山伯好汉化妆卖艺攻打大名府,营救卢俊义,还有一个是梁山伯英雄化妆劫法场救宋江。
最后的收场节目是“打布马”。以一人扮成朝廷官员,他的半腰束挂上布制的马匹,上半身露在布马中间上面,下半身为布制马匹所掩盖,酷似骑马形状。这官员两持双锏,与手握木棍的徒步和尚进行对打,最后以官员战败而逃作为英歌结束的活动标志。
潮阳英歌舞的表演形式是怎样的?
潮阳英歌舞是流行与广东、福建等地的汉族舞蹈形式之一,其主要表演形式为大型集体舞,舞者双手各持一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对击,动作健壮有力,节奏强烈。舞后还有歌舞小戏,称“英歌后棚”。
关于舞狮的资料!!
http://****jxgdw***m/news/jszt/5thfarmergames/jctp/2004-10-21/3000012286.html
http://auto.sina***m***/photo/njywk/29410.shtml
http://doppelganger.photo.hexun***m/3988775_d.html
http://****zjol***m***/05pic/system/2005/05/25/006119069.shtml
http://****tiyuren***m/news_detail.php?id=3747&nowmenuid=51&cpath=&catid=0
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