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芜湖属于什么带气候的地区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介绍下芜湖的气候怎么样(芜湖的气候特征)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介绍下芜湖的气候怎么样

芜湖市简介 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下游,东与长江三角洲连成一体,南依黄山、九华山、齐云山、太平湖风景区,北接南京、上海。全市总面积3317平方公里,总人口218万人。 芜湖历史悠久,境内人字洞发现的大批石器和古生物化石,把人类活动的历史上溯50万年,芜湖最早为春秋时代吴国的鸠兹邑,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称“芜湖”。由于位置优越、商业鼎盛,史誉“皖之中坚”、“长江巨埠”。 地理位置 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南岸,中心地理座标为东经119度21分、北纬31度20分。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浩浩长江自城西南向东北缓缓流过,青弋江自东南向西北,穿城而过,汇入长江。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皖江与青弋江的交汇口。 地形气候 芜湖属**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16摄氏度,日照时数2000小时左右,年降雨量1200毫米,无霜期每年达219-240天。 芜湖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呈不规则长条状。地貌类型多样,平原丘陵皆备,河湖水网密布,青弋江、水**、漳河贯穿境内,黑沙湖、龙窝湖、奎湖散布其间。全市土地面积331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30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芜湖市,为安徽省省辖市,现下属三县(芜湖、繁昌、南陵),四区(新芜、马塘、镜湖、鸠江)。全市面积331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30平方公里。 历史文化 芜湖历史悠久、春秋时代为吴国的鸠鹚邑,作为县名始于公元前109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芜湖历史悠久,古来即为兵家和商家必争之地,是长江流域重要的商埠城市

大连和芜湖气候特点比较

大连市位于北半球的暖温带地区,具有海洋性特点的暖温带**性季风气候,是东北地区最温暖的地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0.5℃,极端气温最高37.8℃,最低-19.13℃。年降水量550-950毫米,2013年日照总时数为2500-2800小时。其中8月最热,平均气温24℃,日最高气温超过30℃的天数只有10至12天。1月最冷,平均气温-5℃,极端最低气温可达-21℃左右。60%-70%的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且夜雨多于日雨。
芜湖市属**带湿润季风气候。芜湖的气候特点是: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16℃,日照时数2000小时左右。最热为7~8月,平均气温超过28℃,极端最高气温接近40℃;最冷为1月,月平均气温仅3℃,曾出现过-10℃的极端最低气温。芜湖降雨充沛,年降雨量1200毫米,但年内降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春季、梅雨季节和初冬。无霜期每年达219~240天 。

这是什么牌子的鱼粮?

热带鱼小型鱼一般都是喂食粉末状的鱼饲料。牌子都差不多,花鸟市场都有购买。

安徽省芜湖市2019年10月11日的天气是什么?

介绍下芜湖的气候怎么样

芜湖市2019年10月11日的天气

小雨 /多云 24℃ / 18℃ 北风 1-2级 /北风 1-2级

五带如何划分?各带有何特点?

地球五带的划分、特征和成因
(1)地球五带 地球上的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的总称.
五带是个天文气温带.所以,五带的划分只考虑天文因素,而不考虑地理因素.划分五带的天文因素是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因此,五带实质上是天文带.五带的划分,是根据两条天文线:回归线和极圈,即南北纬23°26′和66°34′两条线.前者是太阳回归运动的南北极限,为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后者是极昼极夜的界线,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这两条线之和为90°,具有互补性,取决于现代的黄赤交角值.
(2)各带的特征
热带:天文上的低纬地带,在南北纬23°26′之间,跨纬度46°52′,占地表面积的39.8%.有直射阳光,终年常夏无冬,昼夜长短变化小,白昼长为10时35分~13时25分.
温带:天文上的中纬地带,在南北纬23°26′与南北纬66°34′之间.南北温带各跨纬度43°08′,合占地表面积的51.9%.这里既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昼夜长短变化大,白昼长的变化幅度为2时50分到24时.
寒带:天文上的高纬地带,在南北纬66°34′到90°之间.南北寒带各跨纬度23°26′,二者合占地表面积的8.3%.太阳高度角小,终年无夏.有极昼极夜现象,其持续时间在极圈为一日,在两极为半年.
(3)五带的成因
五带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转,公转时地轴与轨道面的铅垂线有23°26′的倾斜,而且倾斜方向不变,因而导致太阳直射点徘徊于南北纬23°26′之间.这样,一方面,世界各地(赤道除外)产生昼夜长短变化,在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现象;另一方面,产生了气温高低变化,使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这是太阳高度角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小的结果,最后形成了地球五带.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